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學生失業現象越來越嚴重,大學生畢業後該何去何從?

Zlb2018


就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並不是完全找不到工作崗位,而是選擇變多了,更多的大學生不願遷就,希望一開始就謀一個更好的崗位。



常聽父輩們提起以前的大學,言語中很是懷念以前大學畢業就分配工作。在他們看來,現在大學畢業,要自己去找工作,反倒是不好的。其實不然,在計劃經濟時代,個人是沒得選的。不管分配的地方好還是不好都得去,而現在至少還有得選,有選擇總比沒選擇強。

既然是自主選擇,那就得面臨來自市場的競爭。

現在我國的大學是大眾教育,而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那麼剛畢業的時候,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大學畢業,只不過是事業的起點。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可好高騖選,先找份工作養活自己,實現自己經濟上的獨立。然後在工作中積累經驗,謀求發展。



對於20歲出頭的小青年,想要大富大貴,實現財務自由,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從一項實際的工作做起,在實踐中學習、成長。

當然,為了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就業競爭力,也可以選擇考研,進一步深造,在某一領域具有專精深的知識,使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等到研究生畢業,無論是工作性質,還是工作待遇,能夠得到很好的改善。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十年前的大學生很值錢,後來隨著大學擴招,大學生畢業後失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現在很流行一句話“大學畢業意味著失業”,很多大學生都怨天尤人,高不成低不就,“啃老”大軍也越來越壯大。

浪子觀點:

大學生找工作難不難,完全在於你自身的能力能否完全或部分達到企業的標準。要是你個人的儲備能力,應變能力與表達能力很強,你根本不用擔心能否找到工作的問題。若是你沒有以上能力,那對你來說畢業即失業。


今年過完年開學的時候我的一個弟弟回學校的第一件事情是補考,開卷考試被掛科了!我當時問他,平常的時間到哪裡去了?抓緊時間學習了嗎?他說上大學了不用像高中那樣用功吧!我當時就無語了,你才大一就有這種想法,等著畢業後失業吧!大學和高中是不一樣的,大學給你的空餘時間非常多。若你自己不靈活好好安排,逝去的是你的青春,最終的結果就是畢業後要麼找不到工作,要麼就是勝任不了工作。教室經常看不到你的身影,更不用說圖書館了。現在好多大學生入了大學後,終於可以自由了,全身心的放鬆了自己,大一的時候還能可能還能去上課,大二後,缺課率明顯上升。即使到了課,也沒有認真聽,不是玩手機就是聽音樂要不就是睡覺。老師講老師的,我做我的。一學期下來啥也沒學到,一到期末就開始要老師劃重點,考試的時候不惜舞弊。書本對他們來說就是擺設,只有在考試前才能想起書本來,在宿舍中做得最多的就是打遊戲要不就是看電影或肥皂劇。


很多的文章都在感嘆現在的大學生是怎麼了?為何變成這樣。但是你再看看那些好的同學,他們在幹嘛?除了上課外,課餘時間全部用上了。同時在校就開始創業,寫計劃書,甚至已經在公司幹活了。不少新聞報道大學生月入十萬的。你不相信?就在你身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畢業後失業了該何去何從?

大學沒有好好學習,畢業後嚐到生活的艱難和找工作的不易,你還沒有醒悟嗎?現在去學習還來得及,放低自己的眼光,擺正自己的位置,準確定位自己,你在單位什麼都不會,給公司創造不了價值,憑啥公司給你高薪?給基本生活費都不錯了!在學校你是大學生,能在公司做一個最底層的打工者已經不錯了,抓住難得的機會,邊工作邊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勝任工作了之後再去謀發展!



浪子暢談


說一下我們公司的例子吧~

地標杭州濱江,我們今年年初的時候招聘,

找了個把月沒有找到合適的人~

我們的要求並不高~

可是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

主要還是性價比太低了~

剛畢業或者面臨畢業的大學生~

要求一般這樣:五險一金,住房補貼,午餐飯補,然後再給他發五千~

從企業角度出發,養這個人的成本就變成了:五險一金總共出差不多一千七(五險一千三,一金四百,這還是杭州最低標準),住房補貼一千(要不就是要求給員工提供宿舍,反正成本都差不多),飯補三百,然後再給他五千~~~折算下來,總共養他一個人要出七千/月。

企業能不能養的起他這麼一個人? 養他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關鍵在於這個人值不值這個價格?!公司招他進來了前兩個月基本在培養階段,要產生效益至少得在三個月之後!

這麼一個人七千,每個月往裡發錢,還要培養成本,是個老闆都不會要這樣的人~

現在說實話,不缺少工作機會,但是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定位太不合適了。

當然,如果站在大學生的角度來說,一般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三千,加上在學校本身物價就低,還沒有住房的壓力和成本,如果要維持和大學裡的生活水準差不多的話,要價五千確實是不過分~

不過現在是市場經濟,大學生的要求和他本身的市場價格確實差的太多了~(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你值多少錢一個月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

所以,一般公司都不會選擇這類太離譜的大學生。至少我們公司是不要這樣的大學生!


CGC黎文明


作為一名老師,經常有學生和家長問我,現在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我們還該讓孩子上大學嗎?或者大學畢業後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首先呢,大家要轉換一個觀念,那就是現在的大學生跟二十年多年前那不是一回事。

二十年多年前的大學生,確實是天之驕子,畢業了還包分配工作。大家知道的馬雲,當時就是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的,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英語老師。

而現在呢,大學生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物以稀為貴,原先的天之驕子的身份早就沒了,大學這個學歷也沒有以前吃香。

除非你特別有本事、行業特別認可,否則如果抱著大學生這個身份,對工作挑三揀四,這個工作不願意幹、那個工作不願意幹,確實會很難找到工作。

放不下身份,導致找不到工作,甚至在家啃老的大學畢業生不在少數。

比方說,我鄰居家的兒子,大家畢業後,已經啃了三年老了。倒也不是沒有企業找他,關鍵是他看不上那些企業。

再就是,以前我們說找工作是學生和企業之間的雙向選擇。而現在呢,大學生那麼多,好單位、好工作數量有限、供不應求,沒本事的大學生根本排不上號,壓根就談不上雙向選擇的,只能是好企業單方面挑好學生。

普通大學生要想找個工作就業,就不能再執著於自己的大學生身份。能力不足的時候,應該先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而不是各種抱怨市場就業不好。

其次,大學生在學校的時候一定不要只顧著玩遊戲、談戀愛、吃喝玩樂。一定要抓緊大學這四年的時間好好學習,儘量多考一些含金量高的證書。如果對專業不感興趣,想換專業就要早早準備考研。

總之,好機會和好工作,不會因為你是大學生就從天上掉下來。

普通大學生要想就業,就要轉變思想;要想找到好工作,就要好好學習、拿出過硬的證書和本事。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預計2018年大學生畢業人數將達到820萬之多,畢業即失業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學生在畢業季應根據自己的專業及興趣愛好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選擇考研繼續深造學習。

1、本科大學生應在畢業前夕儘早選擇實習工作。很多大公司都會在畢業前招聘一批大學生參加公司的實習工作,大學生應通過智聯招聘等大型招聘平臺選擇自己想要參加的實習工作。在實習完成後,可以立即轉正。這樣在自己畢業後才不會感到慌亂。

2、參加學校雙選會。大學生在畢業前如果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可通過參加學校的雙選會來投遞簡歷。面對面的與面試人員溝通,瞭解公司概況。決定是否投遞自己的簡歷。建議大學生可參加985、211等高等院校的雙選會。大公司普遍都會選擇在高等院校進行校園招聘。

3、考研深造。如果畢業後沒有工作的打算,大學生也可以考慮參加考研或者出國深造。針對自己喜歡的科目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但在選擇考研深造時應提前考慮清楚,自己是否願意花費兩年的時間去做這件事,並且承擔考研失敗的風險。

大學生在畢業前夕應該做出自己的決定,無論是參加工作或者考研深造。都應該有自己的目標。可根據自己的專業決定。如果沒有自己特別想做的事情,建議大學生可先找一份有前景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發展方向。

智聯校園 學生牛帥兵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據報道,2018年全國大學畢業生800多萬,再加上畢業的研究生和處於失業、半失業狀態的往屆畢業生,估計不下1000萬人。這麼龐大的求職大軍,對就業市場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去年,RM日報曾經發文批評“沉睡中”的大學生,甚至喊出了“你不失業,天理難容”。RM日報這麼說有點不大客觀,感覺有甩鍋之嫌。大學生就業難、失業多難道全都歸咎於孩子嗎?我想沒那麼簡單。大學擴招以後,各個大學的體量跟吹氣球似的急劇膨大,民辦三本大學也蓬勃發展。毫不誇張的說,基本家家都有大學生。這麼壯觀的隊伍,一股腦地衝進就業市場,失業是很正常的。

其實,經過調查和分析,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不好找工作,重點大學畢業生還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就業難的主要是二本、三本、專科等普通大學。因為學歷不過硬,求職的時候沒有競爭力,很多人就成了職場的棄子。那麼,這些大學生應該何去何從呢?

一,考研緩衝。對一些二本和三本學生來說,本科學歷沒有競爭優勢,可以選擇考研,努力考一個211或985院校的研究生,先暫時緩解就業的壓力。研究生畢業以後,就會大大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砝碼。

二,考證增加核心競爭力。普通大學畢業生要想幹掉名校畢業生,就不要總想著戀愛和遊戲,要多考幾個證書,特別是含金量較高的,有助於求職應聘的證書。

三,多跑跑校園雙選會和社招會。每到大四下學期,大學都會有雙選會。一本和重點大學雙選會的密度和質量都要高一些。如果本校雙選會不多,可以蹭一蹭同城名校的熱點。也可以多跑跑大型社招會。多投投簡歷,普遍撒網,重點撈魚,機會還是多的是。

四,放下身段,生存第一。現在的大學生不比過去,過剩則不值錢。所以,一些非名校畢業生不要好高騖遠,求職的時候儘量放下架子,要明白自己遠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優秀。既然畢業了,就要適應社會,生存第一,面子第二。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失業的大學生不外乎分為兩類。

一種是主動失業 ,找不到自己喜歡滿意的工作,家裡又有家底可以耗,爹媽可以啃,主動失業。我認識一個小孩,本來家裡就有幾套房子,又是“拆二代”,讀書成績一直不好,讀了個專科,換了好些工作了,一直覺得不滿意,最後乾脆就在家啦。反正家裡的房子已經足夠他一輩子衣食無憂啦。

一種是被動失業,老老實實、辛辛苦苦讀的書出來,經過是因為自己讀的書太死了,除了讀書之外啥都不會,也或是專業過時,社會需求量少,就失業了。這種是最可憐的,他們所受的教育不適應這個社會發展,又沒有背景,思路被限,成為家庭和社會教育失敗的“犧牲品”。那個伍衛紅就是典型的例子。

如果能夠關心一下社會所需專業,情商還過得去,不好高騖遠,能夠接受挫折, 踏實一點,還是不得失業的


高中學業指導


不否認大學生失業現象越來越嚴重的事實,但更要強調問題被媒體刻意放大的本質!

大學生就業問題向來屬於社會熱點,而對於失業越來越嚴重這個現象,屬於大環境下的普遍現象,失業越來越嚴重了,和失業者是不是大學生,沒有直接關係!

越來越嚴重的失業現象,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失業潮”並不是唯一出現在中國的恐怖事件,妙爸先從網上找了一些著名的失業事件,給大家分享看看。

1、西門子全球裁員7800人

2015年2月,西門子全球裁員7800人,其中3300人歸屬於德國業務部門,主要以電力和天然氣部門,以及若干業績不佳的業務部門為主。

2、摩根大通裁員5000人

2016年摩根大通整頓旗下5570家分行,裁員人數超過5000人,目的是將公司調整的更多依託於科技,而非傳統的人工出納。

3、 雪佛龍裁員7000人

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雪佛龍,在發佈了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後,出於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等原因的考慮, 決定控制公司的運營成本,計劃在2016年至2018年裁員7000人。

上面3個精心挑選過的裁員事件,妙爸選出來給大家分享是有原因的,失業現象的出現,首先由“經濟不好”來背鍋,但要深究原因,關鍵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業績持續低迷,裁員是企業減負的最佳選擇

作為企業,經營的負擔不僅僅是人員開支,同時稅費等經營成本同樣高昂,當企業業績持續低迷時,最快的成本控制方式,一定是裁員,大面積失業現象,隨之而來。

2、科技提高生產力,技術代替人力是大趨勢

不僅僅是摩根大通之類的金融行業,很多諸如富士康之類的企業也在大比例的增加流水線的機器人的同時,縮減工人數量,降低人員比重。科技不光提高了生產力,還降低了企業對人力的需求,而面對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技術代替人力,真的是大趨勢了。

3、資金缺乏,裁員無法避免

企業裁員的主要原因永遠是資金問題,不光是企業盈利能力會影響公司的人力需求。同時,中國近幾年來嚴重的資金缺乏現象,同樣也值得重視,銀行放貸越來越謹慎,而企業拿到錢的利率又頗高,企業經營風險劇增,因此,從合理經營的角度考慮,裁員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總之,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讓青壯年失業現象越來越嚴重了,而且問題有常態化的趨勢。。。

大學生失業現象為啥就嚴重了?

大學生失業現象嚴重也是客觀事實,深究原因的話,兩方面吧。

第一,人才供給過剩,競爭壓力過大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學歷確實越來越不值錢了,而各大院校出於“提高就業率”等因素的考慮,又會在招生比重上嚴重“偏科”,由此帶來的畸形的人才輸送結構,同樣加劇了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殘酷性。

第二,眼高手低,人人都想做白領

本身人才輸送結構就是畸形的,而大學生普遍眼高手低。人人都想坐辦公室的現象,同樣增加了大學生失業的風險。坐辦公室的工作機會擠破頭去,而技術型的藍領工作又拉不下臉來去幹,企業能怎麼辦?合適的留下,不合適的,請回家。。。


在妙爸看來,無論是大專生,還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千萬擺正心態,高分不代表高能。工作需要的是務實,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身在職場,叱吒風雲的能力全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出來,何去何從,真的靠自己紮實的努力!


妙爸超努力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聊聊大學生就業的話題。

大學擴招以後,高等教育普及化。現在大學生滿大街,烏泱泱的。

每年的招聘會,看那黑壓壓的人群,有密集恐懼症的肯定受不了。

有人怪擴招降低大學生含金量,有人怪大學課程設置不實用,有人怪社會階層固化。

然而,不管什麼原因,畢業就失業的現實,赤裸裸擺在面前。

那麼,每年7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該怎麼辦?

1、國家主導就業引流。

幾天前,國家表示:就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那是天大的事。如果大學生畢業就失業,那就沒有希望,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今年,我們定的目標是至少要保證1100萬人就業。

就業大環境,不是個人可以左右的。

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是國家層面的佈局與調控。

2、大學生降低期望值。

現在大學生過於強調大學生身份,自我期望值太高。

有的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不願意紮根基層。

想高薪,又想舒服,更想有面子。

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白領,骨幹,精英”,不喜歡俯身做最實在的工作。

結果就是,一般工作瞧不上,高端工作又做不了。

3、大學生走出家門,不做啃老族。

對於年輕人而言,生存是第一要務,能養活自己才能談發展。

無論是做私企,還是考公務員,還是自己創業,都必須邁開第一步。

大學嚴進寬出,大學生沒有真才實學,僅靠混到的一張文憑,能做什麼呢?

事實上,大學生就業,是由大學的教育質量決定的。

有的人的大學生活,就是泡妞玩遊戲,得過且過混日子。

有的大學畢業生,可能家境寬裕,就心安理得窩在家,做可恥的啃老族。

有的上了幾天班,怕吃苦,嫌錢少,就辭職回家,無所事事了。

這種人,還是蠻多的。他們是長不大的“巨嬰”,還沒有就業的心智準備。

找不到好工作,就怨天怨地,怨學校怨父母。

沒有積極的心態,大學生就業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解決大學生何去何從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大學生必須自知,自信,自強,自救。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點贊,轉發!


小李滔滔


去年接觸一個大學生在蘇州創業,他告訴我有一家物流公司在蘇州招代理,物流公司告訴他,只要交了加盟費你馬上就可以賺錢了,因為公司有很多貨發往蘇州,你既然是蘇州加盟商馬上分成賺錢沒毛病啊!我告訴他人家騙你的,我說我2012年諮詢本省最大的物流公司加盟,人家告訴我,你加盟的地方屬於新網點,公司前期很少有貨過去,你得自己印些傳單去附近工廠公司找貨源,自己買個三輪車或者微貨去接貨,前三年沒有盈利的可能。


這就是現在的大學生,他們認為別人賺錢了讓他去分天經地義,別人賺錢了要你去分?別人錢用不完找個人去分嗎?招商找你是去做項目的,不是找你去分錢的,他選擇相信第一個,而第二個說實話不忽悠的他們沒興趣。但是第二個目前已經是全國十強的物流公司。天上掉餡餅真會在他們這一代身上發生,最基本的商業規則都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屢屢受騙就是這個原因。我想這和現在的學生什麼都不用愁家裡都給安排好了有關係。朋友公司有個類似於滴滴打車的配貨軟件“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招加盟商,花了兩年時間幾百萬資金投入,加盟商分當地市場盈利的六成,這些大學生們的觀念,你叫我去宣傳你應該發工資給我,還收加盟費?這是什麼觀念,人家花了幾百萬,幾年時間拿給你賺錢你分六成,這是你釣魚的魚竿你不該拿錢?何況現在人家基本上已近開始盈利了。

還有一個親戚家的小孩,大學畢業幾年了,就上了幾天班,父母是建築工人能吃苦能賺錢,他說上班沒有意思,都是兩千多一個月,我說你剛畢業什麼都不會這不錯了,慢慢的業務都學會了給公司創造了價值,那麼你的待遇就上去了,你現在去對人家公司來說是個負成本,過了一年多了兩年了還是沒去上班,這樣的情況我碰到的不止一個。父母什麼都給他準備好了,在社會上他也是這麼認為的。和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開的公司做生意,協議一個月幹完活付款,活還沒開始幹,時間到了要錢來了,為啥?協議籤的月底付款,你簡直哭笑不得,我沒有追究你延期給我帶來的損失你倒好意思要錢?這是什麼觀念?這就是現在大學生的價值觀?近段時間屢屢曝光招工難這是重要原因之一,我是來拿錢的不是來幹活的,幹活的別叫我,這就是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年輕人的世界觀,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不是大學生該何去何從而是社會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