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參加校外補課是因為學校教育不足嗎?

紅豆紅33439001


學生參加校外補課是因為學校教育不足嗎?

我認為“是”也“不是”!

說“不是”是因為如果學校教育不足,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選擇課內老師進行補習?而且現在並不是補差的補習存在,提優的補習一樣存在;說“是”是因為學校教育畢竟是側重“通識教育”,或者說側重的是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教育,而對兩端的學生來說,要麼不足,要麼跟不上。

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情況是不同的。

我這裡就說一下我們這邊最好的幾所初中的幾個典型學生的代表情況,我想,通過他們的個體情況我們也會發現一些問題的。

某重點初中

學校作業奇多無比,社會上一直都在質疑,而且很多家長在各種場合(線上線下)不斷的說“他們學校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讀書,到了高中就都完了!”“這些孩子透支過度,後勁不足!”……其實在咱們問答裡也經常會看到這種評價的。

的確,他們的作業確實很多,絕大部分孩子需要寫到晚上11-12點的樣子。我同事的孩子年級前50名(這所初中年級前100名妥妥的能進本地最好的高中,而多數初中僅僅是他們的零頭),每天一樣需要寫到11點多。

這所初中的教育已經很“足”了!足到了孩子們根本就不可能還有別的時間去上補習班——其實還是有的,因為過去學校會組織給前一百名的學生補課……但是找人補或者出去上課補對於多數孩子來說時間真的是個障礙。

另一所重點初中

這所初中是外界公認的與初中A競爭的最大對手,外界比較認可的是這所初中比較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各種競賽非常多(近兩年初中A的競賽成績也在不斷提高),取得的成績也很好。比較符合現在自主招生的趨勢。

我外甥女也在這所學校上學。

可能讓大家失望了!這所學校的作業也是超級多,不過讓很多學生比較欣慰的是——他們比初中A要少……

但是!

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有更多時間上輔導班了!

請注意,這可是本市最好的初中之一啊!

全班出了排名比較靠後的孩子不上補習班,其他人無一例外都在外面上……

一所普通初中學校

本市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初中。

老師也很盡職盡責,作業不多,孩子們很“快樂”,最重要的是學校不補課,而學生在外面補課的也不多!

我有一個同學在那裡當了很多年的老師,所以瞭解的比較多一些。

問題來了:這所初中的普高率(注意是普高率!!)只有20%多一些!而初中A和初中B的普高率是75%以上!最要命的還是重點率,A、B兩所學校的重點高中都是一百多人能夠考上,而初中C常年穩定在不足10人的情況!而且要知道這還是在政策的保護之下采取的的成績——“指標生”!

另一所普通初中學校

與初中C同處於一個學區內的初中。

基本上情況初中C,與C最大的不同是在“就近”的政策下,D周邊的小學教學抓的比C周邊小學教學抓的更嚴一些。普高率達到了40%以上,只是考上重點高中的人數也不多,但是明顯比初中C多一些。

都是一個城市的初中,硬件或有差異,老師的水平也會存在一些不同,但是你認為初中C和初中D真的是“教育不足”的問題嗎?

這裡面固然有著個問題的存在,但是當你瞭解到這四所學校的生源問題的時候就不會這麼想了!

在A、B兩所學校你更關心的是如何教孩子們更多的東西,而在C、D兩所學校你可能更多的要考慮“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習慣”和維持紀律……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家長你會給孩子選擇ABCD哪所初中的教育呢?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參與校外補習的學生一般分為以下幾類,學弱型學生、提升型學生、培優型學生等,其中學弱與提升型學生參與補課並不是因為學校教育不足,而是本身消化不了學校所學,不能完全吸收學校所學;

同時培優型學生在消化吸收好學校學習的前提下,有更高的學習要求,學校教育顧不上他們無法滿足他們更高更深層次的學習,只有校外補習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一般這類學生學習成績好,基礎強,需要額外學習一些難度大的區分度大的擴展內容.

另外學校個性化教育缺失,學校教育常常忽視了學生們的個性,一些在學習上有特殊要求的學生需要校外補習,學校教育不滿足不了他們的這種特殊需要.舉個簡單例子,部分學生需要每天完成學校作業,而家長無法做到專業輔導,學校提供不了這種服務只能藉助校外補習機構了;還有就是晚託午託,解決的並不主要是學習上的問題,更多的是託管問題.


學霸數學


兩個常見的怪現象:沒有興趣的興趣班,學得好不好都要補習。足以證明學生參加校外補課,並不是學校教育的問題,而是另有它因。

1、社會壓力。社會的高速發展,導致壓力越來越大,學習成為一種全民需求。而以學習為主業的學生,自然是首當其衝。父母因為自己的壓力,為了孩子不在社會競爭大潮中被淘汰,落後或者處於金字塔底層,就窮盡自己的努力、財力,企圖讓孩子高起點、高站位,最起碼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要因為自己的原因落後於其他孩子。同樣,大學畢業即失業,讓家長陷入另一次大考驗。有門路有錢有權有勢的家長,孩子不愁就業,而條件相對一般化的普羅大眾,失業率高居不下,或者就業崗位艱苦、工作繁重、收入低下,又給家長造成極大的傷害和壓力。既然大多數家長不能在就業時給孩子以幫助,在學習時與孩子共同努力,增強自身實力就成了最佳的解決途徑。這也是家長極盡所能抓孩子學習的重要原因。

2、營銷造勢。校外培訓機構和私立貴族學校,已經成為了集團式的發展,成為了一項暴利產業。資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校外培訓營銷誇大其辭,製造緊張情緒,利用提前教學、超綱教學、應試教學等不當方式,加大不公平競爭,使教育均衡發展雪上加霜。這些培訓機構用高薪吸引名優教師,樹立“年入百萬”的典型,誇大良師、名師的作用,用一些著名或者炒作起來的名師,吸引家長、學生花錢培訓、補課,其實支撐培訓機構的,是大量的高校在校生或者畢業生,或者是在崗教職工的課餘、節假日空閒時間,以最少的投資,僱傭大量臨時用工,短時期內獲取大額、高利潤報酬。國家嚴格禁止有償補課,嚴查整肅校外培訓機構,正是出此考慮。

3、家長焦慮。對自己生活的不滿意,對高質量生活的嚮往,對學習成長階段的缺憾,對鄰居家孩子的羨慕,以及各種媒體對各行各業、各種技能的天才少年的宣傳,都讓家長有種恨鐵不成鋼,甚至有種掐死自己孩子的衝動。為了讓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強,過上比自己優勢的生活,不至被社會淘汰,家長只有讓自己受罪,讓錢受罪,儘量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有興趣沒興趣,都要報興趣班,有必要沒必要,學習好與不好,都要報課後補習班。

4、隱性階級。教育資源的分佈、教學質量的不均衡發展,使得優勢教育資源向一線城市方向傾斜,向條件更好的家庭傾斜,從而導致實際在未來社會中產生一種隱性階段。家庭條件好的,環境好的,佔有教育資源更多,從而更能在各種考試,尤其是高考中佔據更好位置,而985、211學校相比普通高校,更能培養出優質的人才。國企、外企、大型私企,人資在招收人才時,首先考慮的就是高學歷、著名高校畢業的學生,尤其是世界名校,像馬雲說的“不要清華北大學生”的企業少之又少。再加上各種國考,同樣是競爭激烈,優中選優,如果在學生階段拉下了,同樣在社會上也會喪失競爭優勢,慢慢變成好的更好,窮的更窮,形成一種社會不良循環。


真寧腔調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收入的提高,社會、家長和學校對升學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給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使得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和孩子的面子,不顧一切地去追隨“補課”大軍。

我曾的高中同學,讓我幫她給孩子找老師補課,她女兒在重點初中就讀,成績離滿分就差1、2分。有必要嗎?她說不行啊,她的同學都補,看補補能考滿分不。

還有一初中的男同學,在我面前抱怨:他兒子學習不好,也不愛學習。他花錢讓補所有中考科目,花了不少錢,想讓他上個高中,誰知他不好補,多次偷偷跑去上網打遊戲。他只是一個建築工人,掙錢很不容易,經濟壓力非常大。我挺後說“那就別補了!”“不行,人家都補。你不補,別人會瞧不起的,孩子也沒面子。”

這不是明顯跟風嘛!不切合實際!

當然,我的學生接受能力慢,在學校學習上有漏同,在外邊利用週末補補,也很好。也可能學校老師的授課方式不適合他,外邊老師講,他容易聽懂,補補也挺好的。

所以,孩子在校外補課,不一定是學校教育不足,只是你孩子和家長的想法而已。好多人是看別人補,也就去補,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家庭和孩子增加負擔。

最好是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孩子協商,有必要就補。孩子不願學或自己能學會的,就沒必要補了,否則得不償失,孩子很累,學習成績卻沒提高,錢還花了不少。

歡迎各位發表評論,一起探討孩子教育。


中學教師阿蓮ER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要說的一件事情就是前幾天我們負責調查我們單位的學生參加輔導班情況。其實是上級的一個任務,關鍵是要了解一下學校周邊的輔導班情況,結果在進教室調查的時候,讓我意想不到的一個問題,一個班近70餘人,僅僅有兩三名同學沒有參加任何輔導。



所以針對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的理解是,現在的學生學習參加輔導班,已經不單純的是成績的問題,而更多的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造成。

其中第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家長工作時間過於集中,沒有時間接送孩子,或者說家長對於孩子的期待比較高,而家庭能夠有經濟實力來承擔孩子的再教育問題。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成績確實有待提高,由於孩子的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造成了孩子成績有可比性,同一個小區,甚至自己家庭中的孩子都會對成績進行比較,這樣的話就會有好和不好的區別,對於這個問題的出現,有些家長是比較重視的,那麼他就會讓孩子去參加一個類似成績提高的輔導班,雖然說這個成績提高是否對孩子有極大的幫助,還是一個待確定的問題。

之後我又對我們參加輔導班的孩子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溝通,其中包括了從其他省區轉到我們單位的一些孩子,在和這些孩子溝通的同時,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其實在全國範圍內,大多數的輔導班仍然是停留在讓孩子的成績進行提高的基礎上,或者說這一部分輔導班的基礎是特別大的。僅僅有很少的一部分家長把孩子的其他發展放在了首位。畢竟孩子的成績好,才能有一個好的未來,這是一個剛性的需求,沒有任何人能夠跳過這一點,除非孩子的家庭比較有錢,比較富裕,這樣子才能夠緩解孩子在未來就業,未來生活上的壓力。



總之,對於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孩子參加輔導班最關鍵的原因和目標還是在於提高孩子的平時成績。不知道這是不是題主所說的學校教育的不足?


甜心的教育哪些事


  只有小部分因素是學校教育不足,大部分因素是家長迫於應試教育的壓力,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績才去外面補課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說因學校教育不足這塊。我們都清楚一個淺顯的道理,十根手指有長有短,對於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個班級來講,學生成績都會分為四檔,即優秀、中等、及格、不及格。所謂的好學校,無非是後兩檔少或沒有,中等或優秀成績比例較大而已。而針對普通學校而言,一個班級優秀成績人數要相對少,而後三檔相對多。

  再從學校教學情況來看,一個班級不管學生有多少,一位老師統一去教某一學科,為什麼學生成績分三六九等呢?原因就是學生個性化差異現象的存在,即學習能力不同,如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學習思維、學習方法、有效學習時間等。因此,參加校外補課,只能是家長個人為提升孩子學業成績而採取的方式,畢竟靠學校無暇來完成部分孩子學業成績的提升。

  最後再說家庭教育能否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從我多年研究好習慣好品質對孩子學業成績的情況來看,父母從幼兒期便重視培養孩子的口語發展,通過親子陪伴和遊戲及閱讀,鍛鍊孩子的視覺專注力,聽覺專注力和思維專注力,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同時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態度又可以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讓孩子知道為誰而學。愛學樂學的前提下,再培養孩子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以及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孩子都能有優異的學業成績。

  非常遺憾的是,太多的家長忽視家庭教育,不重視自身育素質的提高。相反,由於錯誤的育兒觀,不合理的成績觀,較差的親子關係,不良的家庭氛圍等因素,反而會導致孩子厭學和養成糟糕的不良學習習慣。因此,由於家庭因素對孩子學業成績的影響所佔比例是較大的。


韓國成老師


分開來講,學生參加校外補課的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參加一些興趣班或者特長班,比如鋼琴、繪畫、小提琴等。有些確實是家長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而報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特長。而大部分這樣的去參加培訓的孩子都是因為一項入學加分政策有關。因為有些地方,如果學生具備某方面特長的話可以擇校入學加分。

第二種是為了應付考試,從眾心理。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參加校外就會在考試時佔優勢,所以也得送自己的孩子入補課。

可憐天下父母心,也可憐了孩子們。


遠牧天山


校外補課,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好像人要吃飯,還要吃水果,還要喝可樂,正常的需要。為什麼會演繹到現在,大家談到補課,都好像補課成了見不得人的事情一樣,人人厭煩?其實,這是有原因的,第一,是減負這樣一個錯誤理論的引導,社會不減負,給自己孩子學習減負,家長傻嗎?學生的學習,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和潛能,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喜歡學習的孩子,學有餘力的孩子,補補課,學點其他的東西,拓展自己的視野,非常好,也永遠禁止不了。第二,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差異,有的接受能力強,學校的教學內容能輕鬆掌握,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弱,不能完全消化課內學習內容,跟不上班級其他學生,需要進行輔導和課外學習,也是一種需要。但在這個環節,往往會出問題,一是收費問題,第二,是不是自願問題,三是懷疑課上老師不用心,引導孩子課後補。這種現象有沒有,會有,永遠都會有,但絕對是極少數。因為如果教師這麼做,班級成績會整體差,這樣的老師不會受歡迎。第三,頻繁的舉報,醜化補課,其實,舉報學校課外補課,很大程度上是社會辦學機構,因為他們希望有很多的學生去培訓機構報名。如果允許學校補課,那豈不影響他們生意。所以極力舉報。鼓動學生,家長舉報,自己化身學生,家長舉報。搞得補課的事烏煙瘴氣,國家當然需要出門處理。現在已經出禁令禁止學校補課了,在職老師也不允許補課了。那麼,這下問題是不是解決了?這麼想就天真了,需要擺在那,你說沒有就沒有?怎麼辦?社會培訓機構死命賺錢,家長多掏錢,叫苦不迭,也沒有辦法,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somehanksYu


不能這麼說。

卻確實是這麼一回事。

因為,這裡所說的學校,一般指的是中學或者是小學。

特別是小學和初中,在我國,是屬於義務教育階段。

這一時期的教育,特別是對於公立學校來講,特別重要的是,教育的平等。

平等,就是要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人都必須接受教育(義務),人人都接受一樣的教育

這是目前教育的現實狀態,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使得人人都可以有學上。


但教育,還有一種理想狀態,就是因材施教。

其實就是,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但為了人人都接受教育的平等,必然會更多的強調人的共性;相應的,忽略了人的個性

這就如同果農,栽種著桃、蘋果和梨,本來這三種各有特色,但為了公平,對這三種水果使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栽種和培育。

結果是,公平是公平了,但缺少了個性的培育,長出的果,就可能不是太完美。

教育,也一樣,人和人一樣,卻又不一樣,

簡單說,聰明的程度不一樣,興趣愛好不一樣;但卻給了一樣的教育。

如此,便會有人感覺不太滿足。


參加校外的補課,特別是一對一的補課,便可以滿足人的個性需求。

如果一定要說是學校教育不足,也可以那麼說,因為學校沒有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

但小學、初中,還是需要強調公平,而不是強調個性的時候

或者說,個性的滿足和公平的滿足,是有矛盾的

滿足了某個學生的個性需要,就可能對其他學生是不公平的。

而強調了對所有學生的公平性,就必然會損害某些學生的個性需要。


學校,要多重視公平,必然會對學生的個性需求,所有忽略;

補習,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卻並不說明就是學校教育不足。

特別是在教學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強調公平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義。那麼放棄部分學生的個性需要,也就必然的選擇。


一介書生945


學生參加校外補課並不是學校教育不足,是其他多方面綜合影響下的結果。


提升課程

這類課外補習主要是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知識儲備紮實,意在參與各類競技類賽事的學生,並非為了造成學校課業要求,例如:學科奧林匹克競賽。

鞏固課程

這類課程就是我們熟悉的課業輔導,對於學生在課堂上沒能掌握的知識重新梳理,併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學法指導。當然,這類課程的家長主觀性較強,完全以孩子的成績來評判是否需要。

“迫害”式課程

教師一職時刻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是因為在教師隊伍中確實存在害群之馬以及地區推崇度。教師違規辦班,並不是傳說中的課上不講課後講,而是課後沒有規定時間生成要求,額外講更多;而家長又擔心其他孩子額外“加餐”自家孩子會落後他人,所以在這種矛盾的關係中掙扎又默許。這類課程的終結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時間完成多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