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打開電腦文件後。通常文件分區都是C盤、D盤、E盤或者再往後面的F盤、G盤等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有A盤跟B盤呢?其實本來啊電腦中是有A盤跟B盤的,只是後來慢慢被淘汰了;今天就來給大家詳解一下電腦中的A盤跟B盤都去哪裡了!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這要說到上個世紀的電腦,幾十年前的那會還沒有現在的機械硬盤固態硬盤這些東西;甚至U盤光盤都還沒有,那會的儲存設備叫做‘軟盤’;最早期的軟盤足足有8英寸大,並且容量只有81KB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由於8英寸的大小實在不容易攜帶,並且容量太小;所以後來逐漸就有了5.25英寸的軟盤,以及後來被當作行業標準的3.5英寸軟盤。容量也達到了1MB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不過那時候的軟盤的作用並不只是存儲個人數據,以前的文章講過電腦內存是無法在關機時存儲數據的;所以計算機的指令都是存放在軟盤裡面的,等到開機之後再加載到內存中使用

所以早期使用電腦就是:插入軟盤——開機;而這個軟盤有一個盤符就是‘A盤’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不過當時可不是現在這樣的圖形操作系統,當時的電腦都是DOS文字系統;就是一個黑黑的界面,然後好多通過輸入指令的方式來操作電腦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但是早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腦只能插一個軟盤;這樣互相之間分享資料就只能插上軟盤開機,拷貝資料然後拔掉軟盤插上另一個軟盤複製進去,這樣就很繁瑣

並且再後來由於操作系統跟指令集不斷髮展,軟盤裡面的指令已經無法全部加載進內存了,使用電腦時就只能一直插著軟盤,一旦拔出軟盤,電腦就無法正常運行

在這個情況下只有一個軟盤的話插槽想要把資料複製進別的軟盤裡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後來就誕生了兩個軟盤插槽的電腦,可以同時插上兩個軟盤進行操作,而第二個軟盤的盤符就是‘B盤’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而這個情況持續了很久以後,大家發現CPU內存一直在飛速的進步,只有軟盤一直沒有多大的提升逐漸成為了瓶頸,然後硬盤驅動器就誕生了

但是由於大多數人都是習慣了電腦上有A盤跟B盤兩個軟驅,並且硬盤也不能一下全部代替軟盤,於是硬盤的盤符就只能從C盤開始,以及後來的光驅跟U盤這種可移動驅動器都是從C盤後面開始的盤符

為什麼電腦分區都是從C盤開始?A盤跟B盤都去哪了?

其實最開始的硬盤支持度很小,僅作為大容量存儲設備使用,並不能作為啟動盤開機;開機還是需要插入軟盤開機,還是後來慢慢隨著BIOS的更新才可以作為啟動盤

並且後來的MS-DOS 5.0系統直接就強行指定了開機啟動主盤主分區必須是C盤,至此軟盤存在的使命已經圓滿的完成了,A盤B盤也就沒有存在的實際意義了。而硬盤開始的C盤則奠定了電腦引導分區第一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