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降低癌症風險的數據是怎麼得到的?

林色芬


號稱降低患癌風險的藥物十有八九是保健品,自詡是各種天然動植物提取物什麼的,印刷成小冊子,傳單亂髮的,價格貴的離譜,號稱能治癒或是極大緩解各種癌症(幾乎全身常見腫瘤都包括了),還請了托兒......這類十有八九都是騙錢的,吃了沒用也不死人,最可怕是延誤治療最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是國家絕對需要整治的!

還有一類保健品是正規藥店出售的,價格沒那麼離譜,牛逼也不會吹太大,這類只能當中藥吃了,輔助治療中的輔助,別報期望,絕大部分人效果是不明顯的,也就是吃和不吃是無統計學差異的,不過在吃之前也問下你的醫生吧!

疫苗的話除了跟病毒相關的腫瘤之外沒有什麼腫瘤疫苗,乙肝疫苗可以防止感染乙型病毒,就避免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發展。但不是說打了乙肝疫苗就不會得肝癌,酒精也可以最終導致肝硬化形成發展成肝癌,還有食用發黴花生(含黃麴黴素)可以誘導肝癌出現,小鼠肝癌模型製作就是用黃麴黴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都還有宮頸癌很大部分是感染HPV得的,只能說絕大部分!HPV疫苗近年在中國大陸上市,建議女性同胞在有性生活前打疫苗。即使未來有針對腫瘤的疫苗,但不可能一種疫苗就解決各種腫瘤!

食物能降低癌症發生率,這說法是相對科學的,比如飲食中多吃綠色蔬菜,少吃紅燒肉,少吃烤串,少吃醃製食品,不吃過期黴變食物,確實是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是國內外大樣本流行病學統計出來的結論,感興趣自己去查,抗氧化劑食物比如維生素C,B葫蘆卜素等作為一些輔酶在基因水平上參與DNA損傷的修復,降低癌症發生率。所以健康合理的飲食對降低癌症是有依據的。

最後補充:不管你生活如何健康規律,心態如何良好,命中註定你該得癌症還是會得癌症的!因為遺傳背景不同,這不是你能改變的,當你還是一枚受精卵的註定了你這輩子可能會得哪種腫瘤,當然也不能悲觀自暴自棄,你越是作死越會死得早。每年例行體檢,讓你發現常見腫瘤的幾率增加,早點接受治療,很多腫瘤在早期治療預後尚可。但體檢不是什麼腫瘤都能查出來,不是抽個血拍個片子就能知道一清二楚,最反感說體檢漏診誤診什麼的,等現代醫學發展再過兩百年後再談漏診誤診問題吧 。


南方健康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有意義,通常人們關心的是某因素對某疾病是好還是不好,而如何得到這些結論的過程並不關心,以至於對這些結論會產生誤解,有時一些人會根據一些非常罕見的特例得到類似的結論,甚至於少數人會用類似科學的語言表述混淆視聽達到騙人牟利的目的。正好今天藉著本問題向大家聊聊這背後的科學原理。

以問題中提到的癌症為例。要想知道某因素或某藥物對癌症是否有益,首先需要對這個癌症和觀察的結局進行界定,比如是觀察患者存活的時間,還是觀察患者生活質量的維持,還是觀察某些治療副作用是否減少。之後會根據這些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此時,可以根據選擇進行回顧性研究還是前瞻性研究。回顧性研究會選擇具有不同結局的人群進行分組,如5年存活組和死亡組。之後應用統計學分析包括研究因素在內的一系列因素對結局的影響,在去除其它混雜因素後來得到研究因素是否對癌症的存活產生影響。前瞻性研究會通過隨機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予以研究因素的干預,另一組作為對照,最終根據兩組終點事件發生的統計學差異來評價研究因素對癌症的影響。

以上提到的是這類問題科學研究設計的大體策略,在實際的科學實驗過程中要比這個考慮的問題更多,也更加複雜。比如為了讓研究的結果更具有代表性,則需要不同地區的不同研究中心共同參與,有時甚至於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一起來完成。此外,並非所有研究都是想做就可以做的,現在正規的研究在開展之前都需要通過由多方組成的倫理委員會審查,經過批准後才可以實施。最後需要強調,判斷某一說法是否科學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可能非常困難,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聽取專科醫生的意見更加可靠。


精靈醫生


比如 多吃蔬菜能預防腸癌 經常吃垃圾食品 外賣 快餐的人 腸道蠕動變慢 糞便裡面有毒的物質被腸道黏膜息肉吸收 然後開始長息肉 當息肉長大到3期的時候就是腸癌 蔬菜的高纖維特性可以讓腸道蠕動加快 降低風險 規律的運動會讓大部分的慢性炎症不在復發 降低患癌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