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家的護衛艦實力一流?

克里奧爾


目前,海軍序列中的艦體編制相比於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曾經的主力艦已經被大噸位多功能導彈驅逐艦取代。而承擔艦隊護衛和其他作戰任務的責任就交給了護衛艦身上,事實上,護衛艦的大噸位化和主力化已經成為當前海軍裝備發展的新趨勢。

相比於驅逐艦,護衛艦的噸位和裝備質量有一定下降,但是當前國際裝備領域卻出現了一種對高性能護衛艦的裝備熱潮,事實上,大噸位主力艦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確實很高,對於製造業技術較弱的國家來說,獨立自主開發並裝備主力艦的想法並不現實。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國家只能將新技術和檢驗武器設計思路的方法放在噸位更低的護衛艦上來實施。

當前,海軍裝備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同樣也是大量新海軍裝備發展的策源地。就拿日本海上自衛隊來說,其主力艦除了直升機護衛艦和大噸位宙斯盾驅逐艦外,還有規模和質量同樣很高的護衛艦群,他們更多的承擔著護航,反潛的低烈度作戰任務。

畢竟不是所有的軍艦都要在遠洋執行難度係數非常高的彈道導彈攔截和區域防空任務,海軍更喜歡使用成本低,性能可靠的,裝備合理的中小噸位作戰艦隻。目前現役最為先進的護衛艦莫過於西班牙海軍巴贊級和德國海軍的薩克森級。

現役一流護衛艦普遍裝備在歐洲國家,並且都搭載了宙斯盾作戰系統。巴贊級引進了美國的ANSPY1相控陣雷達,而薩克森級則裝備的歐洲自主研製的阿帕相控陣雷達,配合艦體本身裝備的美製mk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都具有發射標準2和海麻雀防空導彈的能力,基本上可以滿足不同的作戰任務需求。

作為6000噸平臺的護衛艦,歐洲國家將這個平臺的作戰性能充分放大,實際效果也非常適合經濟能力有限的本國海軍使用,同時又不至於使海軍主力過於落後於世界主流水準,做到了經濟性和性能化的有機結合。


水鏡曉先生


新加坡可畏級護衛艦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級護衛艦

南非英勇級護衛艦


荷蘭七省級護衛艦

挪威南森級護衛艦

西班牙巴贊級護衛艦

丹麥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護衛艦

瑞典維斯比級護衛艦

德國薩克森級護衛艦


克里奧爾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護衛艦各個國家定位不一樣,界限也很模糊,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中國護衛艦最強是054a型,排水量4000噸左右,具有區域防空和遠程反艦,反潛能力。而歐洲的護衛艦都大型化了,排水量6000噸左右,跟中國052d一個體格,但是火力卻相當於054a。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要單純的比較,實力考的是數量和整體軍事實力!艦隊編制的完整性才是決定單艦戰鬥力的決定因素,國家整體科技實力也是決定標準。再小的軍艦通過現代電子設備通訊網絡化,可以實現天際數據共享,遠在千里之外的敵情也可以通過衛星數據鏈及時感知,這就不是單艦的問題,單艦再強也不可能憑藉自身的傳感器全面感知。就像餓落死的小護衛艦直接能打擊2000km外目標一樣,它考的就是數據網絡化,但也不能說它綜合性能就很好了,其他方面就一般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