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軍隊的大口徑重炮,是如何立下赫赫戰功的?

美到驚動人民


在1979年2月開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南的山地和叢林的環境大大限制了坦克的快速推進,所以在沒有空軍直接參戰的情況下大口徑火炮就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前線配置的主要火炮有:59式130毫米加農炮、54式122毫米榴彈炮、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3式107毫米火箭炮、56式160毫米迫擊炮。

為了達成炮兵火力優勢,我方將炮兵在主攻方向上進行集中使用,其中1979年3月1日諒山戰役中,12公里的進攻正面配置26個炮營,再算上團級和營級炮兵配置,我方炮火達到每公里正面60門以上的密度,在3月1日9點30分至10點半小時內向諒山發射了數萬發炮彈。而在整個戰爭期間,我方始終保持5-10:1的炮火優勢,將越南方面炮兵死死壓制,為取得最終勝利奠定了火力基礎。而團營一級也將迫擊炮、無後坐力炮進行集中使用,迫擊炮攻擊反斜面目標,而直瞄火炮則壓制工事和火力點,以保證火力的集中和猛烈。

59式130毫米加農炮是我方遠程炮兵的主力,仿製於蘇聯M-46型加農炮,炮口初速達到930米,每秒最大射程達到27公里,屬軍級炮兵師火力。而59-1式在使用底排彈的情況下射程可以超過30公里,相比於59式,59-1重量由8.45噸降低至6.4噸。在對裝甲目標直瞄情況下可以擊穿230毫米裝甲。在70-80年代中,59式130毫米加農炮和56式85毫米加農炮組成了我軍遠程壓制性炮火主力。

54式122毫米榴彈炮,仿製蘇聯M30型122榴彈炮,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主要是1966年定型的54-1型。該炮重量3.6噸,結構簡單,便於選擇發射陣地,最大射程11.8公里,射速5-6發每分鐘。該炮為步兵師和軍屬炮團炮兵火力。

66式152毫米加農榴炮彈,仿製蘇聯D20型152毫米加榴炮,戰鬥全重5.65噸,最大射程17.4公里,直瞄最短射程800米,屬於軍級炮兵師火力。由於該炮與59-1型130毫米加農炮有60%的零件通用,所以該炮通常與59-1配合使用,對3-25公里範圍內具有極強的火力壓制能力。

63式107毫米火箭炮,該炮屬於輕型山地火箭炮,被稱為“遊擊神器”和“火箭炮中的AK-47”。該炮團級炮兵,戰鬥全重613公斤,可由騾馬拖拽,必要時可以拆解人力運輸。在越南山地中使用非常方便,對於營級衝突中具有良好的殺傷效果。

56式160毫米迫擊炮,仿製蘇聯M-160式160毫米迫擊炮,戰鬥全重1.29噸,最大射程8.3公里,最小射程750米。該炮具有威力大的優勢,曾在1986年6月30日在八里河動前線出現過1發炮彈炸死40名越南士兵的記錄。但是缺點是機動性不足,射程較近的缺點。

除此之外,還有56式85毫米加農炮、70式130毫米火箭炮、81式122毫米火箭炮、64式120毫米迫擊炮、71式100毫米迫擊炮、67式82毫米迫擊炮、63式60毫米迫擊炮,這些火炮共同組成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和之後的兩山輪戰我方炮兵主力。有力的壓制了越南方面炮火,支援了我方地面部隊推進和防守作戰。


雛菊西瓜Peterpan


79年炮三師十二團7連二十四發炮彈消滅越軍一個炮連 榮應集體一等功 七連使用的是I30加濃炮 此炮是前蘇聯進口的 射擊精度較高 此炮射擊初速93O米/秒 彈丸重 33.4公斤 射程 27150米 火炮全重6.3噸 每分鐘射速6--8發 使用增程彈可打到40公里 順便說一下 全團九個連隊 只有七連火炮是前蘇聯進口的火炮 其它八個連隊火炮都是國產的 每年實彈射擊 七連打的最準 有一次打夜間目標 首發炮彈就把目標區馬燈打滅


我1287291


70年代末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投入兵力比是3:1,火力比高達10:1,尤其是火炮。受地形地貌和技術條件影響,飛機、導彈這些現代化兵器基本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坦克、裝甲車作用也相對有限,因此大口徑火炮成了雙方最有效的殺人武器。

戰爭中中國軍隊先後投入48個炮兵團進入戰場,動用的大口徑加農炮、榴彈炮近3000門,而越南軍隊能與之對抗的僅9個炮兵團,約300門大口徑火炮。中國軍隊發射的82毫米以上的炮彈達90萬枚,日均發射量超過朝鮮戰爭中的6倍!而越南人回擊的同樣炮彈可能連1/10都不到。

越南人唯一的優勢是步兵,剛剛打完越南戰爭的越軍步兵在單兵素質上確實超過因大動亂而軍力受損的中國士兵。越軍的小口徑火炮也擁有數量上的優勢,但由於通訊落後,彈藥補給困難,部隊過早分散,所以也沒有發揮出數量上的優勢。中國軍隊鋪天蓋地的炮火讓一線的越軍部隊守不住任何一個要點,也使二線的越南部隊根本不能給一線提供有效的支援,被迫分散的越軍到後來也成為分散配置的中國大口徑火炮的靶子。中國軍隊在炮火方面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其步兵的戰鬥,如果沒有炮兵的有力支持,中國比朝鮮戰爭中素質低得多的步兵面對越南兵自然會十分吃力。


大將軍威武8



從1979年到1984年兩山輪戰期間我軍主要的大口徑火炮就是66式152㎜加榴炮、59式,59–1式130㎜加農炮和54式,54–1式122㎜榴彈炮。這三種火炮構成了我軍軍師一級的15~25㎞火力壓制體系,並且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充分的發揚炮多、炮兵指戰員素質高的優勢,一直將戰鬥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我軍66式152㎜加榴炮指戰員在戰鬥間歇研究戰法。
66式152㎜加榴炮別看口徑比較大,但這個炮重量僅在5.7噸左右,要知道中越邊境的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基本都是山區簡易公路,類似當時西方國家的155㎜榴彈炮戰鬥重量都在9~10噸左右,這在中越邊境地區重量太大道路根本承受不了……而66式152㎜炮重量輕,可由一輛8噸的解放卡或者東風卡牽引到戰區的大部分地區,這樣在反擊的戰鬥中變得更加靈活!而且152㎜彈裝藥在7㎏左右,採用直瞄射擊法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一炮一個”,給越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到了1984年後,越軍只要聽到66式的轟鳴,通常情況下都龜縮在工事的更深處隱蔽,不去招惹。

這張照片好像是1979年在越南涼山省拍攝的,我軍59–1型130㎜加農炮阻斷封鎖射擊“奇窮河渡口”,將越軍在涼山城內的王牌3師(金星師)與後方聯繫切斷……最後該師大部分被我軍殲滅!
59式和59–1型130㎜加農炮是我軍1960年代研製的“超遠程”火炮,59–1型所使用的火箭增程彈甚至可以發射到27㎞之外,這在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期是非常駭人的!並且由於是加農炮屬性,火炮身管長、彈道低伸平直、發射藥裝量大……等特點炮彈的準確性也非常高!如果採用直瞄射擊摧毀敵方坦克不在話下。而且59–1型加農炮與66式加榴炮零件大部分可以互換 ,通用率在60%以上!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後勤保障的壓力。所以,59–1式與66式是非常高的搭檔,它們在一起可以覆蓋3~25㎞內的所有目標……。

54式122㎜榴彈炮,與前面介紹的那兩種相比是我軍更加輕量化的火炮,屬師團級壓制火力,由於該炮射擊仰角達到了80°以上,在其火炮射程以內基本沒有任何射擊死角,並且由於54式和54–1式榴彈炮重量輕、體積小可以拆卸成幾個組件運到高處重新組裝後,它的打擊覆蓋面就更大、更靈活。
將榴彈炮佈置在山頂直瞄射擊是我軍在戰爭中取得戰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炮上刺刀”,試想一下有一門大炮在頭頂上時刻的進行火力打擊,整天不敢露頭、稍有暴露就會招致火力急襲……心理壓力是極大的!

總之,66式、59式、54式這三種火炮代表了我國1960年代的火炮製造的最高水平,與當時的世界先進火炮相比沒有差距,同時這些火炮的我國自行生產的,理論上可以不受限制的製造,在後續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我軍火炮發揮了火力優勢,在炮與彈供應充足的條件下,充分說服與教育了越軍……。


皇家橡樹1972


不請自來,W君說下。

題主問:“1978年中國軍隊的大口徑重炮,是如何立夏赫赫戰功的?”

W君答:“沒有的事兒!哪有什麼戰功啊。。。”



對越反擊戰是1979年,差了一年,掉坑裡的答主們請舉手。。。哈哈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從1927年建立起來(之前叫中國工農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次能夠奢侈的打仗。在站前中國軍隊為了這次“懲罰戰爭”做了將近半年的準備,在1979年2月17日開始了作戰。

至3月3日,東線廣西軍區獨立師攻殲了廣寧省橫模地區越軍。西線11軍31師攻佔封土,50軍149師佔領越南黃連山省重要避暑勝地沙壩,14軍攻佔鋪樓、郭參。東線,42軍124師攻佔茶嶺,54軍161師攻佔脫朗。

3月4日,東線55軍打過淇窮江,當天攻佔諒山南市區,最遠向淇窮江以南推進了5公里,與攻佔迷邁山的43軍127師共同形成了威逼河內的態勢。

3月5日,東線42軍126師攻佔下琅,廣西軍區獨立師攻佔廣寧省高巴嶺。當日晚,中國宣佈已達到懲罰作戰目的,開始從越南撤軍。稍晚幾個小時後,越南才宣佈全國總動員令,表示要抵抗到底。

從3月6日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交替掩護撤退,到3月16日完全撤軍完畢。


在整一個月的時間內,中國軍隊將近打到越南首都河內。在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消耗彈藥2.38萬噸,其中炮彈106萬發。

最猛烈的一次炮戰發生在3月1日對涼山的作戰行動中,55軍集中了19個炮兵營的306門火炮,對諒山市內33個重要目標進行了猛烈的火力急襲。30分鐘內發射炮彈9900多發,諒山市區的主要建築物、軍政設施被打得千瘡百孔,諒山對外的通信中斷、交通中斷、供電中斷,整個城市陷於癱瘓。涼山越軍用無線電明話向河內總參報告說:“敵人從上午8時30分開始炮擊,火力非常厲害,簡直不可想象,炮聲隆隆,從未見過這樣猛烈的炮火,炮彈一直不停地轟,數不清有多少發,所有的道路都被他們封鎖了,我們簡直無法抵擋,要撤退只有爬山。


當時進攻涼山的主要就是這種152mm榴彈炮。


這就是大家說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炮戰了。其實——也不算太輝煌的事情。

是不是有答主又掉到坑裡面了呢?


其實很多人描述的大規模的對越炮戰並不是發生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而是發生在隨後的兩山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撤軍後,越南軍隊又相繼佔領了中越邊境許多騎線點,並佔領了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在中國邊境頻繁活動。在此之後的十多年裡中越邊境線的衝突不斷。而大家耳熟能詳的貓耳洞、炮戰、狙擊手等等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這十年裡的。


剛剛提到整個對越反擊戰中中國解放軍的炮彈消耗是106萬發,這些炮彈包括152mm榴彈炮、160mm迫擊炮、107毫米火箭炮、甚至包括了60mm迫擊炮。


但在兩山戰役中,最大的炮戰發生在1984年4月對老山地區的飽和炮擊,從4月2日開始至4月28日連續轟了老山26天。炮擊最猛烈的一天打出170萬發152mm大口徑榴彈。這樣的規模是整個自衛反擊戰消耗的一倍半。

之前秘密囤積在山洞裡面的炮彈經過26天全數打光,老山被直接削平。


這樣才是中國最猛烈的炮火覆蓋。但距離79年的自衛反擊戰則又晚了5年多。


就寫到這裡吧。


另外一個小知識,中國炮兵人數其實遠大於步兵。在1965年開始,中國不斷擴大的炮兵人數就已經超過了普通拿槍的步兵人數了,因此中國才可以在戰爭中發揮這麼猛烈的炮兵攻擊;同時也能解釋為啥我們的95式步槍設計的不怎麼樣了吧——和中國打仗,中國士兵更喜歡用大炮肛敵人。槍只是裝飾。


軍武數據庫


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國內軍隊還沒有155毫米榴彈炮,所謂的大口徑重炮,指的就是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說其立下赫赫戰功,是1979年初的南疆邊境衝突戰,包括1984年開始的兩山輪戰,而並非1978年。

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是國內軍工仿前蘇聯D-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1966年設計定性,目前為止依然是國內陸軍大量裝備的重型火炮。

此炮長8.69米,口徑152毫米,全重僅5.7噸,最大射速每分鐘6-8發,最小射程4.4公里,最大射程17.4公里,採用藥筒分裝式炮彈,配有殺傷彈、爆破榴彈、穿甲彈、發煙彈、燃燒彈等,由卡車牽引,戰鬥轉化時間僅需3分鐘。

其主要特點是身管長、彈道低、初速大、射程遠、精度高,既可平射又可曲射,60年代末,此炮開始裝備國內陸軍軍屬炮兵和炮兵師,用以壓制和殲滅敵有生力量,破壞野戰防禦工事,擊毀敵裝甲目標等。

152毫米炮彈,爆炸威力驚人,殺傷彈有效殺傷半徑不小於50米,此範圍內的人員會被直接震死,落點10餘米內屍體都找不到。


爆破彈可摧毀一米厚的混凝土工事,穿甲彈可擊穿200毫米以上鋼板,如果直接命中的是坦克,坦克立馬就失去戰鬥力,在坦克附近爆炸,氣浪也足以把坦克掀翻,裡面的人員會被震死。

152毫米炮實彈射擊時,如果使用全號裝藥,尤其是全營齊射或全連齊射時,火炮發射時的聲音非常大,如果耳窩中不戴上防震器,耳朵會被震得嗡嗡作響,嚴重時可把耳朵震聾,所以實彈射擊時,要求炮陣地的人員都要戴上防震器。

另外,火炮發射瞬間由於火藥的作用,其產生的衝擊波,使整個炮陣地硝煙瀰漫,塵土飛揚,根本看不見人影,能把空炮彈箱等物品掀翻。

1979年,在南疆邊境衝突時,炮1師26團配屬162師作戰,對敵一個連隊守衛的陣地,進行了每門炮12發急速射,36門炮在3分鐘內,將432發152毫米大口徑炮彈,將近19噸鋼鐵砸向了敵陣,敵陣地大部分防守人員傾刻間,灰飛煙滅,屍骨無存。

炮火完畢後,步兵一個衝鋒,就拿下敵主陣地,抓到的俘虜說,中國佬大炮太厲害了,比美國佬的B52轟炸機還厲害,無處躲藏,炸死了我們很多人。

當時,66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是國內口徑最大的地面火炮,具備威力巨大,精度可靠,射速快捷等優勢,對方只裝備有122毫米榴彈炮,而且數量又非常少,在雙方發生的炮戰中,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打得Y軍魂飛魄散,在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特此聲明。


國平軍史


在朝鮮戰爭的時候,當時美國人自己作出斷言說朝鮮多山的地形不適合裝甲集群的大規模作戰,越南戰場上面當時越南多山的地形,再加上熱帶雨林帶來的氣候所攜帶著大量的植被,使得美國的空軍也失去了它應有的作戰能力。

大家試想一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在沒有大規模裝甲集群和空軍的威脅情況之下,大炮就是真正的火力之神,戰爭之神。

斯大林說過。火炮是戰爭之神,沒有在戰場上面捱過炮轟的人是不理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中國當時裝備的是六六式152mm口徑火炮,而當時越南戰場上面裝備的是122mm,在戰場上面口徑就是正義,口徑越大的火炮射程越遠,投送彈藥的能力也越強,你對其他的人暴打這一點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火炮打不中我,但是我的火炮可以根據你的工事還有火力點進行挨個點名。

同時對越反擊作戰的時候,由於雙方的空軍力量和。裝甲集群力量仍然還不是佔流主體的地位,雙方的作戰仍然還是路上傳統力量,也就是火炮和火槍之間的對決。

短兵相接,越南方面是有自己的心理準備,還有作戰準備的,為什麼在越南戰場上面越南人就是通過複雜的地下工事,(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還有就是越南人的那種抵抗勇氣,把美國人打的愣是連北都找不到。

如果說當時的中國軍隊與越南方面短兵相接,進入戰壕之間你爭我奪,那種生死戰的話,對於中國軍隊來講,就完全不佔優勢。

火炮這個東西就可以搬的出來為什麼我們有比你更加雄厚的資本,我們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去生產這種大口徑的火炮,跟你對著幹,跟你耗,你能耗的過我?同時,這種火炮也可以避免步兵與步兵之間的短兵相接。與此同時,利用破炮射程和威力上的優勢,又可以幹掉你數量稀少的炮兵!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對越反擊作戰行動中,我方雖然在空軍和裝甲集群中佔有優勢,但是真正大顯神威的是中國六六式152mm口徑火炮,以常規並且大量部署,而且還能夠保證對於敵人的火力進行壓制,與此同時,你引以為傲的單兵作戰能力又夠不到我的火力點,就問你氣不氣?


漩渦鳴人yy


我們是130/加農炮87年一88年在雲南者陰山被軍區評為神炮團北京軍區炮三十七團


郭廣拽686


107火的射程相當於二戰典型步兵團屬火炮射程,設計急促不易被反擊,機動性好便於在山地,沼澤,叢林機動。只要新型彈藥支持甚至可以研發響應末敏彈,給傘兵絕對夠用,傘兵要維持機動,陷入陣地戰就不好了。


哦可克羅


火炮很平常,甚至是落後,使用火炮的人不簡單,那些兵個個是鐵血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