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被處死前,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戴利TomDaley


單雄信的人生是一個草莽英雄的悲劇。作為一個隋末活躍於疆場的猛將,認幾姓為主,縱橫幾大諸侯之間,最終王世充失敗,命喪洛陽。單雄信作為王世充的親族心腹和主要將領,城破就被處死於河邊。

不得不說,單雄信武力值確實很高,有幾把刷子,在洛陽前線差點殺傷李世民,和李世民結下了樑子,也給李唐突破洛陽帶來了某種障礙。其實,單雄信在和翟讓、徐茂公、王伯當等人經營瓦崗寨之時,就建立了比較友好的關係。反而和後來的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等人,貌合神離,關係寥寥,並非是電視劇中情同手足般的密切。特別是單雄信臨場投靠王世充,間接導致李密之敗,基本兄弟們已經撕破臉了。

客觀來說,單雄信雖然家資豐厚,帶領自己的家當和小弟躋身江湖,在隋末群雄中不斷尋找自己的位置,闖出小天地。但是,他出身太低,無論是宇文化及,李密,還是李淵,王世充,都是有一定朝廷親貴背景的。單雄信屬於孤軍奮戰,綠林豪傑,還沒有選對主人。後世的話本小說,戲曲演義乃至影視劇,都對單雄信之死表示可惜,把他塑造為扶強鋤弱,仗義疏財的完美形象,與秦瓊程咬金等人的無情無義作出對比。這不太對方歷史中的單雄信,他也是一個投機者。就是誰強大跟誰,誰有地盤就跟誰,骨頭很軟,談不上堅決不投降,慷慨赴死。

單雄信特別想讓老鄉好友徐茂公給他說情,徐也確實聲淚俱下去找李淵和李世民了,但被斷然拒絕。畢竟,單雄信投降太晚,失去了價值。徐茂公等人,不過是敵方降將,話語權很低。

況且,洛陽剛被秦王李世民平定,李唐需要殺一批王世充親信來樹立威望,單雄信的死是必然的。至於不喝其他人的送行酒喝程咬金的酒,那就僅僅是小說家言了。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單雄信臨刑前獨飲程咬金的送行酒,並大罵徐世績、羅成,出自京劇《鎖五龍》。在這出戏中,王世充屢戰屢敗,其手下大將單雄信獨闖唐營,打算憑一己之力除掉唐軍主帥。然而,由於唐營兵多將廣,單雄信被生擒。

單雄信被捉後,李世民有愛將之心,苦苦勸降,但性格剛烈的單雄信誓死不從,被判斬首。當時,徐世績、羅成、程咬金等人前來送行,紛紛想敬他一碗送行酒。

結果,單雄信對徐世績、羅成大罵,僅痛痛快快地喝下了程咬金的送行酒,並傾訴回味了在瓦崗寨時兄弟之間的深情後義。值得注意的是,在單雄信、程咬金暢談時,還突然想起了秦瓊,結果得知他押運糧草在外,心中十分失望。

以上情節,是京劇《鎖五龍》中的橋段,而單雄信赴死的情節,在不同的書籍中另有很大差異,尚有《隋唐演義》、《說唐》及正史《舊唐書》與《新唐書》等不同的描寫。

在《隋唐演義》中,重點突出的是秦瓊,他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單雄信吃下,並讓兒子娶單雄信女兒,以示兄弟之間的深情厚誼。但到了《說唐》中,這番情節卻安在了徐世績頭上,重點突出的是徐世績的仁義。

與歷史演義小說不同,兩唐書對這般瓦崗英雄的記載極為簡略,提及單雄信結局時,只是說洛陽兵敗後被殺。當然,書中對徐世績還是另有一番讚譽之詞的。

縱觀《隋唐演義》、《說唐》和京劇《鎖五龍》,內容之間差異很大,但對瓦崗寨這般英雄的描寫,確實越來越傳神。徐世績是李唐功臣,秦瓊是民間傳說中的門神,而程咬金則是最為仗義的豪傑,無論凸顯他們哪一個,都是可以理解的。

事實上,自古成王敗寇,當時眾兄弟也是各為其主,而且其間還有不少杜撰人物,自然使得單雄信受死情節難辨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鎖五龍》中單雄信大罵羅成是必然不存在的,因為歷史上並無羅成此人。至於獨飲程咬金的送行酒,大家可以自行品味。


碣石樵子


單雄信因為他的哥哥被李家誤射而死,讓單雄信非常的怨恨李淵,以至於他的很多結義兄弟都投向唐營,而單雄信卻堅決不肯投向李唐,李世民在勸降單雄信不成的情況下,只好處死單雄信。


而單雄信被處死前,他的很多兄弟都給他送行酒,但單雄信卻都沒有喝他們給自己的送行酒,而單單喝了程咬金給他的送行酒。

那單雄信為什麼會喝陳咬金給他的送行酒呢?

主要是因為陳咬金說的話,說中了單雄信當時的心中的痛處,同時陳咬金又說讓單雄信在來世報仇的話,讓單雄信心中大快,因為單雄信會喝陳咬金給他的送行酒。

在說唐系列中,單雄信本是二賢莊的莊主,又是綠林的大頭目,同時單雄信對朋友也很義氣,其中就曾幫助秦瓊於困難,他也把秦瓊當做知心的朋友。

後來單雄信和魏徵、徐茂公、秦瓊、程咬金、王伯當、齊國遠、史大奈、羅成等人在賈柳樓結義,並且在瓦崗建立勢力,瓦崗英雄也聞名當時。


他們結義本來是情義深厚的,但是發展到後來,眾人卻都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是前程各奔東西。其中單雄信在洛陽成家,成了洛陽王世充的大將,而有的人卻投向了李唐。

當時秦瓊、羅成和陳咬金還沒有投唐,當他們來到洛陽後,受到單雄信的款待,也受到王世充的禮遇。

但當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時,秦瓊、程咬金和羅成卻先後離開單雄信投了李唐。單雄信覺得他們辜負了自己對他們的情義,對他們那麼好,但他們所都離開了自己,而且還投向了他的敵人。

所以單雄信心裡又痛又氣,雖然他的兄弟很多人都投向了李唐,但單雄信因為他對李家的怨恨,所以至始至終是不肯投唐。


結果單雄信被唐軍擒獲,李世民勸降單雄信不成,就決定處死單雄信,他的很多兄弟給他送行酒,但單雄信卻都沒喝。而當到陳咬金時,陳咬金對單雄信說,死沒有什麼可怕的,來世做個英雄,殺掉那些對不起自己、虛情假意之人。

因為程咬金說中單雄信的心中所想,同時覺得陳咬金說的也算是在理,因此單雄信會喝陳咬金給他的送行酒。

在說唐系列中,單雄信轉世成蓋蘇文,在後來薛仁貴徵東時,因為賈柳樓結義之一的齊國遠被蓋蘇文所殺,瓦崗二十七家總兵為齊國遠報仇,結果導致瓦崗二十七家總兵盡死於蓋蘇文之手,這也算是了卻了蓋蘇文前世單雄信的願望了。


當然這些都是說唐系列中的,是小說演義,而非正史,在說唐中,又有“青龍四出世,白虎三投唐”的說法,青龍、白虎本來就犯衝,因此素有不和,比如青龍星單雄信和白虎是羅成的關係。


中孚鑑


程咬金的送行酒之所以被接,並不是因為程咬金如何,而是因為程咬金說了一句話,附在耳邊說,希望單雄信來世做個大英雄,親手除掉這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單雄信聽了之後,接過程咬金的酒一飲而盡,其實後面也有傳說,說除掉這群人的蓋蘇文其實就是單雄信的轉世。

有道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為什麼這樣流傳?是因為劉關張義結金蘭後,情同骨肉,關羽一死,劉備豁上不要江山不要命,抬腳就去找東吳報仇,是真心疼兄弟,不是虛情假意。而瓦崗寨呢,那一炷香前齊刷刷跪著四十六友(到了水泊梁山,更是聚起一百單八將),人一多,革命人數表面看是壯大了,最後還是手足相殘,落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悲情結局。

單雄信被擒後,沒有任何原來的好友出言相救。只有徐茂公一人求李世民放過單雄信,但李世民認為單雄信反覆無常,根本不同意。於是在單雄信被殺的時候,徐茂公從身上割下了一塊肉餵給了單雄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