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一群村民掘地三尺找“寶貝” 據傳與大禹治水有關

2018-11-28 10:2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杜羽豐

东阳一群村民掘地三尺找“宝贝” 据传与大禹治水有关

11月27日,在東陽市南馬鎮上安恬村下湖頭自然村的黃陽公路上,人聲鼎沸。經交通部門同意,該村的幹部群眾,正在指揮挖掘機開挖公路。因為馬路下面,藏著“寶貝”。

一段塵封30多年的記憶,再次被翻開。

东阳一群村民掘地三尺找“宝贝” 据传与大禹治水有关

這裡是東陽市惟一臨水風景區

東陽市的南馬鎮和畫水鎮,雖然相鄰,交界處卻隔著連綿群山。婺江的支流——南江,就這樣在這些海拔幾百米山脈中穿繞而過。看過東陽市地形圖的人都知道,這個縣級市就是三山夾兩盆,和新疆地形非常相似。

南馬鎮上安恬村下湖頭自然村就在東陽市南部盆地的邊沿,這裡傳說眾多。該村西北,有獅山和象山。獅象鎖口,地形非常險要。據說大禹曾來過此地治水,用開山神鞭將南馬和畫水兩鎮之間的群山劃開一條水道,從此這個盆地上的居民安居樂業繁衍生息。因此,附近至今留有大禹尖、禹睛山、大禹腳印等古地名。

东阳一群村民掘地三尺找“宝贝” 据传与大禹治水有关

據《東陽市志》(1997年版),下湖頭自然村有一個市級文保單位——漢前墳古墓群。該墓葬群的時間是春秋戰國至南朝,最早墓葬應在2600多年前。10多年前,記者曾在這裡拾到春秋時代的印紋陶片和唐宋古瓷器。

據《康熙東陽縣誌》記載,下湖頭村南江邊曾有放生潭、下橋等古蹟。

大約上世紀90年代,東陽市曾經評選出8個市級風景區,惟一臨水風景區——金雞瀧風景區就在這塊地方。上安恬村自古以來,就是東陽市南部盆地----也稱為“南鄉”非常出名的大村,該村至今保留大量的明清時代古建築,恢宏大氣,非同尋常。附近還現存東陽市最古老的石板橋、東陽市最古老的大廳(1441年)(已經文物部門初步確認)等眾多古蹟。

70多個大字,初中語文老教師居然一字不識

其實該村幹部群眾一心想挖的“寶貝”,就是一塊巨大的摩崖石刻。

今年66歲的下湖頭自然村原村主任馬正良告訴記者,在修建黃陽公路(1984開工——1987建成)時,在獅山腳下發現一塊高10米寬約4米的巨大摩崖石刻。“每個字都好像由無數的蝌蚪組成,但是每個字之間的空間非常規則。”馬正良說,他用粉筆將這些陰刻字小心翼翼描出來之後,請本地許多文化人前往觀看,結果幾十個字,沒人能夠認識一個字。馬正良還專門去請來當時安恬初中的語文老教師馬品山前來認字,結果也是一個字也認不出來。

上安恬村馬德祿、馬立松,下湖頭自然村馬中宅、馬有義等村民目前仍健在,他們都曾經前往觀看。

“我們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始終覺得把刻有文字的巨石炸燬填路,良心過不去。”馬正良說,由於工期緊迫,沒法拖延。當年才30來歲的馬正良和同村人馬華東私下商量,用手工開鑿的辦法,將這塊石頭從山體剝離。

今年已經84歲的馬華冬,今天下午也特意趕回老家,回憶起此事,許多細節記憶猶新。他們當初為了保護這塊石刻,還專門用了很多木棍,使得石頭滑落下來,以免碎裂。

“由於石塊實在過大,轟然倒地之後,不幸斷為兩截。”馬正良補充說。

這塊摩崖石刻就這樣被埋入路基,此後又從砂石路變成柏油路,後來又在上面加層,改為水泥路。最終,這塊石刻就這樣從人們的眼中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這塊石刻還留下一個關於寶藏的傳說

獅山的岩石非常奇特,在其“頭部”區域,顏色通紅,非常堅硬。

最讓人稱奇的是,就在這塊摩崖石刻倒地之際,許多下湖頭村的村民,拿著鋤頭、柴刀,上山挖寶。因為世代流傳下來一首古老的民謠:“上石塔,下石塔,中心銀兩三萬八。”

“這塊石刻附近的山上,被挖的一塌糊塗,誰也沒有找到這個寶藏。”馬正良說,這首民謠起於何時,無從可考。

大約10多年前,南馬鎮方店村退休職工方士祥有感於東陽市南部盆地留有眾多大禹治水的傳說和古蹟,專門進行了彙編整理。方士祥沒有認同藏寶一說,他覺得這些文字,應該和大禹治水有關。上安恬村民馬德祿在方士祥的請求下,特意根據記憶把這些字描繪出來(如下圖)。

东阳一群村民掘地三尺找“宝贝” 据传与大禹治水有关

尋“寶”行動得到鎮政府和公路局大力支持

出於安全考慮,東陽市交通局前不久對下湖頭村獅子山下的小橋封道,準備重新建造。加上南馬鎮花園村到金義東磐快速路的連接道路,也準備開建。

一段塵封30多年的記憶,再次被翻開。上安恬村原村主任馬才法找到記者,表示當年方士祥曾經交給他一疊圖文資料,其中就專門提及這塊摩崖石刻。

是否可以趁道路改造這個機會,將這塊石刻挖出來?

上安恬村支書馬順淼對此表示,這是本地的文脈,不管上面的石刻是否古老,挖掘出來總是好事情。

东阳一群村民掘地三尺找“宝贝” 据传与大禹治水有关

東陽市交通局在收到上安恬村的申請報告後,高度重視,李敢峰局長立即要求公路部門給予大力支持。

南馬鎮政府獲悉情況後,分管領導立即和東陽市公路局領導組成臨時處理小組,前來現場踏勘,並作出相應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