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被誤診為胃炎的概率大嗎?

裴蓓


不大,但是有這種可能。常見的誤診的可能情況有:

僅憑症狀,而不做檢查就診斷。

這種誤診類型是常見的,雖然胃癌目前是高發惡性腫瘤,但是相對與常見的胃炎/胃潰瘍等良性胃病來說,畢竟是少見病。再加上,胃癌尤其是中早期胃癌的症狀不明顯,不具有特殊性,和普通的胃炎等胃病沒有明顯的區別。常見的上腹部隱痛/飽脹/泛酸等既可以是癌症表現也可能是胃炎表現,如果僅僅依靠症狀下診斷,那麼胃癌當作胃炎來治療,是大概率事件。並且,按照胃炎服藥多數都會有症狀的改善,這樣就更認為胃炎的診斷是對的。臨床很多中晚期胃癌患者多數都有類似經歷。

雖然做了胃鏡檢查,但是仍認為是胃炎。

不少患者做了胃鏡檢查,但是也會發生誤診的可能。這是有一定客觀原因。特別是早期胃癌,胃鏡下表現有時和普通胃炎的表現沒有明顯的區別,尤其是在內鏡醫生的經驗或者內鏡儀器的精度不夠的情況下,更容易誤診。那麼,如何降低甚至避免這種情況呢?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旦懷疑胃黏膜不正常,就及時取活檢。

有沒有取了活檢還是診斷胃炎的情況? 有。

這是最無奈的情況和遺憾的情形。就是早期胃癌合併胃炎胃潰瘍,由於伴有炎症和潰瘍干擾了結果,甚至取活檢時只是取到了粘膜炎症部分,沒有取到較深處的癌變細胞。那麼,如果內鏡醫生認為病變可疑時,就會建議患者口服抑酸藥(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等)2-3周,再次做胃鏡並取活檢。建議這種情況一定要聽醫生的建議,服藥後再次取活檢。如果是我門診的患者,這種情況我會建議患者同時做腹部增強CT,瞭解可以病變處胃壁是否增厚,如果CT能夠明顯看到胃壁的增厚,那麼病變幾乎是肯定的,一定在胃鏡取活檢時深取材和多點取材,甚至可以考慮內鏡下粘膜切除。時常會遇到患者做2-3次胃鏡才明確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