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的中年危機如何解決?

小凡的人精


說說我和同學的真實經歷。

我在新一線城市一家公司做管理,去年月薪

20K,一年整體收入30-40萬。今年整個行業不行,公司撤了,公司也是全國型的公司,其他同行也不會好那去,但全國特別優秀的,公司保留下來了,收入大不如以前,還可能調往其他城市,做到這種管理層基本都是中年人,拖家帶口換城市也不容易。還有一部分選擇自己單幹之前的業務,很辛苦,也是可以養家餬口,不排除以後可以做大,和國家政策有很大關係。

一大學同學,之前在深圳闖,剛開始很窮,朋去找他玩,都不敢見,沒錢招待。人比較敢闖,自己做二手房中介賺到錢了,後來回到老家三四城市,繼續做房屋中介,開了很多門店,做到他們那老大。今年中介不好做,在轉型。

還有一個大學同學,之前做通信技術的,後來業務上認識移動的人,2012年在縣級市承包移動小區寬帶,前期投入十萬,熬了兩年出頭了,現每月純收入10萬多。

首先,這兩個同學不是很聰明的那類,大學時很普通,人也老實,大學學習好的同學去當公務員了,或者在大公司做到不錯的職位。創業和學歷,聰明沒多大關係,要有膽子眼光,這兩樣更多來源於專業,你要吃透這個行業。

其次,沒有任何穩定行業,國家政策,行業週期決定收入,我們的努力積累職位在趨勢面前,就是塵埃。公務員除外,小康生活可以,沒背景,再向上就難。面對中年危機更多是我這樣的普通大眾。

再者,有一門手藝或特長才是生存根本。最好見得著摸得到,而且大眾範圍的。例如醫生,廚師,編程,汽修等,至少永遠會有活幹。還有一些不宜體現的,例如銷售,管理,那一定要有名氣或者不可替代的本領,不然很容易被替代。不管哪一種,一定要跟上時代提高自己,不然會被年輕人追上,只要在一個行業長期用心幹下去都能賺到錢,哪怕行情不好,作為頂端的,不會出局。

最後,說說為什麼創業比打工賺錢。我們公司市場是我們一手開拓起來的,當穩定時,公司會通過各種手段降低我們收入,達到行業均值,同時培養可以替代的人,美其名曰副手,減輕我們的工作量,不離職,公司很器重你,離職了,公司也不怕。這樣了例子太多了,銷售,技術,管理都是這樣。當然,前期的風險都是老闆承擔,風險和收入成正比的。

中年人以後發展,管理或者創業的前提,一定吃透這個行業。如果沒有,只能從底層一步步做。若果有其他收入,保證基本生存,可以嘗試創業,前期是學習做功課,開始不要投入太多,自己嘗試接個小活試試,哪怕有個幾千元的利潤就可以一步步做下去。如果沒有收入,找一個感興趣的行業,用心做下去,早晚賺到錢。就怕經常換行業。是不是在一線二線城市,要看有沒有一定基礎,例如房子戶口等,我們可以吃苦受累,孩子老婆呢,父母誰照顧。三四線,一樣賺錢,關鍵專業。


尋石11


如果人到中年再考慮這種問題,其實很尷尬。

大部分人在這個階段人生軌跡基本定型了。前期的技能積累、財富積累、人脈積累經過了近二十年的沉澱,想在後續的日子裡有所突破難度變的非常大。

如果您在這個階段還沒有放棄夢想,仍然懷揣更進一步的熱忱期望。那麼繼續學習是一個比較好的提升辦法。學語言、學技能、學做生意、學炒股等等,只要找到一個方向一點點努力,不斷學習、嘗試,總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的。


雜家小記


作為35歲的我來說,感覺中年來的好突然,想想昨天還是一個剛從學校出來的激情青年,而今,面對上有四個父母,下有孩子,現在能做的,只能咬牙堅持,很多苦很多累,都是藏在心底,偶爾一倆朋友小酌以解心愁,面對中年危機,注重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做好本質工作,看開生活與玩樂,學習永無止境。


朕不只是傳說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看自己的中年定位嘛。中年人是以身體為重,還是負重前行,這個自己掂量。千萬不能倒下,倒下一切都完了。


星星在閃爍466


買個超酷的摩托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