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農村簡簡單單一俗語,卻蘊含著許多人一生參不透的大道理,把盛極必衰,衰極必勝,窮則思變的哲學和自然規律,詮釋得非常到位。至於具體是什麼意思,阿兮是這麼理解的:

1、豪不過三。

農村俗語中的“豪”,指的可不是山高皇帝遠處的所謂有錢有勢人家,是說的真正“豪門”,老話說的朝廷命官,封疆大吏,權傾朝野的那波人。

這幫人的風光最靠不住。為啥呢?當然與古代皇帝世襲制有關,宮廷鬥爭,大家沒經歷過從宮鬥劇中也領教過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許前一刻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一刻已被誅了九族。想當年呂不韋、伍子胥等,都曾“豪”得不得了,結局如何?《紅樓夢》中士隱註解《好了歌》第一句已經戳心:“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古史中言:某某為三朝元老,其實已經達到極致了。若還不懂得藏鋒,急流勇退,能得善了的不多。這就是農村俗語“豪不過三”的來歷。

2、富不過六。

過去正經的富商大戶(暴發戶除外),或在外有買賣,有莊田,他們跟有權有勢的豪門不同,一般此類家庭都有培養子孫很嚴格的規矩,從小讀書識字,小小年紀就跟著大人學做買賣,或管理莊田,說實話,比普通人家教嚴格,做的事情更多。

阿兮老母親的二叔,當年也是跟人合夥從小買賣做起,親力親為,後來成為資本家。母親那時候還小,跟著祖母住二叔家,經常跟我說,她叔叔算賬到半夜,還抽空教孩子們讀書認字,以便能早早接手幫家裡買賣做事。

所以,像這樣的富戶,因開始創業不易,前兩三代都是牢記祖訓,兢兢業業,甚至想著繼續發揚光大,但到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估計就忘了祖宗當年也是赤手空拳創業,以為自己天生富貴命,好逸惡勞,不思進取還擺譜,漸漸成為“敗家子”。

像此類富戶,最後因不肖子孫敗光家產的不計其數,真應了農村俗語所說“富不過六

”。

3、窮不過九。

農村有話“窮不生根”,窮則思變,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都窮了那麼多代,遭受別人白眼嘲諷,稍微有點血性的窮人家孩子,早就出去闖天下去了。在我們膠東地區,清朝時就有很多過不下去的窮苦農民,闖關東討生活,改變了命運。

前兩年阿兮參與《煙臺區域文化通覽》撰寫,負責闖關東這部分,走訪挖掘了很多闖關東的實例,其中聞名東三省的有名有姓資本家就有幾十人,鐵工廠,火柴廠,造紙廠,大城市裡老字號大酒樓、綢緞莊,知名地產商,煤老闆等等,全部有據可查。

看了這些真實資料,才懂得什麼叫“窮不過九”,窮富河兩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窮與富的變遷,很像月缺月圓,隨著人想法不同,自然變化著。

上面幾點,是阿兮對這句農村老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理解,一家之言,難免有不足,期待大家在評論區批評補充!

農村農民農業,民俗民諺民風。歡迎關注 ,瞭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三農知識!

阿兮隨筆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千百年的文化潮流之中,有關貧、富的話語永遠是不過時,而農村的的眾多俗語之中,自然也少不了和貧、富相關的俗語。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農村人們說的“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看看這句話是否真的有道理!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豪不過三:所謂“豪”,自然指的是有錢有有權的名門望族,而不是單純的富貴人家。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對於這種比較“豪”的家庭來說,想要守住家產,讓富貴延續,對後代的要求只能是一代更比一代強,但是實際上,這種情況卻很難實現。更不要說在加上後代人對財產的爭搶,想要安穩度過幾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富不過六:而“富”大多都是一些暴富之人,也就是咱們說得“暴發戶”,雖然自身本比較的成功,但是大多數會因為工作放鬆對孩子的教育,或者由於自己的情況對孩子產生一些溺愛,這種情況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出現一些“敗家子”,慢慢的敗光家財。

窮不過九:而對於窮人來說,本身已經沒有什麼錢財可以失去的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拼搏,並將這種拼搏的精神傳遞給後人,一代代積累起財富,遲早有一天會找到機會,富裕起來。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也已經有些片面了,現在大多數人,對於後代的教育都是比較重視的,所以“豪不過三,富不過六”也只是適用於個別人,但是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窮不過九”卻是真理,只要勇敢奮鬥,遲早會過上好日子的!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話有的通俗易懂,有的卻很複雜,有的富含哲理,那麼這句俗語的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呢?



豪不過三:“豪”,指的當然是有錢有勢,大富大貴的人家。對於這種家庭,想讓富貴繼續延續下去,對後代的要求只能是越來越高,但這卻很難實現,不能保證每個後代都是優秀的

富不過六:富的家庭,有的會對孩子產生一些溺愛,就像慈母對財兒,不是沒有道理的,這種情況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出現一些“敗家子”,慢慢的只會花錢不會掙錢,最後把家業給敗光了

窮不過九:窮人當然是想變富,所以他們這一代人不行,還有下一代,遲早有一天會找到機會,富裕起來,所以就有窮不過九的意思



還有俗話“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這句話,意思很好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富有,也不會富三代,就算一個窮人,也不會超過三代,也會翻身,所以對於富與窮的看法,其實主要看人的努力

喜歡不妨點個關注,留意更多有趣的信息


鄉間小宇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意思就是告誡人們,不管窮富,都不可能世世代代窮下去或者富下去,窮富都不可能生根,因為農村還有句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富人用不著財大氣粗,窮人也不必矮人三分。

豪不過三

豪,當然是豪門的意思。豪門不同於暴發戶土財主,豪門大院出來的大都是公子哥,他們或許有知識有文化,這些公子哥很多花天酒地不思進取,用老子的錢進賭場玩女人。長此以往,就算家裡有金山銀山,也會被他們糟蹋光了。應了那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祖上留下的基業,如果子孫不務正業,很快就會敗光了。

富不過六

其實掛在農村人嘴邊的一句話是富不過三代,別說富,豪都不過三。富、豪雖說都是有錢人,可富跟豪似乎有點兒區別,富只代表財富,其他的或許什麼也沒有了。很多的暴發戶投機取巧,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有錢人,他們也許並非是靠勞動致富靠知識掙錢,有的有錢人是靠不正當的手段發家,錢來的容易,花起來也是揮金如土。農村很多暴發戶,並沒有什麼文化素養,所以也不懂經營企業拓寬思路,別說六代三代,有的很快就走了下坡路,家境一落千丈,這樣的例子 村裡還真是不少見。

窮不過九

窮則思變,尤其當今社會,只要有手有腳,又能窮到哪裡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有志氣,懂得知識改變命運,發奮讀書,不用九代,二代三代就可以改變家庭狀況。我有個親戚,家裡經濟有些困難,可人家的閨女獲得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一等獎,作為直博生,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不僅讀書不用花學費,人家每月還給父母好幾千塊錢。他們家以後的日子,大家可想而知了。


小十六123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我家鄉有"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說法,應是這句俗語的兩種說法。其大意是在說家族或門戶的氣數運勢是在變化之中,富貴人家也會有衰敗的時候,窮苦人家也不可能總是困窘。至於“三代”,和三、六、九一樣,只是大概的複數,總的是指變化趨向。

這兩句俗語聽起來似乎有點宿命論,細品還真有道理。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物極必反,這是大概率的事情,每個家庭日子過得越大越紅火,也會潛藏著許多危機,就象《紅樓夢》裡的賈家榮家或《大宅門》,危機處置不好就會帶來門庭衰敗。窮人家也一樣,窮則思變,一代一代人會更加努力奮鬥以求改變現狀。因此人們還有一句先見之明的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然個別例外總是有的,不妨礙這句。



手機用戶山丁子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我們老家的老話怎麼說的?窮不生根,富不爬秧。就像有位老師說的,人的貧富差距就是隔河相望,三十年河西河東,運氣會輪流著轉的。但是,這句老話也有很唯心論的意思,不能全信。


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有時候也是窮人思維,自我安慰罷了。你不努力打破常規,怎麼還是窮字出不了頭,富人懂得守業的,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沉澱,很有可能家大業大,成為上百年的家族勢力。因此,你要完全的相信老話就輸了。但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就連天道輪迴,也會給窮人留下一線生機。

豪不過三。豪,自然指的是豪門望族。歷史上封王拜候的家族,說不過三代的也假的很。但大多數最後真的會歸為平凡甚至消亡。社會大趨勢是一個方面的原因,也和守業的子孫有關係。豪門望族家大業大,難免會有不肖子孫來敗光家業。更有甚者會引來殺身之禍,從而家道中落。

富不過六。富人富不過六代,不知從何說起。還是那句老話,慈母多敗兒,富家出紈絝子弟。而紈絝子弟又多敗家,守不住家業,如果不懂得守業,成天遛鳥逛街,富不過六是遲早的事兒。富人家過了幾代人,家產被分散稀釋的多了,就不顯山露水的了,自然會隨著時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窮不過九。人窮不過九代,這個時間線也太長了,有些誇張。九代人是什麼概念?所以說是一個很偽命題的悖論。就像有人說的,窮不過三代就沒人了,還九代。這好比有人發狠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一樣。十年過去,很多人都會放下心中的仇恨了,還報什麼仇呢?

因此,我是不會相信像“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等類似的鬼話的。沒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對人生也是一種毒雞湯。靠寄希望於宿命論的論調,是很不靠譜的。有錢人也不一定會變窮,窮人也不可能會一步登天變成富人。你手裡資源多,自然來錢快,手中資源少,就慢慢積累,滾雪球。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家庭和宗族關係特別重視,宗族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影響我們生活非常重要的事情。“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人們總結出來的人們不同代際之間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事實上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都有可以緩和的機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改變。人家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講的是萬事萬物都有改變的可能性,一成不變的東西是不存在的。


“豪”指的是一個家族之中有權勢,也就是說朝堂之上有人當官,一些為官的可能不做好事,不用過多久就會被抓住正法,能夠清廉三代的官的確少之又少,所以人們提出了“豪不過三”的說法;富貴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非常有錢,第二種就是自己的父輩們非常有錢,“為富不仁”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既有錢,又能做善事的人,非常的少見,所以說富裕很難過六代;窮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討厭的東西了,“窮則思變”,長期貧窮的人就會尋求變化,如果九代這個家族依然十分貧窮的話,那這個家族基本就沒什麼希望了。

哲學裡有個觀點,讓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任何事物和東西都是在逐步變化的,不變化的東西是存在的。“富貴、強權、貧窮”都平等的存在於這個世上,就看你自己怎麼看待了,只要自己努力,萬事皆有可能,如果自己不努力,事情就永遠得不到發展。“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你覺得是這樣的嗎?


老農民說事


一、在農村,我們常常聽過,窮則思變,而窮富之間的轉變不可一蹴而就,還需要量的累積!對於“三代”在我看來只是虛詞,畢竟在我國燦爛的文化裡,“三。六、九”都是虛數,不是實數。而是要告訴我們,富貴人都向往,但是幸福是自己奮鬥出來的,只有踏實努力,不畏艱難,終會成功。

二、富不過三代

在農村,俗話說“飽暖思淫慾”,家庭在富的人,只要思想上動搖了,把浪費和揮霍當成平常事,就算再富有也有廣廈將傾的時候!創業艱難,守業更難!更主要是人心的落差,如果人心在富貴的糖衣炮彈上,腐蝕了,就算家有千金,散盡,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不要說三代,可能也就是過眼雲煙!

因此,我們對於貧富應用,辯證的思維去對待,貧時不忘發憤圖強;富時不忘人之根本,就如先人們所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環山小劉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這是指個人與家庭而已。在人間,人有窮富和貴賤,有官祿和庶民。生活中有花天酒地風光自在的,有苦不堪言艱辛度日的。貴賤之分,貧富之差,人不一等在此也。

有道是:窮沒根,富沒苗。富不能輩輩富,窮不會代代窮。黃河尚有澄清日,人可其無出頭時?這裡麵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勤與懶,苦與甜,干與不幹的問題。一是修德行善的人心問題。富人有享福懶惰之氣不思長遠,難慮安危,吃喝嫖賭,坐吃山空之象。窮人有吃苦,勤勞,節儉持家之作風,因為窮,受人欺,所以會拚命的努力爭氣,為兒孫需掙一田地。

富人者,財大氣粗,宜仗勢欺人,奴役貧民,不加修善,少積陰德。

窮人者爭一口氣,人窮志不勞,不偷不搶不貪佔,不奸不詐不惡作,多積德,好修善,遇難多幫,遇窮施捨,無功不受祿,不吃昧心食,不貪他人便宜,不發不義之財,不望它日大富,只求兒孫平安。窮富正因如此,善惡自有分緣。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扦柳柳成蔭即善惡之故也。

豪不過三者:豪者古為土豪惡霸之人,即風光無限者。按現在說就是指有本事的能人。這是指一個人的一生,他再風光也不過三十來年。古人按七十古來稀而論,也就是說混箇中年而已,前面年輕,後面已老即是也。

富不過六者指家也,一家之人,古語說,人富不過三代,一代二十歲,三代六十年,三代以後會慢慢衰敗是其理也。

窮不過九者,即富不過三代,窮不過四輩。四輩人就在八十到九十年之間。窮四輩之後會慢慢富貴起來的,這也是人間窮富的一個自然演變規律。盛衰翻滾永無止境,窮富都有一個高低潮的過度期而已。


福自福地來wjf


富貴之家易出紈絝子弟,敗光家財,由富而貧,而貧窮人家的後代,會更加努力,由貧而富。

三、六、九,不是具體的數量,是指多的意思,核心是指沒有永遠的富貴,也沒有永遠的貧窮。

這句話告誡人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擺脫貧窮的生活,也提醒那些富貴之家,要勤儉持家,教養後代,才能傳承富貴。

我們一直在聽的‘中國夢’其實是一個道理。中國已經連續十二個五年計劃了(十二五),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沒被點醒!每個人都要有一個五年或十年的計劃、規劃,每年覆盤一次改進計劃的不足,力爭早日達到全民小康。

借用一句話:沒有夢想的人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