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什麼樣的平民才會得到皇帝“賜宴”的機會?

忠肝義膽嶽老三


獲得皇帝欽賜的筵宴或食物的機會並非只是朝廷官員的專利,一般平民亦有這種機會,但也不是所有平民都有那份榮幸,只有耆老、賢士和義民這三類平民能有幸得到這份恩賜。

一、耆老(德行高尚受尊敬的老人)

皇帝對於耆老的賜食,即在耕耤禮畢和巡狩途中會賜予耆老酒、肉等食物,以及賜予處州麗水縣上京申辯的四十老者酒食以作安撫,除此之外,對於特別高壽的耆老,皇帝亦十分重視和尊敬,如崑山周壽誼,生於南宋景定年間,曆元朝,到洪武五年(1372 年),年至 110 歲,明太祖得聞,召其入見,並賜酒饌於內殿;又如北京茹大中,生於元朝,到天順初年,年至 104 歲,得蒙明英宗親自召見存問,並欽賜筵宴。

二、賢士

自古聖王英君,“莫不好求賢士,以臻治理”。永樂初年,明成祖召舊幕僚武周文至南京,想要授予他翰林院侍讀學士職位,但武周文卻堅定地拒絕了,明成祖賜予他白金、文幣、酒餼等物,命人送其返鄉。

天順元年(1457 年),賢士吳與弼得石亨推薦,有機會入朝為官,但吳與弼婉言謝絕。明英宗派行人接其入京,欲授其左春坊左諭德官職,並在文華殿親自召見賜宴,但吳與弼以老疾為由再次拒絕了。但英宗並未放棄,隨即賜其羊酒柴米等物加以溫言勸說挽留,吳與弼第三次拒絕了,明英宗雖覺無奈,但也並未勉強,最後仍由行人送其歸家。

三、義民

此外,還有一部分平民,他們略有資產,響應朝廷的號召,主動出粟以幫助賑濟鄉民,對於這部分熱心的平民,皇帝往往敕賜其為義民,免其力役,並賜以羊酒等物。

宣德十年(1435 年),江西發生饑荒,富民魯希恭、鄭宗魯、胡有初、陳謙等,將自家的粟捐予官府,以幫助賑濟災荒,巡撫趙新上書表其功事,明英宗大為感動,特遣行人敕賜魯希恭、鄭宗魯等為義民,並賜羊酒等物。魯希恭等赴闕謝恩,英宗覆命光祿寺賜予酒饌。八年後,吉安府廬陵等縣縣民周怡、周仁等捐粟二千石以備賑濟,英宗再次敕賜周怡等為義民,並賜予羊酒等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