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流水?

木王老劉


1. 要使用腳架,要想拍出流水美麗的線條,快門速度要比1/4秒更慢,在這麼慢的快門速度下,手持相機會不穩定,所以要使用腳架,拍攝流水周圍也會比較溼滑,帶上腳架可以更安穩。

2. 根據水流的方向決定構圖,垂直的瀑布,由上而下的水流使用豎圖,拍攝小溪或者左右流動的水體,使用橫的構圖。

3. 使用小光圈和廣角鏡,為了讓怕出來的物體都清晰,要使用小光圈拍攝,景深更深,但使用小光圈會使光量減少,所以要加長曝光時間,提升感光度。

4. 使用自拍器或者快門線,使用相機自拍功能或外接快門線使用快門要比手動按快門穩定。

5. 過曝的情況下需要裝上減光鏡,有的時候光線太亮,拍出來會一片亮白,需要用減光鏡,這樣就不會過曝,拍出來會有絲綢的感覺,也可以在比較亮的情況下,用比較慢的快門。


縱橫視覺ZoneFoto


流水拍起來最好玩,拉起絲來,就好看了。依我拍攝經驗,有些小竅門。

我們來倒推。要拍流水就要有拉絲,要有拉絲,當然就要用到長曝光。而那如何做到長曝光呢,這幾點都必須考慮:

一是三角架,其實不一定必須的。當然有角架是最好的了,但也有小技巧,因為你並不是隨時都帶著三角架啊,依我的經驗,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用石塊、磚頭等臨時搭起一個穩定的平臺,只要能保證相機穩定,而且鏡頭構圖是你想要的就OK。

二是將光圈縮到最小,儘可能讓快門速度慢下來。但問題來了,有些場景光線挺強的,即使光圈最小了,快門還是不夠快。那教科書上說,要用偏振鏡對吧,這當然是壓暗光線的重要法寶,這樣快門就能慢下來。但問題又來了,如果沒有偏振鏡怎麼辦?這裡又有個小竅門,就是找一張身上的黑色卡紙或者黑色的物體,在鏡頭前不斷晃悠,其實起到的作用就是擋住進光,減少進光,這樣曝光時間就可以延長了。

怎樣,小竅門還有點意思吧。


我是衚衕


如何去表現水?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認識。

有些攝影師,喜歡以真實的方式來表現,用高速快門,來凝固水的動感瞬間。還有一些攝影師呢,喜歡將水來霧化,模糊。

如果希望把水運動的瞬間凝固住,一般要使用1/500秒以上的快門速度。確切的快門速度,要根據水流動的速度來確定。水動的越快,則越需要快的快門速度。

如果這張圖,拍攝於阿根廷伊瓜蘇瀑布,快門速度是1/1600秒,可以看到清晰的拍到了每顆水珠。

阿根廷伊瓜蘇瀑布,1/1600秒

飛俠開車在冰島過河,看看車飛濺的水花,1/500秒。

水的霧化,使我們平時肉眼所看不到的,所以更加的“賞心悅目”,增加了畫面的活力和動感。如果水流的速度比較快,納悶一秒左右的快門,水就可以霧化了。這張瀑布作品,F16的光圈,曝光時間1.3秒。但由於水流快,瀑布霧化了。

可如何將水錶現的霧化呢?最簡單的就是採用低感光度,同時縮小光圈,減少鏡頭的進光量。

如果在低感光和小光圈的情況下,仍然不能使水面霧化,你就需要使用ND濾鏡了。

ND濾鏡一個黑色的濾鏡,可以減少進入鏡頭的光,從而延長曝光時間。飛俠比較常用的ND檔位是6檔,可以把曝光時間延長256倍。

這張圖片拍攝於意大利五漁村,拍攝時候使用了ND濾鏡,曝光時間120秒。海面全部霧化了。

還有一種後期的方法來模擬慢門, 那就是堆棧。同一個機位,拍攝多張圖片,然後後期處理。這方面內容,我會專門來說一下。如下這張圖片,就是採用堆棧的方式,拍攝了20多張,後期合成。

二種表現水的方法,沒有對錯之分,只要運用合理,都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這裡飛俠想說的是,一定要二者取其一,如果你拍的效果介於二者之間,就“夾生”了,水就不清晰,也不霧化,反倒給人以凌亂的感覺。


網際飛俠


對於拍攝關於水的景物,最重要的一個參數就是快門速度。通過快門速度的不同,來創造出不同的效果。

較低的快門速度

較低的快門速度能夠拍攝出絮狀流水的效果,使水流呈現出拉絲的狀態,畫面有很強的動感,一般用於拍攝瀑布或者溪流這種具有固定流動方向的水流。

拍攝參數

對於比較湍急的水流,如瀑布,一般曝光時間要控制在1/10s內,既能從效果,又能保留水的流動細節。對於流動較為平緩的溪流,快門速度可以控制在0.5-3s內。

拍攝時,降低感光度,來獲取更慢的快門速度。優先選用快門優先模式,以方便設定曝光時間。如果要拍攝一個宏大的場景,為了獲取足夠大的景深,也可以選用光圈優先模式,設定較小的光圈值,觀察匹配的曝光時間,看曝光時間是否滿足要求。在白天拍攝的時候,感光度和光圈都設定為最低值,但是快門速度還是太快,可以考慮加裝減光鏡或者中灰密度鏡來減少鏡頭通光量。在陽光強烈照射的環境,可以減0.3-0.7擋曝光補償。

較高的快門速度

較高的快門速度能夠定格瞬間,可以拍下水花飛濺的瞬間,通常在使用較快快門速度的同時,可以壓低拍攝的角度,來放大水花四濺的效果。

拍攝參數

拍攝水花飛濺的效果,快門速度一般在1/500s或者更快的速度,如果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綜合景深因素,為了達到理想的快門速度,可以適當的增加感光度。同時,可以藉助逆光的環境,把水花拍的晶瑩剔透。

構圖

在構圖上,不能只拍水,要通過水流周邊的景色來展現水流的線條,走勢。通過礁石、或者石塊,植被等物體,來劃分水流的層次,增強水流的立體感,也豐富畫面的內容,但是,也要有所取捨,不要喧賓奪主,使畫面雜亂無章。

拍水構圖,一定要注意倒影的利用,如拍攝寧靜的湖面或者小水潭,可以藉助水來表現景物,這對拍攝角度的要求比較高。

藉助礁石的零星分佈來表現畫面的靜與動

色調與光線

如果是拍攝平靜的水面,一般色調以冷色調為主,因為冷色調給人以平靜深沉的感覺。

如果是拍攝流動的水,一般色調以中暖色調為主,因為暖色調給人以熱情奔放的感覺。當然,沒有絕對統一的判定標準。根據你要表現的圖片思想而定。色調和拍攝時間有一定的關係,最好的拍攝時機應該在清晨或者傍晚,清晨色調偏冷,傍晚色調偏暖,這時候光線是一種散射的效果。如果是在中午,光線一般很強烈,且處於一種直射的狀態,水會呈現一種花白的狀態。如果是山中拍攝流水,由於樹木山峰的遮擋,即使是在中午,也會有很好的拍攝光線。

冷色調

暖色調


鏡I界


行雲流水這個詞,特別適合用來形容流光的雲彩,以及霧化的水流。

想要拍攝這種效果,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拍的出來。

首先你必須有一個三腳架,因為想要拍攝這種效果的照片,就一定要使用到長曝光的功能,而如果沒有三腳架,僅憑手持相機的話,那麼拍出來的照片肯定是模糊到沒法看的。

拍攝的時間最好選擇在傍晚陽光不太充足的時候,因為如果光線非常充足,那麼就沒有辦法使用較長的曝光時間。當然,這也有解決辦法,在後面再提。

拍攝角度最好是順光或者側光,儘量不要用逆光,因為逆光時光線非常的強烈,無法使用長曝光功能。

拍攝行雲流水這種效果的時候,必須要使用相機的手動模式,也就是m擋。

首先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構圖完畢之後,將ISO調節到最低也就是一百,然後將光圈儘可能的開小例如f16左右。這樣在相機設置中就可以儘可能的減少進光量,從而提高曝光的時間。接下來就是使用不同的快門速度試拍,來選擇一個正確的快門速度。
剛才提到了如果是在上午或者下午想拍攝流光效果的照片,那麼怎麼辦呢?我們就要藉助一個濾鏡,也就是減光鏡


這個濾鏡的原理就是給相機上安裝一個墨鏡減少進光量來提高曝光時間。而且如果是在傍晚拍攝時,想要拍攝更加流動的雲彩效果的話,也可以使用減光鏡。


光學法則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給大家看兩張圖:

這兩張照片是在同一地點、一個時間段裡用兩種不同的手法拍的照片:上圖是一種慢門拍攝,照片的效果是,水如絲綢般的質感,反而讓你覺得更有動感;下圖是正常曝光拍攝,快門速度較快,水面是凝固的(如果浪比較大,效果會更明顯)。

讓大家看這兩張圖的意思就是:拍水無非就是這兩種情況,一種用慢門拍出絲綢般的“動態效果,一種是較快速度的拍出來的“定格”效果。

這兩種效果的出現,只跟快門速度有關!

拍水的快門速度

拍水,在確定自己想拍出何種效果時,已經基本確定了快門方向,想要“定格”效果,快門速度就往快的方向調,想要“動態”效果,就往慢的方向調。速度多快會有何種效果,還真不能一楖而論,網上常有人要照片的參數,比如幾秒拍出拉絲的感覺,比如幾秒拍出霧化的效果,但這個要來的參數頂多做個參考,沒有實際意義,用什麼參數,還是得自己在實際拍攝時,根據水流的速度、水流的方向來確定,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先拍個試片,根據試片再調整快門。

拍水的時間

一般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拍“定格”效果就比較容易了,快門速度快一點,基本都能達到“定格”效果;拍“動態”效果,就需要ND(減光鏡)來幫忙了,因為ISO是有底限的、光圈也是底限的,沒法再往下調時,只能用ND來進行人為減光,

雖然太陽還沒出來,但要拍這種效果,還真得加ND鏡,上圖用的三檔(0.9)減光鏡,減光鏡的檔數是固定的,一般有個三檔(0.9)+六檔(1.8)就夠了。

弱光情況就是為拍慢門準備的,支好架子,調整好曝光組合,幹就是了!但在弱光情況想“定格”就比較難了,估計也少有人這樣做!

拍攝設備

拍慢門的情況下,三角架是必備了,有一臺穩固的三角架,對一個攝影師來講,是多少的重要!快門線,雖然可以用自拍代替,但容易錯失良機,遠不如快門線來的方便、快捷。

拍攝技巧

不管是“定格”的還是“動態”的,掌握時機很重要。“定格”需要觀察水流時的浪花、飛濺時樣子,觀察規律,抓住一個最讓人滿意的時刻;“動態”的更是這樣,觀察水流的速度、方向和規律,按快門時要果斷,不要聽老法師們所說的“拍攝時不要去看回放,耽誤時間和時機”,我覺得是必須看一下回放,看效果是否達到的自己的創作目的,然後再確定下一次拍攝的調整方向。


不管是“定格”還是“霧化”,都各有各的“好看”!


南方之南


水本身就是比較單調簡單的物體,不管是顏色還是外觀,我們都很難單從水一個主體上獲取太多的物像,所以拍攝水的時候要與景物結合在一起。

、山水相融。

山水一般都是不分家的,因為有水就會有岸。從簡單的構圖出發,把水作為中心,然後加上一些其他的物像來陪襯。水會顯得更有韻味和生命力。



二、我們還可以將水流拍攝出潺潺的感覺。

拍攝方法:快門速度設置成1/3或者1/6秒,iso設置成低感光度,光圈設置成小光圈。這樣的拍攝應當是快門優先,尋求捷徑的話也可以設置成Tv模式。當然答主建議在這樣的拍攝活動中多嘗試自己來設置三個參數。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自己的攝影技術和曝光感覺。熟練之後才會有更好的拍攝效果。



、有慢門拍攝那也可以採用快門拍攝。

常見的可以運用快門拍攝的活動為:噴泉、下雨天。在採用快門拍攝噴泉的時候構圖要注意:我們要接近噴泉主體,或者說我們要將噴泉的某一部分留在鏡頭裡就足夠了,快門拍攝主要是凸顯水花四濺的感覺,我們需要對水花四濺進行特寫,如下圖所示。



如果是結合大背景大環境的,拍攝成如霧朦朧的感覺也是可以的,那就要採用慢門拍攝。

以上內容出自光陰社浮影游魚,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光影的光陰社


拍水流需要三腳架,減光鏡,用快門線慢門拍攝,晴天減光鏡6級和10級用的比較多,速度自己體會,越慢霧化越明顯。我喜歡加6級減光鏡,用四分之一秒和八分之一秒拍出絲滑狀水流,沒有固定模式,多拍多體會,一定能成功。




砂音


拍攝流水,看拍攝需要,我喜歡拍出流水像白絲。但這必須用慢門,四分之一秒,最好有三角架。







新宏圖攝影


我們經常能看到那種非常漂亮的絮化的水流,可以說是如絲般的順滑。

其中的原理是什麼?

那麼這種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呢?

我們如何利用這個特別拍攝其他效果?

這種效果和快門速度有著直接的關係。

簡單的攝影知識,隨著快門速度的不斷降低,運動物體就會出現虛化。也就是快門速度越快,運動的物體也能靜止,快門速度慢,移動的物體就會變得虛化。如下圖。

懂得原理之後,就開始拍攝照片啦!

拍攝方法

把相機架設三角架上,因為曝光時間較長,手持很難不虛,固定穩定後,調整好高度和角度。

相機選擇使用快門優先,這樣可以人為的控制快門速度,拍攝這樣的水流照片,快門速度一般可以調整為幾十分之一秒,比如1/20。光圈適中即可。

開始拍攝,對焦測光後,按下快門拍攝,拍攝完要看下照片是否清晰,是否曝光有問題。

注意的問題

因為使用的快門速度較慢,如果光線太好,快門速度慢很容易過曝,那可以考慮使用減光鏡。如果沒有減光鏡的前提下,可以把拍攝模式改為手動M檔。這樣同時縮小光圈和降低快門速度,拍攝一張看看效果是否滿意,曝光是否正常,一切沒問題,那就多拍幾張,避免出現問題。

利用這種拍攝技巧,其實可以拍攝其他主題,包括運動的雲,車流,人流等等。


其實並不複雜,拍好還需要好的想法和創意,多拍多想,拍出好作品就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