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進化論,嬰兒出生的時候哇哇大叫並不好,如此劣汰基因為什麼會被保留下來?

波波桑




很多人對進化有一個誤解,會認為它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粗糙到完美、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事實上並非如此,進化是雜亂的、隨機的、盲目的,被稱為“盲眼鐘錶匠”。無所謂好還是壞,適應的就會被保留下來,不適應的就會被淘汰。所以有些人會說,明明那樣更好,為什麼不進化成那樣?那是沒有意義的。進化沒有目的,只有適應。

在遠古人類時期(或是從古猿向人類轉變的時期),生存環境相對惡劣,嬰兒要活下來的幾率不高。所以,能夠成功吸引父母注意、給予更多關注的嬰兒,活下來的可能性就大,這種特性就更容易保留下來。



人類進化出了幾個方面,來讓嬰兒能夠吸引父母更多的注意,第一個就是題主說的哇哇大哭。

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並不是嬰兒選擇了哇哇大哭,而是會哇哇大哭的嬰兒更容易活下來,並把這種基因特性傳遞下去。而且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在第一個五萬年,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會拼命扭來扭去的嬰兒贏了;在第二個十萬年,會發出咕嚕咕嚕的奇怪聲音、或是會哼哼唧唧的嬰兒贏了;再來五十萬年,會發出嘹亮哭聲的嬰兒最終勝出。



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進化過程中不會有這樣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進化讓嬰兒成功吸引父母注意的第二個手段,是長了一張肥嘟嘟、粉嫩嫩、大眼睛、讓人越看越愛的臉。



我們可以說的直接一點,進化過程中,長的醜的、不可愛的就被淘汰了。所以你現在看到的嬰兒,個個都是天使模樣(看來真是顏值決定一切啊!)

第三個就有點搞笑了,我也沒考證過。就是說為什麼帶嬰兒那麼累,特別是頭上兩年?據說也是進化的結果。嬰兒就是要把媽媽白天晚上的精力全部耗盡,讓媽媽沒有力氣和心情去做其它事情。不然媽媽爸爸又弄個小弟弟小妹妹出來,那就大大降低他自己的生存幾率了。

(寫完後補充一點:人類因為直立行走與腦容量的增加,使得分娩異常困難。在進化過程中,人類選擇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辦法:提前出生。所以相比其它哺乳動物,人類剛出生時的適應性非常差,更需要母親的時刻關注。這一點我在另一篇問答中有詳細的說明,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另外題目中和很多網友提到的吸引野獸的問題,其實人類很早就會使用火了,也會有一些原始的武器,又是群居的,野獸一般不太會攻擊人類大本營。)


丹讀


事實上,嬰兒的哇哇大哭正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人類在擁有智慧的同時,也獲得了一個自然界中腦容量與身體比值最大的腦袋。這帶來了一個極大的風險:人類的產道太小,無法將嬰兒生出來。但人類的生存的優勢又是這個巨大的腦袋,這是無法捨棄的。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是~人類不得不將未完全成熟的個體生下來。即使是這樣,人類的生育也是哺乳動物中風險最大的。

對比其他哺乳動物就知道,我們人類的幼兒時期是最長的。在長達1年的時間裡,嬰兒甚至無法獨自行走。在頭四個月裡甚至只能進行無意識的交流,直到1歲時才能掌握幾個簡單的詞彙。所以,嬰兒只能以哇哇大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要。

作為彌補的是,嬰兒哭泣聲的頻率正好是人類聽覺最敏感的部分。這就是大部分人一聽到嬰兒哭聲就會醒來的原因。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嬰兒的哭聲會不會招來掠食者啊?是的,肯定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絕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帶來麻煩。

人類從出現起就是群居動物,懂得利用工具的人類會修建安全的庇護所,懂得利用群體的力量去戰勝猛獸。而且,人類本身就是頂級的獵手,原始的人類甚至能捕獵獅子這樣的猛獸。非洲的馬賽人甚至將殺死一頭獅子作為一個男人的成年儀式。

圖:利用原始的工具,人類甚至能獨自捕獵獅子



所以,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嬰兒的哭泣聲招來的不是麻煩,而是食物。


講科學堂


不知道提問的人怎麼認定哭是劣態基因的,判定有些太主觀。嬰兒在母體內肺器官並沒有行使正常呼吸功能,始終處於待激活狀態,當嬰兒出生接觸空氣後需要一個肺部恢復呼吸功能,而哭的作用就是激活肺部功能的必要過程。如果出生後沒有哭還需要人工拍打方式刻意讓嬰兒哭起來就是這個道理。


漏風雲客


嬰兒的肺在媽媽肚子裡是閉合得他在一出生的時候需要通過哭來吧肺葉張開。


天空niu


那些生下來不會叫的娃,因為父母不知道他餓了就餓死了,父母不知道他冷了,所以凍死了,父母不知道他生病了,所以病死了。剩下來的都只是會哭的了


暴君小黑


見過不哭的,護士使勁拍,拍得嬰兒哭出了聲才鬆了一口氣。


九重淵


。。。會哭的應該才是正常的,嬰兒,你的問題本來就是錯誤的


知識決定價值lency


人類的孩子是最缺乏先天生存能力的,如果不把奶頭送到嘴裡就會餓死,所有隻有用哭表達需求。沒辦法啊。


理性眼睛


人類進化也好被上帝設計也好,跌跌撞撞到今天還在生物鏈頂端,真心不易,珍惜自己,在很多東西還搞不明白的情況下拿人類自身做實驗,極蠢!別作!


HSE工程師小健


哇哇大叫是求生本能,所謂的進化論本身就是錯誤百出,是一種假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