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1

這個夏天,天兒特別熱,比天兒還熱的就是《延禧攻略》。

猩紅大幕緩緩落下已經有些日子了。“衛龍女孩”們高舉的大旗不知是否仍然迎風招展;“傅瓔女孩”們的眼淚不知道是否已經擦乾;說“你瘋了”的時候對方不再生氣,而是很自然地回你一句“我勸你善良”;討女孩開心的時候不再用“你是我的優樂美”,而改成用“你是我的白月光”。

全民都在磕《延禧攻略》。

這部劇為什麼會火?除了“服化道”出神入化之外,我覺得是它讓觀眾痛痛快快地爽了一次。這些年看宮鬥劇,我們著實被受盡欺凌的女主和智商堪憂的皇上給鬱悶得夠嗆。而《延禧攻略》不是,魏瓔珞從第一集就開始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了。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乾隆也不是輕易被嬪妃哄騙、被嬪妃耍得團團轉的傻皇帝了。舒貴人夜晚在御花園唱“宮牆柳,玉搔頭,纖纖紅酥手”的時候,我真是替“大豬蹄子”的智商捏了一把汗。還好,他沒讓我失望,一句“喜歡唱歌是吧,那今晚就在御花園裡唱歌,不到天明不許停”,懟得那叫一個痛快。

於是人們都管瓔珞叫“黑蓮花”。她確實很黑,且不說從宮女到太妃她幹掉了多少人,就說直到最後一集繼後說“二十四年了,你一直沒有忘記你姐姐的仇”我才恍然大悟,對啊,她是要為姐姐報仇才進的宮。為了報這個仇,她忍了那麼多年,吃了那麼多苦,布了那麼多局,表面又那麼雲淡風輕,她確實夠黑的。

可是她的心中除了報仇就再無其他嗎?不,她有。她對皇上有愛,對傅恆有情,對皇后、明玉、包括一開始的吉祥有情心有義。只是,她在愛的時候沒有忘記自己。

2

我們再來說幾個“壞人”——繼後,純妃,爾晴,袁春望。這幾個人,一開始都不壞,是在劇情發展中漸漸黑化的。最後,難逃悲慘結局。其實仔細想想,他們黑化的過程也就是他們丟失自我的過程。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比如繼後。無論你中間多麼恨她,當最後一集上演時,恨裡就有一部分變成了可憐。她首先是個可憐人。她以側福晉的身份入府,渴望得到弘曆的愛,但又深知其中兇險,所以只求苟全性命於後宮,不求聞達於嬪妃。直到她的家中發生變故,她才在那個雨夜發生了徹頭徹尾的改變。也可以說,她在那個雨夜丟失了自我,從此她的全部生命都屬於後位、權力、皇上的寵愛,這些她前半生沒有得到的東西。為“物”駕馭,是很多人悲劇的開始。

又不能說她沒有愛。即便她為皇上擋鐵水的時候不是因為愛,那麼最後一集龍船失火她放棄和親王為她準備好的逃生的機會,發瘋一樣地要去救皇上,也一定是因為愛。可是她那樣愛皇上又為何得不到皇上的愛呢?就是最後瓔珞說的——先說出口的人,就已經輸了。

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一定是因為本來就愛,而不會是因為被愛才愛,那是感動、是感謝,不是愛。繼後在愛皇上時沒有自我,那麼皇上必然只能感謝她愛,而不會愛她這個人。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純妃亦然。她在桌子上不斷寫著“春和”兩個字的時候,她的本性、她的自我,就已經隨著桌上的水跡一點點蒸發掉了。人的底線是隨著“自我”而存在的,這個人存在,所以他的底線也就存在,如果他丟失了自我,底線就會隨之消失。於是純妃做出了許多喪心病狂的事情,當然,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她總是覺得皇后對不起她、瓔珞對不起她、“進宮”對不起她,可是試問一句,就算沒有皇后、瓔珞,沒有進宮這件事,傅恆就會愛她嗎?一個人,底線不能把自己的人格依附於其他的人和事。

3

爾晴和袁春望屬於另一種。他們不是丟失了自我,而是放大了自我。“自我”這個東西一旦被放得過大,就會變成自私。他們倆都太自私了。

愛有時候是“得”,有時候是“舍”。相愛的時候就是“得”,得不到的時候就要懂得“舍”。得不到又非要得,就叫強求。強求,便是自私。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以瓔珞為例,她也有得不到的時候,比如傅恆答應皇上娶爾晴。作為觀眾,我們當然知道傅恆是為了保護瓔珞才不得已做了這個決定,但是瓔珞自己不知道。對於她來說,傅恆就是變心,就是背叛。跟袁春望視角看待瓔珞離開圓明園這件事情是一樣的,就是變心,就是背叛。

不同的是,瓔珞選擇了“舍”,而袁春望選擇報復。他憑什麼報復?誰規定了瓔珞就是他的?只能說他過於自我,想當然地以為全世界都應該是他的,所以才去報復。一旦報復,就等於給自己挖了墳墓。

爾晴跟純妃一樣,得不到傅恆的愛。純妃是“怨”,爾晴更勝一籌,是“奪”。奪就是搶,搶一個人的心來得要慢些,如果是站在大街上去搶人家的東西,那就直接犯罪了。還是那句話,她愛傅恆是她的事,傅恆愛誰是傅恆的事,她沒有權利要求傅恆愛她,也沒有權利要求別人不能愛傅恆。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如果緣分到了,你們剛巧相愛,那就“得”,如若不能,就得體退出。一旦把自己想得過於“大”,佔有慾是萬惡之源。

4

我百度“分手跳樓自殺”這幾個字,就2018年,就搜到了幾百條新聞。分手的原因千千萬,但自殺的原因我相信只有一個——失掉了自我。如果一個人把他的全部生命和活著的全部意義都給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走了,他活著自然沒有意義。可我們的生命極其意義真的是全部屬於其他人的嗎?一定不是。

網上很流行一句話——健康是1,其他全部是0,有了1,後邊的0才有意義;如果沒有1,0就真的是0了。放之我們今天的話題,這句話同樣適用。自我是1,其他全部是0,有了1,後邊的0才有意義;如果沒有1,那麼愛情是誰的愛情?金錢是誰的金錢?

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愛人,好的家長,好的子女,好的朋友。如果我們丟失了自我,那我們的親人、愛人、朋友,他們愛的是誰呢?而且有時你以為你是為對方好,為對方付出了全部,卻不知這是在害對方。

《延禧攻略》教會我們……

前些天明星朱雨辰連同他的母親上了熱搜。母親對朱雨辰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她在節目上也說“我沒有自我,我完全沒有自我,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可是她是一個好母親嗎?全網的評論已經給了答案。

最後說回魏瓔珞。如果她在傅恆與爾晴結婚時選擇自殺,那麼這部劇最終將只有34集;如果她在傅恆與爾晴結婚、皇上寵幸別的嬪妃時選擇報復,那麼她一定不是大女主。或者,乾脆就沒有了這部劇,因為傅恆和皇上絕不會愛上一個沒有自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