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後勤管理,古代女官還為皇帝提供什麼服務?

用戶163744727


女官一般都是姿色端麗,出身名門,知書達理者,又稱內官、宮官,具體是指除了在宮廷裡服侍皇家,幫助嬪妃打理後宮事務,但又沒有什麼宮廷名分的高級宮女。

她們往往有一定的品秩,並且領有俸祿,平日裡管理較低級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皇帝、公主、皇子等。清代的宮女由內務府管理,終結了女官制度。

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官也許就是武則天的女官上官婉兒了,她深刻的參與了唐朝武則天與李家集團紛爭的政局,最後在711年被髮動政變的李隆基所殺。那麼女官制度在歷史上是怎樣的存在呢?

1. 女官的存續

女官的設置早見於先秦時代,不過這個時候除了皇后之外,後宮的嬪妃既是妾也是女官,除了負責照顧天子的衣食起居外,也掌管後宮祭祀、賓客事宜。

直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期才將妃嬪與女官析分開來,還出現了諸如女尚書、女賢人、女書史等級不同的職銜,這一制度大體被後面的封建王朝繼承了下來。

2. 女官的職責

女官的來源一般有兩種,一是採選宮女,姿質端麗者,每歲貢之,其中貌美者為妃嬪,次美者為女官,二是官員犯罪籍沒抄家後,子女沒入掖廷為奴婢。

女官不同於嬪妃,嬪御是妾,女官則是皇家的奴婢。根據職銜不同,分別處理不同的事物,有的負責負責膳饈、品齊之數,有的負責禮儀、音律、朝見,有的負責印璽、玩器,有的負責營造、衣服、財務等等,還有的甚至負責記錄皇帝、妃嬪的日常起居,甚至包括帝王一時興起的性生活。

3.女官的歸途

女官雖然是官,但終歸是身份卑賤的婢女,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等把自己的青春貢獻給帝王家後,等待她們的或孤老於宮中,或者遣返故里。

明朝規定在宮中服役五六年如果還年輕,從與婚嫁,如果在宮中去世了“得歸葬於父母家”,如果沒有父母了則抬至淨樂堂焚化。 總之,古代女官作為一箇中國曆史上特殊的群體,是值得關注的,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秦右史


題主問這個問題動機不純,哈哈!不過歷史上確實是有女官的,女官又叫做內官、宮官,也稱為女太監,是指幫助帝王打理後宮事物、並且沒有嬪妃名分的高級宮女,接下來就是題主想要知道的,那就是無論哪個朝代的女官,她們無一例外的都要服侍帝王,因為這也是她們的職責。

女官的興起消亡

一:其實女官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了,這個時候的女官主要是皇帝后宮裡的嬪、世婦、御妻等,也就是皇帝從後宮佳麗裡面挑選出來幫助管理後宮的老婆們。嬪主要負責教育子女;世婦主要負責後宮祭祀、貴客等;御妻主要負責皇帝的飲食起居等;秦漢以後的女官制度也都大同小異。

二:第一次將女官和後宮佳麗分開還是一位大刀闊斧改革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專門從別的地方挑選出女子來管理後宮事宜,官職也有高低之分,比如內司、女侍中、女尚書等;到了隋朝更是出現了完整的女官制度。這一女官制度一直被後來的唐、宋、明沿用並改善。到了清朝時期取消了女官的職位。

那麼這些女官的職責都有哪些呢?

女官的職責主要有:尚宮負責政令、文科、印璽、玩器;尚儀負責禮儀、音律、朝見;尚服負責服飾、化妝品;尚食物負責食品、藥品;尚寢負責床褥、整理、用具;尚工負責營造、衣服、財務等。

最主要的是這些女官同樣接受皇帝的臨幸,而他們也更容易得到皇帝的寵幸,因為他們不但學識淵博,而且同樣美麗動人。更有彤史一職,專門負責記錄皇帝和嬪妃的日常起居,甚至皇帝的私生活記錄。

古代比較得寵的女官

南朝吳郡才女韓蘭英;唐朝的上官婉兒;北齊鮮卑女官陸令萱;古代女官雖然同樣可以服侍皇帝,甚至得到皇帝的寵幸,但是同樣步履維艱、如坐針氈,稍有不慎就會被貶為宮女。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中國古代的女官最早設立於周朝,從廣義上理解應指皇帝的后妃嬪嬙(即內命婦)和司掌宮中各項事務的宮人。從狹義理解,則單指內宮中與天子無配偶名分而掌管著上起后妃教育、下至衣食供給的各級女性管理人員。等到北朝孝文帝首次將宮內女職與嬪御區分開來,另立系統,宮廷女官一般指的就是各級女性管理人員了。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時期,針對漢唐時期女官機構冗雜弊端,對其進行了改革,立六局一司。六局指的是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司則就是司宮正。這些機構分別掌管著內宮的禮儀、戒令、寶璽、圖籍、財帛、羽仗及衣食供給等諸多宮廷事務。除了這些後勤管理,女官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記錄皇帝日常生活。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史學發達,自司馬遷的《史記》以來,形成了二十四部正史。而這些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就是由女官記錄下來的皇帝的“起居注”。這些起居注記載了皇帝生活的點點滴滴,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像明朝宮正司的女史就承擔了這一重要職責。


老照片


什麼!古代女官除了後勤管理還為皇帝提供服務?



在古代幾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場宦海中,竟然還有一些數量少得可憐的女官。她們全都集中在宮廷裡,陪伴在帝王的周圍。

她們身份特殊,有奇異的二重性,一重類似正常官員,擔任某項宮內職務;一重幾同嬪妃,可被帝王君主隨時佔有。

\n宮廷女官一般具有嬪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閒情逸致,可以和她們任意交歡。宋朝李宸妃初入宮職任司寢,在為真宗鋪床疊被時,被擁入綃帳。

明朝紀太后早先任女史,旋主管內藏庫,憲宗偶去視察,見紀氏應對如流,當即演出了一場“龍鳳呈祥”的喜劇。 古代的女人被視為禍水,在常態下是不準參政的。但當君主無視這一原則時,便會對她們取消限制,甚至授予要務及要職。


在中國歷史上職位最高的女官大約是北齊的陸大姬,她官拜侍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n其實,女官一般不容許拋頭露面,但才華橫溢者能被准許破除此例。唐中期的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學蜚聲於當世,被德宗召入禁中,授以官職。德宗喜詩,每與詩臣唱和,必召五人前來共盡雅興。其中宋若昭歷仕三朝,人皆稱先生,后妃、親王、公主相見都行以師禮。

召之即來,呼之即去,女官制度是非常畸形的制度,它不是國家的工具,而是帝王手中的玩物。


飛反


古代後宮的女官,負責後宮的後勤管理工作。她們一般都比較有才能,女官的來源可分為宮女晉升和宮外選拔,選拔的時候重視才能而不是外貌,但是長得太難看也不行。

唐朝著名女官宋若昭及其姐妹便是因為文采出眾,被召入宮中當了女官。唐德宗非常賞識她們,不以宮妾待之,把她們當成學士。女官是宮女的一種晉級方式,是她們在宮中的一種出路。

宮女和女官的關係就是普通宮女和宮裡公務員宮女的關係,是宮女中有收入有體面工作的一部分人。許多宮女作為皇帝的後宮儲備,夢想有朝一日能被皇上看中,但是女官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從事特定的官職,不但能成為後宮管理人員,在朝中也很受尊重。



但是,女官同樣屬於皇帝,如果皇帝想寵幸她們,他們也絕對不敢不從。不但中國古代有女官制度,日本、朝鮮等國的宮廷裡都有女官制度,與中國古代女官官職略有不同,但也都大同小異。


歷史密探


咱們以北魏的女官制度為例吧:


北魏孝文帝時期,根據《周禮》中理想化的設定,同時參考秦、漢以來的女官制度,確立了北魏的女官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後宮嬪妃與女官正式分離,而創設的獨立的女官制度。


北魏女官制度,大致分為五等:

現在已知品級的,如視尚書令、尚書僕射的內司

視二品的傅姆、作司、女侍中,以及文繡、典稟、細謁等大監

視三品的女尚書、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美人,以及家、典御、嘗食等監

視四品的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視五品的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


尚未知品級的,則有文繡、典稟、細謁等小監


北魏女官陶俑


這些女官,除了負責後宮中的飲食等“後勤管理”外,其中部分人,亦有一些不在通常“後宮事務”之列的職責。


例如三品的女尚書——她們除了在後宮中負責安排嬪妃覲見等事務(同時還要對此進行記錄)外,最主要的工作乃是就朝廷官員的上奏,向皇帝提供建議和諮詢,以及在皇帝無暇時,對朝廷官員的上奏直接進行初步的批閱與處理。


肇英


女官≠宮女≠嬪妃,她們是負責皇宮內務的低級官員,作為宮中的女人,如果皇帝想要啪啪,她們也只能婉轉承歡。

女官制度歷史相當悠久,最完整的女官制度誕生在唐朝。內廷仿照外朝廷的六部尚書制度分設六尚,即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其下統二十四司,分掌宮廷事務。

從這些機構的名字,我們就知道女官是負責管理皇宮的吃喝拉撒睡和衛生、禮儀、服飾等事宜,總之一句話——為皇帝提供各種服務。韓劇《大長今》裡那些女性大多都是女官,其官職設置和名稱就深受唐制影響。


女官不屬於嬪妃,也不屬於宮女,但她們畢竟是女人,而且主要在內廷工作,難免會遇到皇帝。一般情況下,皇帝對這些女官很少產生性趣,但也不排除個別因素而被皇帝推倒的。

北宋室的李宸妃本來在宮內任司寢,專門給皇帝宋真宗鋪床疊被,一次偶然機會,被宋真宗看上眼,擁入綃帳,春宵一度,生下一個兒子,被劉皇后撫養長大,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明朝成化年間的紀氏在宮內任女史,後來負責管理皇帝的私房錢,有一次明憲宗前去視察,見紀氏頗有才華,應對如流,當即推倒臨幸,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

然而,即便被皇帝寵幸過的女官,也很難獲得什麼名分,比如上面兩位女官,都給皇帝生了兒子而且是第一個順利成年的兒子,但她們除了得到嬪妃的封號,完全沒有得到皇帝的後續寵愛,兩人都在寂寞冷落中死去,他們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誰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除了後勤管理,古代女官為皇帝提供的工作當然還有很多。後勤管理只是其中之一罷了。而且古代女官並不只是為皇帝工作,一些王公大臣府上同樣也有女官存在!


古代女官不僅僅負責後勤管理,還負責照顧照顧帝王甚至是王公大臣的日常生活起居和禮儀教導。尤其是在隋唐時期,設了六尚二十四局,負責管理宮內大大小小的事物,基本上是把宮內一切事物都包含了,小到吃飯,大到禮儀祭祀,甚至還有專門管理史集的女史官,可以說那個時候女官雖然上不了什麼檯面,但是權利還是很大的,不過後面朝代宮內大量任用閹人,也就是太監,這個時候,女官的權利就被削弱了,甚至後面大部分權利都被太監分擔而去,只是剩下一點點權利。可以說,古代的女官基本上啥時候都幹,在宮裡的話,不僅的做事,還得服侍皇帝,皇帝想讓你幹嘛,你就得幹嘛!當然,官位越高的,自然限制也就小些,但說到底還是宮裡皇帝一句話!


TT坐今談古


女官,又稱宮官,是指高級的宮女,有一定的品秩,並且領有俸祿。其工作範圍包括管理較低級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公主、皇子等。



中國古代女官制度

制度沿革

最早有關女官的記載始於《周禮》,《周禮·天官》中,除天子後體同天子,夫人於後猶三公之於王,坐而論婦禮,不能作官看待外,其他九嬪以下既是王的嬪妾,也是執掌各方面的女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女御四德,並在各種禮儀中贊助天子後,世婦掌祭禮、賓客、喪紀之事,帥女官滌溉,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女功,同時又是各種儀式中世婦的助手。此外還有女祝拿後宮祭祀、禱祠以及有關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是王后內治的輔助和秘書。另外,在宮內的服務機構中,在宦官的領導下,還有女酒、女漿、女醢、女篣、女醯、女鹽、女冪等,這些都是從事具體工作的宮中最低級的宮職人員了。

秦漢自夫人以下設有設嬪、世婦、女御等名目,也末言及女官。但《隋書》敘述女官設置時,說是“採漢、晉舊儀”,可見漢、晉後官是有女官制度的,但因史官言之不詳,只能存而不論。

見於記藏,將宮中女官(又稱宮官、女職)與嬪御(即內宮)加以區別,另立系統的是北魏孝文帝之時。女官主管宮中具體事務,其職秩與外官相對。最高領導人內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隋文帝時,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後宮掖廷事務。隋煬帝加以改制,使與外廷尚書省相類似,設六尚局管二十四司。唐承隋制,設置六尚二十四司及宮正司,集中國古代女官制度之大成,嗣後宋金明三代女官制度都是在唐制基礎上損益而成。另外,唐代皇太子所居東宮也設置有司閨,司則,司饌等三司九掌女官。五代十國時期,部分政權也設女官。

明代洪武年間,經多次改定後,完全依照唐代制度設置女官。但永樂之後,女官職掌多為宦官衙門侵奪,女官制度雖存但職員多缺。清順治十五年,擬定女官制度: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設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依照明朝制度,設置六局一司,但議定而未行,宮女由內務府管理,故中國古代女官制度至清代而止。


影子書屋


我國古代帝王的後宮裡除了妃嬪、太監、宮女,還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女人—女官。在南北朝及隋唐時期,女官之風盛行,甚至有官拜一品的女官,例如《陸貞傳奇》裡陸貞的原型陸令萱就是一品女官,像上官婉兒只是一介女官卻能權傾朝野。

在長達五千年曆史長河中,能像陸令萱與上官婉兒的女官沒有幾個,大多數女官都只是高級宮女,她們主要任務就是訓練新進宮的宮女以及負責妃嬪們、皇子公主們的吃穿用度。

女官制度可以追溯至秦漢。隋唐時期設立六局二十四司,奠定了女官制度的基本格局,對後世影響深遠。

六局二十四主要負責事項如下圖所示:

女官的工作有雙重性,一重就像以上所示管理後宮瑣事,一重幾同嬪妃。女官選拔時都注重容貌和才華,所以被選為女官的都是年輕漂亮,精通琴棋書畫,智慧有謀略的女子,貼身服侍在帝王身邊,只要皇上有心情可隨意與女官歡好。

宋朝李宸妃初入宮就是任司寢的女官,一日在為真宗鋪床疊被時,被真宗相中擁入幔帳,後生下了宋仁宗,被尊為太后,成功逆襲上位。

明朝紀太后早先為女史,主管內藏庫,明憲宗去視察的時候,見紀氏對答如流,聰敏可人,情不自禁當即上演了一出“龍鳳呈祥”。紀太后也是幸運的誕下龍子,成為人中之鳳。

上官婉兒的才華受到武則天的追捧,風光一時。除了才華,她還有一身弄權的本事,16歲的她主動投進了太子李顯的懷抱,李顯被廢后她又坐上了武三思的大腿,待李顯重獲皇權時,她迫不及待的投靠了“老相好”被冊封為昭容,成了皇帝的小老婆。為了穩固自己的靠山,她還將自己的情人武三思引薦給了李顯的韋皇后,自此上官婉兒在官場如魚得水,紅得發紫。

比起成功上位的李宸妃、紀太后、上官婉兒,大多數的女官下場是淒涼的,年輕貌美的她們要兢兢業業的工作,隨時可能會充當做洩慾工具,慘遭玩弄後隨意拋棄。一不小心犯錯或者得罪了妃嬪們,就可能被貶為宮女,甚至受刑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