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購物節也在學中國“雙十一”,學得來嗎?你怎麼看?

金十數據


美國購物節也在學中國“雙十一”?說反了吧,美國每年感恩節後第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節誕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美國電子商務已經有數十年曆史,只是人家美國的這個購物節是涵蓋了線下實體店、線上電商的,此前側重於線下實體店促銷大購物,近年伴隨互聯網的進一步便利化,電商也參與了這場購物節盛宴,美國群眾轉向網絡購物的也越來越多罷了。

而馬雲後來是參考了人家的思路,把一年中本就著名的光棍節11.11定義為“雙十一購物節”,利用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平臺對此大肆推廣,大量線上的商家參與其中,並引發了其他國內電商的效仿,可以說是馬雲創造的雙十一是學習了人家的美國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節,並基於自身的資源集中於線上所打造的中國線上購物狂歡節。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美國學中國的雙十一,說的是感恩節過後的黑色星期五吧

但美國學中國,這個說法有失偏頗了,因為黑色星期五這個習慣,在美國已經持續了快50年了,並且在這個時候,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實體店,無論是服裝鞋包,超市,都有著很大的優惠與折扣,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購物狂歡節


今年美國的電商狂歡格外的盛大,銷售額達到了近6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近20%,但美國的“黑五”遠遠不侷限於電商,且美國並不是網絡購物主導的消費形勢,實體店也沒有受到過強大的衝擊

所以在這一天,美國即有堆積成山的快遞,在實體店門口也有堆積成山的人潮。


雖然大型購物節的形勢是美國先產生的,但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銷售活動中,無論是亞馬遜還是沃爾瑪,美國大型的電商平臺都向天貓借鑑了很多經驗,學習了很多銷售策略,畢竟在今天,黑五的美國電商和天貓,還有有著很大的差距


首席投資官


美國在11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的感恩節後迎來了"黑色星期五",與“雙十一”類似,這是美國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11月23日,CNBC電視臺援引Adobe Analytics的數據報道稱,美國"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以下簡稱“黑五”)的互聯網銷售額達到62.2億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3.6%。據悉,今年的“黑五”,智能手機的銷售額首次突破20億美元。

實體店客流減少,黑五轉移市場注意力成效有限,華爾街仍在擔憂美股

11月24日,分析公司RetailNext的初步數據顯示,這兩日(11月23日-24日)實體店的淨銷售額減少4-7%,客流量下降5-9%,2017年感恩節週末的實體店銷售同比下降8.9%,客流量減少4.4%。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民眾選擇待在家裡用智能手機購物,線上購物愈加受到青睞,與此同時,實體店面銷售與人潮流量有所減少。

雖然“黑五”線上的銷售額十分爭氣地增長了23.6%,但是另一頭的華爾街卻有可能對此不屑一顧。2018年11月23日收盤,納指報6972.25點,標普500指數報2649.93點,道指報24464.69點,三大股指中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已經抹去全年漲幅,納斯達克指數較年初僅漲1%。

更令人心碎的是,當日,拯救美股於10月份水深火熱之中的科技巨頭也大多深跌,其中英偉達較年內高點已經腰斬,科技股五大領頭羊(FAANG) 市值加起來,已較各自的紀錄高點合計蒸發1萬億美元。

對於華爾街來說,黑五這短暫的“滿足”根本無法掩蓋美國股市瀰漫的危險氣氛。在美股慘淡行情下,市場對“黑五”的評價也附帶著對美股的悲觀氣息,DA Davidson&Co的分析師Tom Forte表示,市場對2019年消費支出放緩的擔憂超過了強烈假日購物季的積極跡象。


小巫見大巫,黑五向天貓借鑑營銷靈感

中國人的“雙十一”,比“黑五”早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把阿里巴巴雙十一的銷售額比作大灰狼,那麼黑五的銷售額就無疑是一隻溫順的小綿羊了。11月11日,短短10分鐘內,阿里巴巴“光棍節”銷售額便超過46.8億美元,超越美國電商亞馬遜今年最大的購物大促日“Prime Day”的銷售額。

截止至11月11日24點,2018年淘寶天貓雙十一成交額總計突破2135億人民幣(折算約307.48億美元),而2016年成交額為1207億(折算約174億美元);2017年為1682億(折算約243億美元)。

阿里巴巴雙十一舉辦至今已有十週年,在雙十一佳績累累的情況下,要說黑五一點兒沒受影響都是假的。Business Insider認為,“雙十一”對美國的最大影響在於,美國企業開始學會了借鑑。各大商家今年選擇提前開啟“黑五”拉長戰線,就是在效仿阿里巴巴的“雙十一”策略。

除此以外,黑五也知道取長補短,開始學習阿里巴巴雙十一的營銷策略。 Accenture Strategy旗下Kurt Salmon總經理Frank Layo表示,美國零售商希望從阿里巴巴“雙十一”的成功中為明年的假日購物季找到靈感,他們尤其關注所謂“預售”的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