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閹流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你怎麼評價?

暈海的感覺


“閹流刑”在古代也叫“宮刑”,是殘忍刑罰中的一種。據說在清朝有過這種刑罰手段,其具體操作跟閹割太監是一樣的。只是犯人在被閹割完了之後,就會被髮配到西北軍營服勞役,也就是說“流放”到邊遠地區幹苦力。因此這種刑罰叫做“閹流刑”。



清朝對於一些罪大惡極的犯人的懲罰,首先是斬首當事人,然後在處決他的全家,俗稱“株連九族”,也就是說一人犯罪,全家遭殃,整個家族被滅門的意思。當時犯人家中只要有為成年的幼兒,也就是說有幾歲的孩子在,那就會被免除一死暫時不殺他們,然後將他們收養在大牢之中,這些被留下來的孩子被稱作“逆裔”。

等到他們長大,十五,六歲快成年的時候,朝廷主管犯人的刑部就會造冊報請皇帝審批,然後由刑部專門從事閹割犯人的“閹流刑役”,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刀兒匠”。對這些已經長大了的“逆裔”進行閹割。上面說了,閹割手法同閹割太監是一樣的,用的也是特殊的閹割刀。


閹割,顧名思義,就是將這些人的生殖器官全部割掉。因為這種閹割手術風險係數極大,他和閹割太監雖然方法是一樣的,但是閹割太監時一般都是在幾歲的時候開始,而閹割這些長大了的犯人就難度大了點,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屬於成年人了,所以由於當時的技術和條件有限,常常會發生死亡事故。

因此,到了乾隆年間,為了避免在閹割犯人時出現死亡現象,乾隆皇帝降旨將皇宮中內務府專門閹割太監的“閹役”調到刑部,負責閹割準備流放到外地的這些犯人。因為這幾位被稱作閹役的“刀兒匠”都是老手,刀法嫻熟不說,而且經驗特別豐富。




這些“逆裔”被閹割完了,養好傷口之後,就被押赴西部軍營服役,或勞作,或當奴役,總之受盡了折磨。一些身體不好的犯人,就會被折騰的死在半路上。所以犯人們都不願意去那種地方。

好好的人被閹割了不說還要被流放去服勞役,清朝的這種“閹流刑”真是太慘無人道啦!


任馳贏天下


中國古代的酷刑非常殘忍,清代達到了巔峰。所謂閹流刑就是閹刑➕流刑,是清代刑罰中獨特的發明。

所謂宮刑就是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流刑為傳統五刑之一,就是流放到邊遠地區服苦役,非常惡毒。

閹流刑的對象大部分是針對那些大逆不道的罪犯,判處結果往往為誅滅九族。但是,統治者偶爾也會發一點惻隱之心,犯人家裡如果有未成年的小孩,有些具體情況也不會殺死。一般是男性為奴,女性為妓。不殺死不代表會放過,朝廷把這些稱之為逆裔的人,關押到大牢中,等到了16歲後,由刀子手實施閹割,斷子絕孫,不能留下禍根,然後發配到西北等地區做奴僕。

閹人身體被摧殘,心理上被扭曲,一生活在陰影裡。他們沒有後代,沒有財產,沒有自由,形同雞肋傀儡與行屍走肉。

實際上,由於古代技術水平和衛生條件不足,監獄環境惡劣,加上犯人的死活也不會過於關照,因此沒有活到16歲或閹割期間死了的很多。 那些僥倖活下來的犯人,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分為三等流刑,等稍微恢復,養好傷口之後,就被遣送到各地,限定具體地址和自由。

在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如懿傳》中,就有部分表現。這部分囚犯沒有被赦免的可能,就是赦免了也沒有生活能力,可以說是一生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體質不好的,走到半道上就死了。

如果是女性,人生境遇就會更慘了。犯人勉強到了發配地點,不是累死就是被主人打死,能夠善終者很少,這種黑暗與無助簡直就是人間地獄,慘無人道。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直接把命根子割掉,受刑人手腳脖子都被套上鐵鏈,難以掙扎十分痛苦





苗人鳳18


“閹刑”指的是宮刑,也就是將人的生殖器割下來,需要提一下的是,閹刑不僅限於男性,女性也有閹刑,過程的殘忍程度相對於男性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流刑”指的是流放,就是將犯人帶到邊遠地區進行勞動改造。可別小看這種刑罰,古代講究“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一旦一個人犯了重罪被流放,那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再加上勞役之苦以及看管之嚴,所以在古代,流刑一直是處於降死一等重刑的地位。



知道了閹刑和流刑,就能明白“閹流刑”是什麼意思了。閹流刑就是這兩種刑罰的結合體,先將犯人閹割了之後,再把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勞役。古代有很多刑罰都使人毛骨悚然,想想我們生活在現代真好。

那麼所謂的“閹流刑”是真是假,究竟有沒有出處呢?上次我寫過一篇關於古代“十惡”的文章,其中這十惡中包含“謀反”、“謀叛”、“謀大逆”這三種大惡。


根據1911年1月25日編訂的《大清刑律》記載:凡犯謀反、謀大逆者,只要是共謀的,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其父子、祖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十六歲以上,不論篤疾廢殘,皆斬;十五歲以下的男性親屬及所有的女性親屬,給付功臣為家奴,財產入官。即使子孫確不知情,十一歲以上,也要閹割發往新疆給官為奴。凡犯謀叛者,只要是共謀,不分首從皆斬,妻妾、子女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

由此可見,清朝的確有這樣的刑法,一人犯罪就株連九族,這樣的酷刑也只能在封建社會才會發生。可笑的是,清政府被推翻後,還有張勳之流的人要擁戴清帝復辟,封建社會跟我們現如今的主義制度相差太遠,那些想回到封建社會的人,建議他們先體驗一番古代的刑罰。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太監越早閹割越好,據說10歲以下的孩子閹割的存活率要遠比10歲以上的存活率高,可能是生理原因吧。而刑法中規定11歲以上的孩子要經受“閹流刑”,其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這些孩子的命運了,因為古代淨身後的孩子存活率很低。
基本上淨身之後沒多久,要麼被疼死,要麼被感染死,像那些超過11歲的孩子被淨身,可以說能夠判定這些孩子即將要死亡了。而且如果不做太監,卻被淨了身,即便有幸活下來,估計也沒臉活下去了吧。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魏青衣


古人的創造力真令人歎為觀止,據我聽說過的刑罰,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要算凌遲、脫衣之刑、梳洗之刑。其他的滴水刑、炮烙之刑、人彘、骨醉無不表現出古人的非凡想象力。至於閹流刑,我想並不比凌遲要仁慈多少。

閹流刑,即閹刑與流刑的結合體。

閹刑即閹割之刑,又稱宮刑,此刑不僅指對男性閹割去勢,亦指對女性進行幽閉。



關於閹割,在我國已是源遠流長,據資料顯示,最早的閹割可追溯到商朝,至於女性的幽閉則多以木棍敲擊女性下身。兩者目的只為令受刑者喪失生育能力。在古代,喪失生育能力給人帶來的傷害僅次於死,所以閹刑被視為次於死刑的刑罰。但閹刑在精神上給人帶來的傷害卻是無法言喻的,漢朝時的史學家司馬遷因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據其後來所言:“行莫醜於辱先,而垢莫大於宮刑”,意思是最醜惡的行為莫過於侮辱先人,最恥辱的傷害莫過於遭受宮刑。

而閹流刑就是在遭受宮刑的痛苦上更加一層,即犯人受到宮刑後,又被流放於荒野邊疆,古代的流放之地一般為南邊的煙障之地或漠北苦寒之地。清朝時,流刑與笞刑、杖刑、徒刑、死刑被列為“正刑”,而流刑又根據里程細分為三等流刑,具體為2000裡、2500裡和3000里路程。流刑一般根據受刑者所在地進行流放,比如南方的流放於漠北苦寒之地,北方的流放於煙障之地,即便受刑之人穿過迢迢山水,但很多到了目的地便因水土不服,氣候緣故客死他鄉。



不過因為古代的醫學技術有限,即便到了明朝,受過閹割的死亡率依然達到20%,比如天順年間,太監阮讓精選一片多俘虜苗童閹割,意欲獻進宮裡,不想短時間內這批兒童因感染病死三百多人。

所以閹流刑很多時候應該是多此一舉,一來很多煩人受到宮刑後早萬念俱灰,毫無求生慾望,便一死求解脫。二來很多人受刑後便感染而死。所以後來的流刑,大抵也是用不到了。


微影悼紅


殘害男人,剝奪全部男人尊嚴,讓全部男在女人面前都無法抬頭的酷刑!


啃挨


總是利用懷孕流產懷孕來達到犯罪免於刑罰的目的,看似逃脫了法律制裁,實際上不光毀了別人,也毀了自己的一生。用那句話來說就是,出來混的遲早是要還的。總去流產墮胎,是會遭報應的!


咯樓351


《如懿傳》等裡面介紹:對於大逆不道的罪犯,要誅九族,但是如果犯人家裡有三四歲的小男孩一般不殺,要在監獄裡養到十六歲後,執行宮刑併發配到西北軍營做奴僕,稱為“閹流刑”。


丑牛54


流放,流刑就是流放到偏遠的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