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不一定力量大?為何多個南明政權不如一個南宋政權更抗打?

靜夜史


人多力量大是一定的,但南明這個情況顯然不是人多的問題,而是大腦癱瘓之後,五官四肢都爭著當大腦,互相傷害,這樣一來,人豈不是完蛋的更快?



實際上,南明的這些政權並不是依次存在的,很多都是同時存在的,比如說唐王朱聿鍵的永曆政權和魯王朱以海政權。這倆政權,在清軍已經南下,形勢岌岌可危的時候情況下,想到的不是怎麼共同對外,而是在為誰是正統而互相攻伐,出現這種情況,清軍甚至不需要自己動手,讓他們內鬥即可。

南明為什麼不能抵抗清軍入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各自為政的狀態,使得軍隊,文官等資源不能得到統一的整合,這不僅不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反而導致了一加一小於二的情況。


再者,南明這些政權實際上都是某些文官武將擁立的,很大程度上這些統治者要受到這些人的制約。而這些擁立者都想成為“中興名臣”,獲得“擁立之功”,總之都是在為自己考慮。這樣一來,清軍還沒有打,南明自己倒是先亂了起來。

而南宋則又是另外一回事。南宋因為有趙構這個宋徽宗的兒子,所以他的正統性毋庸置疑,因此他可以做到統一領導,整合各種資源,一致對外。另一方面,當時以金軍的實力,不足以吞併整個宋朝,這從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設立偽齊政權來維持對中原統治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說,南明失敗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


庭州行者


南宋皇帝是從北方逃到南方的,是合法的正統的宋朝皇帝。南宋軍民都認同其正統性,所以南宋朝廷在南方“政通人和”,令行禁止。而南明則不同,南明的皇帝都是由地方勢力臨時擁立的,並沒有得到其他勢力的一致認可。所以名不正言不順。南明上上下下一直處於一種混亂狀態。朝廷無法統一號令各地軍隊。各方勢力各自為政。因此南明不堪一擊。另外從後人角度來看,朱棣保留一個南京備用朝廷是一大敗筆。南京這個朝廷繼承了北京朝廷的所有弊端,腐朽不堪,但它偏偏佔據了正統地位。這使得明朝無法出現劉秀式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物。當然明朝也就無力迴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