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來內向,每天都過的很喪,應該怎麼辦?

YYDJSZ


今天早上收到一條公眾號推送:成年人的快樂指南,雖然內文與標題關係不大,不過還是一下子戳中了我的心:你是怎麼知道我最近喪得一批。
我有兩個經常聊天的微信群,一個以妹子居多,日常話題恐婚控育;一個以漢子居多,日常憂國憂民。虧得這兩個群,於是幾乎每天我都批閱小至民生八卦,大至國際股市。喪,已經成為成年人避無可避的生活主題。
我真切地回憶一番,兩三年前,剛畢業那會,我一點都不喪。從大學到社會的過渡,我自認為是90%無不適地經歷,那時候愛學習會自己找教程,那時候愛看書,那時候愛寫文,那時候還愛給自己訂立目標。
我想了想,事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哦,25歲。
晃一晃眼,25歲就來了,據說,這是膠原蛋白流失眼紋開始滋生的年紀。25歲這年,對男女都太不友好了,男士如果還沒房沒車,那就太失敗了;女士如果還沒嫁人,那就變成了人人討論的剩女。
和我一樣是大齡單身女青年的朋友忽然某一天和我說:“感覺最近沒有心想事成。心煩。”
人生有4件大事要謹慎選擇:讀書、工作、結婚、生育,前兩件事情我都沒有迷茫,依靠著自己的想法去果斷選擇,但是後面兩件事呢?
處於這個年紀的我們其實很清楚迷茫的原因:生活不是可控的,很多事情不是簡單到你一人就能做好的。
便是處於在這不尷不尬的時期,我們都感同身受,卻依舊無法釋懷迷茫的情緒。而間歇性地陷入到“喪”的這種情緒,便是最明顯的“病狀”了。
喪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們的鈍感力增強了不少。
剛踏入社會,開始有了自己的初步經濟能力的時候,便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於是開始將自己世界的邊界拓寬。第一次,永遠是最新奇和最有意思的,當開始將周圍好吃的店吃得差不多、好玩的景點玩得差不多、好看的東西看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就又陷入了喪的情緒裡。
前一兩年還風風火火的朋友圈,消停了不少。大家都膩了了,懶得分享、不愛點贊,我們變得不話嘮了。可能隨著職業發展和身份轉變,我們更注重自己的對外形象,但更多其實是——沒意思。
我們仍然喜歡喝可樂,但是喝了第一口其實就夠了,第二口、第三口再也無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愉悅。
那應該怎麼辦?沒辦法。大家明明知道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也應當知道堅持快樂也很難,所以喪是正常的。
然後,我們應當知道,外界給予的愉悅是一時的,是被動的,能夠持續獲得愉悅的是你的興趣愛好。這裡的興趣愛好,可以不給予你經濟回報,但它必須給予你情感回報。
你願意無條件投入其中,花心思去想如何做到,和別人交流分享:看,我做了一件多好玩的事情。它可以不主流,可以不是健身、不是讀書、不是旅遊,學一門超級偏門的小語種語言、看極其小眾的俄劇土耳其劇巴西劇、喜歡拼圖喜歡樂高...簡而言之,找到一種小眾的愛好。你必須從日常的生活中掙脫出來,陷入到不為人知的興趣愛好裡面。雖然不說,但你知道:“我在做著一件別人都不知道的很有意思的事情。”
它沒有有力的理論基礎,但是是我自己最近實踐比較有效的。同樣,對我來說,在一個沒有熟人的地方寫作,把腦子裡亂七八糟的東西寫下來也是一種“治喪”的有效方法。

一隻不愛爬樹的考拉


內向的人,就是不善於表達自己。每天的生活過的很喪,說明你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很多事情你往不好的方面或者失敗的方面想,自己做事情怕自己做不好,沒有太大的自信,覺得自己不行,自卑。我個人有幾點建議:

1.做一點你自己喜歡的事,比如你喜歡寫日記,可以通過記錄形式表達你的心情。慢慢積累,你寫作功底加深,說不定在寫作道路有所發展。為了增加個人的自信度。

2.多看書。看一些正能量,增加自信方面的書。讀一些經典的文章或者句子:天生我有材,我就是唯一等等。

3.多結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自己也會變得開朗起來。

我個人總結幾點,希望幫到你。




農村大學生80後


如果每天都這樣,我想你應該給自己定好每天的目標,首先準備一張白紙,然後在寫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在每件事情後面寫好,在什麼時間段做好,也要預留好突發事件的時間,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監督自己,可以下個打卡軟件然後設置好打卡時間和金額,用條件來約束自己,或者找個朋友一起共同監督,努力。其次,應該多出去走走,即使是一個人,也應該出去走走,因為一直待在家裡面對的人和物都是一樣的,越差改變自己,多出去走走可以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和人,也會對你的心理慢慢有所改變,內向這個問題,得靠自己克服,我自己也比較內向,但我會逼著自己說,這樣漸漸習慣了,會好很多。


iFly公社


內向性格的人本身就悶蔫,喜靜不喜動,不願人際交住,所以本人蔫被認定內向,這樣的人不會陷入很喪或抑鬱的。呆蔫是活潑人依據自己習性壯狀論說內向人的詞說。現實中激性人更易於墜入抑鬱很喪的狀態,即,一個較重打擊或一個較重的不得意就擊毀其一切,而呆蔫者天生如此逆來順受,而不論怎壓力都習慣了,而無所謂,只不過施壓者常施壓欺負條件下,再擴大壓力欺負達羞辱人的程度後,呆蔫者會突然殺他。這就是有蔫壞與老實人陰惡說詞來源與起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