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來:有時候需要以退為進

朱云来:有时候需要以退为进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不斷學習中不斷進步……我們確實比一般的發展中國家進步了很多了,但是比起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

“差距在哪裡?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還沒有自己的芯片,更別說製造芯片所需要的設備和材料。如果我們認真做一做科技的審計,看看現在到底我們真正的科技含量、科技水平,紮紮實實地發展到什麼程度什麼階段了,進行自我檢查,這樣更有利於建立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確認我們一定能夠做到我們應該能做的事情”。

近日,第九屆財新峰會召開 ,中金公司前總裁兼CEO、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登臺發言。

朱雲來1957年出生,1977年至1981年就讀於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學專業,畢業後進入中國氣象局工作,後赴美國深造。1994年,朱雲來在威斯康辛大學獲得氣象學博士學位。隨後取得芝加哥德保羅大學的會計學碩士學位。

1998年,朱雲來進入中金公司工作,後出任中金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總裁和CEO,2014年卸任。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近年來,朱雲來多次在公開場合對金融風險、經濟形勢、中美貿易摩擦等熱點話題進行解讀。

談到中美貿易摩擦,朱雲來認為,中美貿易逆差佔GDP的比重不大,無需太過擔心。目前,中美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勢,雙方各自具有比較優勢,貿易摩擦只是階段性現象,會找到新的平衡點。

對於中美關係,朱雲來曾表示,“中國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的國家,中國經濟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世界各國也有機會去分享中國的發展。因此,中美兩國應該一起做一些事情讓雙方受益,而不是互相鬥嘴。”

在去年底舉辦的“2017 新華網三亞思客年會”上,朱雲來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中蘊藏著巨大的機會,並能夠與發展中國家共享我們經濟發展的好處。他同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不見得是一哄而上能立馬見效的,這是長遠的方向,我們必須要關注和投入精力。

朱雲來還尤其關注科技進步對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

11月9日,朱雲來作為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副主席,出席了2018二十國集團(G20)智慧創新論壇暨GIC全球創新者大會,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創新與文明》的演講。

他指出,通過數字化,除了可以解決社會面臨的很多問題,還為社會需求帶來了分析、計算、模擬、人工智能等方法。數字代表了更高的層次,不僅是信息本身,包括對信息的加工運用以及技術的智能化,從而幫助人類文明更好地發展。所以數字具備代表或者重新定義我們這個未來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

“現在,我們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相信會有更多新的技術發明和發現,可以讓社會文明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以下為朱雲來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的講話實錄節選: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主要有兩個基本方向。

一個是市場化。我們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系統地轉變,市場化帶動整個經濟甚至是社會的轉型發展。

另一個是國際化。我們在不斷地與世界接軌,大家同在一個地球上,就會有交往。

為什麼要開放?因為沒有開放可能會缺乏新思想,缺少比較就很容易閉塞,容易固步自封。也正是因為開放,可能就會經常地激發比較,去發現自身的不足,發現別人的長處,同時也會在比較之中發現自己的長處。需要改進的地方就要改進,這就是改革。如果不開放、不改革,一個社會保持系統的進步就會比較難。市場化、國際化,至少從經濟發展、經濟學規律的角度來講也是正確的。

現在,在經濟總量上我們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一些方面還有所欠缺,比如科技水平。像當年的改革開放出去學習一樣,與國際接軌,系統地向先進的國家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更好地發展我們自己。那一輪在國外學習以後回來創業的人,推動了我們新科技的發展。我們確實比一般的發展中國家進步了很多了,但是比起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

我們還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還沒有自己的芯片,更別說製造芯片所需要的設備和材料。如果我們認真做一做科技的審計,看看現在到底我們真正的科技含量、科技水平,紮紮實實地發展到什麼程度什麼階段了,進行自我檢查,這樣更有利於建立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確認我們一定能夠做到我們應該能做的事情。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增長速度快是好事,但我們的發展已經到了要重視質量的階段,有質量的發展才有更長遠的意義。即便是有比較快的發展,如果質量不好,將來也有可能出現更大的問題和風險,所以應該有辯證思維,要有平衡。

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曾經一直很強大,西方的研究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但是自從1840年以後,中國迅速被現代的工業化國家趕超,究其原因,我們過去的強大是在農業時代,農業時代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規模,中國有一塊非常大的平原,一片非常大的耕地,有著延續了2000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度,所以在農業時代非常的強大。一旦工業時代來臨,我們自己卻固步自封,就很容易被打敗了。

經過長時間發展以後,現在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了,也正因為有了這個基礎,我們更需要有策略地來發展,不必那麼著急。因為如果你做得太快,又難免欠缺系統完整的論證,在未來可能會產生一定風險。

所以,有時候需要以退為進。一個經濟體裡要想救所有的生產單位,有的經營已經有問題了還是去救的話,不但沒有把它救好,把原來做得好的也拉下來了,所以需要有全面的、綜合辯證的考慮,要強調更多地由市場來決定經濟的走向。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