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減肥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健康中國體脂管理師


高蛋白飲食能夠減少飢餓感,增加飽腹感,提高新陳代謝率,保護肌肉,使其有效減肥和改善身體組成。

較高的蛋白質攝入可以增加肌肉的大小和力量,減少衰老過程中的肌肉流失,高蛋白質攝入量可以促進骨骼健康,高蛋白飲食可以增強與手術或受傷有關的傷口的癒合。

每天攝入的最佳蛋白質量是,體重每千克0.8克蛋白質,例如68公斤的人每天需要54克蛋白質。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人體的三大主要營養素。

蛋白質是由稱為氨基酸的小單位組成的,包括許多你的身體不能自己創造的氨基酸,蛋白質是一種必須每天食用以滿足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

蛋白質是你肌肉、骨骼、皮膚和頭髮的主要成分,這些組織被持續修復,並被新的蛋白質所取代。多數酶都是蛋白質,你全身發生的數千種化學反應都是由它們驅動的。

對於大多數健康的人來說,高蛋白飲食通常是無害的,然而長期使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高蛋白飲食,會導致一些健康問題。一些高蛋白飲食嚴重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導致營養不足或纖維不足,導致口臭、頭痛和便秘等問題。一些高蛋白飲食包括紅肉和全脂乳製品等食物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高蛋白飲食可能會惡化腎病患者的腎功能,因為你的身體可能無法消除蛋白質代謝的所有廢物。如果你想遵循高蛋白飲食,一定要明智地選擇優質的蛋白質,包括豆類、堅果、海魚、去皮雞肉、瘦牛肉和低脂乳製品,避免加工肉類。選擇高纖維和高營養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全穀物、蔬菜和水果。

隨性的薇薇


簡要說一下

人體人體缺的就叫營養,多餘的就叫毒素

人體熱量代謝三部曲,首先碳水化合物,其次脂肪,最後蛋白質,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不走前兩步程序,要繞到最後步以補充蛋白質來滿足飽腹感呢?

人體在分解蛋白質供能是的時候根本不會辨別是外源攝入的蛋白質,還是自身的機構蛋白,比如肌肉的機構蛋白一旦流失可以通過運動來增肌增加蛋白質,但內臟呢?內臟流失的蛋白質是不容易被補充回來的。

人體每公斤體重需要蛋白質約1克,大量的蛋白質攝入,滿足人體每天所需後,進入血液的多餘蛋白質,在經過腎臟時,會被腎小球排出,但因為是營養物質,腎小管又會把蛋白質吸收回來,如此不斷循環,會給腎臟造成嚴重負擔,腎臟也會累,但被累壞了,就會造成腎衰,嚴重的會演變成尿毒症。

在腸道未被吸收的蛋白質會腐敗變質,產生毒素,這些毒素被吸收進血液,會加重肝臟解毒負擔,造成肝損傷。

我們都知道腸道益生菌喜歡的是糖,有害菌喜歡的是蛋白質,腸道過量的蛋白質,會給有害菌提供足夠天然營養,讓其增殖,抑制益生菌的成長,從而讓腸道菌群失調,破壞人體第二大腦“腹腦”,造成腹瀉便秘等症狀,產生的有害氣體,會讓咱們有口臭,異味等等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蛋白質是好東西,過量就是毒素。


S體脂管理師C


健康的一個人每天只能吸進很少量的蛋白質作為營養,而攝入過量時,則會在體內形成垃圾,會導致腎臟的一些負荷,從而引起這方面的疾病

而使用這種方法減肥時,由於人體只攝入蛋白質,身體沒有分解化合物和脂肪的酶和輔酶的攝入,其吸收的蛋白質並不夠人正常一天所需要的能量,導致需要分解其他組織的蛋白質來供應能量

❌這種方法其實是在傷害臟器組織的同時卻沒有減脂的一種非常錯誤而且傷身體的減肥方法

而且,你用蛋白質粉代替了日常飲食,那麼你所需要的其他營養要從何處獲取呢。這裡就分享一下正確的飲食結構:

首先,需要算清自身基礎代謝:

🚺女生(千卡)= 655+(9.6x體重)+(1.7x身高)-(4.7x年齡)

🚹男生(千卡)= 66+(13.7x體重)+(5.0x身高)-(6.8x年齡)

體重單位是公斤,身高單位是釐米(該公式僅為粗略計算,並沒有區分體脂)

算好基礎代謝數字之後:

🍀1如果你:長時間坐辦公室、教室裡、很少運動或是完全沒有運動,總能量消耗:1.2倍x基礎代謝

🍀2 如果你:偶爾會運動、逛街,每週大約少量運動1~3次,總能量消耗:1.3倍x基礎代謝

🍀3如果你: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會上健身房,每週大約運動3~5次,總能量消耗:1.5倍x基礎代謝

🍀4如果你:非常熱愛運動,每週運動6~7次,或工作量非常大,總能量消耗:1.7倍x基礎代謝

無需告訴你該吃什麼,但是配比要牢記。

如果足夠努力,健身還是健不好,飲食結構找原因。

算好每天的攝取卡路里之後呢,來確認下自己的食物佔比。

來源自食物的三大供能物質是:碳水、蛋白和脂類。

減脂和增肌都要選擇合理的飲食配比。

推薦1碳水:蛋白:脂類=4:4:2的比例(高蛋白飲食配比)。

推薦2如碳水:蛋白:脂類=5:3:2

只要根據食物熱量表查詢,折算成重量,就知道各取多少克了。選材呢最好要有機。

最後,按照配比選好食材,一定要選低溫低鹽烹飪!

大家有問題或者想要與我交流歡迎點贊留言關注我,與我互動哦,關注私信你想知道的問題關鍵字,獲取更多減肥食譜小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