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五保戶劉尚起有了孝順“兒女”


張家口五保戶劉尚起有了孝順“兒女”


劉尚起和侯金花在建好的新房前。

張家口五保戶劉尚起有了孝順“兒女”


侯金花的大兒子看望母親和劉尚起。

赤城縣樣田鄉老東山村村民侯金花丈夫去世後,同村的劉尚起幫她撐起家,之後兩人走到一起並共同生活。劉尚起是村裡的五保戶,年邁患病後,侯金花的子女悉心照顧他。五保戶也有了孝順“兒女”,此事在村裡傳為美談。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魏民通訊員王滿龍張慧穎

善良的幫扶

在赤城縣樣田鄉老東山村,村民侯金花子女悉心照料五保戶劉尚起的故事在村裡傳為美談。

侯金花今年74歲,患有腦血栓、腦梗、腦萎縮,已經有8年了。她曾是村裡的會計,18歲時結婚,丈夫47歲時因心臟病去世。最初,侯金花在楊林子村居住。楊林子村是老東山行政村所轄的一個自然村。

侯金花和丈夫養育了一女兩兒,大女兒今年55歲,在赤城縣城居住,目前在家哄孫子。侯金花的大兒子今年54歲,以前在村裡種地,後到北京等地打工,如今也在縣城居住。二兒子今年50歲,在北京建築隊上打工,並在當地租房居住;二兒媳從事保潔工作。

劉尚起今年71歲,他也住在楊林子村,他是家裡的獨子,沒有兄弟姐妹。他出生時左耳沒聽力,右耳因病疼痛不已導致聽力銳減。若與他交談,必須離他很近並大聲說話,他才能隱約聽清楚別人說的話。

他出生時,父母年齡已經很大了。劉尚起的父親在47歲時去世;母親在55歲時去世。父母相繼去世後,他的年齡還不大,地裡的活幹不多,過著食不果腹、缺衣少穿的日子,吃了不少苦頭。

侯金花的丈夫去世後,為了生計,年齡不大的兒女們都到外地去打工。家裡只剩下她一人,除了種地以外,還要挑水、撿柴等,十分吃力,生活過得特別艱辛。

侯金花的人生境遇,劉尚起看在眼裡,在侯金花丈夫去世第二年,劉尚起開始照顧起侯金花的生活。侯金花和劉尚起兩家的耕地加起來有二十畝,劉尚起幫助侯金花種地,她家繁重的體力活,劉尚起也幫著幹。

儘管丈夫去世後,侯金花的生活艱苦,好在有劉尚起的幫扶,苦日子總算熬過去了。劉尚起照顧了侯金花8年,之後兩人生活到一起。

窯洞裡的愛情

楊林子村建在山坡上,村裡沒水沒電,生活特別不方便。後來,侯金花和劉尚起搬到老東山村居住,老東山村也是一箇中心村。

2003年,侯金花的兒女們幫助劉尚起在老東山村建窯洞,劉尚起找人打窯洞,花費了2400元。在打窯洞時,侯金花的兒女們都回到村裡給打窯洞的人準備飯菜。

如今侯金花和劉尚起在窯洞裡已經生活了24年。

窯洞裡的陳設十分簡單,甚至是家徒四壁,大炕佔去大半個窯洞,窯洞裡最顯眼的地方就是牆壁上掛著的侯金花的一張大幅照片,照片上的她更年輕,更漂亮。

患病後,侯金花大部分時間都躺在炕上,但她可以拄拐走路。天氣好時,劉尚起一手拿上一個板凳,另一隻手牽著侯金花,攙扶著拄拐的侯金花在街道上走一走,曬曬太陽,和村民聊聊天,走累了侯金花就坐在板凳上歇息一下。

孝順“兒女”

侯金花的大兒子和大兒媳一個月回家好幾趟,每次回來都沒有空過手,牛奶、水果等變著花樣給老人買。

記者採訪時,恰巧侯金花的大兒子和大兒媳來看望他們,聽說兒子和兒媳要來,侯金花一咕嚕從炕上坐了起來,通過窗玻璃向外張望。窯洞的門被推開了,大兒子手裡提著一箱牛奶,兒媳提著一塑料袋水果、點心等,兩人一前一後進來,然後將好吃的東西堆在炕上。

侯金花愛吃肉,女兒和大兒子不斷地買。“肉骨頭還沒有吃完呢?”坐在炕上的侯金花說。大兒子讓母親多吃水果,他坐在炕上先給母親削一個蘋果,然後又給劉尚起削一個蘋果。

每年過春節,侯金花的兒女們都回來了。大兒子從臘月裡就回到家中陪伴母親和劉尚起,一直住到正月初六才走。侯金花的兩個孫女在北京工作,她們也回到村裡看望奶奶和劉尚起,大家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並讓侯金花和劉尚起坐在主位上,一家人其樂融融。

侯金花的女兒接母親和劉尚起到縣城居住,可是他們住不了多久就回來了。“在樓房裡住,上廁所不方便,住不慣,還是住在窯洞裡自在。”侯金花說。

建起新房子

劉尚起是村裡的五保戶,每季度國家給1300元,他還有養老金,每年1296元。

去年,侯金花的子女不讓劉尚起再下地勞動了,今年地裡只種了一點馬鈴薯。兒女們回家種地,地裡的收成還不夠來回的路費,於是家裡的地就一直荒著,也沒有流轉出去。

劉尚起患有胃病,已經有8年了,還伴有貧血症狀,每月藥費就需300元,而侯金花也離不開服藥。

侯金花的女兒和大兒子在給母親買藥的同時,將劉尚起的藥一併買回,有時他們將藥送回家;有時委託同村的人捎回來,生怕兩位老人斷了藥。

侯金花的大兒子有一輛車,劉尚起胃痛得厲害,他就開上車帶著老人到縣醫院看病。每年,劉尚起都要到樣田鄉去輸液,侯金花的大兒子開車帶他去診所。

劉尚起患上貧血後,侯金花的兒女們經常給他買來紅棗等營養品,讓他補身子。劉尚起天天想喝點酒,侯金花的兒女們沒有斷了他的酒,只是勸他要少喝。

今年7月,赤城縣代縣長張輝軍來到老東山村,併到劉尚起和侯金花家慰問。當看到他們還住在窯洞裡,非常擔心他們的居住安全,就語重心長對他們說:“現在住窯洞的村民已經很少了,不給你們蓋起新房,恐怕晚上我連覺也睡不著。”

之後,張輝軍找到一家贊助商,由其出資,幫助劉尚起和侯金花建設新居。8月開始施工,9月份兩間磚瓦房就蓋好了,共30平方米,都是塑鋼窗戶,新房就建在窯洞旁邊。“明年春起刷房、盤炕,然後就可以住進去了。”劉尚起高興地說。

新房建好後,劉尚起經常攙扶著侯金花過來看看。一想到明年就可以告別窯洞,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兩人樂得合不上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