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是怎麼來的?

寂寞ai


這個不是誰編出來的,而是隨著歷史的進步不斷演化出來的。在遠古時期,中國從南到北一共有上萬個部落。這上萬部落在不斷地交往之中,有的結成了部落聯盟,有的被融合,有的被消滅,逐漸形成了以鼠、龍、兔、蛇、虎、牛、豬、狗、羊、猴、馬、雞為圖騰的十二個部落或部落聯盟。這十二個部落或部落聯盟在以後的互相交往中,逐漸融合成為了中華民族。這十二個部落(聯盟)的圖騰也就被保留了下來。再加上這十二個圖騰除了龍以外,都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龍又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於是後來逐漸形成了十二生肖。


Vesisen


十二生肖的由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最早起源於中國,是華夏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

《詩經·小雅·吉日》裡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係已經確立並流傳。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日書》及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文獻資料都有相關記載。進一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

出土竹簡的《日書》甲種有一章標題為《盜者》,其內容為占卜盜者相貌特徵,其中記載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巳,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其身不全。

未,馬也,盜者長鬚耳。申,環也,盜者圓面………等”《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於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一種,唯獨缺了辰龍。

該書《言毒篇》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於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慄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所十分熟悉。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明確生肖文化的源頭在中國。我們從以上文獻中已證明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有有關生肖的記載(《日書》、《詩經》),說明生肖的產生以及生肖與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漢以前就產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產生於我國本土的一種古老文化。

那麼生肖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古人為什麼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呢?這個問題歷來受到學者的關注,做出了種種解釋。部分學者認為生肖起源於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器官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