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婿卡洛斯:中西關係從陌生好奇到密不可分

今年30歲整的西班牙人卡洛斯有個響亮的中文名字:霍天傑。兩年前他和交往5年的中國女孩小齊結婚,成了地道“中國女婿”。在這個洋女婿的眼裡,中國和西班牙的關係就像自己成長的十年一樣,從陌生好奇到密不可分。


中國女婿卡洛斯:中西關係從陌生好奇到密不可分


圖說:今年,霍天傑(後排左二)邀請了10位在中國網絡“大V”們遊覽西班牙,並分享旅途體驗,將西班牙美食介紹給廣大中國人民。霍天傑 提供

“你好,能聊聊嗎”

2008年10月,20歲的霍天傑第一次來到中國,他用“驚歎”形容自己眼中的北京。那時奧運會剛結束,北京處處洋溢著活力,大街小巷只見人們友善微笑,北京之行讓他終生銘記。可惜,他發現,就像西班牙人不瞭解中國一樣,中國人對西班牙也知之甚少。

回國後他與任《阿貝賽報》主編的父親談起自己的感受。父親鼓勵他成為中西兩國人民之間那座“橋”。行動派霍天傑立馬關注當時中國興起的博客,瀏覽各大中文媒體,還堅持上網收看《新聞聯播》。能說一口標準普通話的霍天傑說,自己學中文,最“給力”的老師是央視的播音員。他還記得,開始的幾年,只要在西班牙見到中國人,他打招呼的標準方式是:“你好,我叫卡洛斯,我們能聊聊天嗎?你給我講講中國好嗎,我很嚮往......”

如今,在中西建交45週年之際,西班牙已經有8座孔子學院,20萬中國人生活在西班牙。霍天傑感慨地說,如果現在學中文,應該比他當年容易得多。


中國女婿卡洛斯:中西關係從陌生好奇到密不可分


圖說:西班牙街頭,中西兩國國旗飄揚。霍天傑 攝

“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經過幾年的努力,霍天傑的中文小有所成,但是他發現,要推動西班牙人改變固有印象、認識中國,著實有些困難。“有什麼是兩國人民一想到就激情澎湃的呢?”霍天傑在中國遊歷期間,一直帶著這個疑問。

漸漸地,他發現,作為傳統美食之國,中西人民對“吃”和“玩”的熱情簡直如出一轍。2016年,霍天傑發起了20組西班牙最具網絡影響力名人遊中國的文化活動。這些人來到上海、西安、成都等多個城市,吃到了嚮往已久的中國美食。他們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上萬張圖展示中國,收穫了來自全世界的3500萬個“贊”。今年,霍天傑代表西班牙邀請了10位在中國社交網絡上的教育、旅遊、文化“大V”們遊覽西班牙,並分享旅途體驗,將西班牙美食介紹給廣大中國人民。

隨著對中國歷史、文化了解的日益加深,霍天傑又萌生了向西班牙人介紹中國美景的想法。在有關各方的支持下,他從“主演”到“導演”,分別拍攝了微電影《京杭大運河》與《四川:美麗的力量》,從西班牙人的視角,描繪中國美麗的山川大河。影片在西班牙播出後,引發西班牙主流媒體埃菲社、國家廣播電臺等的大力關注和熱議。

“新媒體時代,中西兩國互相推廣也要有新舉措。而承載它的,就是美食和美景。”霍天傑說,“有好吃的、好玩的,人就會來;人來了,交流自然就開始了。”


中國女婿卡洛斯:中西關係從陌生好奇到密不可分


圖說:11月25日,顧客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一家電子用品商場選購OPPO智能手機。新華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眼下,霍天傑盤算著,在明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換部中國產手機,“要知道,西班牙銷量排名前10的智能手機,有4款是華為的”。談到中國商品,霍天傑如數家珍:太太習慣用的中國品牌、朋友喜歡的中國數碼產品,現在在西班牙都能買到。他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義新歐”班列。這條東起浙江義烏,一路綿延13052公里到達馬德里的“鋼鐵駝隊”,已成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

今年是中國和西班牙建交45週年,中國是西班牙在歐盟外的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從最初的1200萬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309.4億美元,兩國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值此時機,西班牙迎來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到訪。

霍天傑說:“今天早上我開車路過市中心,看見很多中國國旗迎風飄揚,整個西班牙都在歡迎中國的習主席。父親曾任職的《阿貝賽報》還刊登了習主席的文章,我仔細讀完了。習主席說,擴大中西兩國的人文交流、厚植雙邊的民意基礎。這是我已經在做並且要繼續做下去的。中文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會用一生記著這句話,用它來推動中國和西班牙人民更加緊密聯繫。”

新民晚報記者 杜雨敖 衛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