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事件是假的?

無筆史官


都說謠言會止於智者,但是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就連智者也無法看清被無數人傳得早已變了味兒的假消息。今天我們口口相傳的一些歷史故事,其實很多都是假的,很多歷史人物因此被罵了幾百上千年。

清官武大郎和小姐潘金蓮

整個水滸傳之中最無能的男人和無恥的女人,一直到今天我們依舊會將這兩人的名字當做罵人的話。而實際上歷史上的武大和潘金蓮是一對十分恩愛的夫妻,一共生下了四個孩子,他們的真實故事就記載在清河縣縣誌之中,乾隆還為武大立過碑。

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完全可以寫成例如梁祝那般的愛情小說,潘金蓮是知州家的大小姐,因為賢惠端莊而聞名鄉里。而武植文武雙全,年少時在潘家打工,被潘金蓮看上。後來潘知州一直資助他,一直到武植中了文舉,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

武植為人正氣,但是卻有個齷齪的朋友黃某(一說是王某),因為武植沒有如他的意為他謀份官差,所以在外不停造謠詆譭自己的武植,甚至連兄弟的老婆都不放過。潘金蓮原籍潘家莊也是因為避免潑汙,所以改名為黃金莊。

惹來爭議的烽火戲諸侯

這段故事完完整整記錄在正史之中,簡直是一個美人誤江山的典型負面教材。而在2012年,清華在整理戰國竹簡之時發現了西周滅亡的另一個說法,乃是因為周幽王主動攻打申國,反而被申國聯合戎族打敗。而在竹簡之中,一個字都沒有提到褒姒什麼事兒。

後來專家也分析出烽火戲諸侯的不可操作性。

按照當時的制度,王城周圍千里之內都是天子的管轄地界,當時的烽火系統是否能夠傳到千里之外暫且不說,這些諸侯們要從各地趕來滿打滿算也要十天半月吧。但是故事之中,各位諸侯幾乎是同時到達的,讓笑點極高的褒姒好一陣譏笑(雖然一直不知道笑點在哪裡)。

而且這件事的女主角褒姒的信息也十分模糊。周厲王末年,周厲王打開了一個夏帝留下來的神秘盒子,盒子裡面遺留的是當年神龍留下的唾液,此前從來都沒有人敢打開過。這唾液流到周厲王後宮之中變成了一隻黑色的蜥蜴,後來這隻蜥蜴碰到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宮女,豈料這個宮女就懷孕了,在她懷孕之後剩下了女嬰褒姒。

清華大學教授認為史記之中對於這段故事的描寫完全是“小說家言”,其真實性的得到了質疑。


木劍溫不勝


傳統印象裡,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很多時候都是使用的人海戰術,由於苦於裝備和活力的不足,不得已在進攻的時候採用人海戰術向敵人發起衝鋒。

李奇微在回憶錄中描述戰爭中志願軍時說:他們以密集的戰鬥隊形,採取波浪式的衝鋒方法,連續不斷地衝擊陣地,直到被美軍密集的火力擊退。

包括我們自己拍的那個《我的戰爭》的電影,以及韓國那部《太極旗飄揚》裡,志願軍在劇情中的表現也是密集的進攻隊列。

這種不畏生死、英勇向前、向前衝鋒的形象,始終成為我們對志願軍的固定思維。

其實,真實的志願軍進攻隊列可不是簡單的“波浪式”密集隊列攻勢,雖然我們也是類似於人海戰術,但這不是簡單的像鬼子那種沒腦的萬歲衝鋒等待機槍收割的那種,而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業已成熟的散兵線三三制戰術。

這種戰術下,看似戰場上志願軍戰士人潮湧動,實則這裡有無數的攻擊小組,各小組以自己的攻擊目標為方向,進攻時採取靈活穿插、交替補位、在戰場大環境下,以快速衝鋒、以多打少等戰術動作完成自己的局部戰鬥任務,進而保證整個戰場的勝利。

萬歲衝鋒和中式人海戰術的不同。

在狂熱的宗教感召或者領袖召喚下,懷著對君主或教宗的無限熱愛,士兵們做出瘋狂的不顧一切傷亡向前衝的集體衝鋒,這種衝鋒,在古代被密集的箭雨收割,在現代則被機槍等密集火力收割。

不管在日俄戰爭,還是諾門坎戰役,還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都做出了無數次瘋狂的萬歲衝鋒行為,在久攻不下或者瀕臨絕境的時候,大批頭纏白布、端著刺刀步槍的日本士兵在“板載”的吶喊聲中衝向敵陣,隨後被密集的火力全部收割。

在朝鮮戰場上,由於裝備上的極其落後,我方的進攻在很多時候都是晚上進行,進攻時以手榴彈開路,使用步槍和衝鋒槍邊掃射邊快速突進,利用人數優勢,消滅一個區域敵人後再迅速攻擊下一個目標。

這種進攻方式下,一個士兵傷亡了,後面的士兵迅速補上他的攻擊位置,有條不紊,始終保持進攻隊形的穩定,這就能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在戰鬥前,往往誰死了由誰代替,是之前就規定好的,各自記住自己的位置、次序,進攻時的各種信號、口號也都規定好了,一點都不會亂。

至於現在電視上拍的那種戰爭大片,雖然也是很逼真,各種特效做的也不錯,但是放在當時真正的戰場環境下,炮聲隆隆、炮彈滿天飛,槍林彈雨下,耳朵都震的鼻子出血,如果事前不做好精密的安排,人海戰術一上去就立刻亂了,就成了單純的被收割的韭菜了。

有了周密的安排,士兵們在衝鋒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戰鬥序列前進,注意周圍人的各種信號或口號,這樣即使戰場再混亂,大致上也亂不了。


雲中史記


堯舜禪讓?別讓儒家給騙了,根本不存在!

在儒家的記錄中,堯對舜的政審整整搞了二十八年,考察後期,甚至不惜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到人家門上,抵近親身觀察了三年,這才把帝位放心的交給舜。

然而這層反映人性光輝的溫情面紗卻被《竹書記年》給無情地撕個粉碎。

《竹書記年》是晉、魏的史官記錄的一部編年體通史,這個晉、魏不是三國後期的魏與晉,而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和魏國,不過巧合的是,它倒是出土於西晉那個時代。

作為一本安眠在地下數百年的史書,《竹書記年》沒有機會經歷秦始皇的“焚書”和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整治,不管從哪個角度理解,它才是最有可能接近歷史真相的史書。

裡面的記載,對於儒家人士來說,當然是觸目驚心。

比如說起“堯舜禪讓”: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堯帝到了老年,已經成了個缺德的老糊塗蟲,沒有辦法,舜只好把他關押到了平陽,這才坐上了帝位。

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舜怕堯的兒子丹朱搞事情,給丹朱也關了禁閉,杜絕爺兒倆相見串供。

說好的禪讓呢?根本就只看見了鳳凰男+心機男!

比如說起“共和行政”:

大家原先都是理解為周公和召公一起組成雙核心填補因為“國人暴動”而逃亡的周厲王留下的權力真空,也被當做是集體智慧代替個人獨斷的典型例子。

可人家《竹書記年》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別鬧了,那只是“共伯和幹王位”,是一個叫“共伯和”的諸侯代行王權而已。

比如說起商朝的伊尹考核太甲:

《史記》的記載是伊尹把太甲關了三年,是磨練他的心智,待到太甲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堅決改正後,伊尹又把江山社稷奉還給了改造好思想的太甲。

《竹書記年》搖了搖頭,伊尹明明篡位為王,後來是太甲流亡七年,成功的潛伏回來殺死了伊尹,才重新奪取的江山。

到底誰真誰假?孰是孰非?

考慮到國祚長久、明君輩出的漢唐之前,總是會“恰好”有一個二世即亡、殘暴獨斷的秦隋,所以真理總是掌握在後來者的手裡。

還是那句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是人耶?是神耶?是蟲耶?大禹自己說了不算!


歷來現實


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本就是後人修撰的,說實話,後人對前朝修史,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的記載,很多都有刻意抹黑之嫌。所以很多流傳至今的歷史事件都是無從考證,難以辨別出真假的,那麼這裡我就列舉一些不太真實的歷史事件。


一,商紂王建造酒池肉林,沉迷酒色而導致商朝滅亡。課本上說商紂王登基後建造一個大池子裡面裝滿酒,再把烤好的肉掛在林木上,寵幸妲己,整日在酒池肉林中享樂,最後由於他的殘暴荒淫的統治導致商朝的滅亡,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不說到現在都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商紂王建造過酒池肉林,就算是有,作為一國之君,尤其是在商朝這個嗜酒的時代,有什麼奇怪的?清朝統治者們喜好大肆建造皇家園林怎麼不見有人批判呢?再說說寵幸妲己,哪個君主不好色?不是三宮六院?事實上商紂王天資聰穎,登基後積極對外擴張,而商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商朝主力大軍在東夷作戰,造成國內兵力空虛,周武王趁機聯合其他諸侯抄了商紂王的後院。


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最早記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是《史記》,而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距離那段歷史已經過去至少六百年了,那麼久遠的事情司馬遷寫起來還能如親身經歷一般,實在值得懷疑,而除了司馬遷寥寥幾筆的記載外,也根本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段故事的真實性,況且烽火臺示警不說是短距離的示警,就算是遠距離示警,各諸侯也根本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或者短時間內到達,實在想不清楚點燃烽火臺有什麼好笑的!所以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歷史研究者對這件事持懷疑態度,有跡象可以推測,當時的事實是周幽王寵幸褒姒,想廢長立幼,立褒姒的孩子為太子,這引起了太子姬宜臼的外祖父也就是申後的父親申侯的不滿,於是申侯以洗劫鎬京為條件,得到犬戎的幫助,他們攻入鎬京,殺死了周幽王,但此舉也引起了鎬京百姓的不滿,所以在關中失去民心的姬宜臼即位後不得不遷都洛邑。


三,項羽火燒阿房宮。《史記》的記載是:“遂屠咸陽,燒其宮室……”,後來考古學家在考古發掘中發現咸陽宮和其他秦朝宮室都有被燒的痕跡,所以《史記》記載的項羽燒的宮室就是咸陽宮並非阿房宮,而考古學家對阿房宮的遺蹟進行考古發掘也並沒有發現任何大量火燒的痕跡,事實上阿房宮最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宮殿群壓根兒就沒建完,所以才會有項羽火燒阿房宮的傳言。

四,以《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為代表的歷史小說所編寫的一系列歷史事件。小說畢竟是小說,大家可以當做消遣來看,但不能當作歷史,事實上華雄是孫堅殺的,草船借箭的是孫權,沒有過五關斬六將,趙雲也不是五虎將,周瑜心胸根本不狹隘還很寬闊,潘金蓮和武大郎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祝英臺和梁山伯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宋江起義與方臘起義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沒有狸貓換太子,沒有楊家將的七子去六子回的故事,潘仁美在歷史上是功臣是好人等等,這裡也就不再舉例贅述了。


鹹魚閒聊


其實詳細的考察歷史,很多歷史事件都會有問題,只是因為民間傳說傳久了,它就變成真的了。

一、趙高是太監

作為十大太監之首,趙高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個陰柔無比狡詐的太監形象,無數影像作品為我們生動的描寫了……假的趙高形象!事實上,趙高是一個身強力壯,文武雙全的正常人,他讓自己女婿殺死胡亥,那就證明他有女兒。那麼是為什麼讓人們認為趙高是個太監呢?

《史記·李斯傳》中,司馬遷寫了一句話,說趙高是宦人出生,對皇帝鞠躬盡瘁。於是大家普遍就認為,趙高是個太監。但後世眾多古籍的出土,學者們突然發現,宦人居然是內官的專稱,太監叫宦閹,然而大家的思想已經定型,趙高也只能委屈的做一個太監了。

二、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搞的這一手浪漫把戲非常有名,傳說周幽王為了讓寵妃褒姒一笑,點燃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們猴急火燎地趕過來,卻被褒姒“嘲笑”了一番,一次就算了,周幽王搞了多次烽火戲諸侯,後來諸侯們都不願意來了,到了最後,蠻夷真的進犯,周幽王也只能乖乖等死了。

其實,在歷史上,烽火臺的第一次出現是在戰國時期,而且功能都是警示,先不提能不能看到,就算能看到,在那個年代,召集部隊趕過來,諸侯要用多久?點兩次,諸侯一年的時間就浪費在了路上。

三、荊軻刺秦

荊軻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刺客,一手荊軻刺秦王是讓後世的人銘記了他的名字,就是這麼一個第一刺客,為何還會暗殺失敗呢?

史書上寫,荊軻第一刀失敗,嬴政嚇得到處亂跑,荊軻在後面持匕窮追不捨,兩人繞柱走,而且還追逐了不斷的時間,然後“臺下”的大臣們慌忙喊:“王負劍!”。是的我們沒有看錯,在皇帝遇刺的時候,自己的大臣們還在加油打氣助威,王必勝!我就在臺下喊口號就好了。然後我們還得深究另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一名身穿正裝長袍,腰上彆著一把長長的劍的人跑得過一名身手矯健的刺客呢?兩人甚至還有餘力在大殿上捉迷藏,身為一個王,身邊一個能擋劍的勇士都沒有?這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蹊蹺,可惜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參考資料:《史記》、《中國歷史五千年》


歷史風雲錄


這裡我來說一個,這個事件曾轟動一時,在當時被譽為是清末戊戌變法的前奏,那就是“公車上書”。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公車上書是如何記載的。

當時中國正處甲午中日戰爭慘敗的背景下,中國被迫要簽下《馬關條約》,條約中不僅要賠償幾億兩白銀,還得割讓大批土地。

在北京的舉人相當激憤,於是康在為寫下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並率梁啟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但上書最終都被都察院拒絕了,公車上書最終失敗。不過雖然被拒絕並且失敗了,但它在全國範圍內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公車上書因為是康梁領導的,因此被認作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

不過後來據史學家考證,康有為這個公車上書可能是不存在的。

史學家考證了所謂的公車上書當日翁同龢的日記,翁同龢是當時大清的軍機大臣併兼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日記中並未記載“上書被拒”這一重大事件,同時宮廷檔案也沒有記載“上書被拒”,這兩件事都說明了當時康有為壓根沒有上書,要不然不可能都沒有記載。

其實當時朝野上下幾乎都是反對議和的聲音,確實有很多舉人上書,但大多上書都確實是經過都察院傳到了光緒面前,並沒有被拒絕。


但康有為的公車上書是假的,他的上書是壓根不存在,他頂多只能算是“公車擬上書”,即有這個書,但沒有去送到光緒那去,因此不存在上書被拒絕一說。

康有為因為是當時事件見證人,並且寫下了回憶錄表明自己是事件的領袖,於是讓很多人都相信公車上書是他領導的,直到後來被考證。康有為的這種做法,其實有愛慕虛榮的嫌疑在裡面……


夏目歷史君


我們以前被灌的那些“雞湯文”,很多都是假的。

還有沒人記得“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這個故事應該來自小學課本,講的是愛迪生7歲的時候,他媽媽忽然得了急性闌尾炎。

醫生來了之後,說需要馬上做手術才行。但是,家裡的光線太暗了,沒辦法做手術。正在大家著急的時候,愛迪生想到了好辦法,拿來鏡子聚攏光線,幫助醫生完成手術。

多麼聰明的孩子啊!但是,愛迪生7歲的時候是1854年。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在1886年,也就是說,那時候的醫生還完全不懂怎麼做這個手術。

所以,這個事件是假的。


被廣為傳播的,還有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據說牛頓某天坐在蘋果樹下休息,一個熟透的蘋果正好落下來,砸在了他的身上。於是,牛頓悟出了萬有引力。

其實,這個故事也是無中生有。1752年,威廉·斯蒂克利出版的關於牛頓生活的回憶錄中,首先提出了這個故事。

牛頓本人從未記錄過這個故事,很多的傳記作者,都是從牛頓的親友口中聽說的。實際上,牛頓在此之前就一直在研究有關力的問題。蘋果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傳記作者演繹出來的。


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來自富蘭克林。

故事告訴我們,富蘭克林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研究電,專門製作了一個風箏,趁著大雷雨的時候出去,放飛自我——不對,是放飛風箏。風箏被閃電擊中後,富蘭克林也感到手部發麻,還把電引入到了萊頓瓶裡。

多麼勇敢的行為啊!實際上並沒有。富蘭克林只是提出了可以做這種實驗,他自己並沒有嘗試。

雖有有人言之鑿鑿的說富蘭克林做過實驗,但是沒有任何證據,以及任何資料。

後來俄羅斯物理學家裡奇曼在1753年做了這個實驗,然後,被電死了……


最後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就是達芬奇“畫雞蛋”。

小學課本中出現過,說達芬奇小時候學畫畫,老師讓他先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畫了很多很多。有些版本的演繹中,甚至說達芬奇畫了3年的雞蛋。

其實,這只是一碗雞湯。達芬奇很小就表現出繪畫天分,去當學徒學畫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繪畫技巧,不用畫太多雞蛋的。

而且,達芬奇在學畫的時候,要學習素描、繪畫、大理石雕塑、青銅澆築等課程,還要熟悉各種機械、工程和建築知識,根本不可能有3年時間畫雞蛋。

這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是假的。


當然,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歷史故事,別太認真,僅僅是雞湯而已。


七追風


歷史永遠沒有真相,而後世的人們也只能努力去接近真相。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虛假歷史事件被證實。



陳勝吳廣因大雨延誤日期而起義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當時陳勝、吳廣二人負責押解新兵到達漁陽進行戍衛。《史記》中記載;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按照史記中的記載,陳勝、吳廣遭遇了大雨沖毀道路,所以必定會延誤日期。而按照秦國的律法,延誤日期是死刑。所以陳勝吳廣密謀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是死,還不如放手一搏。



以上的事件也在教科書中也出現了,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在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簡·徭律》中,說明了秦國對於徵發百姓戍邊遲到的具體處理方法;

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

這段話的意思是,朝廷徵發百姓戍邊,如果不去會被罰兩套戰甲,如果遲到3—5天會被斥責。6天到一旬(10天)處罰一個盾。超過一旬處罰一套戰甲。如果是因為大雨阻塞道路,不受懲罰。



項羽進咸陽火燒阿房宮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行了兩千多年,也有很多的歷史記載項羽入咸陽後,殺掉秦國皇室,而且放火燒燬了秦國的宮殿。在《史記》中記載;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項羽的一把大火燒將阿房宮付之一炬,大火三月不熄,之後唐代杜牧在他的《阿房宮賦》中也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從此項羽火燒阿房宮成為了人盡皆知的事件。然而事實上阿房宮根本沒有被項羽燒燬。



2002年國家考古隊展開了阿房宮遺址的勘探工作,考古人員對20萬平方米的區域內進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事後證明阿房遺址根本沒有火燒的痕跡。

而同樣是兩千多年前的漢代長樂宮,這座宮殿經過火燒之後,今天人們依然也可以看到被大火焚燬的痕跡。所以以此推斷,項羽根本就沒有對阿房宮進行破壞焚燬。



特洛伊木馬也是假的

說了兩個中國的,說一個外國的吧。在古希臘長篇史詩《荷馬史詩》中記載了特洛伊木馬。

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來到了希臘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皇宮做客,但是卻拐跑了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的老婆海倫。不甘受辱的墨涅拉俄斯親率大軍攻打特洛伊,但特洛伊城堅固無比,所以大軍在外圍城10年也不能攻下。




最終墨涅拉俄斯假裝撤退,將一匹巨大的木馬放在了特洛伊城門。而特洛伊人以為是戰利品,所以將戰馬搬入了城中。結果晚上木馬中藏好的士兵偷偷出來打開了城門,希臘軍隊攻入城中。

一直以來西方學者都認為《特洛伊木馬》真實存在,然而現代對於古代的考古證實特洛伊的滅亡跟希臘人基本上沒有關係,當然特洛伊木馬也就不存在了。


我是越關


如果要說到歷史中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事件是假的話,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關於孫立人殺戰俘以及蔣百里重敗日本人的傳聞,雖然這兩件事情聽起來都非常的讓人感到激動,但是如果從正確對待歷史的角度上來看,這兩件事情卻是假的。

孫立人殺戰俘的真假

孫立人之所以能在近代史中當得上名將兩個字,最主要的就是他在緬甸戰場戰場中建立下的戰績。

而關於孫立人在緬甸戰場中的戰績,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聞,在這個傳聞中說到孫立人在率軍擊斃了3萬多的日本人後,也同時俘獲了3000多的日本戰俘。


這個傳聞中說到孫立人在面對這些戰俘的時候,表現出了十分的厭惡。

然後他就給自己的手下下了一個命令,讓他們去調查這些日本俘虜,只要有人參與過侵略我國的戰爭,那就全部就地槍殺活埋。

在孫立人的命令下達後,3000多日本戰俘中除了一個在臺灣出生、沒有前往過內地的士兵之外,其他的所有日本戰俘都被孫立人手下的士兵活埋在了緬甸的土地上,成為了緬甸熱帶雨林中的一縷孤魂。


而在孫立人活埋了這3000多日本戰俘後,日本方面毫不知恥地對孫立人發起了譴責,譴責他違反了國際戰俘條約。

以上就是一直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的歷史傳聞,這樣的傳聞在不瞭解真相的情況下被人們聽到的話,很多人必然是會熱血沸騰的。

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這件事情其實是假的,是抗戰結束後很多年國內的一些歷史作家編撰出來的。

孫立人的軍隊在緬甸戰場作戰的過程中,他們的軍隊中是有隨軍記者的。

這個記者會謹慎地記錄下當時軍隊的殺敵人數以及一系列的戰績,最後在回到國內的時候,會在報紙上向人們公佈出這些軍隊在異域戰場中的殺敵戰績。

根據抗戰結束後官方在報紙上的披露,孫立人的軍隊在緬甸戰場中最多的俘虜數量實際上只有300多人。

而因為日本士兵受到武士道精神影響的深重,所以在他們遭遇到絕境的時候,他們是寧願自殺也不願向對手投降的。

正因為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當時想要抓到日本俘虜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抓到這些俘虜後,孫立人不僅沒有殺掉這些俘虜,反而命令手下們要儘量地看好這些俘虜、不讓他們自殺。



在孫立人看來,這些俘虜的腦海中都裝著大量的軍事情報,與其為了洩憤把他們全部都殺死,還不如從他們口中套取軍事情報要來得更有意義些。

在瞭解到這個傳聞的時候,也希望大家不要誤解孫立人,覺得他有什麼造假的行為。

因為所謂殺俘三千的說法根本就不是他自己說出來的,而是某些人在想要博眼球的情況下編造出來的,跟孫立人並沒有什麼關係。

因此並不影響他名將的聲威,他還是他,還是那個在抗戰中建立下不世功績的名將。

蔣百里重敗日本人的傳聞

蔣百里是民國時期非常有名的大軍事理論學家,同時他還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岳父,關於他也有一個很出名的傳聞。

這個傳聞說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考試的過程中擊敗了所有日本人,從而獲得了當時畢業考試中的第一名,從日本天皇的手中接過了代表著無上榮耀的天皇佩刀。

這個傳聞在提到蔣百里的時候,也提到了在民國史中大名鼎鼎的蔡鍔將軍,說他在蔣百里那一屆考試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和蔣百里一同從日本天皇的手中接過了天皇佩刀。


這個傳聞和孫立人的傳聞一樣,都是假的,都是後來人們人為編造出來的。

首先蔣百里雖然和蔡鍔有著深厚的友誼,但是他們並不是同屆的同學,蔣百里是1902年入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然後1905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

而蔡鍔將軍雖然1902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日本讀書了,但是他當時讀的並不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蔡鍔是在1903年的時候才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因此根本不可能和蔣百里一同參與考試。


還有蔣百里和蔡鍔也不可能從日本天皇的手中得到天皇佩刀,在當時的日本,想獲得天皇佩刀就必須得進入日本的陸軍大學中學習並在日本陸軍大學的畢業考試中取得前六名的成績。

只有陸軍大學的前六名才能獲得日本天皇的佩刀,至於像蔣百里和蔡鍔他們所就讀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根本獲得不了天皇佩刀這樣的榮耀。

當時他們最多獲得日本陸軍軍部頒發給他們的懷錶,因此這個傳聞是假的。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著名的兩件虛假事件,這兩件著名的虛假事件都與日本人有著一定的聯繫,雖然仇恨確實不能忘卻,但是我覺得這樣沒有歷史依據的造假是不可採取的,這種造假行為其實在很多時候與我們所深惡痛絕的“抗日神劇”以及韓國的“抗中神劇”是沒有區別的。


孤客生


正所謂“掃帚不掃,灰塵自己不會跑”,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我們原本以為是真事兒,但實際上是假事件,這些錯誤的言論輕則影響我們正確看待歷史,重則直接影響我們對當事人以及事件性質的誤判,這是極其嚴重的,這些“灰塵”,我們不掃,它自己不會走。

如果真要挑出一件比較有代表性的假歷史事件,我感覺那些對軍事知識一無所知,還誇誇其談的人,他們散步的軍盲言論又影響到很多人,這樣的事件值得說一說。而近期又出現了大量軍盲對外發布消息稱志願軍頻繁使用了

人海戰術,其實,這種說法,就是一次假事件,很容易誤導人。

作為一場不得不打、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其實,從一開始志願軍就沒用過人海戰術,如果將志願軍取得的歷次勝利單純的理解成依靠人海戰術獲勝的,那就是不懂得軍事理論,更不懂什麼是人海戰術,什麼是萬歲衝鋒,更不懂什麼是三三制。

▲:三三制經典衝鋒

志願軍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使用的軍隊慣用的打發,也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爭奪。

自古就有“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的說法,志願軍自身的武器裝備與敵軍不在同一檔次,所以在戰爭之初,統帥就制定了用優勢兵力圍殲的打法。這是有資料可以查的。

最經典的咯秋沙到了後,一輪炮火洗地,美軍一線部隊全部陣亡,二輪炮火洗地,後備隊消滅乾淨然而事實上美國掌握制空權,轟炸火車運輸線,根本就沒有滿足人海戰術的足夠後勤。所以說有些人就是輸了又不承認,便汙衊對方人海戰術,也不想想自己後勤線是幾公里,對面是幾公里。



雖然早期計劃的是圍殲師級編制,但敵軍雖然叫師,實際上編制在兩萬人左右,而且彈藥和補給都是空投的,子彈基本上沒有打完的時候。然後改變計劃,轉而圍殲營一級的部隊,效果不錯就一直堅持下來了。

並且,我們通常認為的衝鋒號一響,人們就一窩蜂的衝上去,其實這樣簡單的理解是不對的。實際上志願軍並不是無腦衝鋒,而是非常有組織有紀律的三三制衝鋒,交替推進吸引火力,等到離敵軍30米左右時扔手榴彈

據美軍回憶,志願軍非常頑強,等衝到近距離時,手榴彈跟下雨一樣,刷刷的往下掉。其實,志願軍與敵軍相比,最大的優勢在於戰術使用得當,而支撐戰術完美執行的動力,就是志願軍的穿插戰術。

當時的敵軍都是沿著公路推進,但他們永遠想不到志願軍僅僅依靠兩條腿,愣是翻山越嶺,最終分割敵軍部隊,達到局部圍殲的目的。據資料記載,38軍113師強行軍14個小時就疾馳了72公里,這裡的距離是指直線距離,當時是山地。當時為了趕時間,都是直接尿在褲子裡的,最終才搶在敵軍前僅10分鐘佔領要地。


顯而易見,這種在武器裝備落後、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採取疾馳穿插佔領要地的方式,自然不是軍盲口中的人海戰術吧。當然了,後期的反斜面戰術也不是人海戰術,已經成為經典戰術了。

另外,敵軍也會使用集中優勢兵力圍殲的戰術,戰鬥中志願軍防守的陣地,連級幹部都死了,排長指揮,排長都死了,班長指揮,最後連班長都犧牲了,士兵們就自己打,沒有彈藥了就與敵軍同歸於盡。

這自然也不是人海戰術。

還有,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嚴重不足,冬裝裝備不齊,造成很多非戰鬥犧牲。很多戰士幾天都吃不上東西,組織敢死隊時,詢問士兵有還有什麼要求,士兵只是希望能吃一個土豆就知足了。每一個人都是最可愛可敬的。

並且,很多陣地在白天被敵軍拿下以後,到了晚上又被志願軍奪回來,這是沒有制空權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戰略戰術,即便放到今天,夜間戰鬥都是非常困難的,而志願軍依靠夜間猛攻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勝利。這自然也不是人海戰術。

因此,戰爭的發生是每個人不希望看到的,但是,真的發生了,志願軍會無畏地勇敢面對,武器裝備的落後並不是一味地拿生命去彌補不足,而是通過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合理安排,令行禁止的嚴苛紀律,來取得勝利的。抗美援朝取得勝利絕不是靠人海戰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