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個必知成語」“禍起蕭牆”中,“蕭牆”是什麼牆呢?

大家好,【100個必知成語】板塊中,夢夢老師將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釋義、成語結構和成語造句五個方面入手,讓孩子輕鬆掌握詞彙。

注意:

100個必知成語】出音頻版啦!

沒時間看文字的朋友點擊下方音頻,就可收聽當日成語微課堂哦!

「100個必知成語」“禍起蕭牆”中,“蕭牆”是什麼牆呢?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往往通過固定的結構形式和說法表達特定的意義。通過這麼多期的成語學習,相信同學們也一定發現了,大多數成語的背後都有著很多有趣的故事。可是,平常我們使用成語的時候,往往只記得成語常用的意思,卻忘記了它的由來。我們現在愈加珍視的傳統文化,常常就是在這樣不經意的遺忘中消失掉的。希望大家瞭解成語背後的文化和故事,也是夢夢老師每天帶大家一起學習成語的一個重要的動力。

比如,今天夢夢老師想帶大家一同學習一個成語,“禍起蕭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指禍亂髮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也比喻身邊的人帶來災禍。但是,大家平時在用這個成語的時候有沒有好奇過這裡的“蕭牆”是什麼牆呢?為什麼在“蕭牆”中發生的禍亂就是從內部發起的呢?

今日成語: 禍起蕭牆

「100個必知成語」“禍起蕭牆”中,“蕭牆”是什麼牆呢?

成語微課堂||禍起蕭牆

點擊收聽

成語故事

【小故事】

沒有想到吧,“禍起蕭牆”這個成語就出自我們特別熟悉的論語中哦。《論語·季氏》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的季孫氏是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把持國政,專橫一時。季氏將要攻打附庸國顓臾。孔子的徒弟冉有、子路兩人因此告訴孔子:“季氏將對顓臾使用武力。”孔子生氣地說:“冉求!這難道不應該責備你嗎?先王曾經任命顓臾主持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處在我們魯國的疆域之中,這正是跟魯國共安危的藩屬,為什麼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說:“是季孫想要開戰,我們兩人都不想呢。”孔子又說:“冉求!賢人周任有句話說:‘能夠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職;如果不行,就該辭職。’比如瞎子遇到危險,不去扶持;將要摔倒了,不去攙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你的話錯了。老虎犀牛從柵欄裡逃了出來,龜殼美玉在匣子裡毀壞了,這應責備誰呢?”

冉有爭辯說:“顓臾的城牆堅固,而且離季孫的采邑費地很近。現在不把它佔領,日後一定會給子孫留下禍害。”孔子說:“冉求!君子討厭那種不直接說自己貪心卻一定另找藉口的態度。我聽說過:無論是有國的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若是財富平均,便沒有貧窮;和平相處,便不會人少;安定,便不會傾危。做到這樣,遠方的人還不歸服,便發揚文治教化招致他們。他們來了,就得使他們安心。如今你們倆輔佐季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國家支離破碎,卻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國境以內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愁不在顓臾,卻在蕭牆裡面。”

聽到這裡,一定有同學會問了,故事我們聽懂了,我們也明白了孔子認為季孫的憂愁應該起源於國家內部。可是,孔子直接使用“蕭牆”二字,我們仍舊不明白“蕭牆”到底是什麼啊。

其實呢,這裡就是一個小小的文化常識了。“蕭牆”是古代國君宮殿大門內(或說大門外)面對大門起屏障作用的矮牆,又稱“塞門”“屏”。蕭牆的作用,在於遮擋視線,防止外人向大門內窺視。《論語集解》轉引鄭玄的解釋說道:“蕭之言肅也;牆猶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蕭牆之內就是宮室,臣子進入宮室晉見君王首先要經過蕭牆,在此需要整理儀範,換為嚴肅尊敬的態度。蕭牆也因此借指內部。

所以,後世用“禍起蕭牆”來比喻禍患起於內部。同學們記住了嗎?

「100個必知成語」“禍起蕭牆”中,“蕭牆”是什麼牆呢?

成語結構及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同室操戈、蕭牆之禍、尺布斗粟

反義詞: 敵國外患、兵臨城下、大軍壓境

成語造句

1. 一大家人個個心懷異志,終於禍起蕭牆,發生財產糾紛。

2. 這位富豪死後,子孫因爭奪財產,竟釀成命案,真是禍起蕭牆啊!

3. 封建時代,禍起蕭牆的事時有發生。

4. 到了後期,太平天國君臣猜忌,禍起蕭牆,終於導致了它的失敗。

5. 他沒想到禍起蕭牆,在他們內部出現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