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駿:網購還是中國人厲害

唐駿:網購還是中國人厲害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 著名職業經理人,微創中國董事長 唐駿

從11月起,全球進入“節日消費季”。中國的雙十一全網銷售創造最高額2539億元,僅阿里巴巴(天貓、淘寶)一家就創下2135億的全新記錄。2周後,美國的傳統打折日“黑色星期五”也創下了7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48.5億元)的最好銷售記錄。

根據美國的傳統,“黑五”原是實體店的打折狂歡日。以沃爾瑪、梅西百貨等為主力的實體百貨商場會在每年感恩節的第二天推出大量的打折和優惠活動。但隨著近年來網購文化的侵蝕,今年“黑五”的線上銷量達62億美元,佔當日整體銷售額的78%,來自智能手機用戶的購買力超20億美元。儘管如此,“黑五”的銷量僅是雙十一的1/5。

由此可見,網購還是中國人厲害。首先,中國人喜歡比價。俗話說得好,買東西要貨比三家。即使在沒有互聯網的過去,中國人為了貨比三家也不惜多跑好幾里路。在網購時代的當下,貨比三家滿足了絕大多數人的需求。其次,中國快遞價格的優勢和物流網絡體系的發達也進一步促使了網購的需求。幾乎,我們絕大多數的網購快遞都包郵,不像國外的亞馬遜和eBay,物流費用高昂且運送週期漫長導致大家更喜歡實體店消費加上美國人喜歡退貨,快遞給退貨帶來很多不便。此外,中國人網購時的風險意識也不是很強,也就是大家對購買到假貨相對的不敏感。而在日本,網絡商品有嚴格的法律監管體系,一旦發現假貨,不僅賣家要承擔法律責任,連電商平臺也要承擔重大的經濟責任。

事實上,雖然日本的網絡零售也很發達,卻他們沒有類似“黑五”和“雙十一”這樣的網絡購物狂歡節。一是日本在電子商務興盛的早期,許多百貨商店和連鎖超市就紛紛開通了各自的網站,許多大型活動都是直接在各自的官網上展開,消費者可以直接下單。所以日本現在比較流行各個網站分散化的營銷,沒有形成類似淘寶或者京東這樣強大的中間平臺。

二者,日本人比較誠信和謹慎。但凡在網站上的打折優惠,他們都會將商品在各個百貨商店的價格標明清楚,然後公佈自己的網上銷售價格,便宜多少,讓消費者一目瞭然。此前,有調查公司公佈了關於日本網購的情況,有83%的日本人在網上買過東西,其中60%的人每月至少網購一次,而他們網購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便宜。這種實價政策的網購活動完全是根據各商家給出的促銷時間而定,所以也沒有形成一個特別固定的日子。

當然,也有許多消費者認為在日本逛實體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服務,所以更加傾向於實體店的體驗式購物。

無論在哪個國家,有一點我們確信,未來的零售業態一定是實體和線上互相結合的。

通過數據我們得知,雖然今年美國“黑五”的線上銷量比線下高出許多,但“黑五”當日的實體商店客流量下降不到1%,因此,這也表明了實體零售店在人們的生活中仍然非常重要。今年8月,我國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指出,實體商業與電商平臺融合度不斷得到提升,電商領軍企業佈局線下門店,著實給消費者帶來刷臉支付、AR試衣/試妝等科技類的全新體驗。

最後,全球實體零售大浪淘沙的步伐仍在持續發酵,但是未來新零售的消費轉型模式已經日益清晰。“服務化”、“體驗化”、“智能化”為實體經濟注入新活力,讓所有人近距離感受全新的消費體驗。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