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有什麼政治成就?

呵呵好社會


政治成就應該是說好的一方面,縱橫相信任何人都有兩面性,人無完人,始終還是有缺點的,李宗仁不是聖人,更不是完人,槽點還是有的。我本人更是善於批判而不善於誇讚,我如果在評價人物的時候,全是讚美,那一定是假的。

根據這個題目,縱橫就來講講李宗仁的成就。

統一兩廣

李宗仁在政治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新桂系的首領,從而與國民黨中央分庭抗禮,而李宗仁能夠成為新桂系首領,正是因為新桂系的統一兩廣之戰。

李宗仁原來是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的部下,在粵桂戰爭中,舊桂系一敗塗地,李宗仁率部擺脫陸榮廷集團,兩千多人進入六萬大山,跟粵軍取得聯繫,被陳炯明任命為粵桂邊軍第三路,在雨林一帶駐防,粵軍撤出後,關係內部再次陷入鬥爭。

1921年李宗仁與黃紹竑、白崇禧聯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新桂系,後來發展成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李宗仁擔任總指揮,黃紹竑為副總指揮,白崇禧為參謀長,在廣州革命政府的支持下,新桂系先後打敗沈鴻英和陸榮廷,成為廣西最大的一股勢力,1925年將唐繼堯率領的五萬軍隊驅逐廣西,從而完成對廣西的絕對控制。

李宗仁在這個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雖然新桂系三傑,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但是黃紹竑善於保境安民,不能積極進取,白崇禧則是自視清高,做參謀行,當主帥不行。正是因為新桂繫有李宗仁這個居中調解,能夠拍板做決策的人,最後才讓新桂系稱為國民黨中唯一可以和蔣介石相抗衡的勢力。

支持北伐

從前面的介紹我們也能看出來,新桂系的發展是離不開廣州革命政府的,實際上新桂系更標準的稱呼應該是國民黨桂系,因為他屬於國民黨中的一個派系,而不是單純的派系,正是基於此,新桂系不但是廣州國民政府的一份子,而且還是比較積極的。

新桂系希望藉助國民政府這個平臺有更大的發展,因此積極參與到廣州國民政府的事物中來,尤其是在北伐的問題上,新桂系集團也積極響應號召,從部隊中挑選出精銳組成第七軍,到北伐時,新桂系共出兵兩萬多人,會同第四軍,與唐生智部討伐吳佩孚。

在北伐過程中,李宗仁率領下的第七軍勇猛向前,直搗武漢,取得重大勝利,第七軍在北伐戰爭中戰功赫赫,當時第四軍被稱為鐵軍,而第七軍被稱為鋼軍,新桂系在國民政府中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全力抗戰

在北伐後,新桂系達到了巔峰,隨後在幾度反蔣,在國民黨內部鬥爭中被打回廣西,西安事變後,李宗仁等通電全國,反對內戰,主張和平解決事變,立即對日宣戰,廣西軍將北上抗日。

隨後蔣桂達成合作,全面抗戰。

在抗日戰爭中,以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轉戰淞滬、徐州、臺兒莊,武漢等地與日寇展開血戰,其中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是正面抗日戰爭上取得的一次重大的勝利,在該次戰役中,我方軍隊斃傷日軍兩萬餘人,有力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在解放戰爭期間,李宗仁還逼迫老蔣下野,當然這並不算什麼成就,在新桂系破滅後,李宗仁輾轉回到國內,致力於國家統戰工作。


史論縱橫


李宗仁一生有功有過,用的來說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

臺兒莊戰役,是李宗仁可以吹牛一輩子的得意之戰,殺傷日軍20000多人,取得了抗日戰爭初期對日作戰最大的一場勝利,極大振奮了國人士氣。

他是國民黨中反對蔣介石獨裁的核心人物,多次逼迫蔣介石下野,抗日戰爭後,他力促國共和談。蔣介石退回臺灣後,他沒有追隨,而是去了美國,後來回國受到了毛主席等的歡迎。


為李宗仁撰寫回憶錄的唐德剛對他的評價是:近代中國這座高樓大廈的一根重要支柱,沒這跟柱子,今日這座大廈,可能是另外一座大廈了。

李宗仁曾經是個地地道道的軍閥,個人他一生譭譽參半,功過相抵。


濟南樓市通


李宗仁,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參議院院長,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李宗仁的一生歷經晚清,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是一位軍事家,參加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可以說對於戰爭,李宗仁從不缺席。他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桂系起家,入駐南京政府,一生和蔣介石鬥智鬥勇,成為參議院院長,副總統,代總統,晚年又迴歸大陸。

也許談起李宗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臺兒莊戰役,這是中國抗日戰爭以來首次在正面戰場打贏了日軍,此戰不但鼓舞了抗日士氣,同時也奠定了李宗仁名將之名,李宗仁是位將軍的概念深入人心。

但其實李宗仁的政治成就也絲毫不弱於他的軍事成就,無論是主政廣西,還是進入國民黨中央,李宗仁始終都是政壇上的一顆明星。

  1. 北伐之前,他致力於兩廣統一,奠定了北伐之基礎,促成北伐,於國家於社稷都是有莫大之功勞。
  2. 主政廣西時期,提出了“建設廣西”的計劃,在他的號召下,在新桂系人才的幫助下,廣西成為了民國時期的“模範省”。

  3. 抗日戰爭時期,李宗仁又主動和蔣介石化干戈為玉帛,槍口一致對外,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4.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李宗仁以北平行轅主任的身份和孫科角逐首任民國副總統的職位,並最終勝出。1949年,李宗仁甚至逼迫蔣介石下野,出任代總統。

這些種種都是李宗仁取得的政治成就。不過,南京政府垮臺以後,李宗仁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就宣告結束了。他後來旅居美國,1965年為了回鄉的願望,他突破了臺灣當局的層層阻撓,回到了闊別十五年的大陸。


歷史十二郎


作為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是在中國歷史上做過“一朝天子”的人物,也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政治人物之一。李宗仁在近代中國究竟起過什麼作用,他有哪些政治成就,我們翻開史冊就會一目瞭然。

李宗仁的第一個成就就是廣西統一。眾所周知,北伐勝利是建立在兩廣統一這個基礎上的,而廣西統一又早於兩廣統一。廣西統一之後,在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位青年將領領導下,一反各省割據自雄的常態,投入到廣東國民革命的懷抱中來,在那個個人行為足以影響一個國家政治走勢的時代,廣西三傑的的胸襟和氣度的確不凡。而在這三人中,李宗仁是決定性的人物。

徐悲鴻1935年的作品《廣西三傑》。畫中右邊是白崇禧,中間是李宗仁,左邊是黃紹竑

第二大成就是北伐。李宗仁所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是一支足以扭轉乾坤的中間力量,這支中間力量如何運用,實際上存在於指揮者的個人意志,而李宗仁做出的擁護蔣介石的個人決定,也順應了當時中國歷史的走向。

第三大成就就是抗戰。

抗戰開始後,桂系集團盡釋前嫌,與蔣介石共赴國難。學者傅斯年曾經評論說,廣西的抗戰動員,可以打一百分。而當時全國各地的大小軍閥,也都是以李宗仁馬首是瞻的,在李宗仁帶領下,各個軍頭也為抗戰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抗戰伊始,李宗仁受任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在臺兒莊痛擊日軍,取得了舉世聞名的臺兒莊大捷,給全國軍民打了一針定心藥和興奮劑;隨後,他率部在湖北、河南與日軍周旋,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第四大成績是晚年迴歸祖國,為海峽兩岸統一和一箇中國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李宗仁本質上雖然是一位軍人,其率兵作戰之才當然勝過他的政治才能,但其治國能力也不可小覷。李宗仁青壯年時期便雄踞八桂大地,軍而不閥,全省勵精圖治,有口皆碑,穩坐桂系第一把交椅;後期更是成為代總統,領導全國。凡此種種,足以說明李宗仁可謂是德才兼備,他的成就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


民國年間那些事


1965年7月18日,廣州白雲機場。曾任“中華民國代總統”的李宗仁先生結束了16年的在美流亡生涯,落葉歸根,迴歸祖國。

縱觀李宗仁的一生,他的主要成就有三個方面,那就是:統一廣西,打造“廣西模範省”;力主抗戰,建立功勳;晚年迴歸祖國,致力於祖國統一。


經過兩次粵桂戰爭,舊桂系首腦陸榮廷的勢力基本被摧毀,出身舊桂系下級軍官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乘勢崛起。1924年,陸榮廷與沈鴻英部發生激戰,李宗仁出兵消滅了陸榮廷的勢力,隨後集中兵力,力克沈鴻英部。1925年,以“李、白”為首的新桂系勢力統一了廣西。

李宗仁在經營廣西期間,在白崇禧、黃紹竑等人的鼎力相助下,政績頗佳,使廣西成為當時全國僅有的兩個模範省之一。

當時的廣西政府目光高遠,編制了廣西的發展構想,招攬了大批高端人才投入到當地建設,其中不乏大批海外留學人士;將行政機構、學校、民團三者合一,創造性地完善了民團制度,使廣西的治安狀況大幅好轉,並能使軍隊有充足的後備兵員。經過李宗仁等人的勵精圖治,精心經營,廣西由一個貧瘠的內陸省份一躍升為民國時期的模範省。


抗戰爆發後,李宗仁致電蔣介石請求率部抗日,隨後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在臺兒莊戰役中,殲敵兩萬餘人取得重大勝利。後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等。1943年任軍委會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1、5、10等戰區。

抗戰勝利後,李宗仁出任軍委會北平行營主任,1948年任“副總統”。三大戰役之後,國民政府風雨飄搖,蔣介石在各方壓力下,黯然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並無實權,實權仍操縱於蔣手中。和談破裂後,11月,桂系軍隊大部被解放軍殲滅,李宗仁實力盡失,無奈飛往美國,開始了16年的流亡生涯。


流亡在美的李宗仁多次通過程思遠同祖國接觸,表達了自己迴歸祖國的意願。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衝破阻力,飛抵北京。在機場他發表自已的愛國聲明,表示願為國家最後統一作有用貢獻。

1969年1月,78歲的李宗仁在京病逝。


歲月是一條河流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歷任國民政府參議院院長,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湘桂黔邊區剿匪總司令,第五戰區司令長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



李宗仁的一生經歷了,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福將。經歷了戰場炮火硝煙和政壇暗劍,九死一生大難不死。

李宗仁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一次戰役,就是臺兒莊大捷,又稱臺兒莊戰役。是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4月15日結束。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從山東棗莊臺兒莊為中心的魯南區域,同日軍展開的一場戰役。中國軍隊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為大約5萬人。戰後統計傷亡人數中方約5萬餘人,日軍約2萬餘人。



此次戰役由李宗仁親自指揮的,當時一同作戰的還有白崇禧,孫連中,湯恩伯,張自忠等抗日將領。這次戰役嚴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更加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臺兒莊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臺兒莊一戰,李宗仁名震四方。


李宗仁歷史上最大政治成就參加副總統大選。1948年3月29日,蔣介石一手操縱的(行憲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南京開幕。會議選舉蔣介石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當時時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報名參加了競選副總統。歷經周折,堅持立場。李宗仁最終以1438票對1295票的優勢擊敗孫科當選中華民國首屆副總統。

後來蔣介石下野後,李宗仁一度代理總統曾堅持以和談來挽救國民政府統治而未果。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之後又去了美國。這一走就是十六年。

1954年,李宗仁被蔣介石正式罷免副總統職務。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婦歷盡艱辛從美國回到北京。周總理曾到機場歡迎。李宗仁在機場發表聲明,表示此次回來要為完成祖國統一做出貢獻。

1968年8月,李宗仁身體狀況愈下,後來被診斷出患了直腸癌。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情惡化,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縱觀李宗仁的一生,兩次高舉反蔣大旗,雖然未能成功。但是大敵當前,放下個人恩怨,一致對外,堅持抗日。臺兒莊大捷一戰,痛擊了日本侵略者,打出了中國人的氣魄。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功不可沒。晚年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任馳贏天下


作為新桂系的政治首領,李宗仁在民國政治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李白黃以區區廣西一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能成為國民黨內部最強勁的一股地方勢力,李宗仁的能力、度量和智慧頗值肯定,確有兩把刷子。拋開北伐戰爭和抗日時期的軍事指揮生涯,李宗仁的政治成就可以濃縮歸納為:一統廣西軍政、二度王者歸來,三次逼蔣下野。



一統廣西軍政。

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時期,西南諸省動亂尤甚,兵荒馬亂讓百姓苦不堪言。廣西當時由“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等土匪出身的軍閥分別控制,李宗仁以3000人槍為本金,以黃紹竑和白崇禧為原始股東,以效忠孫中山的廣州革命政府為企業精神,不出三年時間擊跨全部對手,1925年統一廣西軍政,這算是白手起家的創業典範,李宗仁從此成為“桂系集團公司董事長兼CEO”,縱橫民國凡22年。

奪得廣西全省控制權後,李宗仁大力經營這塊根據地,首先是整頓新桂系軍隊,保證桂軍高級將領的忠誠度,以四個旅八個團參加北伐,不出兩年時間新桂系軍隊發展到兩個軍,這就算是上市IPO了;然後是建設和強化各級地方政權,尤其是對縣以下政治組織抓的更緊,這一點甚至強過蔣介石,使軍令和政令能夠貫徹到底;再然後是建立“寓兵於民”的民團制度,保證兵源、控制基層,使外來勢力很難立足,就連紅七軍都被迫轉移去井岡山;同時興辦教育,培養人才,為桂係爭雄天下提供人員儲備,因此廣西在當時被評為民國“模範省”。

(新桂系初創團隊)

二度王者歸來。

有歸來自然就有逃亡,李宗仁曾經兩次不得不逃離廣西。第一次是1929年的“蔣桂戰爭”。由於北伐後期桂系勢力急劇膨脹,引起蔣介石的警覺,雙方矛盾因兩湖事件集中爆發,在粵軍、湘軍和桂系叛軍的三重打擊下,李宗仁和白崇禧兵敗下野出走香港。而被蔣介石任命善後和主桂的俞作柏把握不住局面,次年又與張發奎聯手反蔣,遭到桂軍全部三個師的一致反對也被迫下野,可是其他桂軍高級將領互相不服,推舉不出新的老大,結果又擁戴李宗仁返桂主政,創始人1930年榮歸故里。

第二次是解放戰爭後期,桂系部隊被解放軍全殲,大陸已無立錐之地,桂系大佬自謀出路,白崇禧在蔣介石和陳誠的“邀約”下逃往臺灣,鳥入牢籠,而“代總統”李宗仁於1949年12月明智地選擇去了美國。1954年被蔣介石隔空罷免職務,經過16年的流亡生涯後,1965年衝破重重阻力輾轉瑞士和中東回國,總理評價李宗仁說:“一生做了二件好事,一是臺兒莊,一是迴歸祖國”。



三次逼蔣下野。

第1次:1927年北伐軍佔領長江中下游富庶地區,國民黨分裂成南京和武漢兩個政權,南京政府由黃埔系和桂系軍隊合作組成,武漢政府由汪精衛及粵系軍隊把持,在分別發動反革命政變清黨之後,兩個政權的合併提上日程,史稱“寧漢合流”。武漢方面鑑於蔣介石動蹴以軍權威脅黨權和政權,開出的條件就是蔣介石必須離開北伐軍總司令的位置,於是南京方面的四巨頭蔣介石、何應欽、李宗仁和白崇禧開會磋商,白崇禧代表桂系要求蔣介石離開,關鍵時刻何應欽裝死不表態,蔣介石無奈下野。

可惜桂系和粵系很快就在組閣時翻臉,政治手腕老辣的蔣介石隨即與汪精衛聯手,共同復職。



第2次: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全國各界和各派系紛紛指責蔣介石喪權辱國,加之蔣介石悍然軟禁黨內大佬胡漢民,遭至所有派系的一致攻訐,尤以桂系和粵系最為激烈,汪精衛和李宗仁打出了“打倒獨裁、護黨救國”的旗號,要求召開國民黨大會制裁蔣介石,見局面不利,蔣介石於12月15日宣佈下野。

次年淞滬抗戰爆發,汪精衛調不動軍隊增援,蔣介石順勢復職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第三次:1948年三大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的黃埔系中央軍精銳被殲大半,政治和軍事形勢一塌糊塗,桂系以保存和掌握的幾十萬軍隊為後盾,逼迫蔣介石下野。由於美國也放棄了支持國民黨政權,內憂外困之下,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文告,任命李宗仁為中華民國“代總統”,自己退居溪口幕後遙控軍政。

逃臺的蔣介石1950年3月正式宣佈復職“總統”,李宗仁這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在職15個月。



(李宗仁,字德鄰,國民黨和桂系內部稱為“德公”,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堂,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891---1969.)


度度狼gg


李宗仁,白崇禧,桂系軍閥,說桂系軍閥有何功績,無非是北伐戰爭的關鍵作用,其他的就沒什麼好吹的 桂系北伐有功,然而桂系聯手蔣介石在上海清共,導致國民政府分裂,內戰,殺害革命群眾無數,罪不可赦,所以白崇禧致死都不敢回廣西,爆死臺灣 兩廣事變中,粵桂軍閥都拿了日本人的援助,以抗日為名,實則倒蔣 接著是抗戰,抗戰中桂軍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連廣西本土都沒守住,南寧,桂林都要靠中央軍來守,抗戰後幾乎所有的軍閥都成了炮灰,唯有桂系保存了實力 最後是民團制度,廣西民團雖然在抗戰中起到了一些作用,然而就是因為這個民團制度,解放軍解放廣西后,廣西民團淪為匪患,到最後解放軍消滅了近50萬人,民團制度有多爛可想而知。 從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國共內戰 ,八年抗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 沒聽說過李宗仁桂系出了什麼特別能打的部隊,或拿的出手的戰績~ 桂系在臺兒莊也不是絕對的主力,滕縣保衛戰是川軍打的, 臨沂保衛戰是西北軍 堅守臺兒莊的也是西北軍部隊~ 和東北軍51軍,所謂的桂系部隊在津浦線南段一帶堅守,防備、監視日軍~ 要說之前保存實力 八路過了江總該拼命了吧? 在青樹坪兩個軍圍攻四野一個師,結果硬沒啃下來。 誰能給科普下? 另外李宗仁給他手下部隊保存實力找的藉口好啊~ “如果不是我桂系31集團軍敢於牽制、阻擊日軍,臺兒莊會戰的我軍即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 這種活 換成西北軍和川軍,東北軍也能可以。 廣西文史選輯引用了桂系少將參謀陸學藩回憶說:“桂南會戰中,夏威集團軍在白崇禧親自指揮下,有權使用部隊,儘量用別的部隊,不動用自己的 部隊。夏威集團軍始終....打些風流仗,看著敵人,可打可不打,因此未受絲毫損失。爭奪激烈,死傷慘重之崑崙關,是第五軍和 其他部隊,這些都是李宗仁,白崇禧保存實力的做法。”“他的目的,只要能保存實力,勝敗始終置諸度外,實系民族罪人。” 李宗仁兩次利用中共擴張發展自己的勢力,又兩次反共,一次是在廣西,一次是在安徽,抗日戰爭時期的36年還在反蔣,解放戰爭又妄想和中共劃江而治,願當反蔣先鋒,綜合評價就是政治立場搖擺,沒有格局的政客。國共兩頭不待見。


東北虎嘯震山猴


複雜人物,抗戰,內戰都積極。最高官至國民黨代總統。是國民黨政壇上的主要人物之一。



用戶創維


李宗仁是民國時期的桂系領導人之一,後來當上了中華民國的副總統和代總統,不管在近代政治還是軍事上,李宗仁都是一個無論如何繞不開的人物。李宗仁的政治上的成就包括哪些呢?小編認為應該分時段的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在主政廣西時期,李宗仁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李宗仁主政廣西期間,提出了“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廣西經過李宗仁為首的新桂系的治理也的確實現了模範省的目標。李宗仁主導推行了“三自”、“三寓”政策,“三自”指的是自衛、自治、自給;“三寓”指的是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徵於募,這在當時的中國是非常有戰略意義的舉措,所以為後來的抗戰提供了數十萬的廣西雄兵。李宗仁等新桂系領導人物深知近代中國的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村的沒落,所以他們在治理廣西的時候從振興農村開始。在農村除了設置鄉鎮村街公所之外,還成立了民團和國民基礎學校。公所、民團和學校三位一體的體系構造從政治上、思想上對農村進行了新的改造。

其次在抗戰時期,李宗仁與蔣介石實現了和解,赴前線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因而對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也是有莫大貢獻的。

抗戰勝利後,李宗仁和蔣介石矛盾又開始惡化。1948年行憲後的選舉,李宗仁就通過各種手段擊敗了蔣介石所支持的孫科,成功當選副總統。1949年前,李宗仁運用形勢對蔣介石的不利,在美國人的支持下成功逼迫蔣介石下野,而自己來代理總統。在代理總統期間,李宗仁也做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與北京進行和談,裁撤特務機構,整頓軍隊等等。

不過,在南京被解放後,李宗仁的政治使命實際上就結束了。中國大陸解放後,李宗仁一度旅居美國。1965年李宗仁在闊別了15年後再度回到中國,稱為統一戰線的一個標杆性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