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什麼想打貿易戰?

北城涼築L


如果有一件事是美國現在真正關心的,那就是中國。

唐納德·特朗普表示,美國每年與中國的貿易損失超過3000億美元。但事實是,美國和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貿易逆差。特朗普將這種情況歸咎於他的前任,並表示他“不會再允許任何國家利用美國”,因此他開始了這場貿易戰。


那這件事背後是否還有其他故事,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沒有告訴我們嗎?

首先來普及下基本概念。當兩個國家進出口貨物和服務時,就叫貿易。例如,中國向美國市場出口電子產品、高科技產品和服裝,並同時大量的進口水果、豬肉和大豆。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出口大於進口,這樣本國企業才能在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創造高就業,最終提高本國公民的生活水平。中國也有同樣的目標。中國對美國一直有很高的出口順差,這給美國製造業帶來了壓力。


然而歷史上有許多類似的例子。19世紀末,美國向歐洲出口了大量農產品,以至於歐洲不得不徵收進口稅以拯救本國農民。

另一個例子是二戰後的日本,它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大量出口鋼鐵,70年代開始出口汽車,80年代開始出口電子產品。每次美國和歐洲都必須徵收進口關稅以拯救本國工業。

歷史上充滿了這種保護主義的例子。但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各國認識到開放經濟的好處,新市場、低勞動力成本和生產規模經濟的形式。 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於1995年,其職責是使各國遵守自由市場原則,使各國行為合乎道德,使世界貿易繁榮發展。美國在國際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大力支持自由貿易。


在20世紀末,美國對中國有很大興趣,因為中國是美國商品和服務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條件是要改革包括進口關稅減免、開放市場和產業政策在內的各項關稅政策。

正如我們所知,從那以後中國進入了美國和歐洲市場,美國的歐洲公司開始在中國建立他們的製造工廠。中國製造的產品湧入美國市場,其出口增長了許多倍。

美國消費者喜歡這種情況,因為他們現在可以用同樣的工資買更多的東西。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產品大多是由在中國工作的歐美公司生產的。 中國承諾向世界開放市場,它也做到了,但沒有美國希望的那麼多。美國原本以為中國會向美國出口玩具、筆、服裝等低附加值產品,而美國則會出口電腦、飛機工業機械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但中國有其他想法。它希望本國的科技公司能夠成長,成為像美國和歐洲那樣的世界級公司。它們一直在向中國的科技和製造企業提供鉅額補貼,並對進口的豪華汽車和高科技產品徵收一些關稅。


美國之所以長期容忍這種貿易失衡,是因為與中國企業相比,美國企業在技術和製造能力方面領先數十年,而且美國沒有看到其全球主導地位受到真正威脅。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這些事情發生了變化:中國“故意”制定了自己的知識產權法。這意味著,如果全球企業想獲得廉價的中國勞動力和低製造成本,它們就必須與中國分享它們的技術和商業秘密。 電動汽車就是一個例子。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外國汽車公司必須與當地合作伙伴合作。這意味著,如果外國汽車公司想要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它們就必須將自己的研發成果分享給本土合作伙伴,後者可能也是未來的競爭對手。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向美國總統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指出,一輛開往中國的美國汽車要支付25%的進口稅。而一輛來美國的中國汽車只需要繳納2.5%的稅。想在中國運營的汽車公司必須與當地公司合作。 美國中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說,中國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縮小了與美國的技術差距”,而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這一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所以當製造業工作崗位一個接一個地轉移到中國,並且中國人在有了工業基礎之後,開始專注於尖端產業如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這讓美國的目的偏離了方向,他們開始慌了。而特朗普這個什麼都敢做的美國總統“及時”的出現,開啟了兩敗俱傷的貿易戰。這也是美國的策略,如果長此以往,中國必將超越美國,你說他能不慌嗎?


國際社會觀察員


“特朗普為何想打貿易戰?”——自從1993年考進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攻讀碩士以來,我就入了這一行,對中國外經貿爭端研究算是比較多的,知名度相當一部分也是從這而來的,對這個話題算是有一點發言權,簡單講講我的看法:



中國是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已經連續近30年位居全世界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保護措施的最大目標國;而這次美國率先發起的貿易戰涉案貿易額在我國外貿史上是最大的,正因為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中美兩國經濟分量在全世界遙遙領先,我才針對此案創造了“史詩級貿易戰”一詞,並很快流傳開來。

但就涉案商品種類和加徵懲罰性關稅稅率而言,這次貿易戰遠遠算不上最大,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商品的限制措施才是涉案範圍最大。如19934月墨西哥曾經一次對中國十大類4500餘種商品實施反傾銷,佔中國對墨西哥出口的

75%,臨時稅率甚至有高達1105%者(鞋),創造了世界貿易史上的奇觀。後來,墨西哥成為我國入世的最後障礙,我方以同意墨方對進口中國產品徵收特別關稅至2008年為條件才交換來墨西哥為中國入世放行,實不足為奇。

就這次中美貿易戰而言,從長期來看,這是中國面臨的長期性貿易爭端壓力的一個新案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只要中國經濟表現得好,貿易摩擦的壓力就會如影隨形,避免不了,而且是來自各個國家,不僅僅是西方國家。以中國之大,我寧願成為貿易摩擦的目標,也不願淪為別國憐憫、同情、慈善的對象。

其次,美國對華貿易摩擦歷史相當長,中美經貿摩擦在中美建立正常經貿關係之後不久就開始了。

19797月,中美兩國簽署中美貿易關係協定,建立正常經貿關係;當年,美國便單方面宣佈對中國7大類出口紡織品實行限額。1983年,中美兩國就走到了貿易戰的地步:由於美方在紡織品貿易協定談判中要求降低中國大陸的配額年增長率而中方不願單方面讓步,美國在談判破裂後單方面宣佈對中國紡織品實施新配額,中國則宣佈減少或終止購買美國棉花、化纖和大豆。儘管雙方最終於19839月達成了第二個紡織品貿易協定,但中美貿易摩擦的帷幕也就此全面拉開了。一直髮展到這次貿易戰的涉案規模。

第三,作為守成霸權,美國必然格外警惕防範新興大國,中國不僅是新興大國,而且種族與美國不同,社會制度與美國不同,文化傳統與美國不同;相應地,在山姆大叔眼裡,中國的挑戰也就格外巨大,格外需要防範遏制。

第四,就當前而言,特朗普在近二十年來的美國總統中最重視重建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其政治基礎也最倚重美國實體經濟部門,而且企圖通過貿易保護重建美國實體經濟部門產業鏈,在對外談判中賭徒個性也格外突出,所以搞出500億美元進口額加徵關稅的大招,這在以前的美國總統中是不可想象的。


梅新育


從特朗普來說,這場貿易戰可能是難以避免的。他的理念和團隊幾乎就是為這這件事情準備的。中美關係的性質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從2009年之後,美國對於中國的經濟崛起的判斷就發生變化,現在已經變成了失望,甚至是絕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總量如此接近美國,尤其是最近十年來,中國實力的快速發展,讓修昔底德陷阱變成了一種可能的前景,甚至是自我實現的預言。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主要是在經濟上對中國的提防。
去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產是3750億美元,佔了美國貿易赤字的一半還多,特朗普及其團隊對這樣的貿易結構頗為擔心,尤其是特朗普認為這是中國賺了美國的便宜,失衡的貿易結構再平衡是特朗普一定要做的。在目前的狀況下,美國除了簡單粗暴的手段,難以實現貿易的再平衡。特朗普是結果導向的,他的“美國優先”,就是給自己支持者,尤其是鐵鏽地帶的藍領的承諾。為了服務於今年的中期選舉以及連任的選舉,特朗普一定是要冒這樣的風險的。
特朗普的團隊越來越服務於貿易戰,如果小布什的內閣是火神派的話,那特朗普的內閣就是經濟戰的火神派。從納瓦羅、萊特希咋、庫德洛,再到博爾頓,可以說是鷹派的大本營。尤其是萊特希澤和納瓦羅,本來就是為了貿易戰而來的,現在他們終於有大展拳腳的機會。政策一旦制定,幹部就是關鍵了,現在特朗普的幹部們沒有省油的燈。


孫興傑


美國經濟這些年不如意,雖然和其他西方國家比起來算好的,但在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飛速發展面前,速度還是顯得慢了些。特朗普能夠做的,就是對外展示一些強硬姿態、儘可能多地為美國撈一些利益,以此安撫選民的情緒,有利於自己競選連任。

美國人都知道貿易戰是特朗普政府主動“作”出來的,只要華盛頓的強硬政策導致美國吃一次比較大的虧,特朗普政府就將付出巨大代價。這個政府較之前美國政府更強勢的唯一資源是特朗普的個性,它受到的真實掣肘實際上不低於以往的任何一屆美國政府,民意支持也不高。它的冒進姿態掩飾不了它其實需要如履薄冰的現實。


在這件事情上,特朗普政府顯然出現了幾個誤判,一是誤讀了美國經濟問題與中美貿易之間的關係。二是高估了美國政府對市場條件下民間貿易進行調節的能力,同時高估了美方在中美貿易衝突中的優勢。三是低估了中方在遭到美方不公平貿易限制時採取同等報復行動的決心,也低估了美方將在貿易戰中付出的代價。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在星期三表示,中美之間不應該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要逼我們打,那麼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我們想說,這不像是外交辭令,因為中國絕大多數人也是這麼想的。


中國不會向美國屈服的,請華盛頓死了這條心。北京舉起的將不是一面白旗,而是一塊鬥牛的紅布。


胡錫進


看美國宣佈制裁中國的進口領域,全是工業與信息化領域,而我們反擊的卻是美國的農產品。好像中國是工業信息化大國,而美國是一個農業國家似,因此不少網友笑侃還以為劇本拿反了。



國家之間的對弈下的是大棋,不會在意邊邊角角的小得失,上千億的逆差固然重要,但並不是美國的核心訴求,而只是美國遏制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藉口。

近十幾年來,中國的科技產業和工業信息化水平突飛猛進,已經形成了緊追美國試圖趕超之勢,這已經撼動了美國引領世界的根基。

從奧巴馬時代開始,美國政府就對中國的工業與信息化的發展嚴防死守並百般遏制。特朗普跟奧巴馬不對眼,但在遏制中國工業與信息化發展方面,這兩個人是高度一致的。

《中國製造2025》是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牢牢抓住振興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短期看是實現經濟良性循環的關鍵,長期看是國家經濟命脈。



《中國製造2025》明確指出了十大領域,即目錄中的第4-13章。而在美國發起貿易戰的九大領域中,涵蓋了我們十個領域中的八個(其抵制的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兩個領域是我們的一個領域)。






這已經是鐵證如山了,美國貿易戰的真實目的就是全面阻止或暫緩中國的工業與信息化進程,其手段就是精準阻擊《中國製造2025》。 十大領域被他們抵制了八個,剩下的兩個領域分別是電力裝備和海洋工程船舶製造。

這個兩個領域不是美國不想抵制,而是我們早已超越,他沒有抵制的本錢了。

比如我們國家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全球領先,核電,第四代核電技術走出國門,即使煤炭發電的技術也處於世界領先行列。海洋工程和船舶製造,我們的對手只是韓國和日本而不是美國,豪華遊艇製造的對手是歐洲,也不是美國,美國抵制不了。

站在美國人的角度上,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是有遠見的,這場工業與信息化領域霸主的保衛戰是不可避免遲早要來的,早打比晚打好,如果等中國全面發展起來了,再打就來不及了。

對於我們來說,美國的抵制反過來說明了《中國製造2025》這項國字號工程策搞對了,必須穩住腳步,咬緊牙關,堅韌不拔的按既定方針發展下去。


奧卡姆剃刀


他渴望用一種看似強硬的手段來維護他自己國家的利益,從而維護自己的地位。

貿易戰正式開打了嗎?

據相關部門批准決定從今日(即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

由此我們不得不提問:貿易戰正式開打了嗎?那麼對於雙方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1、貿易戰進程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於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此舉對我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於是本著平衡本國利益,我國決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由此,兩國貿易戰的序幕開始拉開。

2、大打貿易戰對於兩國的影響。

(1)影響美國農產品的銷售。根據這次的中止關稅減讓義務清單的數據顯示,清單中以腰果、松子仁、葡萄汽酒等農副產品為主,這些產品加徵關稅稅率15%,而豬肉及鋁肥料等加徵25%,對於美國農產品出口中國有著極大的影響,關稅的增加必定帶來的是單價的上漲,由此將帶來的必定是產量的降低,不利於美國農副產品的銷售,可能由此帶來一定的滯銷。

(2)對於美國的電子產品等的產量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美國一些電子產品最大的出品國,此次的關稅政策雖然還沒有影響到電子產品,但是隨著貿易戰的加深,涉及到電子產品也將是早晚的問題。

(3)對於我國來說,的確是有利於我國的某些行業的發展,而且有利於我國維護一個大國的“尊嚴”,但是相對於來說,也不太利於我國的更加全面發展,但是在“國家尊嚴”面前,什麼都是次要的。

不過話說過來,我國向來倡導並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對美中止關稅減讓義務是中國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我國利益而採取的正當舉措。而兩國在這次的事件中更應該的是合理談判,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大打“貿易戰”,這將不利於兩國的全面發展,但是對於一些不值得提倡的手段我們必須用更強硬的手段對抗。

但是小編也希望讀者們要理性愛國,理性看待這問題。

以上言論均代表個人看法~

如果你認為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


懂財帝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最近,美國單方面宣佈對中國開展貿易戰,從最開始的500億美元追加到了1000億。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有人認為是巨大的中美貿易赤字讓美國佬繃不住了。

但最近美方卻針對中美貿易戰向咱提了個很無厘頭的要求:立即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劃,停止一切政府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升級計劃。喂,我們發展自己的高新技術產業,用你美國的電了?吃你的糧食了?還是踩著你的尾巴了?你說停就停啊?

雖然在咱看來“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對國家高技術製造產業發展的一項行動綱領。但在來老美看來,中國製造2025那是在戳他們的肺啊。而這十大領域、五大工程則是美國人想除之而後快的。

咱不妨來看看,中國製造2025究竟為啥讓美國如此緊張。首先,中國製造2025戰略是我國實現製造強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在2025年前,要在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十個領域取得技術突破與體系化發展。

而具體到實施的五項工程中,就不難看出中國製造2025對於咱的重要性。首先,大力建設製造業創新基地,計劃在2020年形成15家左右的製造業創新基地,並在2025年將這個數字擴大到40家。涵蓋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領域,讓製造業更加高端、自主。

舉個例子,此前,咱製造戰機使用的軍用級複合材料部分依賴進口。如果對方藉機抬價或者掐斷供應,就會極大影響中國軍機的產量與質量。因此,在製造業創新領域,中國必須要形成自己的高技術體系,以保證經濟國防建設的自主性。

在智能製造領域。2020年,要明顯提升製造業重點領域的智能化水平,將成本、生產週期與產品不合格率降低30%,而到2025年,製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並將成本、生產週期、不合格率降低50%。

這意味著美國將在高端製造領域的毫無優勢。過去,美國高端產品以效率與質量稱霸市場。依靠智能化生產線製造,極大節省了生產時間與人工成本。但如今,中國在智能製造上狂加技能點,僅少量人工就能完成高端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極大壓縮生產成本與時間,再配合祖傳白菜價天賦。美國人只能看著咱們吃肉卻連湯也喝不上。

此外,強化工業基礎工程與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在2025年前,完成關鍵核心部件的自主保障、降低高端裝備製造對外來技術的依存度。並加強國產大飛機、大型船舶、航空航天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製造與市場份額。同時,加強對工業環境的治理。2025年前,建立綠色製造業體系。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完成對國內環境的治理,保持可持續發展。

但這樣一來,中國製造2025在西方看來就絕對是威脅。製造業的創新與智能化意味著中國將擁有更強悍的製造能力,並且將對高、中、低端製造領域形成把控。想想看,美國人口才3億多,全歐洲加起來也就7億。這點人口的市場需求顯然有限,當然了印度雖然人也多,但老百姓沒錢啊,買不起歐美貨。這也是為啥歐美製造業將中國視為金主的原因。14億人口的巨大體量加上大家都不差錢,這購買力真不是開玩笑的。

但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展開,由歐美把控的高端製造受到中國衝擊。我們的同類產品質量高、數量足關鍵還白菜價。自然會迅速佔領市場,除了滿足中國本土市場之外,還能迅速贏得海外客戶的青睞,並且也能在非洲、拉美甚至印度獲得穩固的客戶群體。這就等於佔領了歐美製造業無法觸及的市場盲區,並封死了歐美未來搶佔市場的可能。

最關鍵的是,歐美本國客戶也不傻。放著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不買,買坑爹貴的國貨?像芯片、電子信息技術、大型客機等一直被西方壟斷並藉此壓制中國的產品,在未來,中國不僅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反過來出口西方,把他們賺走的錢加倍拿回來。

現在你明白為何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如此敏感了吧。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而中國製造2025戰略就等於讓西方徹底喪失了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以前,咱最多就是摸鷹過河。而如今,咱也開始薅鷹的毛了。你說他們能不急嗎。


迷彩虎軍事


關稅這個事情要和之前的減稅計劃結合在一起看。

除了聲稱要在美墨邊境建牆之外,特朗普在競選時向選民的發出的一項重要承諾,就是讓跨國公司的工作崗位迴流美國,以安撫那些受到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的中底層民眾。他們認為全球化的實質,就是美國資本家將工業和製造業轉移到海外,以獲取更高利益。

這種看法雖然可能過於簡單,但無奈這些人是特朗普的基本盤,他們的意見是一定會左右特朗普的政策的。作為一名政客,即使不對建制派負責,也必須要對自己的基本盤負責,這是玩政治最基本的素質。

再說,全球化大背景下,發達國家中底層工人的競爭力也確實太低了。

至於兌現競選承諾,需要兩頭開刀,一刀對跨國公司,一刀對競爭對手。減稅法案已經通過,美國本土新的企業稅率大幅削減後,已經不比避稅天堂高多少了,跨國公司迴流是必然。

而競爭對手中國的情況,看一組數據就可以有所瞭解:2017年1-6月,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2891.5億美元,增長9.8%。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592.4億美元,增長15.6%,佔美國出口總額的7.8%;美國自中國進口2299.1億美元,增長8.4%,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0.3%。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美國是逆差國,逆差為1706.7億美元。

貿易戰倘若真的打響,我們的損失一定要比對方更大。因為順差國手中的籌碼比對方少,制裁不了逆差國。

儘管特朗普喜歡放嘴炮,事後玩反悔。但在這事上,反悔的餘地應該不太大。

2018年不好過,這也提醒我們,一味靠低工資給外國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改善分配,提高內需,才是出路。

關注我,獲取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豐富飽滿的深度商業報道。

AI財經社


貿易戰是美國給他國輸出債務危機的工具

首先,我們要搞懂幾個基本概念。企業營收、毛利潤、剛性成本、淨利潤。

四者之間的大致比例關係:100%:30%:25%:5%.

也就是說,短期內企業的剛性成本是固定的。如果企業營收下降10%。毛利潤會降至27%,剛性成本依然是25%,淨利潤會隨之下降到2%。利潤下降率高達60%。

當然,中國的實際情況更為嚴峻,高房價倒逼房租和人力成本持續上漲,已經吞噬掉5%的正常利潤。在政府使出渾身解數使GDP(企業營收增長的保障)保持6.5%以上增長的情況下,企業利潤才能維持在盈虧邊緣。具體見A股實體上市公司年報。

上一個案例:商超行業毛利潤23%,剛性成本20%至22%;淨利潤1%至3%(有興趣查閱沃爾瑪、永輝等企業的年報)。一旦電商分走10%的消費,線下商超總營收降至90%,毛利潤總額因此降至90%X23%=20.7%,而剛性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依然高達20%至22%,這就會整個商超行業陷入虧損。因此,

營收大不等於有利潤。市場需求因外部因素突然下降10%,會對市場造成致命性的威脅和虧損潮。

搞懂這個基本概念,我們才會對貿易戰上升至戰略高度重視。

二戰後的全球化是以美國人消費拉動為主導的全球化美國人的貿易逆差恰恰是全球企業營收中至關重要的10%。當美國人突發性的對某地進行貿易制裁,會導致當地企業突發性失去10%的營收,利潤因此消失,金融和產業資本外逃。流動性階段枯竭,虧損潮、失業潮、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會形成共振,最終,使當地經濟陷入崩潰。資本再返回本地市場,以低廉的價格橫掃整個市場的優質資產,最終,實現控制該國經濟的目的。

擺在眼前的經典案例,天貓和京東藉助資本的力量,頻頻發動價格戰。吸走線下零售業10%的銷售額,讓線下零售業普遍陷入虧損。為了活著,線下巨頭被迫賣身。過去1年多,BAT已經橫掃了整個零售市場的半壁江山。

數據:據海關統計,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同期,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佔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4.2%,其中對美出口2.91萬億元,增長14.5%,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增長17.3%,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2016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實現淨利潤2.75萬億,金融、房地產和建築行業盈利分別為1.53萬億元、1453.63億元和1159.14億元。扣除以上三個行業,其他實體上市公司獲利之和僅為0.958724萬億。

數據大致說明:

1、能夠出口的上市公司1年獲得的利潤總額,僅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50%。

2、能夠出口的上市公司1年獲利總額,僅為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的30%。

3、能夠出口的上市公司1年獲利總額,僅為中國對外出口總額的6%。如果對外出口額下降10%,對中國製造的衝擊是巨大的;如果對外出口額下降20%,對中國製造的衝擊將是更大的。

4、貿易戰是美國(超級買家)調控其他國家實體企業利潤的殺手鐧。

5、中美本輪貿易戰是終極對決,關乎每個人的未來福祉。因為特朗普要打掉1.7萬億的貿易順差(中國實體企業的全部利潤,還不夠)。

6、日韓已經站隊美國,其他經濟體隨後都會進行站自動站隊。

世紀之戰,以美國消費驅動的全球化謝幕!

一、讀懂美國製定的全球貿易體系

如下圖:美國政府通過借債,發行基礎貨幣,通過社會福利補貼給美國消費者。美國消費者以自己的消費拉動全球消費增長。美國人的貿易逆差等於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即其他國家實體企業的利潤,出口企業拿到美元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和央行兌換本國貨幣。央行以美元為抵押,按照當地匯率直接印製等值的基礎貨幣,交給出口企業。出口企業獲得的基礎貨幣,也是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商業銀行按照某種規則放貸,貸款落地生新存款,基礎貨幣和新存款之和是M2。

通過以上邏輯我們會發現:

1、美國之所以被全球承認在於:1)、美元是美國政府的債務。沒有人願意增加自己的債務。所以,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動力和願望。2)、其他政府以美元為背書發行基礎貨幣,不用承擔以複利增長的債務。3)、綜上兩點,美國承擔了全球化的債務(成本),所以,其他國家(享受權力者)願意承認這個老大,也願意跟著這個老大幹掉所有威脅老大利益的老二。

2、中國M2遠超美國的根源在於:貿易順差是我們的基礎貨幣。

參見: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中國專家誤判太多!特朗普減稅成功,中國整個稅收思維要變!http://www.sohu.com/a/208729886_481692 (官方都清楚貿易順差是基礎貨幣,所以才拼命保貿易順差)

3、美國以3億消費者可以拉動德國、法國、日本、韓國、臺灣.....和處於起點狀態的中國,但無法拉動已經崛起後的中國(SUPER Market)。也就是說,中國在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之後,以美國消費拉動為核心的全球化就會變得有名無實,難以為繼。美國主動斬斷“美國消費,中國生產”的全球貿易循環,是對這種有名無實的地位的承認。

二、不擺脫美國框架,中國不可能有贏的機會

因為美國人的消費掌握在美國人手中,所以,無論我們如何喜歡出口,實際都保不住。按照美國人的規則框架體系(我們的教科書都是照搬的)投資和消費也難以啟動。10%以上的營收下降,會給實體企業帶來致命打擊,產業空心化,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逃離,泡沫破裂,美國工業智能化完成,反過來就可以像BAT收購實體零售業一樣收購中國實體企業中的優質資產。俄羅斯、日本都是前車之鑑。

三、擺脫美元框架,中國是超級贏家,美國也不會輸

全球債務危機的根源在於:中心經濟體的國債=全球的基礎貨幣,國債以指數增長(美國20多萬億負債,利息至少超過70%)。誰在中心誰都會被債務壓垮!

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客觀環境,新的經濟環境是:軟件替代白領,機器替代藍領。智能化要求分紅取代工資成為家庭收入的主體,否則經濟會陷入“失業-消費萎靡"的危機之中。中美貿易戰,全球貿易保護的本質是失業倒逼大家搶活幹。

能否把義務指向AI(軟件和智能機器)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一起建設全民持股的公共網絡,公共網絡的服務天然就是一種貨幣(價值),我們稱之為人工智能幣(AIC)。14億人,每人領取2000AIC,總量28000億AIC,可以給所有創新方向提供充足資金。另外,再發行28000億AIC,送給實體企業,等於實體企業提前3年拿到利潤,直接解決所有實體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比減稅更加有效。創新項目的需求是傳統企業的訂單,把出口美國的訂單指向創新項目,指向智能機器。當智能機器落地,又可以發行更多的AIC。這是一個人機共贏的循環,其終點是一人一生只需工作4年時間,即可獲得經濟自由。具體參見中信出版社出版《智能社會》。

建設公共網絡很難嗎?答案是否定的。

不難,為什麼我們還要指望政府?指望大企業?指望他人?為什麼不自己動手?

——所以,本人和本人的小夥伴們已經開始動手做第一個平臺,1個月後和大家見面,免費送金股,金股控股所有創新項目50%的股權。創新項目是大家發佈的需求,由大家提供解決方案,足夠多的需求會吸引1%的人將創新落地。1金股每日派息1AIC,你可以用AIC投資你需要的創新項目。你可以幫別人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獎勵依然是金股。最終我們把所有創新的方向佔據,再把50%的AIC和25%的金股送給實體企業。

  • AIC初始價值與人民幣相同,隨後每年升值10%,20年後,1AIC等於1美元。40年後,1AIC等於7美元。60年後,1AIC等於49美元......

  • 特朗普很認真的和我們打貿易戰爭,我們可以很不正經的用AIC調戲美元。誰加入調戲美元的隊伍,我們都歡迎他們加入我們。相同玩法:市場人口X4=金股數,1金股每日派息1AIC。AIC是公共網絡(和智能機器)債,是人工智能幣。


高金波


特朗普為什麼想打貿易戰?這個問題看了好幾個月沒答,隨著幾個月來美國出招的套路,逐漸看清其思路。除了追求貿易數字平衡之外,特朗普試圖以新貿易方式取代就貿易方式,重新制訂規則,並嚴重擠壓最大挑戰者中國的利益。

特朗普的貿易戰,不分盟國與對手,上來噼裡啪啦,連歐盟、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全部不放過,該徵收的關稅全不留情面,一刀切。

幾個月下來,檯面上的貿易糾紛漸漸被一個一個新的貿易協定取代,特朗普用他的強勢改寫著美國和它的貿易伙伴習慣並施行了多年的貿易行為。

風向標就是最新達成的美加墨新貿易協定(USMCA)。

現在談論美中貿易協定是一件困難和奢侈的事,因為特朗普在追求貿易對等之外,更大的野心是建立新規則,要麼中國服從它的規則,要麼被排斥在外。

這就是特朗普打貿易戰非常大的一個企圖心。

USMCA裡有一個“32.10條款”(含7條細則),其中規定如果簽約國其中一方準備與“非市場經濟體”(non-market economy)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其他兩國的其中一方有權在6個月通知期過後,終止這項三方協議並以相同的條件簽訂雙邊協議。 HUFFPOST評論說,這個USMCA包含的是“

史無前例”('Unprecedented' Clause)的條款,賦予美國對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的影響力。

條款並沒有點名具體國家。不過,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5日應詢就“32.10條款”發表了談話: “中國堅定支持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們反對在WTO框架外杜撰“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等概念,實質上這是有關國家為推卸自身責任、拒不履行自己所做國際承諾所找的藉口,是不誠信的表現”。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說,這個美加墨協定是今後美國與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的“模板”,也就是設定了一個先例。

這是什麼概念?

美國主管商務的Ross部長認為,美國與墨西哥及加拿大新貿易協定,阻止各方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條款,這個模式有可能會出現在美國“未來與其它國家或區域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裡”。

從特朗普團隊的設計和中國駐駐加拿大使館的表態可以看出,至少這個“排他性、限制性”條款有相當一部分是衝著中國來的。

Ross認為,美加墨新貿易協定納入這個條款,已開了先例,這將使該條款更容易地納入其它貿易協定。“人們瞭解到這是美國達成協議的先決條件之一”。

美國和歐盟7月底已達成致力於零關稅、零補貼的架構協議,近日與日本展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按照美國的佈局,美歐、美日以及今後美國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協定談判中,都有可能啟動這個“模板”。不難嗅出一種味道,美加墨貿易協定中,加入了為中國和其他經濟體量身定製的條款。

有人認為,這是TPP的2.0版本

無論怎樣理解,特朗普貿易戰的意圖越來越清晰了。相當一部分是衝著中國來,而我大中國別無選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