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沒主見怎麼辦?

Emp20188646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起到關鍵作用,很多父母沒有育兒方面的知識,不知道怎樣正確地培養孩子,結果孩子長大了,會有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問題。這位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寶寶三歲了,一點主見都沒有,別人幹嘛他幹嘛,別人不做什麼他也不做什麼,什麼都跟著別人學!愁死我了………”侯媽從事親子教育十幾年,現在談下如何培養一個有主見的孩子。

1. 父母要相信孩子,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對於孩子能決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拿主意,父母不要對於孩子的決定給予否定和懷疑,不對孩子的事情干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2.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孩子性格開朗心理健康沒有缺陷。

3. 多表揚和鼓勵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多對孩子作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有自信心。

4. 教育孩子要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知道對錯,孩子自然在做事情時就有了自己主見。

5. 多帶孩子見世面,多帶孩子出去旅遊,開闊孩子的視野,多讓孩子出去交朋友。

父母們想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可以關注我,每天給你們分享。


侯媽家庭教育



三歲的孩子沒有主見怎麼辦?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必須弄清“模仿和沒主見的區別”,因為0-3歲的寶寶處於模仿期,在這個時期寶寶們都是以與自己形影不離、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和其他家裡人為對象開始模仿的,所以身邊大人的言行舉止特別是父母的行為對小孩的影響特別大,而模仿和沒主見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兒童模仿期,做為父母一定要利用好寶寶的模仿行為,明確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從而培養一個具有良好行為習慣人見人愛的寶寶。


那麼孩子沒有主見怎麼辦呢?

一、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相當一部分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少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事實上,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恰恰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孩子,太聽話的孩子反而缺少這一點,另外那些性格內向缺乏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做為家長只要把握好放手的尺度就可以了。

二、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命令的話語;耐心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表達思想,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三、靜聽孩子的嘮叨;幼童大都喜歡嘮嘮叨叨地講他見到的一些人或事,家長千萬不要嫌孩子羅嗦和麻煩,因為這種“嘮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識的最早的體現,他是試圖向成人表達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因此,家長不僅要靜聽孩子的“嘮叨”,還要鼓勵孩子多“嘮叨"

四、勿搶孩子的“話頭”;不少家長在聽孩子講話時,有時會覺得孩子的語句、用詞不夠成熟,喜歡搶過孩子的“話頭”來說,這樣做無疑是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同時也會讓孩子對以後的表達失去信心。因此,在孩子想說話的時候,即使他辭不達意,家長也應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出來,而不能搶做孩子的“代言人”。

五、聆聽孩子的“辯解”;當孩子為自己所做的事與家長爭辯時,家長千萬不能斥責孩子“頂嘴”,要給孩子充分的辯解機會;當孩子與他人爭吵時,家長也不需要立即去調解糾紛,可以在旁聆聽和觀察,看他說話是否合理,是否有條理。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處。

六、多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家長對孩子自主選擇的尊重可以隨時隨地體現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吃的自主、穿的自主等等。不少孩子在玩遊戲時,並不想讓成人教給他們遊戲規則,更願意自己決定遊戲的方式,並體驗其中的樂趣。家長可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策略: ●讓孩子作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如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大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如房間的佈置,可以和孩子一起籌劃設計方案,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議,如果可行,則儘量採納其建議。 ●教會孩子說“不” 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遊戲,家長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比如,家長說:“桌子、椅子、床頭櫃、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東西,都是傢俱。”孩子說:“不對,毛巾被是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傢俱。”告訴孩子,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錯。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從別人,模仿別人了。 ●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遊戲 家長可以找出一個主題或者難題,讓孩子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進獵人為抓大灰狼而設的陷阱裡了,它該怎麼辦呀?人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口渴?引發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溫馨提示: 在做遊戲時,家長應該注意:不要濫加指責與批評;孩子的答案越奇怪越新鮮越好;數量越多越好;想的辦法越實用越好。這樣可以使孩子認識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自己原來也有很多好主意。這樣做不但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主見性。



掌上中醫


沒有主見的孩子是說,他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沒有對某件事情的個人見解。而像問題中所描述的確實更像是孩子的模仿行為。

帶孩子外出,他不知道自己應該選哪雙鞋穿,帶孩子到超市購物,問孩子中午吃什麼,讓他選擇,他也無法做出選擇,面對這些選擇無所適從的時候,這些行為更像是孩子沒有主見。


孩子的每一種能力都不是天生的,但是需要後天練習的,就像主見一樣,也需要後天的培養。

不要親手扼殺孩子的自主意識。

在成人眼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到了孩子眼中都是大事。不管孩子,做出任何微小的決定,父母都應該選擇尊重他。即使是錯的,父母可以提出意見,但不要去責怪壓制他的想法,久而久之,當他的想法得不到積極回應的時候,他就不再願意提出主動的意見了。



給孩子認同感,重燃他的自主意識。

父母這時候要做的是鼓勵和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機會來讓他發表意見,留心他的每一個決定,提高自我認同感,孩子在父母這裡得到肯定,會最大限度的增加孩子的自信。


作為父母,請放下你的強勢。

讓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要用命令性的口吻。“關掉電視機,現在去寫作業”、“電視已經看了很久了,你現在是不是該去寫作業了?”哪一種語言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用第二種表達方式,不僅能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還願意自按自己的意願去處理事情。


親子育兒屋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一直處於模仿和自我模仿的階段。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更多的表演著引路者,檢察官這樣的角色!而不是過多的成為孩子思想和動手能力的代替者!教育孩子時我們不妨多聽聽孩子自己的意見,給孩子自己在思考時預留一部分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