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改革純文人數大幅增加對一些大學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對以後的就業會有什麼影響?

沒星星的夜52132673


2017年新高考啟動以後,山東省高考不再按照傳統的方式分為文理科,而是全國通考語數外三科,另外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當中再選出三科參加等級考試,最後併入高考成績。這就是所說的6+3報考模式。

官方數據顯示,20種組合中,選擇最多的組合竟然是“老文科綜合”,即政治、歷史、地理,2017級的547031名學生中,一共89067人選考,佔比16.7%。排在第二的則是“老理科綜合”,即物理、化學和生物,全省共69919人選擇,佔比13.11%。排名第三的是歷史、地理和生物,共59944人選擇,佔比11.24%。 選擇人數最少的組合是政治、歷史和物理,全省共4219人選擇,佔比僅為0.79%。其次是政治、地理和物理,全省共6220人選擇,佔比1.17%。再次是政治、物理和生物,全省共6927人選擇,佔比1.30%。

從暴露出的數據來看,我有一些擔憂和思考,跟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在傳統意義上來看,大學專業課的設置是理科學校多,文科院校少。現在的報考形式正好相反,報考文科的學生多,報考理科的學生少,那麼大學的招生計劃,招生人數,招生規模,辦學設施能不能及時的加以調整以適應這種報考人數上的變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大學的實際情況不能夠適應報考人數的變化,那麼,勢必會造成很多學生不能進入理想的大學,勢必會造成文科的學生報考更加困難,而理科的學生更加容易的局面。

第二,高考是一項牽動著千家萬戶很多學生的重大事件。牽一髮而動全身。山東採取的3+2的改革模式,看似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迎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像上面的報考數據當中顯示的,本來學理科的學生多,現在變成了學文科的學生多,那麼勢必會造成對文科教學的老師的需求量增加。中學裡能不能一時很充裕的提供這種高水平的文科教師,這是一個問題。如果不能夠提供這樣高水平的問題,那麼如何保證孩子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

第三,今年報考情況是文科生比理科學生多,明年就不一定,明年很可能會相反,那麼就會形成一個變量的動態的。這麼一個報考情況。因為全體考生會隨著自己的志願隨意的大範圍的調整,20種組合會形成形形色色的學習階段的需求和將來的考大學時候的需求,中學和大學的這種變化情況能不能協調好,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只要有考試,只要有高考就有競爭,就有壓力就有變化,學生多學一些知識對他本身的成長並沒有什麼壞處,因此我覺得這種改革很可能會造成學生只學與自己學科專業相關的東西,而忽略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我還是很嚮往原來的文綜理綜的考試,甚至是在以前的全科考試。改來改去讓學生無所適從了,很可能還會帶來很多的問題,像這樣的改革還是要慎重,不過既然已經開始了,懸崖勒馬也未嘗不可。


平原春秋



開口勝黃金


充分說明山東人真的都富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