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剛一斷氣,嘉慶為何選擇在大喪之日誅殺和珅?

用戶82967643892


嘉慶在即位之後,面對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面對疲敗的政局,十分憂慮,他不想碌碌終日,消極等待。早在乾隆六十年(1795),嘉慶在剛被冊立為皇太子時,就有澄清吏治、革除弊政的打算。提出過一些挽救時弊的建議,不僅沒有被乾隆接受和採納。相反,乾隆在禪位後,益發寵信和珅,任其胡作非為,政局的敗壞一發而不可收。

機會終於來了。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病逝於養心殿,嘉慶立即成為能夠號令天下的名副其實的皇帝。他不再作須臾的等待。一旦大權在握,嘉慶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和坤從權力的頂峰拉下馬來,公佈其罪狀,並將其置於死地。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四,即乾隆病逝的第二天,嘉慶即開始發難。這一天,嘉慶頒發了一道有關鎮壓白蓮教起義的上諭。在上諭中,嘉慶激憤地歷數軍營種種積弊。嘉慶還指責各路將領及帶兵大臣等,粉飾其辭,欺太上皇年老耄荒,惟以吉祥之語陳告,並不據情實蘊報。嘉慶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態度:軍營積弊,已非一日,我總理政務,要的是實際效果。對於軍旅中事,信賞必罰,決不肯稍從假借。嘉慶聲色俱厲地警告各路帶兵官員:你們應當滌慮洗心,力圖振奮。在明年春令時節,將起義撲滅。如若欺飾怠玩,重蹈故轍,再逾此次定限,惟按軍律從事,“言出法隨,勿謂幼主可欺也!

嘉慶上諭末尾一旬“勿謂幼主可欺也!”使目瞪口呆的和珅之輩汗流浹背。36歲的嘉慶自稱“幼主”,其激憤之情溢於言表!局中人一眼就可看出,嘉慶親政後的這份上諭,矛頭所向是直指和珅的。嘉慶在頒發上諭的同時,立即對和坤及其親信開始了有節制,又有條不紊的行動。嘉慶宣佈:褫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銜,命其與福長安守值殯殿,不得任自出入。嘉慶首先以守值殯殿的差使把和珅及其黨羽福長安軟禁起來。接著,一系列針對和坤黨羽的行動,緊鑼密鼓、井然有序地開始了。

正月初五,嘉慶動員九卿科道參劾和珅,以獲得懲治和珅的充足理由和充分的罪證。初八,和珅下獄。初九,把久久不能將白蓮教起義撲滅的責任歸咎於和珅。十一日,公佈和珅罪狀。十八日,宣佈對和珅的處理決定,認為凌遲不為過,念在服喪期間,拋屍街頭也不太妥當,念和珅曾任首輔大臣,網開一面,“加恩”賜自盡。


鄧海春


乾隆駕崩,在大喪期間殺死和珅更能說明嘉慶斬殺和珅的迫不及待。

其實,說嘉慶迫不及待的殺和珅,這也是不太準確的,因為嘉慶皇帝在殺和珅的時候,還隱忍了三年。

這並不是因為和珅太厲害,而是因為嘉慶當了三年沒有實權的皇帝,因為嘉慶上面還是太上皇乾隆,太上皇手中才有真正的權力。

而乾隆活著的時候,嘉慶是不能夠動和珅的,因為乾隆對和珅好像比對嘉慶還好。

和珅深受乾隆的信任,和珅在乾隆一朝擔任過很多要職,而且和珅的長子還娶了乾隆的閨女,大臣兼皇親國戚。

乾隆六十年的時候,將手中的權力交給了嘉慶,這時候和珅仗著自己有乾隆做主,對嘉慶也是肆無忌憚,依舊網羅群臣,貪贓枉法。

這讓嘉慶皇帝很看不慣,當太上皇乾隆死掉的時候,掌握實權的嘉慶開始全力辦理和珅了。

即便是在大喪期間,嘉慶也不在乎,他把和珅囚禁起來,並蒐羅其罪行,最後和珅在乾隆死後的半個月也死掉了。

雖然嘉慶處理掉了和珅,得了一些財富,但是嘉慶在位期間並沒有做出多大貢獻。

嘉慶在位二十五年,除了剷除和珅掙了很多錢外,之後他並沒有多大作為。

乾隆時期,清朝就已經走下坡路了,嘉慶並沒有革除父親在位時的各種積弊,也就是從乾隆開始,大清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總之,還是開頭的觀點,在大喪期間斬殺和珅,顯示了嘉慶的迫不及待。


史家吟唱


嘉慶殺和珅有千萬個理由,但選擇在乾隆大喪之日動手,只因為此時是誅殺和珅的最佳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走完他漫長的人生,享年89歲。同天,嘉慶便以下旨命和珅為治喪委員會會長,令和珅和他的死黨福長安晝夜輪守殯殿,寸步不離,和珅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無法調動兵權,束手無策。嘉慶此舉等於奪去了和珅的軍政大權。

緊隨著嘉慶立馬調兵遣將,動用自己親信接管之前和珅掌權的軍機處和戶部。

七天後,正月初十,和珅被大內侍衛包圍於乾隆棺木旁。

正月十三,嘉慶公將和珅二十條罪狀公佈於眾,並下旨查抄和府。

正月十八,在眾卿大夫排山倒海的控訴和舉報下,和珅被廷議凌遲處死,但念及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大臣的建議,改賜家中自縊。



和珅結束了他在朝中呼風喚雨的生涯。而嘉慶扳倒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僅用了半個月。

試想,如果不是藉著乾隆葬禮的由頭,嘉慶估計再沒有機會穩住和珅,而如果想要扳倒這個自己忍耐多時的眼中釘,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輕則時間上沒有定數,重則引發無辜生命受到牽連,自古大權易主多少需要人血來鋪路。

而嘉慶為何要殺和珅,我想無非幾個主要緣故:

、權傾朝野,天下只知和珅而不知嘉慶;

乾隆八十四歲禪位嘉慶後,傳位詔書表明:“凡軍國政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很明顯是不想放權。但此時皇上已老眼昏花,口齒不清,很多時候他說的話都需要多年的摯友和珅進行“翻譯”。所以嘉慶臨朝時,旁邊不僅坐著太上皇乾隆,和珅也在旁邊站著,下邊大臣們三跪九叩後便聽乾隆發言,而和珅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清就照自己想要的意思“翻譯”出來,完全成了一個攝政王,彼時和珅在朝中有“二皇帝”的稱呼。



此外,和珅手中握有軍機處大權,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朝中大多人都已被籠絡,可謂權傾朝野,嘉慶焉能不懼之?

對於這動機,嘉慶也毫不掩飾,他於殺和珅幾天後給江西巡撫的奏摺中批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實出萬不得已”

二、和珅多次打壓嘉慶恩師,嘉慶懷恨多時

嘉慶雖被詬病資質平庸,但其人懷仁柔政,特別是私底下對人,可謂謙謙君子,對於恩師朱珪,嘉慶是又敬佩又感恩的。

可是和珅卻三番五次在乾隆欲升任朱珪時進讒言,打壓朱珪,使朱珪難現報國之志,而朱珪在被打壓後自然泰然自若,毫無憤恨,令嘉慶對其忠心更加敬佩,也更加憎恨和珅。所以嘉慶在得知自己妹妹固倫和孝公主被指婚與和珅兒子豐紳殷德時,恨得吃不下飯。

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和珅在乾隆眼皮底下狂貪暴斂多年,其財富已不是嘉慶能估算的。我們可以肯定和珅的斂財是經過乾隆默許的,乾隆為人揮霍無度,喜愛面子,私人金庫想來存糧不多,到了老年,完全只能靠和珅孝敬,這點跟嘉靖與嚴嵩有點像。



但是,乾隆完全沒想到和珅能貪這麼多錢,多到總財產是一個大清十五年的稅金。嘉慶觀察和珅多年,早早暗中收集和珅貪贓枉法的諸多證據,對其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

乾隆在位時的揮霍早讓大清變成了爛攤子,挖下的洞只能由嘉慶來填。扳倒和珅,這個洞就填了不少。

種種緣故,嘉慶焉能不殺和珅?又因種種限制,他只能於乾隆大喪之日解決和珅。


微影悼紅


當然是因為嘉慶那個好大喜功、乾綱獨斷的爹給他留下的不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太平盛世,而是一個內創累累、積重難返的疲敗之局,苗亂、教亂,內憂外患。

大青國的從盛到衰,其實是從乾隆後期開始,內壞於和珅,外壞於福康安,乾隆總攬主要責任,但是,福康安已死,乾隆是親爹,這個鍋自然就得活著的和珅背,所以才迅速治罪和珅。

因為和珅以致於上下官吏貪墨成風,他前後柄權二十多年,朝廷上的尚書侍郎,封疆的總督巡撫,多出自其門下,但凡是不依附他的,和珅就找機會構陷對方,如果是依附他的,哪怕對方有事,和珅也從中多加周旋。內有聚斂之和珅,外有貪黷之大吏,互為因果,這貪風就越演越烈。

乾隆後期的好多貪贓大案都與和珅有千絲百縷的關係,比如與布政使於易簡合夥貪贓致使轄內州縣庫存虧空嚴重的山東巡撫國泰,原本就是和珅私黨,案發後,和珅一再給他私遞消息,還好被錢灃截獲,才治理國泰。

其他如王亶望,陳輝祖,伍拉納等貪贓案,都是和珅在內逼迫,不得不貪。雖然乾隆後期一再查處貪腐案,但是有更多大貪在和珅的庇護下有恃無恐,貪風不減,尤其是各省州縣的庫銀虧空,更是氾濫,這都成了壓在嘉慶頭上的難題。

和珅遇事機靈,善於揣測乾隆喜怒,投其所好,和珅的記憶力還非常好,過目不忘,很能獲得乾隆的好感。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軍費,乾隆的出巡費,宴會揮霍費,都是花錢如流水,國庫經常沒錢,人家和珅就能弄來錢,他兼管吏部和戶部,又管官又管錢,經常通過官去撈錢,就是說,乾隆問和珅要錢,和珅問那些封疆大吏要錢,封疆大吏問手下官吏要,官吏就向老百姓索要,層層盤剝,又層層中飽。

乾隆再缺錢遇到和珅就不缺了,極大的滿足他的好大喜功的心理,怎麼會不對和珅更加寵信?

因此,嘉慶帝必殺和珅!

不殺和珅不足以平民憤,殺了這個大貪汙頭子,總會緩和一下緊張的階級關係,給那些因為官逼民反鋌而走險的人一絲希望、一個發洩口。

不殺和珅不能表現嘉慶整頓吏治的決心,改變官吏們瞞上欺下,專擅矇蔽的惡習。

不殺和珅不足以震懾督撫,讓那些依附的、觀望的、中立的高官們都在心裡思量思量嘉慶帝的決心。

所以,嘉慶帝是必然要拿和珅開刀的。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乾隆皇帝去世十五天後,嘉慶就下令賜死和珅,賜死的理由亂七八糟加起來一大堆,主要的罪責就是和珅貪財,是一個大貪官,因此民間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雖然說和珅貪汙不少,據說後面從和珅家裡查抄出上千萬兩白銀以及大量的名貴珠寶,但是嘉慶皇帝有必要去為了這些錢去查處和珅嗎?和珅貪汙的錢財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不少,可是對於大清帝國的皇帝,五湖四海都是嘉慶的,他根本就不會把這些銀兩放在眼裡。



嘉慶殺和珅無非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給百官立威,讓百姓稱讚頌揚嘉慶。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眼裡是能臣,在他嘉慶眼裡卻是奸臣。


乾隆皇帝雖然在去世的三年前就把皇位傳給了嘉慶,但是卻一直沒有把實權給嘉慶,嘉慶這三年裡過著十分憋屈。而和珅知道這一點,還是整日往乾隆那去,絲毫沒想著要討好這位新皇帝,這也是嘉慶要殺和珅的原因之一。


麥地傳奇


因為嘉慶皇帝忍受夠了,內心焦躁,實在是等不及了。

乾隆老皇帝名為太上皇,退居二線,實際上大權獨攬。嘉慶三年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還得成全父親那個不願意超過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時間的美名。

嘉慶心裡苦,但不能說啊。自古無情帝王家,嘉慶皇帝對父親沒什麼感情。所謂父慈子孝是做給吃瓜百姓和朝野上下看的,這是儀式上的表率。

乾隆駕崩之後,嘉慶總不能否認皇阿瑪吧,故而必須拿權臣開刀。新朝新氣象,和珅作為寵臣,行為跋扈和結黨營私也來源於皇權,這個人人畏懼,曾經在百官頭上拉屎的白麵小生終於要倒黴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嘉慶皇帝打算扳倒查辦和珅時,樹倒猢猻散,和珅的黨羽紛紛加入彈劾和珅的團隊。這就是人性,也是理性,為官之道不過如此罷了。御史放風,朝臣紛紛上褶子,彈劾和珅大奸臣,把持朝政,貪汙舞弊,殘害忠良,民怨沸騰,天地不容,簡直是十惡不赦。竟然還在給老皇帝守靈期間打盹,更是大不敬。

嘉慶需要發洩,百官對和珅的怨氣,也需要發洩。在查辦和珅這個過程中都發洩了,就是所謂的紓解民怨。

給罪人找一個理由太簡單了。目前流傳的和珅貪汙了多少錢,大部分不靠譜,甚至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當然,我們不能否認和珅的經濟問題。趕緊坐穩腳跟,殺一儆百,是新皇帝登基的首要問題。而且,需要朝野表態,通過誅殺和珅黨羽,樹立一個新氣象。不得不說,和珅客觀上也是皇權的一顆棋子。

雖然說,棋子有大有小,塵埃也有抱團成泥和隨風飄散。

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至於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微不足道。打倒和珅不是為了錢,國庫裡再缺也沒有必要用這種方式,主要是和珅威脅了新君權威,成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死不行了。一些人說乾隆故意不查辦和珅,留給嘉慶,純屬一廂情願,你要是皇帝,你願意自己人立馬被清理?

簡直是笑話。嘉慶治國是庸才,守成尚且不足,何況創新興除利弊。但是,在處理和珅這件事情上可謂完美,無縫銜接,恰到好處,令人驚歎❗️

不株連廣泛,是查辦和珅案的原則。在處死和珅的第二天,嘉慶帝發佈上諭,申明和珅一案已經辦結,不大規模地牽連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你說嘉慶聰不聰明?只是,權術有餘而胸襟能力不足罷了。

歷史傳訊社,秉持原創,期待評論和寶貴點贊👍!您的支持和關注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秦右史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和珅


民間一直是流傳著和珅倒,嘉慶飽的說法。關於和珅的死,歷來的爭議都很多。因為嘉慶做的實在是太迅速了,乾隆剛死才半個月。是嘉慶莽撞嗎?並非如此,是他忍了三年的選擇。



其一,乾隆末年整個清朝早已千瘡百孔,一些地方發生了白蓮教起義。而嘉慶把這些事情歸到和珅身上,其實也是和珅的過。因為和珅對下貪贓枉法,對上諂媚欺瞞。再加上乾隆年紀大了,對於這些也是有心無力。嘉慶想要接手必須殺雞儆猴,而和珅就是這個猴。

其二,嘉慶與和珅早就有芥蒂。嘉慶老師朱珪大壽,嘉慶寫了一首祝壽文。裡面把朱與乾隆聯繫在了一起,和珅抓住機會想絆倒朱珪,參了他一本。乾隆大怒,把朱珪貶職督辦。要不是諸位大臣求情,嘉慶都要受到牽連。


其三,和珅太有錢。和珅被抄家時,資產超過八億兩白銀,原本虧空的國庫一下就被充滿。和珅貪汙,乾隆不知道嗎?乾隆不是糊塗人,和珅貪來貪去都是給嘉慶留的。乾隆喜歡鋪張浪費,沒錢就讓和珅想出來了“議罪銀”制度。和珅就是個存錢罐,存的差不多了,就交給嘉慶一把錘子。

這是嘉慶為何殺和珅,但為何選在喪葬之日?為的就是措手不及!

其一,和珅為官幾十載,乾隆後期他基本上算是二皇帝。如果嘉慶想扳倒和珅,必須要快。乾隆一死,嘉慶藉口平定白蓮教將領“惟思玩兵養寇,藉以冒功升賞”。撤去和珅與福長安的官職,並強制要求兩人為乾隆守靈,這就切斷了和珅與外人的聯繫。和珅知道自己要出事,但他定然想不到這麼快。

其二,嘉慶把和珅軟禁後,就開始鼓動大臣上奏。最後羅列出來20條大罪,幾乎都是對先皇不敬。比如:欺君罔上、壓擱軍報、僭越制度,所以這個時候殺和珅再合適不過。


嘉慶還要求官員表率,大家都是明眼人。全國各地奏摺上呈,嘉慶還批註“迫不得已”。唯有一個摺子表露心聲“天下只知和珅,不知有朕” 。為了避免見血,賜和珅白綾一條自盡,讓福長安跪著看完和珅自盡。


史之策


嘉慶在乾隆大喪期間殺死和珅更能說明他已迫不及待,忍無可忍。

乾隆八十四時將皇位傳給了嘉慶,乾隆其實是退位不退政,交璽不交權。他對文武百官說過“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 但此時皇上已老眼昏花,口齒不清,處理朝政早已力不從心,故將大權交於和珅,這時和珅在朝中有“二皇帝”的稱呼,這對於嘉慶而言完全無法接受。嘉慶曾表露過他內心對於和珅獨攬大權的不滿:“

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實出於萬不得已。”和珅仗著有乾隆做主,對嘉慶也是肆無忌憚,依舊網羅群臣,貪贓枉法,嘉慶心中對於和珅的忍耐已達極限,內心焦躁,實在是等不及了。

和珅深受乾隆的信任,在乾隆一朝擔任過很多要職,而且二人是兒女親家,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

和珅為官二十多年,朝中重臣多出自其門下,凡是投靠他的,升官發財,未依附者會被打擊報復,以致於上下官吏貪墨成風,雖然乾隆後期一再查處貪腐案,但是有更多大貪在和珅的庇護下有恃無恐,貪風不減,尤其是各省州縣的庫銀虧空,更是氾濫。 不殺和珅不足以平民憤,不殺和珅不足以表明嘉慶整頓吏治的決心,,不殺和珅不足以震懾那些依附的、觀望的、中立的高官們。而處死和珅,不但了卻了嘉慶的心頭巨患,順便還可以立威於文武百官。

嘉慶對於恩師朱珪是敬佩加感恩,在乾隆八十大壽的時候,朱玉圭剛好六十歲。嘉慶賦詩一首慶賀老師六十大壽,詩中將朱玉圭和父皇的大壽連在一起,和坤為將危及自己地位的朱扳倒,他將嘉慶寫的詩拿給乾隆看,並說誣陷嘉慶和朱玉圭之間關係不正常,有野心。乾隆聽後大怒,將朱玉圭降職。要不是大臣說情,嘉慶也會受到懲處。於是,嘉慶和和珅便結下樑子。同時和珅為保全自己,百般阻止嘉慶繼承皇位,導致嘉慶對其極為不滿。

和珅受寵幾十年,在朝中根深蒂固,關係網盤根錯節。如果不搞突然襲擊,必定會打草驚蛇,而在大喪之日動手,是誅殺和珅的最佳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駕崩當天,嘉慶和珅為治喪委員會會長,令和珅和他的死黨福長安晝夜輪守殯殿,寸步不離,和珅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無法調動兵權,束手無策。

正月初四,嘉慶頒發了一道有關鎮壓白蓮教起義的上諭,上諭最後一句

勿謂幼主可欺也!使目瞪口呆的和珅之輩汗流浹背。36歲的嘉慶自稱“幼主”,其激憤之情溢於言表!同時命自己親信接管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等銜。

正月初十,和珅被大內侍衛包圍於乾隆棺木旁,正月十八,在眾卿大夫排山倒海的控訴和舉報下,和珅被廷議凌遲處死,但念及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大臣的建議,改賜家中自縊。

和珅在朝中呼風喚雨多年,而嘉慶扳倒這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僅用了半個月。


美麗青春您真痘


即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嘉慶帝想收拾和珅並忍耐很多年了。

和珅是乾隆爺非常信任的,從乾隆三十八年被皇帝關注並欣賞之後,就以坐火箭的速度在升官和被重用……

五十一年 任文華殿大學士仍兼吏部戶部

五十三年 封三等忠襄伯

五十七年 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這個時期,和珅的對頭並不是劉墉、紀曉嵐,因為這兩位根本就沒有實力去懟,也不符合他們的性格。真正與和珅對著幹的,是阿桂、福康安、王傑、錢灃等人。

乾隆帝禪位時,阿桂已經八十歲,嘉慶二年就去世了。而四十二歲的福康安還早一年病死。少了這兩位實力人物,和珅的權勢更大了,並利用乾隆老年的心理依賴,處處“欺負”嘉慶帝。

嘉慶帝也並非毛頭小子,繼位那年都四十五歲了。他對於和珅採取了處處忍讓的態度。在嘉慶三年,還給和珅封了公爵。這些既是嘉慶帝的韜光養晦,也是對和中堂的一種麻痺,畢竟權力還在老爹手裡。

嘉慶四年正月,八十九歲的乾隆爺駕崩了。嘉慶帝馬上委派和珅總理喪事,實際是看管起來了。很快在正月十三宣佈和珅二十條罪狀,正月十八賜自盡。

在這個過程中,如劉墉等一批人,暗中也在為扳倒和珅做努力。

嘉慶帝這麼急著處死和珅,主要原因分析有二:一是太恨他了,看著就煩很多年了;二是怕夜長夢多,宣佈只處理和珅,其他人不予株連,以穩定朝局,其他人可以接下來再慢慢調整。至於“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只是個副產品。

和珅是能臣,並非不學無術。乾隆之信任,有欣賞其辦事能力,也有漸漸養成的依賴感。和珅並不是權臣,在乾隆嘉慶父子皇權面前,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幾葦渡


和珅,一個清朝時期叱吒風雲的大貪官,他的可恨之處就是利用二十年時間,撈了相當於大清15年GDP總和的家產,在位期間,經常利用職務之便利,謀取私利,他不僅是官,還是商,他是利用權在賺錢。


和珅不僅自己貪,他的利益集團極其龐大,在乾隆時期,大大小小的官員,與和珅有利益往來者,不計其數,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泱泱大國,豈能缺少蠅營狗苟之事?嘉慶知道,和珅這個蛀蟲一日不除,國便一日不得安寧。

和珅並不算是大權臣,所以,與他有利益往來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和珅並無反意,所以,乾隆知道他貪,也不會去殺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愛拍馬屁的貪官,那麼這件事就只能留給嘉慶來幹。



嘉慶上位以後,和珅的名氣甚至比新皇都大,嘉慶必須查辦和珅,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和珅的同黨怎麼辦?如果一窩端,那麼勢必會造成朝局動盪,他沒有像朱元璋一樣,辦個胡惟庸把涉事官員都誅殺了,而是隻殺和珅一人。就這樣,和珅死了,他的那些同黨反而鬆了一口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