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勸世謹言“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你認為說的有道理嗎?

周名湖


“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這句農村俗語蘊含著做人做事的道理,意思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少說話,多做事”,為什麼這樣說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解釋:

1、寧做螞蟻腿

我們小時候都有過觀察螞蟻的經歷,螞蟻是非常勤勞的小動物,似乎總是在忙忙碌碌地找尋食物,一隻螞蟻能搬動比自身重很多倍的東西。

螞蟻很執著,不輕言放棄,有時為找食物會走很遠的路,並且螞蟻很有團結協作的精神,如果一隻螞蟻找到很大的食物拖不回洞裡,不一會兒便有一大群的夥伴趕來幫助。

“寧做螞蟻腿”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人們要像螞蟻一樣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做事,還要有集體意識,互幫互助,努力為自己創造美好生活。

2、不做麻雀嘴

麻雀東跳西竄,有吃的就聚在一起埋頭啄食,沒吃的時便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很是聒噪。

麻雀整天無所事事的樣子,特別像一群愛說東家長,西家短的大嬸。

麻雀飛不高,也比較懶惰,它們從不儲存糧食,它們的巢多築於人們的房屋處,如屋簷、牆洞,有時還會佔燕子的窩巢。

古人常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來貶低那些沒有志向的人。

“不做麻省嘴”這句話是告誡人們不要學麻雀吃一口算一口,整天只知道不勞而獲,沒有大志向,還嘰嘰喳喳惹人心煩。

螞蟻象徵著踏實和勤勞,麻雀象徵著懶惰和務虛。“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其實就是告訴人們要“少說話,多做事”,行動永遠比言語來的實在。

俗話說“勤能補拙”,即使渺小如螞蟻,只要勤懇、踏實,照樣能造創出突破極限的奇蹟。

而只會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人,最終會如麻雀一樣只能成為一隻飛不高、飛不遠的“家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農村老人勸世謹言“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說的有道理嗎?

題主說的一點沒錯,這是一句十分經典的勸世謹言。在農村裡,一些老人依然還是會把這句老話教給年輕一輩。這句話是以分別以“螞蟻腿”和“麻雀嘴”來比喻兩種人。一種是像螞蟻一樣勤勞、踏實肯幹的人。一種是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空談主義者,想得多,卻做得少。其意思是在勸說年輕人,要做一個勤勞、踏實的人,而不是像麻雀一樣讓人討厭的人。

寧做螞蟻腿

螞蟻無論是在農村裡,還是在城市裡都是很常見的,這種動物雖然很小,但是卻非常的團結,而且做起事情來是有條不紊。比如螞蟻的腿,十分的微小,但是卻能搬起比他們身體種幾倍的物體。可見,螞蟻的腿是很有力量的 。而老話中的寧做螞蟻腿,就是勸說我們,要做一個踏踏實實,埋頭苦幹的人,這樣才能有所作為。

不做麻雀嘴

麻雀在農村裡是非常不招人喜歡的,其不但整天嘰嘰喳喳的,而且嘴巴還很厲害,專門破壞偷吃糧食和莊稼。一旦有莊稼成熟了,或者是水果成熟了,就會遭到它們的禍害。所以,這樣的動物是不招人喜歡的,而古人就是提醒我們,做人要做大家都喜歡的人,而不要成為大家所厭惡的那種人。

這句話背後的道理是說,做事情就要腳踏實地,不能停留在空想中。誇誇其談而沒有行動,那再好的想法,也只是幻想。只有真正行動起來了,然後結合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否則一生都會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而且還會遭人嫌棄。


農夫也瘋狂


勤快是作人的起碼要求,尤其是摳土為食的農民鄉黨,只有辛勤耕壇,才能多打糧食。有了糧食,溫飽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可農民又有個陋習啊,總愛扎堆閒聊,尤其是農村婦女們,話多必有錯,是鄰里之間矛盾叢生。這不,也就有了“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勸世警言。


寧做螞蟻腿。螞蟻十分渺小,以至於我們忽視了它們包的存在,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我們又不得不佩服螞蟻的威力。螞蟻的勤勞,連資料都有記載,每天只休息4個多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或搬運食物,或運土築巢。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螞蟻都能團結合作,找到生存的空間。還見過陰雨前夕,蟻群傾巢出動的壯景吧!可以說螞蟻是“勤勞”的最好詮釋。


我們的日常生活裡,見慣了做與不做的兩種人。大多數人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抓住機遇,漸漸地走上了小康之路,而那些光吃不做的,越過越窮,連個象樣的住處也沒有。

不做麻雀嘴。麻雀是一種飛鳥,以前農村裡哪棵白楊樹上,能沒有它們的身影,聽不到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也搞不懂,現在的麻雀很少了。可它們的劣性人們不會忘記:冷不丁會偷吃農民曬在場裡的糧食,還有那煩人的叫聲。整天像沒啥事幹,淨整些沒用的,令人鬧心。


其實,麻雀的影子何不像那些無所事事,專給別人挑毛病,尋短處,然後添鹽加醋,繪聲繪色的到處宣揚的“長舌婦”之類的人,不但激化了鄉鄰的矛盾,還敗壞了村風,不得不叫人嗤之以鼻,躲而遠之。

“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就是告誡大家,立志不是停留在嘴上,光說不練,而是要付諸行動動,哪怕做得只是一小部分,每天進步一點點,也是收穫。


為生活而提神


很多農村流傳傳下來的俗語和名言警句是經歷了很多年代考證的準則,對人們的生活和行為往往具有很強烈的指導,這句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是通過對農村人最常見的動物行為來規勸人們的行事和生活準則。說的非常有道理。

寧做螞蟻腿,螞蟻一直被人們視為是勤勞的物種,螞蟻常常做出很多超出身體極限的事情,螞蟻象徵著團結合作與腳踏實地。不論多遠的路,多困難的事,螞蟻都會腳踏實地一點一點的去努力完成。所以老人們勸後代要在繁重的農村勞動生活中,要保持螞蟻般的團結合作精神,做事要腳踏實地認真努力。

不做麻雀嘴

,麻雀在北方農村被人們稱為家雀(qiao.三聲),也有家賊的稱呼。由於麻雀長長會吃農民的糧食,所以農民對麻雀沒有什麼好印象。麻雀叫聲嘰嘰喳喳,人們討厭麻雀,所以教導人們不要像整天遊手好閒,天天東拉西撤的麻雀一樣。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農村民風淳樸,對於任勞認乾的樸實農村人大家多會投以欣賞的目光,而對於整天遊手好閒、天天傳閒話的農村人多會鄙視。


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該多學學螞蟻的精神和行為,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

農村老人流傳下來的這句“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大家認為是否有道理?歡迎大家留言。

響水大米


雖然農村老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他們卻讓孩子們十分的敬佩,往往孩子已經長大了,老人們還會千叮嚀萬囑咐,讓孫子們能夠好好做人踏實工作,引領孩子們走上正確的道路上。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人生觀,讓孩子們不要被大城市的繁華所迷惑,也不要陷入層出不窮的騙局之中。當然老人也都會說出很多的俗語,讓孩子們的思想能夠得到啟迪。那麼“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怎麼理解呢?

農村人最常見的就是以物喻人,通過動物的習性來表達人身上的品行。比如說“豬嚎叫,羊好漢、老牛眼裡淚汪汪”,說的就是我們要學習羊身上的精神,就算是到死都要堅韌不退縮,面對死亡一直都無所畏懼。而螞蟻、麻雀則是農村最常見的兩種動物,雖然兩者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但它們卻因為自己的習性成為大家的正反面教育題材。往往父母都會讓孩子們向螞蟻看齊,但一定不要學習麻雀,不然這種人只會讓人對此討厭不已。

寧做螞蟻腿

對於我們來說,從來都不會將螞蟻放在眼裡,雖然我們的腳底下很多的螞蟻,但我們卻從來沒有關心過這些螞蟻的生活狀態。但實際上我們卻經常能夠看到螞蟻抱團的局面,它們或排著長長的隊伍,趕在雨季的來臨之前將收集起來的糧食運送到安全的位置。對於那些大塊的食物,往往幾個螞蟻則會走在一起通力合作將糧食運到老巢裡。雖然這些食物的重量超過螞蟻自身重量的幾十倍,但它們卻從來不會退縮。所以老人都會督促我們要向螞蟻看齊,有合作共贏、踏實穩重、勤勞努力的精神。

不做麻雀嘴

對於麻雀相信農村的朋友並不陌生,但實際上農村人對麻雀一直都不是很感冒,因為這些麻雀專吃穀物、水果,農民種植的莊稼自然也會受到很大的破壞。同時還十分的懶,從來不想著自己搭建鳥窩。一天到晚沒事就會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從來不想著去捉害蟲。相比燕子來說,顯然麻雀並不討喜。以至於農村人要謹防麻雀對莊稼的破壞,在大家的心目中燕子就是懶惰、聒噪的代名詞,所以做人不能太麻雀,不然不被大家討喜。

這句俗語用兩種農村最常見的動物,讓年輕人能夠腳踏實地、務實敬業,千萬別學燕子高談闊論、盲目自大、好高騖遠。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