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如何固守南京城長達一年之久的?李煜為何獨寵大周后?

董希偉


李煜的南唐政權能堅持一年之久,主要與宋太祖採取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統一南北有關。

北宋建立後,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並沒有結束。趙匡胤根據當時的形勢,鑑於南方是經濟重心,各國力量較弱,而北方契丹建立的遼政權,實力又比較強大的現實,在徵詢張永德、趙普等大臣的意見之後,確立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

宋太祖滅南平、後蜀、南漢後,對南唐形成了包圍之勢,南唐後主李煜大為恐懼,向南宋上表,自動削去了南唐國號,稱江南國主。李煜企圖以對宋的恭順來維持他在江南的統治。

宋朝當然不會容忍這個割據政權的長久存在,974年,宋太祖派曹彬率十萬宋軍,戰船千艘,自荊南順流而下,他南唐發動進攻。975年,宋軍直抵南京城下,李煜不是動員兵民誓死抗敵,而是派出特使向宋太祖乞求緩師。宋太祖聞言大怒:“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976年初,金陵城破,李煜肉袒出降。

至於李煜為何獨寵大周后,這與他的性格有關,即李煜多愁善感!


銀湖金濤


974年九月,在諸般運作和多方籌備下,趙匡胤開始進攻南唐李975年正月宋軍開始進攻金陵,到976年正月,李煜被送往開封。

李煜堅持了一年之久,有幾個原因:

1、趙匡胤不著急

戰前,趙匡胤專門交代各位將帥,說:

這次基本算是南方的最後一場大戰了,此戰的結果已無懸念,所以不要著急。李煜能自動歸順最好;不歸順,咱們就慢慢打。反正普天之下都是我們的了,千萬不要劫掠自己的百姓,這樣做既不能威懾敵人,又有損威名。

為了約束各位將軍,趙匡胤還賜給主帥曹彬一把尚方寶劍,說,副將以下,誰不聽指揮,你直接斬了,不用請示。

2、宋軍圍而不殲的戰術

宋朝大軍渡江後,在金陵城郊三面紮營,形成了對金陵的包圍態勢,並在這裡守株待兔。他們的戰術是,將外圍敵對勢力陸續蕩平,且不斷從荊湖調運糧草趕赴金陵城下。這一切,擺明了要將金陵圍成一座孤城。

3、李煜根本不知金陵被圍

從冬到春,從春到夏,金陵被圍數月,人喊馬嘶,李煜卻矇在鼓裡。他不知是以為宋軍無法渡江,還是亂世中求一時安靜,深居宮內,請來和尚道士日夜誦經,居然忘記了國家大事。

975年五月的一天,李煜忽然臨時起意,登城巡視。當他看到城外盡是宋軍營寨,又驚又恐,這才殺了謊報軍情的統帥,下令援軍前來。

可援軍怎敢捨棄大本營,去營救金陵孤城?猶豫到十月,僅存的外圍軍隊也被消滅。

如此之下,金陵已無再守的希望。

李煜萬般無奈,再次派人求和,卻被趙匡胤霸氣回應道“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純粹是自取其辱。

4、宋主帥行事仁義

金陵破城,指日可待,此時圍城已逾一年。

趙匡胤自然想兵不血刃取下金陵。他從滅南漢後開始準備平南唐,算來已有四五年,不急在這一時,關鍵是要保護好南唐這片土地的人民和財富。

於是主帥曹彬並不急攻,再三致書勸降李煜。被李煜拒絕後,他用計約束好部將,這才

發出最後通牒,併發起了總攻。

金陵瞬間城破,李煜只能投降。

宋平定南唐的戰爭結束,得19州、3軍、108縣、65萬餘戶。

976年正月,李煜被送往開封,開啟了自己哀怨悲切的填詞之路。

所以,說李煜固守南京一年,簡直是太把他美化了!


紀巖松


李煜自稱南唐君主,向北宋稱臣納貢。趙匡胤消滅其他地方勢力後,才開始討伐李煜,所以堅持一年之久。

李煜是一個最有才情的帝王,對初戀情人大周后用情專一,但後來大周后病重,小兒子夭折,打擊太大,大周后也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