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4歲大學生捅死陪讀媽媽一事?

殘缺的孤獨君


本案例中,有幾個細節讓人非常心痛

第一,大學生捅死媽媽時,動靜非常大,很多人聽見,但母親沒有呼喊救命

11月22日案發當天,先是樓上的用戶聽見了樓下的打鬥聲音,很明顯是一個男的正在毆打一個女性,有拳頭打到身體上的聲音和女性的慘叫,但是樓上的用戶認為是夫妻吵架,沒有理會

這個聲音其實被不少人聽到,但是不少人當作家務事選擇了漠視,其中唯一有一個大爺,看見打架後,進行了勸說,並且隨後有人報警。

我無意道德綁架誰,但是個人認為希望如果你聽見了疑似家暴的聲音,即使不去勸阻,至少早點報警,家暴也是犯法,請不要裝作沒聽見。

第二,兒子精神有疾病,應該有抑鬱症,長期請假

很顯然,這也是兒子為什麼會殺害自己母親的最大原因

該學生大一的時候就因為心理原因,長期請假,不上課,掛科,以至於留了兩個年紀

這也是該母親陪讀的原因。

據悉這個母親還有個8歲的女兒

可以說,這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一個母親兩個孩子,一個才8歲,一個讀了大學卻精神出問題,最終還被自己兒子傷害,這樣的悲劇,可能最讓需要讓大家深思的,不是這個兒子到底應該如何謝罪,這個法律自然會給一個說法,而且我相信他醒悟過來後,應該自身會生不如死,畢竟他的母親,為了照顧他,甚至大學陪讀。

最需要大家深思和提防的是,我們如何重視起心理健康,我們總是可以直接一眼看到他人身體的傷害,比如我們看到這個人受傷後流血了,我們會知道對方難過,會希望快點給這個人止血

但是心裡的傷害呢?且不說在一些人眼裡,一個人有抑鬱症,不少人會直接指責這個人一定是他內心不夠強大,甚至認為這就是矯情。他們口中常掛的嘴邊是,好死不如賴活。

但是抑鬱症,並不是心情不好,其實本身這就是一種疾病,甚至伴隨的是生理上的連帶痛楚。

因此,我真心希望對於這個病,整個社會能過重視,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也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多重視下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而不僅僅是成績。

因為我相信,如果這個孩子他心裡健康,他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廖彩琳律師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身體要健康,心理也要健康。


張強律師維權在線


古人云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親生兒子不論什麼原因親手捅死生母,這就是世風日下的終極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