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裝備了60多年的輕機槍,為何至今仍不捨得替換?

Hiro_TheHunter


中國軍隊裝備時間最久、裝備數量最大的56輕機槍,是蘇RPD輕機槍的高仿版,目前,依然在軍隊中服役,可謂老當益壯,其作戰效能不輸於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特別其射擊可靠性,都在這兩把班用機槍之上。

56式輕機槍,擁有兩根可以疊起來的兩腳架,槍重7公斤,射速每分鐘700發,發射7.62X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有效射程800米,所以其後座力要遠低於二戰時期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

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100發彈鏈供彈,但由於有一隻彈鏈盒,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這是一把彈鼓供彈的輕機槍。

槍托和手柄是木製的,其餘部分是鋼製的的56式輕機槍,對600米以內的有生目標,打擊效果非常好,彈丸在1500米距離內,仍然有較大的殺傷力,是經過實戰檢驗的一把非常可靠的輕機槍。

而81式7.62毫米班用機槍,槍重5.15公斤,有效射程600米,發射7.62X39毫米中間威力步槍彈,戰鬥射速每分鐘120發,採用75發彈鼓供彈,通用81式自動步槍的30發彎彈匣。

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屬於無託結構的輕機槍,槍重僅3.95公斤,戰鬥射速每分鐘100發,有效射程600米,採用75發彈鼓供彈,通用95式自動步槍的30發彎彈匣。

事實上,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輕機槍,都是在自動步槍的基礎上,採用重槍管型升級改造而來,所以在有效射程和戰鬥射速上,這兩把槍無法和56式輕機槍相媲美。

56式輕機槍在1500米處仍然有殺傷力,81式特別是95式班用機槍,在1000米距離上的殺傷力,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56式輕機槍採用100發彈鏈供彈,所以火力持續性非常好,是採用75發彈鼓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所達不到的。

最關鍵的是56式輕機槍射擊時非常可靠,與56式自動步槍一樣,極少出現故障,在可靠性上,56式輕機槍要強於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

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採用彈鼓供彈,國外的槍械卻很少使用彈鼓供彈,原因就是彈鼓存在本身難以克服的問題,其可靠性遠遠不及彈鏈以及彈匣供彈。

彈匣比彈鼓好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裝彈快,而且更輕便,在戰場上士兵接收到的彈藥補給,都是整箱散裝形式的子彈,哪來裝好彈的彈鼓或彈匣。
彈鼓太沉重,結構比較複雜,無意義的空間多,內部的彈藥彎曲排列,因此簧力很大,不能像彈匣那樣直接壓彈,得將彈鼓拆開往裡面裝彈,還需用專門的裝彈器,顯得非常麻煩。

綜上,儘管56式輕機槍裝備部隊已經六十餘年了,81式和95式自服役起,都自信滿滿地要取代56式輕機槍在軍中的地位,但現實卻是這兩把班用機槍,都無法取代56式輕機槍在軍中的地位,隨著新型機槍的研發,該淘汰的應該是這兩把班用機槍,特別是其中的95式無託班用機槍。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很多人都對軍隊,和軍隊中的武器很感興趣的。在中國的陸軍部隊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81式和95式輕機槍。不過也是有部分部隊,選用的是經典的56式輕機槍。56式輕機槍也已經服役了60多年了。很多人這個時候,就有疑問了,為什麼已經已經出現了更先進的81式和95式,為什麼還是有軍隊使用56式輕機槍呢?

在最初的時候,因為技術的原因,我國的武器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很多先進武器也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繳獲的也是來自於不同的國家的,所以口徑方面也不是很統一。這對於戰場上的配合,以及後勤的維護供給也都是很不利的。後來隨著發展,中國開始以蘇式武器為基礎,進行仿製生產等。所以在50年代的時候,就生產出了54式手槍、59式坦克等蘇式的武器。

在上個世紀60,70年達的時候,我國的陸軍基本上火力配置是這樣的,班長和副班長負責火力壓制,使用的是56式衝鋒槍,56式衝鋒槍的原型是前蘇聯的AK47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是以蘇式SKS半自動步槍為原型的。蘇聯在二戰以後,RPD輕機槍傳入中國,這就是56式輕機槍的原型。 現在我軍裝備的81式輕機槍和95式輕機槍,它們都是從自動步槍升級過來的,不是屬於專業的槍機槍的。所以還是有一些小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在陸軍的邊防部隊中,還是有狠毒士兵使用的是56式輕機槍。56式輕機槍具有很強大的殺傷力,就算是在1500米以外,還是具有很強大的殺傷力。並且56式輕機槍性能是非常穩定的,很少出現故障。





軍用愛好者


槍械的穩定性和造價成本低是輕武器的主要指標。輕機槍應用範圍廣,適應能力強,祖國的北疆到南嶼都能適應。製造量大,配件簡單,故障率低,有很多優點。


吳亞強84840071


可靠和殺傷力大是後期換代機槍所不能比,所以得以保留!


心無掛礙9384051


我軍56式班用輕機槍是把好槍,我用過好幾年。操作得當,正確,後座力很小的,火力很強很猛。


zhonyuo


產量大,造價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