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一番話直指諸葛亮重大誤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身邊有諸葛亮這個神機妙算的軍師,他是劉備奪取天下的一大助力,但諸葛亮也並不是算無遺漏的,龐統的一番話就指出了諸葛亮的重大誤判,可惜,劉備太過相信諸葛亮而沒有聽取龐統的話,結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龐統一番話直指諸葛亮重大誤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司馬徽曾說:“儒生俗士其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有伏龍鳳雛。”徐庶也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其中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而鳳雛指的就是龐統。龐統是東漢末年的重要謀士,他曾是周瑜的幕僚,向曹操獻連環計,助周瑜火攻,可惜因其相貌醜陋而未得到孫權重用。周瑜死後,諸葛亮寫了一封舉薦信給他,讓他去找劉備,但龐統見到劉備並沒有拿出這封信,也因此未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只讓其做了一個縣令。龐統在位期間,不理政務,被免了官,幸得有諸葛亮和魯肅的雙重舉薦,才被劉備重視,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龐統一番話直指諸葛亮重大誤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之後更是對諸葛亮百般信任,他聽取諸葛亮的意見奪取荊州。按照諸葛亮的規劃,荊州處於全國中心位置,若劉備能奪取荊州,那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就可以從荊州出兵,從而征服中原和東吳成為天下霸主。但龐統則認為荊州荒蕪慘敗,人物流失殆盡,東有孫權,北有曹操,很難有發展空間。而益州則戶口百萬,物產豐富,更適合作為根據地,此想法與諸葛亮相悖。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過要奪取益州,但此時有了退卻之心,而且龐統則力勸劉備,並希望劉備能在宴席上挾持劉璋奪取益州,但劉備覺得此舉有失道義,便以自己初入蜀中恩信未立為由拒絕了龐統的請求。

龐統一番話直指諸葛亮重大誤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相較而言,劉備更為相信諸葛亮,所以縱使龐統所說為真,他也是不會聽的。不過最終劉備仍然與劉璋一戰,奪取了益州。然後將益州作為根據地,並派關羽鎮守荊州。諸葛亮奪取荊州終歸只是理想狀態,孫權和曹操又怎會任由一股力量發展壯大威脅到自己。

龐統一番話直指諸葛亮重大誤判,可惜劉備就是不聽!

白衣渡江之戰,呂蒙兵不血刃奪取荊州,劉備帳下大將關羽戰死。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由興師伐吳,結果吳國得勝,蜀漢元氣大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