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何終其一生看不起黃忠?

青茶D


這個我之前文章分析過。

我們都知道關羽被稱為武聖,和文聖孔子齊名。縱觀關羽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充滿雄心壯志,關羽青年時曾殺過人,所以背井離鄉,連字也改成了雲長。

後來關羽在涿郡做小買賣,結識了劉備和張飛,從此便跟隨劉備東征西戰殺敵立功,無論在劉備多麼困難時都未想過離開,而投靠曹操那次史書只是記載,並未分析原因,後來還是回到了劉備身邊。

劉關張

劉備稱帝后,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和之前曹操封的有本質區別),前將軍,三國演義更是譽其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也順理成章的為後世流傳。

而縱觀關羽對陣時,多次被人射中射傷,比如黃忠,龐德,都射中過關羽,而其他的武將從未被射中過那麼多次,為什麼關羽對箭防範意識那麼差呢?為什麼自己從不用箭?你看呂布,馬超個個箭法精湛,甚至連劉備都射死過人。

關羽

究其原因還是關羽骨子裡有傲氣,讀春秋深明大義。箭在古代是屬於比較陰險下流的招式(弓兵除外),屬於趁人不備殺人的武器,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就是指箭一般都是偷襲用。所以說關羽的傲決定了其光明磊落,也決定了關羽對用箭人的鄙視不屑甚至輕視,理所當然會看不起黃忠。


備備喲說文講史


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拿下漢中之後,進位漢中王。同時冊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
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權力無疑是最大的,但是一聽到黃忠也位列五虎將,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為什麼不滿黃忠,不願與黃忠同列為伍?


其實關羽看不起黃忠有三點原因:

1、黃忠晉升太快。

黃忠,字漢升,荊州南陽人,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建安十四年(209年),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建安十九年,拜為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從此名聲大噪。短短十年時間,就晉升到了國家高級大將序列,堪稱速度非凡。要知道,關羽和張飛都跟隨劉備長達三十餘年了,才有這樣的地位,因此晉升太快,關羽產生對黃忠的牴觸情緒的。

2、關羽的打壓藉口

黃忠雖然是老將,但是戰功顯赫,而且勇武逼人。但是 ,關羽更希望擔任這個職位的是趙雲,這位有資歷、軍功、謀略、而且還是涿郡派系的人物,在關羽看來,黃忠屬於荊州派系,漢中太守魏延已經是荊州派系提拔上來的武將,就已經造成了全軍震驚的後果,而中央還安排一位這樣的荊州派系的大將,荊州派系的武將上升勢頭很明顯,為了實現涿郡幫掌控軍隊,黃忠必然要被打壓。


3、關羽的驕傲狂妄的性格

對於黃忠的任命,諸葛亮其實也曾提出過意見,《三國志》記載:“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
也就說黃忠的名望不是關羽和馬超可以相比的,現在讓他們同列為臣,地位相同,關羽很可能不高興!也從側面反應了,關羽的驕傲狂妄的性格,可能覺得關羽不理解。

而黃忠,作為一個降將,有這樣的地位,很明顯,除了實力,就是劉備的帝王之術了,黃忠作為降將的代表,代表擇賢主而仕的一批官員。而劉備對於這些降將論功行賞,也是間接向其他降將透露出一切官員俱要一視同仁的道理。關羽在費詩的勸說之下,也就接受了。

滄海一川


在真實的三國史上,關老爺確實看不起黃漢升。而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關鍵在虛構的三國演義,因為在虛構版的演義中,關羽曾經和黃忠大戰未分勝負,而且黃忠馬失前蹄之際,關老爺饒之性命,次日韓玄將坐下青鬃馬賜給老黃,老黃彎弓射老關,虛放兩箭,第三箭射中紅纓,關羽知其意不追,後來韓玄說黃忠通敵欲斬,魏延殺死韓玄並迎關羽進城。(關公戰黃忠,其實就是關公戰秦瓊,純屬虛構)

有這樣一段故事,關羽和黃忠便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曾經有過故事,而且是一段難忘的故事。關羽知曉黃忠的本事,而且親身領教。

可既然如此,後來封五虎上將之際,關雲長為何又發飆,看不起老黃呢?

這顯然是於理不通的。

實際上,關鍵就在於此前的關黃大戰,純屬虛構。

在《三國志》中,老黃壓根就沒和關二交過手,劉備南下那會,老黃是主動投降的,沒打架,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身手究竟如何。他真正有所表現,是在入川攻劉璋那會勇猛衝鋒得來的名氣,劉備也是在那個時候,才對他刮目相看。以至於後來評定了益州,就封他做討虜將軍。而五虎上將這買賣,也純屬虛構。

實際上,關羽、馬超等四個人受封的是前後左右的將軍號,自然這是將軍序列中比較高級的,趙雲則沒捱上。這順序也不一樣,關羽是前將軍,張飛是右將軍,馬超是左將軍,黃忠是後將軍。

但也就這一次封賞,令遠在荊州的關羽大吃一驚。為什麼呢?張飛的戰功,關羽是瞭解的,這個自然沒問題。而馬超是西北方向有名望的戰將,關羽也沒問題。可黃忠是哪根蔥?關羽不知道,肯定是不服氣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劉備特意派人到荊州,跟關羽說明情況。

從這些情節來看,關雲長的質疑,也毫無問題,不能說明他就是驕傲自大,看不起人。更談不上關羽終身看不起黃忠,關二根本就不認識這人好不好!

(從歷史看,關羽真的沒見過黃忠一面,之前黃忠隨劉備入蜀之際,他壓根就不知有這人。等黃忠在西方有了勇將之名,關羽又在荊州走不開,稍後更出事情,所以這兩位根本就不認識)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關羽必須看不起黃忠,更確切的說是他必須表現的非常看不起黃忠。當初桃園結義時劉備身為皇叔(雖然很有水分)有政治資本;張飛為一方富戶(家中有私家園林)有經濟實力;只有關羽身無長物,他所能依仗的一是武藝、二是對大哥的忠誠,政治資本和經濟實力卻是沒有的。在後期劉氏集團不斷擴大時更多的人才加入進來,關羽的地位不斷受到衝擊,先是諸葛亮、趙雲,又有馬超、黃忠、魏延。關羽最怕別人從武藝和忠心這兩點威脅到他了,所以他攻擊他人時也就是從這兩點出發。因為他自己忠誠上有汙點(曾經降曹)所以特別在意他人這方面的問題,一但發現瑕疵就咬住不放,希望所有人都有問題才好。關羽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只有不斷的貶低排斥他人才行。諸葛亮他沒辦法,他沒那個頭腦鬥不過,經過幾次交鋒認了,但諸葛亮也總是對他讓三分的。趙雲年紀小,和他不是一伐的,所以矛盾不大。他攻擊馬超自然是說馬超只有武勇不如他有謀略了;攻擊魏延、黃忠就是說這兩個人曾經被棄過舊主,關羽用這種方式提醒劉備自己才是最可靠人,也順便壓制了其它人以鞏固自己的地位。關羽這樣的行為是典型的底層平民飛黃騰達後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十分需要來自於上層的認可,也非常懼怕同僚們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才會不斷用抹黑打壓他人的方式向上級表忠心。



七晝夜




😂😂😂我周瑜不服


林果


個人觀點:

第一,關羽其實並不是看不起黃忠,是一種嫉妒心作怪!他們之間的打鬥,雖然最後關羽贏了,但是整個過程,黃忠想殺他根本不需要與他對陣,百發百中的神箭不是吃乾飯的,演義中也表現出這一點,黃忠不好意思殺他!關羽本人,狂妄自大,尤其是呂布死後,自認為天下無敵!初次交手,兩人打了百於回合不分勝負,約定明日再戰!黃忠年齡大關羽那麼多,實力卻和關羽基本不相上下,我們都知道,第二天關羽贏了也是用的拖刀計,計策這東西,只要事先發覺就不會中計,換句話說,要是黃忠謹慎一些,就還是分不出勝負,可是交戰過程中,黃忠可是隨時隨地能要了關羽的命!所以,關羽不是瞧不起黃忠而是嫉妒黃忠!


第二:還是關羽的性格,好大喜功!關羽在劉備集團軍幾乎是矛盾的糾結點,跟一起起步諸葛亮關係都那麼差,後期更是目中無人,在荊州,對劉備很多事都說三道四的!總認為自己功勞最大!也為日後埋下禍根(請看我個人動態關於關羽之死)。如果,黃忠與關羽一樣的年齡,關羽肯定打不過黃忠,妥妥的!總認為自己的功勞最大,正好,黃忠又斬了夏侯淵,立下大功,出於嫉妒心,如果不壓制黃忠排斥黃忠,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就會受影響了!



最後一點,就是,關羽總覺得自己跟領導混的很熟了!可是,自己得罪了那麼多的人都不在乎!最後死都才明白什麼叫眾叛親離!張飛,趙雲不必說跟劉備起家的,馬超無論身世和武力都不輸他,換句話說,跟馬超同列還能有面子!而關羽認為黃忠是自己的手下敗將,讓自己跟手下敗將同列感覺丟人!黃忠其實也明白這一點,直到死還掛著這個事!其實,對於劉備發家後而言,黃忠對於劉備集團的功勞,十個關羽也比不上!不信,你仔細想想,後期關羽有啥功勞?


君說歷史


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權力無疑是最大的,但是一聽到黃忠也位列五虎將,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為什麼看不起黃忠,不願與黃忠同列為伍?

其一:關羽好大喜功,看不起比自己職位低的人。 

演義裡,關羽一開始還是蠻喜歡黃忠的,原因很簡單,打長沙時,兩人算是惺惺相惜,但後來卻開始看不起黃忠了,為什麼呢?因為關羽接下來就是鎮守荊襄,直接就是一方大員,而黃忠呢,七老八十了,歸順劉備還只是個偏將軍,歸順後也還只是將,而且還是那種需要親自上陣的,類似於關羽在徐州時的檔次,關羽自然看不上了,因為兩人的官位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了,基本差距差不多就是兵跟將的區別了。

其二:關羽的性格

關羽的性格,好大喜功!關羽在劉備集團軍幾乎是矛盾的糾結點,跟一起起步諸葛亮關係都那麼差,後期更是目中無人,在荊州,對劉備很多事都說三道四的!總認為自己功勞最大!也為日後埋下禍根。如果,黃忠與關羽一樣的年齡,關羽肯定打不過黃忠,妥妥的!戰長沙關羽關於黃忠的主觀行為如下: 內心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只是不過覺得黃忠是個能打的貨,事實上三國原著中敵我雙方經常有這種心理活動,僅僅是認為對方很能打,並不是欽佩對方這個人的證據 。雙手舉刀猛喝曰:“我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能打是麼?老子比你更能打!不稀罕乘人之危,再來打過照樣弄死你,同樣的,這口氣很明顯佐證了上一條心理活動中絲毫沒有欽佩黃忠這個人的意思。 射中盔纓:雲長吃了一驚,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今日只射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也。雲長領兵而退。————嚇一跳,小樣還挺能打。今天沒下黑手是因為昨天我放他一馬。沒有任何明確的讚賞性心理活動。 魏延開城:安撫已畢,請黃忠相見。忠託病不出。雲長即使人去請玄德、孔明。————並沒有張飛義釋嚴顏那樣的舉動,給你面子招撫一次不來拉倒,爺沒空陪你玩。

以上都可以說明關羽並沒有被黃忠折服,原著中此處僅有黃忠對於關羽多有欽慕之意的描寫。所以關羽遇(zuo)害(si)後,黃忠急急不可耐要報仇的衝動僅次於劉備張飛此處是有伏筆的。所謂惺惺相惜,實則黃忠單方面的敬佩關羽而已,關羽眼中壓根黃忠壓根沒掛上號。

另外,如果在此之間關羽有欽佩黃忠的意思,他怎麼會從頭到尾都在想著幹黃忠?第一天目的是砍死黃忠(平手),第二天目的還是砍死黃忠(正準備下手黃忠馬趴了),第三天目的還是砍死黃忠(黃忠詐敗射盔纓之前關羽可是“兩日戰黃忠不下,十分焦躁......忠詐敗,雲長趕來”)。你丫都折服了,還這麼想幹死他?你大哥大耳賊那邊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鬧革命正缺人啊,這麼條好漢就沒想過收服一下?外交技能沒點滿那也至少不用這麼急著乾死吧?

事實上性格上而言關羽自視甚高,平生壓根沒有服過幾個人,初次見面即信任的只有劉備和張飛,“水”先生也是一把火燒了博望才博得關羽信任的。甚至嚴格來說關羽沒有“折服”過任何人,他看得上的都是他“主動”地認可你,而不是對方“主動”地折服他。即使在這點上他也是非常吝嗇的。終其一生能正經信任的不過劉備張飛諸葛亮,認可的不過趙雲張遼。 從上邊一句對趙雲並列五虎上將的評價中那一句“可也”也充分暴露了關羽的性格,趙雲這樣戰功赫赫赤膽忠心的虎將,因為不是真正拜把子的張飛,不是世代名門的馬超,關羽都廢話了半天勉強蹦了倆字“可也”,遑論黃忠乎?

話扯遠了,關羽不滿黃忠的不是能力、也不完全是如上我所說的信任或者認可。而是地位!張飛趙雲得到了信任和認可,所以如兄弟手足,地位自然可以平起平坐,自家人可以不論出身。其餘兩位馬超黃忠那就不一樣了,是我大哥的下屬,馬超好歹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當然,這個略扯)世鎮西涼名門貴胄,和我並列也算說得過去。黃忠?算哪根蔥!

事實上,黃忠投劉備前一生不過守長沙一郡之地,換成現在話說也就長沙市公安局長兼人武部主任。和陪著大哥打遍半個中國的張飛趙雲,和馬伏波之後西涼刺史馬騰家的貴公子馬超比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何況張飛趙雲分別是拜把子的公司創始人和資深合夥人級別的鐵哥們。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如有其他觀點,請盡情發表。


電競老騷男


關羽為何終生看不起黃忠,按照現在的話來說,恐怕就是羨慕嫉妒恨!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黃忠的交集戲分很多,但在真實的歷史上,兩個人並沒有過多的交集,甚至兩個人究竟有沒有見過面都沒有明確的記載,也許只是互有耳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從各方面比較來看,至少在關羽的眼裡,黃忠沒有一個地方能比得上他,但在現實中黃忠卻可以步步緊逼,完全不遜色於他。



在關羽的概念裡,黃忠也不過是赤壁之戰後,劉備收復荊州四郡時所收納的一個降將,跟早期就與劉備共同打江山的關羽的資歷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雖然年長卻沒有太多出彩表現,比起自己斬殺顏良的風頭,根本沒得比較,可這些只存在於黃忠歸順之前,歸順之後呢?

先是跟隨劉備殺入益州,參加了長達數年的益州爭奪戰,黃忠自然立下了汗馬功勞,隨後近兩年的漢中之戰,更是率軍擊斃夏侯淵,創造了劉備與曹操交戰數十年來,擊斃的最高級別曹軍指揮官,如果說不久後關羽水淹七軍威震中原,之前的黃忠更是憑藉著此戰威震西北,而在這五六年的時間裡,關羽在幹什麼?由於戰略的需要,他只能待在荊州擔任守門員的角色,眼睜睜的看著資歷不如自己的黃忠狂刷戰績,自己早年的成績在黃忠面前也逐漸變得微不足道,其幫助劉備建立了由始以來最大的地盤,自己卻只能成為旁觀者,關羽能不惱火嗎?



所以黃忠受封五虎上將,既有安撫荊州派的需求,更有獎勵黃忠戰績的需要,這個五虎上將之銜,黃忠其實是當之無愧,儘管關羽氣惱的聲稱不與老卒為伍,但他卻無法改變一個事實:黃忠有資格拿這個榮譽!



這就好比現在的職場,一個高管暫時被閒置多年,又根據工作需要把一個項目經理不斷委以重任,多年後給公司創造大量業績的項目經理自然可以被提拔為高管,而原來的那個高管,這期間沒創造業績,自然只能看著後輩跟你平起平坐,氣惱歸氣惱,看不起歸看不起,但卻無法改變後者有資格與你平起平坐的事實。

事實上漢中之戰不久後,關羽在沒有顧及自己力量薄弱的情況下盲目擴大樊城之戰的戰果,甚至在徐晃增援下樊城之戰已經無法進行下去的情況下還異想天開地選擇堅持,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經陷入到了短期之內想盲目擴大戰績和資歷的陷坑中,最終在威震華夏的幾個月後就埋葬了自己!


遼寧資深球迷


羅貫中《三國演義》有詩云:“老將說黃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鎖甲,雙挽鐵胎弓。膽氣驚河北,威名鎮蜀中。臨亡頭似雪,猶自顯英雄。”《三國志·黃忠傳》載,“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人們常有的疑問。不過黃忠雖老,卻不存在這個問題。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方面軍師龐統陣亡,劉備一支穿雲箭,將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拉入川作戰,留關羽坐鎮荊州,“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與曹操針鋒相對,黃忠露出鋒芒,《三國志·黃忠傳》載,“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聲威赫赫。

劉備將曹操擠出漢中後,自為漢中王,論功行賞時,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同列,諸葛亮當即指出,恐怕關羽心裡會不舒服,《三國志•黃忠傳》“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


據《資治通鑑》載,關羽聞與黃忠同列,果如諸葛亮所言,大是不忿,“……備還治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餘皆進位有差。遣益州前部司馬犍為費詩即授關羽印授,羽聞黃忠位與己並,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費詩好一番勸解,這才讓關羽接受了任命——後世總認為黃忠是老將,大約也是緣於關羽一句“不與老兵同列”。

其實,關羽不見得是特意針對黃忠,就像孫權為子求取關羽的女兒時,關羽破口便罵,《三國演義》中更是說“虎女不嫁犬子”。看起來關羽把自己擺得比東吳老大還高,他的“境界”,其實可以用“小視天下英雄”來形容。

也就是說,這天下群雄,他看的起的沒幾個,便諸葛亮這等人物,在關羽面前也是撿好聽的說。


不過關羽不愧是鐵骨錚錚的英雄,知錯便進行彌補,“羽大感悟,遽即受拜”,這是常人難及的。只是,他慣有的自負、驕衿,卻是難以改變的。


煮酒君


其實,關羽看不上黃忠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很多的人都是從《三國演義》上誤解了。

關羽、黃忠的長沙之戰,純屬虛構的,其實,黃忠於長沙與魏延投降劉備,從未與關羽交過手,關羽根本就不知道黃忠的功夫有幾斤幾兩。

五虎上將也是子虛烏有的事,蜀漢只有四將軍,而無五虎上將一事,反而是曹魏才封了五子良將。

主要原因是:一,黃忠乃一降將,年紀太大了,關羽、張飛縱橫寰宇之時,黃忠並無聲望。二,黃忠進爵太快,取得成都時封徵西將軍。取得漢中後,劉備進爵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黃忠後將軍、馬超左將軍、張飛右將軍。然一直忠心護主的趙雲呢?以前是牙門將軍,取得成都後,詡軍將軍,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封關、張、馬、黃四將軍時,趙雲為中護軍。說白了,就是雜牌將軍,為劉備看家護院的狗腿子。你說關羽氣也不氣?張飛是同患難30於年的生死兄弟,馬超也曾是一方諸侯之後,且潼關、渭水與曹操一戰早已成名。趙雲雖然不是兄弟確勝似兄弟,當然,三國演義有誇大趙雲之嫌,但也同生死十多年了。然黃忠,一名老卒,短短几年的時間,兩三次戰役,就一躍躋身於四大將軍之列。為此“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一是,看不起黃忠;二是,給劉備提意見,撂挑子;三是,為趙雲鳴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