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是马双枝?是陈素真?还是王润枝?这个问题引来陈素真与马紫晨两人的一场争议。

如果说谁是豫剧最早获得成就最多的女演员,当然是陈素真了。如果说豫剧第一代女演员中谁的影响最大?当然也是陈素真,我想这本无争议。但要问究竟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即是哪个豫剧女演员最早登台?笔者认为:他们三位都不是。比她们还要早就登台的女演员,有顾秀荣、王金枝和孙兰芳三个人。我想陈素真和马紫晨都应该知道这个事实,但他们避而不谈,不知何意?

顾秀荣1892年出生,老家是河南鹿邑县,后来定居在安徽界首市,人称顾大妞。顾秀荣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随父亲流浪、学戏,1907年她15岁时,登台正式演出,后来曾到开封演出。顾秀荣是有资料可稽的最早登上舞台的豫剧女演员。有人说,早年她的父亲带领的“顾家班”常在皖北活动,应该排除在外。姑且接受你的观点,王金枝和孙兰芳都是河南人,又都在河南唱戏,恐怕没有理由排除在外了。

韩小丹的妻子王金枝1906年出生在温县,家庭贫苦,小时候靠四处流浪卖唱为生,被豫西调艺人韩小丹收留后,学戏进步很快。她曾在密县(即今新密市)演出《连环计》,以饰演貂蝉而闻名遐迩。其后,又连续演出了《桃花庵》、《李桂芝写状》、《花园赠金》等戏,在豫西地区更加轰动。有史可据,1922 年韩小丹戏班由洛阳来郑州长发戏院演出,王金枝因主演《日月图》,成为在郑州登台的第一个女演员,观众争相观看,甚至将戏院挤塌。1924年,王金枝再度来到郑州连演一个多月,引起轰动。 1928年,王金枝与韩小丹正式结婚,1947年韩小丹逝世后,王金枝即息影舞台,离群索居,后竟不知所终。

还有一位女演员叫孙兰芳,她1911年出生在阳武县王杏兰乡。孙兰芳的父亲孙文华是一名须生演员,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艺名叫罗妮。孙兰芳11岁时在家乡的科班开始拜师学艺。为了让女儿演好戏,孙文华严加管教,容不得她有半点偷懒。孙兰芳也喜欢唱戏,聪颖灵慧,勤奋好学,还没有出科,就搭班扮演《蝴蝶杯》、《戏貂禅》、《姚刚征南》、《大战北国》中的胡凤莲、貂禅、黄金婵、穆桂英等主角,很快就红了起来,由她挂牌演出。孙兰芳出科后先后到尉氏、鄢陵、许昌等地演出,每到一地,都是挂头牌演员。

1935年,孙兰芳跟随父亲来到豫剧大本营开封,在同乐舞台、豫声剧院和分别陈素真、周海水等同台演出,让人耳目一新,受到观众欢迎。同年12月18日的《河南民报》登载了孙览芳的剧照,并发表了《谈孙兰芳艺术》一文,说她正当豆蔻年华,风姿绰约,丽色照人,习演青衣花旦,技艺已经登堂入室,唱腔优美,嘹亮动听,绕梁三匝,耐人品味;表情逼真,演技卓越,是梆子戏中出类拔萃的人才,日后若能孜孜不息,再接再励,一定可以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名伶。

可惜,敏者不寿,孙兰芳只活到35岁,便坠石于身,投水而亡。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一文不实

陈老师的这篇文字是石磊代笔的。暂且认为,在“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这个问题上,陈老师和马紫晨先生的争论是不合适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陈素真先生是豫剧最早的成熟的女演员,是真正为女演员打开局面、在舞台上站住脚的女演员,但不是豫剧第一个女演员。甚至在马双枝老师之前也有女演员。不清楚陈老师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老了老了,去挣“这个虚名”。人无完人,老来,戒之在得,说得容易做起来不易。

——陈素真同志来信

你们好!

最近看了贵刊一九八二年第四期发表的马紫晨同志写的一篇文章——《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使我获益不浅。但其中也有一些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值得商榷。

马在文章的一开头便说:“一些同志说:‘豫剧最早的女演员是陈素真’。但陈素真同志却断然否定:‘不对!我怎么能担这个虚名?豫剧最早的女演员是人家马双枝’。”

我非常奇怪,因为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同时我与这位马同志素不相识,不知他是在何时、何地听见我与何人交谈时说过这句话?

在我的印象中,马双枝大姐原是唱坠子的曲艺演员,后来在开封见到有女演员唱豫剧,于是自己也改唱了豫剧,时间最早也是一九二八年秋以后的事。而我和王守真、张玉真两位师姐是在是年的阴历二月二于开封的同乐舞台首次登台献艺,演出《日月图》等戏,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所以每逢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我都要纪念一下的。绝不像马文中所说的,马双枝是在一九二六年进入豫剧界的。

另外,这位马同志在文章中又提出王润枝,说她在一九二九年以前唱豫剧便蜚声于“较为偏僻的豫东一带”,我觉得这个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我是在一九三零年八月到一九三四年八月活动于杞县、兰封、睢州、商丘一带,整整跑了四个年头的野台子,从没有听说过此人。在当时,我们妇女的地位非常低下,十二岁以上的女子连舞台都不让上。若有,则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必得谢神请客,别说是登台演戏啦。我下海从艺是因生活所迫,实出于无奈。同时我是出身于梨园之家,就这也与家庭做过多次斗争。当时“坤伶”登台真如凤毛麟角,稀少得很。如果王润枝当时真那么“红”,为什么在当时我们就没有听人讲过呢?只是以后听戏班中的一位叫张凤枝的大嫂说,山东出了一位唱梆子戏的,叫王润枝,可我从没有看过她的演出。

除此之外,马同志又列举了一些名字,说这是更早的豫剧女演员,大都是冯纪汉同志在《豫剧源流初探》中说过的。冯纪汉同志对豫剧的起源、声腔、流派、剧目、表演艺术做了大量的探讨研究工作,访问了很多老艺人,翻阅了大量资料,这是一篇很有益的文章。但既是“初探”,难免有些失实的地方,比如上述问题,在冯纪汉同志生前我就和他交谈过,他也曾表示再调查调查。现在冯纪汉同志已经作古,我们后人在翻阅这篇文章时,就应该继承和发扬冯纪汉同志的注重调查研究的精神,完成他的遗愿,而绝不应像马紫晨同志那样不调查、不研究,照抄照搬,而连引用的出处也不敢注明。这样就难免以讹传讹,似是而非。马同志上面所列举的名字,当年我的养父陈玉亭、姨父王清云、师傅孙延德从未提到过,而且就现存的史料中(除马的文章外),也从未见片纸只字,我觉得是缺乏依据的。

至于说“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的问题,现有许多戏剧专家们正在积极探讨、研究,同时还有一些高龄的豫剧老艺人健在,他们就是“活字典”。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总会有一个科学的结论。我以上啰啰嗦嗦谈到的,不一定准确,仅供你们参考。

此致

敬礼

陈素真 1982年6月登出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马紫晨:再谈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

拙文《谁是豫剧最早的女演员》引起了反响,很好。河南戏曲史(当然也包括豫剧史)总是要搞的,现在能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讨,确是件好事。特别是看了陈素真同志写给《河南戏剧》编辑部的信(见《河南戏剧》1982年第6期)后,真感到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一、关于我认定马双枝早于陈素真几个月,是有确凿根据的。马双枝同志生前,我曾两次面访。特别是1979年八月份在西安(那时她已病休),再次核实了她的生平。当时的目的原是要为她写个“小传”。

在那以前,我为了写河南坠子史,曾对其“坠子世家”(包括她的大哥马鸿宾、二哥马登云,以及和她并成“三姊妹”的马金枝、马玉枝)全部做了调查和了解,一致的说法是马双枝“十五岁改唱豫剧”(她是1911年生);而马双枝本人经过回忆,也确认是“刚刚十六岁就登台了”,“起初是在陈留县老义成班”。因为民间对年龄的说法统按虚岁,所以马双枝投身豫剧界的时间,应确认为是1925年学唱豫剧,1926年春正式登台。而此时的陈素真同志不满十岁(她是1918年生)。即按陈自己的说法,她是“十岁登台,八岁学戏”吧,也比马双枝晚了几个月,何况这个“登台”与“挑梁”还大有差别。马双枝1927年在义成班挑梁,1928年又成为永安舞台的“头牌”,这是见诸当时的《河声》等报纸的。

二、关于我认定王润枝1921年进入豫剧界的根据是:1957年,我被“整”到杞县代寨劳动。代寨是新地名,老地名叫楚庙(或“褚庙”)。这个被黄河决口时整个淹没了的地方,留下了一位幸存者——楚(褚)老汉,大家都叫他“苦老汉”。每天带个箩头拾粪。因为他爱唱、乐观,所以我和朱允思、李豪等人就喜欢跟他“喷戏”。

他熟悉“狗妞”(陈素真),可王润枝是他的外甥女。他谈了民国十年时,王润枝听戏入了迷,竟一气儿跟“三拨”(艺名)磕了一百个头“拜师”这样一个小故事。后来她回曹州三、四年,又返回豫东时已经成了名角。根据冯纪汉同志的调查,“1929年经开封永安舞台的名须生杨金玉的手,把豫东调名旦苗娃、王润枝等人请到开封演出的”。这个时间对头,有旧报纸广告为证。但这里明写她已是“豫东调名旦”——开封一代的老艺人都可以回忆起,她这时已是唱红了的演员。而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陈素真却还未真正的红起来。王在开封的时间恰是陈“唱砸”后退出开封的时间。

正像陈在《信》文中说的:她从1930年到1934年“整整跑了四个年头的野台子”。所以前后对照,就大体上可以把民国十年(1921年)王磕了一百个响头的时间,定位王润枝进入豫剧界的时间了。

好在陈素真同志并未在王的艺龄上提出异议,而只是说“山东出了一位唱梆子戏的,叫王润枝”。意思是把王排除出豫剧界,而算作唱山东梆子的演员了。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很多豫剧名演员都是从山东过来的,如赵义庭、崔兰田、马金凤等,难道就不算豫剧演员?

这里我再补充一点文字根据,比如黄儒秀(黄娃),豫剧界都认定他是豫东调的名演员,冯纪汉《豫剧源流初探》里曾提到他:“1933年,樊粹庭又把豫东调优秀的青年演员赵义庭、黄儒秀、黄金玉……等人请到开封,与祥符调的演员同台演出。”当今豫东一带有不少演员都是黄的徒弟。

可是人家山东省也常常提到他,如纪根垠在《山东梆子》一文中谈到:“著名武生老艺人黄儒秀(艺名“黄娃”),1956年在省戏曲演员讲习会上,表演过山东梆子传统的练功步骤和程式”。可见山东梆子(流行地区主要是鲁西南)和河南梆子的“豫东调”(流行地区和鲁西南接壤)原本就是一体的,不承认也不行。

三、陈素真同志说,我“引用”冯纪汉同志的观点,而“不敢注明”出处,这是把事情搞颠倒了。我的观点见于拙著《河南梆子概述》,早在1955年就出版了,而冯的《豫剧源流初探》则是发表在1963年。我佩服冯纪汉同志的水平在我之上,是吾之师。但我的观点提出毕竟早于冯八九年,何言“引用”、“照抄、照搬”?

四、我还想对陈素真同志感到“非常奇怪”的那几句话,做一些补充说明:我和陈素真同志见面有六七次,看她的戏约有十多场,大小采访则有三次。第一、二次是1953和1954年,地点在开封相国寺后小胡同(路西)她的家里;第三次是1980年豫剧流派调演时在省豫剧二团排演厅和中州影剧院见面,也略寒暄了几句。

特别是第一次采访(那时我在省文化局工作),她给我的印象极深。当时正值盛夏,她还请我吃西瓜,接待非常热情(那几句话也正是这次讲的——也许我记录有误)。这次访问后我当即在《戏剧报》上写了《访王若瑜》(陈素真同志别名)一文。第二次我又和东北音专的周文谟同志去记录了她的五段唱腔,并分别选入1954年6月由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河南梆子唱腔集》和东北音专出版的《河南梆子唱腔选》。

我对陈素真同志的表演艺术,一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此次著文,私衷仍是希望澄清豫剧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别无他意。

孰是孰非再争论已无意义,但这类有名的争论在河南戏曲届却无独有偶,屡见不鲜,姑且认为这是河南戏曲艺术家,专家之间对戏曲的研究和探讨吧。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到底谁是豫剧最早女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