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11月25日上午,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新闻发布厅AD厅举行。与会嘉宾围绕都市圈规划对接实践、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管理模式和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本文字数:2477字

阅读时间:7分钟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11月25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联合承办的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新闻发布厅AD厅举行。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主持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的7位嘉宾围绕都市圈规划对接实践、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管理模式和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讨论,并与参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座无虚席,700余位代表到场参与。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张泉:关于城市群的两点思索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泉

张泉提出了“什么是城市群”和“规划师做什么”的两个命题。他针对动力、等级、阶段、类型四个城市群的核心要素,认为需要思考如何发展城市群、管理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和规划城市群,工作顺序可根据对城市群认识的不同阶段调整。城市群发展在空间、交通、产业、市场和制度方面都有很多诉求,规划师应关注城市群的现象表述,总结评价;针对关切,规范当前,引导未来。此外,空间规划、产业布局、交通协同、市场关系、一体化政策都是规划师可利用的平台。

王凯:我国都市圈发展战略的转型思考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

王凯认为中央对都市圈发展中的“大城市病”的高度关注,是新一轮城市发展方针调整的直接原因,是重新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他从上海、深圳和武汉总规的战略出发,提出要遵循国际上大都市地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职能上高端化、多元化,空间上网络化、多中心,环境上高品质、多层次。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国家未来的发展中承担的职责不一样,其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性有示范作用,只有全面创新,才能推动全国城镇化的转型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施卫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交界地区规划管控与引导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

施卫良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要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和改革创新,坚持“一盘棋”谋划,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强化交界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在协同规划上,要加强交界地区空间管控和布局引导;严控人口规模和城镇开发强度;携手共建区域生态空间;协助廊坊北三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促进区域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有序推进区域交通互联互通。

马向明:粤港澳城市群规划的历史与大湾区概念的形成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

马向明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珠三角地区实现了三个转身:农业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身、内源经济向外源经济的转身、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身,而更大的改变是地理认知由三角洲向湾区的转变。粤港澳城市群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规划的作用表现在基础设施布局、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共识营建。随着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干预的内容越来越软性,呈现出参与面广、愿景推动、有限规划的特征。未来,创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柱性功能,“一国两制”三个关贸区将成为新时期优势构建的资源。

肖志中:武汉:从城市圈到大都市区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首席规划师肖志中

肖志中提出,在武汉城市圈层面,武汉从单中心到强核心的战略进程并未完成,而且还在持续,这是提出建设大都市区的核心原因。从武汉城市圈到大都市区的战略空间的重点是寻找“行政区经济”发展的利益交汇点,即武汉市与周边城市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临界地区,实现从“并集”到“交集”的发展。针对重点临界地区,综合考虑约束和引导因素,在生态、交通、产业、土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同城化”规划方案和实施策略,促进整体协调“一体化”发展。

易峥:构建网络化城市群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之重庆路径与规划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易峥博士

易峥认为,在成渝城市群区域背景下构建重庆都市圈,必须以全局谋发展。她用手机用户轨迹数据探索重庆都市圈的范围、关系、特征和影响,发现:都市圈范围与城市吸引辐射活动的多样性和频率有关;都市圈内核心城市在工作日与周边的跨省高频交流极少;重庆都市圈的辐射影响范围有限。她认为,薄弱的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未落实的国家战略都是制约都市圈网络化联动的重要原因。

张帆: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特征与使命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

张帆指出上海大都市圈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综合实力不强;创新能力仍有较大差距;人才吸引力不足;贴边发展现象明显;区域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如何构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方案”,他认为应该在6个“+”上寻求重点突破,包括“动能+”、“联系+”、“文化+”、“生态+”、“制度+”和“示范+”,代表在科技创新、交通网络、文化基底、生态文明、体制创新和示范先导等方面进行探索。

在热烈的互动交流后,伍江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2018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二: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伍江

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伍江

一是关于都市圈的概念内涵。探讨大城市对外辐射效应下,如何拥有更高效的交通通勤,更好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更好的行政、统筹、协调机制等。二是关于都市圈规划的地位和编制内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都市圈规划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是根本目的。三是关于都市圈协调发展的目标与对策。各大都市圈面临很多类似的问题,规划编制需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性的思想。四是关于都市圈协调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未来都市圈规划更多是提升品质的问题,体现城市的公平公正、市民的参与、人的幸福感、城市的便利性、城市的生态、历史文化传承等。

供稿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