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上的“相互保”更名“相互寶”,否認它是保險產品

支付宝上的“相互保”更名“相互宝”,否认它是保险产品

上線 43 天后,螞蟻金服旗下的保險產品相互保更名為相互寶, 稱該產品非保險產品,而是一項網絡互助計劃。新的相互寶由螞蟻金服獨立運營。無論更名與否,該產品本質為互助共濟服務,即參與群體中一人生病,人人為其出錢。

改名前的相互保名義上由信美人壽和螞蟻金服合作於 10 月 16 日上線推出,實際該產品承保方為前者,以螞蟻金服為背書、在支付寶平臺推出。根據螞蟻金服公告,由於信美人壽此前被監管部門約談,被指出其涉嫌存在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費率、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性宣傳、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被要求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計劃”的名義銷售《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相互保團體重症疾病保險》。意思是,相互保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對保險的定義,而監管存疑能否對投保人(參與成員)進行兜底賠付。

一般而言,傳統保險產品承保方以及賠付方均為保險公司,而相互保的賠付方為加入成員,這種玩法並不屬於保險產品範疇。原則上加入相互保的群體暫時不收費,但需要芝麻信用分 650 分以上,加入後如果有成員遭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等 100 種重大疾病,在等待 90 天后提供相關證明可獲得理賠,成員年齡 39 週歲以下獲 30 萬元,40 - 59 週歲為 10 萬元,出資人為加入的成員平攤費用,支付寶會自動扣款。

在這個過程中,加入成員無需像購買保險流程一樣,提前做體檢瞭解自己的情況,而是自覺確定自己沒有存在隱患後加入。平臺只是單純地扮演擔保方、確保成員疾病真偽、向其他成員收取平攤費用轉向生病成員,並從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相互保收取賠付金的 10%(現相互寶該為 8%)。

支付宝上的“相互保”更名“相互宝”,否认它是保险产品
支付宝上的“相互保”更名“相互宝”,否认它是保险产品

按照原來相互保的計劃,參與成員要達到 330 萬人(否則解散該計劃),即使賠付 30 萬元平攤下來每個成員也出資不到 0.1 元。在人人自危的當下,這的確可以成為很好的產品宣傳。相互保上線一個多月便吸引了 2000 萬人參與。

而隨著信美人壽被約談、並叫停出售該產品,螞蟻金服接手該產品,改名並重新定義它的本質,非保險產品而是網絡互助——與水滴互助、輕鬆籌相同性質。根據其公告,該產品參與門檻、賠付條件、賠付金額等不改變,因改名而有一年優惠期,即截至明年年底分攤費上限 188 元、多出部分由螞蟻金服承擔。

早在 2015 年時,保監會就曾發出警示,認為一些非保險機構基於網絡平臺推出的互助計劃、因經營主體業務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存在風險,2016 年 11 月保監會出臺《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指出一些網絡互助平臺仍存在問題,包括網絡互助計劃承諾的賠付難以兌現,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等。同時,保監會曾要求對各地網絡互助平臺進行摸底,2017 年如輕鬆互助、比鄰互助等不少平臺因此關閉。

網絡互助其實是相互保險的一種變體,通過訂立合同成為平臺的會員,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事故、損失承擔賠償責任。2015 年 1 月,保監會印發了《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的通知;2016 年 4 月開始同意並批准開展相互保險社試點,同年 6 月,信美人壽、眾惠相互和匯友建工相互三家保險公司獲得了試點資格,並於 2017 年相繼拿到了相互保險牌照。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信美人壽、眾惠相互、匯友相互在 2017 年推出相關產品後,該年淨虧損分別為 1.69 億元、6058.54 萬元和 3106.63 萬元。在這樣的背景下,信美人壽、眾惠相互分別找到了互聯網巨頭合作,前者和螞蟻金服、後者和京東,但都沒有成功——眾惠相互和京東推出“京東相互”——11 月 13 日上線後,第二天就被叫停下線,原因都被認為是非保險產品,具體披露信息比較模糊。

《財新》援引業內人士稱,相互保本質上是一款網絡互助,只不過原先是由持牌的保險公司運營,現在這樣一整改,等於把相互保打回了網絡互助的原形。而網絡互助最主要是看平臺的可信度,從監管角度出發,最擔心的是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流量突然失序。但近期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要設“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大銀行、券商、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都可能入列,目的是吸取 2008 年金融危機教訓,確保這些入列的公司不會倒閉。

題圖來源:Photo by Stavrialena GontzouonUnsplash,有裁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