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整理控小编在《 》 一文里曾经提到过心理学教授贺岭峰的发言非常精彩,要单独整理一篇,6个月了~~终于整理出来了~~

为什么这么喜欢这篇演讲,不仅是因为贺教授讲得风趣幽默,主要是这篇演讲从心理层面解释了我的很多关于整理的疑问:

  • 为什么说“房间的样子,就是你心灵的样子”?
  • 为什么收拾完房间,你感觉心情好了?
  • 为什么整理师有时候会陷入到一个家庭的内部斗争中去?
  • 为什么委托人被整理完后会被感动到落泪?
  • 为什么你整理后的厨房会被婆婆弄乱?
  • 以及,第一次到婆婆家到底应不应该到厨房帮忙干活?

......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贺

演讲者:贺岭峰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第二届中国整理师大会的胜利召开。

我刚才在下面看了一下我们这个行业数据。发现我是最不可能成为整理师的客户的。

论年龄,我今年是49岁。我发现,45-49岁这个年龄段成为客户的比例是0.94%,也就是说,100个人当中不到一个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年龄段最不喜欢被整理。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第二呢,就是客户的学历水平,博士学历的是0%,然后,我和我太太都是博士。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所以呢,我们是最不可能成为整理师的工作对象。

为什么呢?我也想了一下,因为我是比较反对整理师登门的。我觉得可能主要是下面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我觉得可能会侵犯我的隐私。家庭当中,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秘密都藏在家里。而整理师就整理你生命当中最隐秘的那一部分,其实能看到很多东西。

第二呢,我觉得可能会导致家庭力量失衡。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领地,也都有自己的界限。如果有人把整理师领进来,家庭力量就会改变,结构就会改变,地盘都会改变。

第三呢,我就怕整理师特别强势,闯进我的家庭,改变我家庭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价值观。比如说,你必须要把什么东西扔掉,这个听着就挺吓人的。

所以,我最不可能成为整理师的客户,但我偏偏就成了整理师的客户。

这是我太太的茶室,左边是整理之前的照片,右边是整理之后的。

这是我女儿的房间,左边是整理前,右边是整理之后的。这也是我女儿的房间。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这是我家的玄关。

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弱电的空间,是我们自己往里堆了一点东西。但是当整理师来了,重新整理完之后,它就真的变成了一个玄关的样子。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这是我家厨房,左边是整理之前的。

大家看到,这些调料都是我买的。我是我家的购物者,我家我家90%以上的东西都是我买的,包括我女儿和我太太的衣服,主要也是我买的。(台下掌声)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所以就有个问题,购物狂魔嘛,就会有一些偏执的东西,比如说我特别喜欢买调料,因为我们家饭也主要是我来做。(台下掌声)

大家看到全部调料大概会有几十种,所以这特别不符合整理师心中的期待。

整理完之后大家能有目共睹,我的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是,家庭变得更加的整洁了。

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整理师团队进入我的家庭之后,我们家庭的心情,我们家庭的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我们看待家庭的方式,看待生活的方式和我们看待家庭每个成员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我是学心理学的,今年是我学心理学的第三十个年头。所以在家庭发生了这样的改变之后,我就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了,为什么。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三点感受。

整理师整理家庭物品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家庭成员集体疗愈的过程


第一点感受,我觉得是——投射。

大家都知道,我们心理学的有一个咨询技术,就是——沙盘,做心理沙盘。

大家看到图上就是来访者在做心理沙盘。有些时候语言没有办法表达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就会请他到用沙子做成的那个空间里面去摆放自己的东西,从架子上选一些东西去摆放。

摆放后,我们根据他摆放的东西的主题,摆放的方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它们之间的深层关系进行分析。这是心理学的一种技术。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但是当整理师进入我的家庭之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比心理沙盘更真实的,是家庭沙盘,其实就是我们家庭中家居物品中的摆放。

你走进一个家,不管这个家是100平米,还是300平米。其实都是这个家庭的集体心理沙盘。

这个沙盘,他们已经摆放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意识,全部渗透到家里的每一个物品之中。

所以我们走进一个家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家庭的心理面貌的外在的投射。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怎么样去调整和改变?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10位整理师拯救【被炸弹炸过的家】中整理前的房间。因为客厅的灯坏了,所以五年来每到夜晚,家庭成员都


我们做心理沙盘的时候,我们会让人做一个初始沙盘,就是你生命当中的第一个沙盘。然后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不停的让这个人去做沙盘。有的人要做20次,有人要做50次。实际上就是用外在的方式不断在清理自己内在的空间。

所以一个心理咨询到最后问题解决的人,做出的沙盘跟初始沙盘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整理师进入家庭,实际上也是一个集体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过程。

心理沙盘重新进行调整的过程,实际上也在调整一个人的内心 。心理上的东西是说不清摸不着的,但是把我们的内心世界投射到外部世界来,然后我们通过改变外部世界,进而改变我们的心灵世界,这是一个路径。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21位整理师整理了7天的12.5㎡家什么样?》中整理前后的对比图


所以,整理师进入一个家庭,她调整的,真的不只是家居物品,她是对整个家庭进行的集体心理疗愈。

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整理的过程帮助家庭成员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关系


第二点感受,就是——看见。

整理师帮助我们重新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他人,看见了关系。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当整理师跟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讨论,这个物品的价值,意义,摆放方式的时候,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家庭成员在理清自己的思路,看到自己。

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你选择的时候,是选择了这个,还是选择了那个。你认为什么东西是最有价值的,为什么?我们遵循着我们的价值观去行事,但是很多时候,往往我们习而不察,忘记了我们内心当中秉承的那个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所以当整理师进入家庭之后,让我们的家庭成员面临选择的时候,在那一瞬间我们突然看见了自己,在你的生命当中,你突然发现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你看到了自己在每一个物品上的情感,看见了自己的过往,也看见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整理史上最大户型——1600㎡的家》女主人的包包


第二呢,我觉得就是,看见了他人。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但说实话,我们都各忙各的,一家人坐在桌子吃饭时,还各自玩着手机。

我们不是特别关心别人真正存在的样式。但是当整理我们物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别人,我们看到了家庭的另外的一个成员,他是如何为这个家庭做贡献的,他是如何对这个家庭的未来作期待的。

然后,哪里是他的领地,哪里是别人不能触碰的东西,哪里是我们特别需要关心关照和在意的。

我们在整理东西的时候才发现,哇,原来他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如此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原来,那个特别不起眼的东西,在他心里价值连城。

也可能让我们看到,别人心中的一些不满和抱怨。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10位整理师拯救【被炸弹炸过的家】》中两位女主人的鞋子摆满了客厅,而男主人自始至终只有2双鞋子和2


第三呢,就是看见关系。

家庭是有领地的,家庭是有界限的,家庭也是有权利的。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岳母来帮我们带孩子。她只负责帮我们带孩子,然后做饭,基本都是我自己做。后面因为工作忙了,不一定赶得回去,所以岳母也会下到厨房帮我们做点东西。

但是,只要她帮我们做过饭,我就感觉特别不舒服。因为当我再走进厨房,使用东西的时候,就特别不习惯。

因为,你的厨房,你把菜放进锅里,油起来了,你想放盐,你一伸手就能拿到盐,这就是你的厨房。等我岳母进去过,我再炒菜,再拿盐,找不到盐去哪了。你要找很久,才能找到。

每个人都有摆放的习惯,我当然又把盐再放回我认为应该放的地方。等下一次,我岳母再做一顿饭,我进去,就又找不到盐了。

有了这么两次,我就开始警觉,我就开始想,为什么会这样子。

我岳母来我家带孩子,她心里没有把我的家认同为她的家,因为她觉得她儿子家才是她的家,她女儿家不是她的家,她只是临时帮我们带孩子而已。

那么她在这里,做客的感觉,时间短很好,时间长是特别不好的,因为这里没有属于她的东西,当时我们房子也小,她跟我女儿在一个房间,她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客厅是大家公用的,她不能随便动,我的卧室她就更不能随便动了。那,这怎么是她的家呢。

所以她走进厨房,把厨房里的东西,摆成她喜欢的样子,因为厨房才是妈妈最了不起的领地,她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所以当她做了几顿饭以后,她把东西调整成她喜欢的样子。我突然发现,原来,这是她的地盘。她想跟我抢地盘。(台下大笑)

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退出了厨房,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再回家做饭了。然后,我岳母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帮我们做饭,然后厨房这块地,她愿意怎么摆怎么摆,我能不用就不用,我就把这地让出来了。

因为我觉得,对老人而言,并不在乎多做点什么,少做点什么,而是要让她在这里找到国王的感觉,就是,你得划一块地给她,让她感觉,她在这里说的算。

所以我会多给她买点小礼物啊,多带她逛街,吃饭,为了表达对她的感谢。但是我再也不做饭了,我把那块地盘就彻底让给她了。


所以说,我们进入一个家庭,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潜在的权力和争夺。

新媳妇到婆家,你说你是帮着做饭,还是不帮着做饭?

你不帮着做饭,人说懒,这年轻人,人家新媳妇都帮着婆婆做饭,你啥活都不干,婆婆肯定不高兴。

你要是进去抢着干,就把婆婆的地盘抢了。你随便做一顿饭,全家都夸奖,哎呀,做得真好吃,婆婆听着肯定特别生气,我做几十年了都没人这么夸我。对吧,来了这么一个年轻妩媚的小妖精,不仅把我儿子抢走了,还要抢我厨房,对吧?(台下大笑)

她保证接下来到处找你茬,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所以,我建议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厨房,只添乱,不干活。态度要好,但是这个也不太会,那个也不太会,妈妈你教我一下吧。这个应该怎么做啊,那个应该怎么做啊,态度特别谦虚,工作特别诚恳,但是因为你的加入,使得工作效率急剧下降。

婆婆教了你一会,然后就,实在受不了,算了,还不如我自己干呢。下一次来,你再进厨房,然后婆婆说,算了,你在旁边看一会电视吧,还不如我自己干呢。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Lily:我在美国这样做家务》常住人口只有夫妻两人的Lily家厨房


在家庭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和领地,自己的空间。所以整理师在进入家庭,在动每个物品的时候,其实都能瞬间让我们看到,哇,原来这是谁的东西,这是谁的地盘。

原来我们之间有这么多的纠缠和矛盾,是因为我们在家庭当中界限不清,是因为我们的地盘不稳固,是因为我们对对方侵入太多,或是因为我们对对方缺乏最基因的尊重造成的。

所以,整理师进入家庭,给我们太多的机会,看见,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关系。

整理师在帮助家庭成员整理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相互关系

第三呢就是,整理,整理的是什么呢。既然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我就倾向于往我这个专业上靠。整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整理师进入家庭,看起来是帮助这个家庭在整理物品,但是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真正整理的,是家庭成员,是整理每一个人,是整理每一个人在这个家庭里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如果关系搞不好,那么这个整理,不管你整理得多么漂亮,其实最后作为一个案例,其实它应该是失败的。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一开始,你是在整理东西,但是整理整理着,你就发现,你在整理他们家庭成员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态度以及他们家庭成员的关系。

但是,最高层次的整理,我觉得其实是心灵的整理,是灵魂的整理,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整理,是一个人情感模式的整理,是一个人深层价值观的整理。所以整理师进入家庭,即是在整理东西,也是在整理人,也是在整理我们的心灵。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家居摆设是一家人的集体心理沙盘

《10位整理师拯救【被炸弹炸过的家】》整理后委托人一家露出了笑容,连不善言辞的男主人都拥抱了家人


我们今天的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未经培训就直接进入家庭的。过去我们四世同堂,媳妇进来就跟着婆婆学,一个家庭又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些东西会一代一代的传下来。

今天呢,我们两个大人带一个孩子为主的核心式家庭,其实跟原生家庭是断裂的。它不是天然的把家族的模式传承下来,我们要重新构建一种家庭生活方式,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没有学习过。我们在这个方面是不专业的,但理家这个事情,又是家庭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整理师出现了,进入家庭,其实也是在教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怎么样面对家庭生活,怎么样处理关系。

所以,有了整理师,我们可能更有资格做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和孩子。我相信,这个工作是一个造福我们家庭,造福我们个人,也是造福我们社会的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它保证能帮助中国人,在迈向没好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