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烏橄欖也稱黑橄欖,是普寧傳統種植的農作物之一,栽培歷史悠久,當前,又到烏欖上市的季節,產自南陽山區新聯村的吊思茅烏欖以質優、價高而聞名遐邇,在市場一直供不應求。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吊思茅”


新聯村位於普寧市區西南26.8公里處。由金月、虎地下、上宮、下角、老寨、下村、下村洋等自然村組成。全村總人口2642人,有耕地面積554畝,山地面積6490畝,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盛產青梅、烏橄欖。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新聯村是烏橄欖的主產區之一,這裡的烏橄欖具有果大肉厚、味香油濃等特點,其中的“車酸欖”“油欖”“棗幹欖”為珍稀的優良品種。

“吊思茅”曾經是新聯村的一個小自然村,這裡地理位置特殊,山高路陡,位於林木遮蔽的山旮旯。幾百年來,“吊思茅”這個小山村盛產烏欖,這種烏欖屬於“油欖”,橄欖形狀呈三稜狀、果實飽滿、肉香,是具有普寧特色的品種。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新中國成立後,“吊思茅”的村民遷居山下,併入“金月”自然村。原“吊思茅”村在歷史的變遷中只剩下凌亂的石砌房基,以及一片植滿烏欖的山地。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因為這些烏欖樹大都沿小溪邊的亂石生長,所以當地村民稱這些烏欖為“石站橄欖”;外地人則稱這裡出產的烏欖為“吊思茅”。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吊思茅的烏欖樹具有樹齡大、結果少、純野生、品質優等特點,導致每年該地烏欖上市以後供不應求,這也是吊思茅烏欖的市場價格遠遠高於普通烏欖的原因。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在潮汕人的餐桌上,烏橄欖是一道美味的佐餐小菜。白粥配烏欖,這一充滿潮汕特色風味的早餐搭配,不僅是許多潮汕人的至愛,也是解不開的地方飲食文化情結。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據科學研究,烏欖肉具有較高的的營養價值,富含鈣質和維生素C,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烏欖根可入藥,有舒筋活絡,祛風祛溼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溼腰腿痛,手足麻木。欖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治療感冒、肺炎等。

“吊思茅”烏橄欖的故鄉——新聯村

“吊思茅”烏橄欖

近年來,南陽山區各地成功引種嫁接“吊思茅”的烏欖品種,這些在市面上出售的烏欖也被商家冠以“吊思茅”的商品名稱,由於價格比原產地的“吊思茅”烏欖便宜,物美價廉,同樣受到顧客的青睞和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