如果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課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有多大?

臨兵鬥者一皆數組前行


我向,這裡首先要了解一下為什麼要學習英語。

英語跟我們平時說的漢語,就是一門語言,但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這麼語言呢?

因為我們確實有機會用到它。

因為很多國際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用英文寫的,包括很多國外最新的教材,因此,現在很多高校會採用雙語教學,或者教材採用英文教材,甚至直接全英語授課。

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很多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可能一輩子就用不上英語了,這其實也是事實,但還是有很多人讀研究生,或者工作後也需要閱讀英文文獻,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其實學習英語還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我們要明確,這裡的英語,無論是以後出國留學,還是在國內,英語只是一門工具,達到一定的水平即可。

再說物理,其實我們初中的物理,講的大部分是生活中身邊的科學知識,高中物理的難度其實不小,因為普通大學工科的大學物理,我們會發現,其實很多知識都是我們在高中學過的,因為大學學了高等數學,學會了微積分,所以可以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所以是否有必要所有人,都學物理也有待商榷,因為畢竟很多專業到了大學階段,連大學物理都不學了,高中學學物理,也不用提到科教興國的高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工科類的專業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是一定要學習物理的。

所以,雖然英語是很重要的工具,確實讓很多學生投入了過多精力,國家可能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新高考現在英語可以考兩次,但我想,既然是工具,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可以,為什麼不能像大學一樣,利用等級考試呢?只要達到一定的等級即可?

另外,高中學不學物理,也不必跟科教興國聯繫到一起,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是未來從事工科類的研究,即便是化學專業,其實物理知識也是很重要的,其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新高考改革,很多工科專業都是要求物理必考的,而且甚至心理學專業,有的學校也要求學習物理。

綜上,不建議用物理替代英語作為所謂的主課,但應該把英語考試改變為一種能力考試,只要達到了這個能力,既可以得到多少分,不再是用英語具體的分數直接計算。


中考研究


這個觀點是很好的。

說實話,現在的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我們國家要建設成為創新性國家,必須有一大批受過良好物理教育的人。因此,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課有很深刻的輿論基礎與合理性。

先說說英語為什麼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經高度發展,機器翻譯的水平很高,會議的英文記錄的水平也高過現場人工速記。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們不需要學太多的英語就可以應付國際交流。就算寫英文學術論文,也沒有那麼高的英文要求,大學四級的英語是足夠了。

但是,物理就不一樣的,造芯片,造原子彈,造近光速飛船,研究高溫超導,研究石墨烯,研究光伏發電,這一切都與物理學高度相關。如果我們的國民沒有物理基礎,那麼很難做出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創新,也很難有原創思想。最後我們這個國家還是停留在一個缺乏創新能力的國家。

儒家治國很重要,科技也很重要,支持提高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支持在中學教育中引入相對論與引力波,就好像引入人工智能到高中教育一樣。


瀟軒


科教興國戰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同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還提出了2010年遠景目標。可以看到這段時期的領導班子很多都是工程師出身,有很強的理工科背景。在義務教育中,各種奧林匹克競賽(數理化生)蓬勃發展。問一下在這個時期裡成長的80後90後們,他們都能告訴你“科教興國”是怎們讓數理化給每個人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現在是2018年了,很多地方取消了奧賽加分/保送,素質教育不斷升級。我們現在的領導有著經濟、法律、政治、哲學等人文社科的背景。說這些是想強調,不同發展階段國情不一樣,從重工業到服務業再到高新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和思路都在不斷變化。

物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我們的義務教育中數理化的強度已經是非常大了,繼續投入的邊際效益逐漸遞減。即使現在能讓所有人都能答對高考裡電磁+力學的壓軸題,也未必保證四十年後誕生的諾獎會比不把物理當主課要多。熱愛物理的上大學深造,不愛的就不要強求。揠苗不能助長。如果說要加強邏輯訓練以及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高新產業就業需求,就應該引入計算機編程教育。美國很多小孩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學C++, python, java,於是出現了硅谷這樣的奇蹟。但是我國很多頂尖的中學裡計算機課仍然處於能隨時被主課老師搶走的階段。這倒是應該改。



很多答主說英語無用。但據一項2014年的研究顯示,在我國,外語熟練的個體比外語不熟練的個體,收入會高出69%。但是話說回來,我國的英語教得並不算非常實用,很多複雜的大詞和語法結構,而不是生活化的小詞和俗語。即使考過了四六級,出了國仍然可能在餐廳吃早餐,點個雞蛋也不太會說(over hard/easy, soft/hard scrambles, boiled等等) 。在全球化全面深入的今天,英語的弱化會使我們在對外經貿、軟實力競爭等等方面變得更弱。再優化的翻譯器也是不夠的。跟客戶聊天,跟老外交朋友不能總帶著翻譯器。



另外,在對外宣傳上,能夠用流利的英語和西方可以接受的角度對西方表達我們的觀點的人總是少,導致我國的形象總是“他塑”而非“自塑”。全球範圍內,以英語為母語的有3億人,作為外語或是第二外語的有14億,遍佈67個國家。而漢語為母語的有14億,但作為外語或第二外語只有3億,只有兩個國家。這種全球輸出力的差距要求我們更要把英語這個工具用好,才能講好我們的故事。


記者王冠


如果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課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會非常大!

因為,物理是一切理科、工科的基礎課。一方面物理學對大自然做的深入的研究,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基本的世界觀。同時物理的思想方法也是理工科的重要武器。比如理想化模型,對於各類理工科專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學好理工科必須學好物理學。而現在物理學不僅不是主科,甚至在一些省、一些年份竟然在理工科高考時可以不選物理學,而選一個歷史學等。後果就是這些省的學生雖然考入了985高校的理工類專業,但是完全不能跟得上大學物理等最重要基礎課的學習進度。這些985高校不得不專門找老師給這些省的學生補習高中物理。因此用物理取代英語勢在必行!

而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看一下,將英語踢出主課也是完全可行的。因為雖然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不應該將大量精力花在通過學校甚至教師自己組織的毫無價值的英語考試上。而應該是讓學生自主參加符合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制定的標準化的考試。例如劍橋英語等級考試、托福考試、雅思考試等等。學生學習也可以不侷限在學校。高考的時候,學生只要給自己報考院校提供符合院校要求的英語成績即可。這樣也可以倒逼英語教師要以人家母語國家的要求來進行教學。而不是自己進行教學,自己進行考試,但是最後學生在英語作為主課學習20年後,仍然不能進行聽說讀寫!


地震博士


首先,做為英語老師,我對淡化英語,加強物理化學的培養,舉雙手贊成!太多的學生因為英語學科的薄弱而與好大學擦肩而過!以後英語肯定會淡出高考,而作為選考科目,甚至連選考都不用。但現階段英語高考的唯一原因,就是養活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

其次,看看廣大網友對此的看法:

1 這是好事,支持物理取代英語,英語在平常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用,中國百分之九十的人一輩子也沒有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必要和需求也沒那機會,那麼這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學的英語和學英語的時間和社會教育資源及與此有關的硬件配置都是一筆大大的浪費,而且浪費了這些學生的時間,金錢和政府的資源如改投到物理方面,這個社會就會有更多科學成果和與些相關的收益,這將不是一個減一加一的帳,而是坐地起本,利國利民的事,對我個人來講是熱烈歡迎的,也希望國家的有關部門能加快對這一部分的資源重新配置,早日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2 全民學英語浪費大量社會資源,使很多人才被埋沒。

3 學英語是為了學習和模仿外國,學自然科學才是創新的更本。

4 拼命強調英語是國家民族不自信的具體表現。

5 英語百人有一人用的著嗎,可是從小到大在校成了必學,浪費了多少時間,應重視一下其它科學文化的學習。政治也非常重要,從小必須教育孩子愛國愛黨愛人民,會滅掉多少崇洋眉外的洋奴,使我們的國家更美,更好,更強大。

6 英語到現在這個時代,作用低了,應該降低成副科,物理主科,支持科技興國,應提倡數理化。對中國製造業最重要,英語作為主科,對廣大普通孩子發展不利,浪費了很多數理化有前途的學生,浪費了很多家長的財力,對學生和家長造成了很大負擔。


遊戲大咖王


日本這個國家自2000年開始至2017年,已有二十人左右獲諾貝爾物理、化學獎,世界近代歷史已經證明:哪個國家的物理諾貝爾獎獲得者多,同一時期該國家的科技實力就強大,你看看現代的諾貝爾物理獎基本上都由美日兩國獲得,就可明白美日兩國為什麼科技實力遠遠領先其它國家了。有人說:學英語可以翻譯外國資料學習呀,從近期中興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你使用具有外國知識產權的東西是需要交費的,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即使你願意交費使用,美國也不一定願意讓你用,由此可見:知識產權是多麼重要,而知識產權的獲得,只靠學英語去翻譯能行嗎?這樣看來,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科,對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的確有重大戰略意義。


眾裡尋他千1146400073


首先儘管我是物理天才,但我決不支持把物理列為高中階段的主科來學,儘管物理對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科學素質很有用,但物理並不適合所有學生來說,數學和物理只適合天才學生來學,大多數學生學了也學不好,等於浪費青春,並且數學和物理只是對於大學的理工農醫和經濟管理類專業有用,對其它專業並沒多大用處。中國的高考模式把語數外列為主考科目本身就是個大笑話,這種模式等於坑了許多語文和外語不好的理科天才和數學不好的文科天才,比如九十年代河北有一個高考物理考全省第一名的物理天才競沒考上大學,把語數外列為必考科目,等於高考不是選撥人才的,是專門坑人才的,中國高考幾十年把中國坑 慘了,想真正選撥人才,必須廢除現有的把語數外列為必考的模式,任何一科都應為成為選修選學科目,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結合大學各專業知識要求,讓學生選修考試自己喜歡的科目就行。


秦醫生5


脫口秀周立波攻擊物理博士唐爽,娛樂圈攻擊學術界的鬧劇,看似簡單,其實是美國防止技術流入中國,勾結漢奸設的局,抹黑唐爽,讓唐淹沒在口水之中,從而在中國無立足之地。在中國搞科研的搞不過耍嘴皮子的,英語是主科物理是副科,名顯就是壓制科研究,重點培養漢奸戲子。物理是造就科學家的搖籃,對人類文明國家戰略意重大,物理成為主課,海量高考學子將拿出更多的時間學好物理


臨兵鬥者一皆數組前行


本題很熱,請教育部看看民眾的呼聲:把英語與物理的主副地位反過來,這是非常必要的。

附及:著眼於科教興國大計,我主張增補邏輯科目取代語文,作為高考的主科。

從國內各行各業的實際來看,英語本來就是次要的,這是毋容置疑的事實。

就個人的專業志趣而言,筆者尤其重視英語在知識結構的不可或缺,但講真,這只是個案。

事實上,絕大多數畢業生,走進各行各業,因為極少用於實際工作,英語幾乎還給老師了。

英語的用途表現在:極小佔比的翻譯、極少佔比的科研、極小佔比的個人愛好、極小佔比的字母代號、外交外貿的交流。

英語的次要或輔助:不是說對少數人對發展不重要,而是說對佔比99.99%的國民不必要,對佔比99.99%的場合用不上。

因此,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講,英語在中學與大學的科目設計中,理當處於副科地位。


就國民科學素質而言,物理常識是各行各業所有知識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儲備。

縱觀中國2000年的科學發展史,尤其是近300年的落後屈辱,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視或無視數理邏輯與物理科學。

物理學是所有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思維科學在內的通用基礎與根本依託。

這個命題是毋容置疑的,在此省略開明人士心知肚明的10000字的考證與論證。

既然物理科學如此重要,為什麼在決定國家與個人發展命運的高考中,不作為主要科目呢?

恕我斗膽直言,歸根結底,是因為傳統獨尊儒術之視科學為“淫蟲小技”的陰魂不散。

筆者強烈呼籲:把物理學按不同層次需求作為小學、中學、大學的主要必修課,作為初考、中考、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

必須指出,基礎物理的教材建設與考試原則,要避開那些頗有爭議的理論學說,重在基本功夠用,不要搞“高大上”,把孩子們嚇跑。


提高國民科學素質,需要從小培養邏輯思維基本功,設立適當的邏輯課勢在必行。

形式邏輯學,是關於正確表達科學語言的基本規範,是各門科學必要的定義、分類、推理、演繹、命題、證明的基本功。

現行的邏輯教育,只是潛藏於或希冀於數學教育,但就普遍實踐看,顯然是無濟於事的。

單從今日頭條看,大多數國人缺乏嚴謹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想當然莫須有、戴帽子打棍子、只斷言不舉證、自說自話的現象,司空見慣。

邏輯思維基本功,尤其是學好“數理化”的必要條件,是基礎的基礎。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所有學科的通用工具。物理是自然科學的根基,是所有學科的基本原理。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中心,是所有物質技術裝備的支柱。

邏輯思維基本功,也是學好“語政英”與“文史地”的必要條件。

不懂概念的外延與內涵,不懂概念的結構與功能,不會對概念下科學的定義,不會對命題做科學的證明。能有正確的表述麼?

人民群眾與社會進步,不需要油嘴滑舌的詭辯搪塞,不需要沒有說服力的口若懸河。

我認為,高考邏輯的綜合考試形式,只要寫幾個概念的定義與劃分、一則短評、一篇論說文。從實用與夠用出發,不搞形式主義的繁瑣哲學。

筆者建議高考的三大主科是:邏輯(取代語文)、數學(依然不變)、物理(取代英語)。

物理新物視野,旨在建設性新思維,共同切磋物理/邏輯/雙語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我的觀點恰恰相反

考英語更多的是考量父母的經濟能力,一個從小就在雙語學校或在培訓班長大的孩子和一個在大山裡長大的孩子同堂考試英語本身就是一個笑話。但是,英語對於勤學苦練的農村孩子來說還不算難事。

而物理主要是考的孩子的思維理解能力,主要靠孩子自身的努力,但是,在中國,任何學科在應試培訓的作用下都能讓有錢人的孩子捷足先登,一旦讓物理成為主科,不僅不能篩選出優秀的人才,也會讓農村的孩子永無出頭之日。

再者,英語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世界第一語種,掌握英語就是掌握了主流世界語言,對於中國的對外擴展是堅實的基礎。

中國要想提高工業水平和物理學科的發展,重點是抓好相關師資力量的培養,讓這些有真才實學的大師級的老師紮根基層,因為物理也有100分。目前主要不是孩子和家長不重視,而是相關師資力量不足,高中理科生物理平均不到60分的成績怎能培養出國家級的物理人才,這個教學水平與30年前相比幾乎沒有進步,還有退步,可現在的孩子和教學條件可比30年前進步了不少,所以提升教學水平才是出路。

打擊中國英語普及的真正幕後老闆應該是美國為首的資本家,因為國人都掌握了他們的語言,而他們卻沒有認真學習中文,兩兩相交,他們就像擺在檯面上,而我們就像在幕後,因為他們在說什麼做什麼,我們都知道,而我們在說什麼,做什麼,他們卻不知道,這才是真正讓他們害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