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的“五看”構思與學習“十法”

(一)從事公文寫作要經歷的三個階段

公文寫作的“五看”構思與學習“十法”

1

“跟著感覺走”。那些初出茅廬、初進機關門的人,在剛接觸公文寫作時,往往容易“跟著感覺走”,學術味、文學味、書生氣十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談古論今、旁徵博引,雖不乏文采、也不乏觀點,但總讓人覺得飄飄悠悠,落不了地,不太靠譜,缺乏針對性。有個老筆桿子談到自己當初為領導起草一篇在解放思想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稿,起了一個很有氣勢的題目《論思想衝破牢籠》,可領導看後大筆一揮,改為《談談解放思想問題》。

2

“跟著套路走”。隨著機關歲月的磨練、教訓的積累,人也慢慢地老實起來了,照著前人的老套路、老範文來寫,很快就上路了,寫得像那麼回事了,但又開始變得刻板、僵化、八股化。這個階段是一個必經階段,但是時間長了不好,太危險。如果你作繭自縛,不能破繭而出,只能是越寫越死。現在機芙裡有這樣一種人:讓他寫稿子,往往很快就寫完了,但是你會發現都是一個套路、一個面目,就像同一生產線上出來的,讓他改了再改,還是那樣。這樣長期下來,一旦“定了型”,真有點無藥可救。

3

“跟著問題走”。這個時期,對人對事、對業務對問題都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和深刻的感悟,從鼓搗字兒轉變到琢磨事兒,筆下有了根、有了魂、有了神,不再受形式所困、文字所累,不再優先考慮結構嚴謹不嚴謹、語言優美不優美,而是開門見山、直奔問題、直指要害,說得明明白白,寫得切實到位。

(二)精準構思的“五看”技巧

公文寫作的“五看”構思與學習“十法”

1

“向上看”。和上級對錶,準確地領會把握上級領導精神。寫領導講話稿,除了要和中央精神對好表,也要和領導本人對錶,做到:“平常學領導,寫前問領導,寫時當領導。”“平常學領導”,服務領導必須瞭解領導、學習領導。要常學常悟領導的“稿外話”,包括其思想、語言、情感和興奮點、關注點等,力爭在各方面部與領導處在一個頻道,同向思考,同語表達,同頻共振。“寫前問領導”,就是動筆前,在時間允許、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量與領導溝通得充分一些,把領導的思路意圖摸得更準一些,增強針對性、克服盲目性,不要自以為是、摸著黑寫。要知道,領導不關心的東西等於垃圾。“寫時當領導”,也就是如同演員入戲,把自己換位成領導角色。需要注意的是:既要想領導之所想,也要想領導之未想,努力達到“寫後啟發領導”的效果,防止領導想到一就只寫到一,說到二就只寫到二,—旦後來領導又想到三、說到四,而使自己陷於被動跟進、疲於應付。

2

“向下看”。和基層對錶,接地氣,瞭解下情,把回應基層呼聲、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行文發文的現實依據,否則寫出的文章、發出的文件就沒有針對性。

3

“向前看”。和願景對錶,認清趨勢、把準方向,不能看得太近。

4

“向後看”。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避免“重複昨天的故事”,走過去走過的彎路。

5

“向裡看”。和自身對錶,正確定位,合理預期,務實施策,防止公文內容脫離現實條件和自身實際。

(三)學習“十法”

公文寫作的“五看”構思與學習“十法”

1

比對性學習法。比如:對比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

2

系統性學習法。黨的建設的理論。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道路(實現途徑)、理論體系(行動指南)、制度(根本保障)又是什麼?他們之間的聯繫又是什麼?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總佈局(五位一體)、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

重點性學習法。重大工作、重大理論、重要觀點。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

4

研究性學習法。創新性、前瞻性。比如:基層黨組織組織政治功能問題。比如: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5

聯繫性學習法。由此及彼。比如:黨建與群團建設。領導幹部要始終做到忠誠乾淨擔當與好乾部的五條標準。

6

借鑑性學習法。不熟悉的領域、本領域創新借鑑別人的經驗、作法,形成自己觀點觀念。比如:政治生態問題。

7

記憶性學習法。 經典、名言。經典如《古文觀止》,共222篇,篇幅長短適中,每一篇選文也都非長篇鉅製,易於閱讀和理解,篇目和分卷比較勻稱,極宜普及和流行。

8

反芻性學習法。重點理論、經典文章。重點理論,比如從嚴治黨。

9

掃描性學習法。建立在已經理解和了解的基礎上的學習。通過掃描,抓住重點、不同點,進行有目的地學習。比如:組織工作或組織部長講話。

10

筆耕性學習法。“解構”與“重構”。

(摘自清水拂心在老秘網公文堂課的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