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政府的五院之一,考試院是個什麼機構?

老虎大王1


國民政府的五院的思想來源於孫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為什麼是五權呢?是因為孫中山覺得西方是三權分立,我們應該比他們先進點,於是就有了五權憲法,在司法、立法、行政的基礎上,加了考試和監察這兩個“東西”。

按照孫中山的想法,考試院應該是“專掌考選權,大小官吏,必須考試定了他的資格,無論那官吏是由選舉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須合格之人方得有效。”可見,考試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不同於真正的考試二字,他是為了考察官員而設立的。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並沒有組織考試院,而是設立了文官處,一直到1928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的時候,為了標榜自己是孫中山先生的繼承人,開始採取五院制,正式設立考試院,並且規定“ 考試院為國民政府最高考試機關, 掌理考選銓敘事宜, 所有公務員均須依法律經考試院考選銓敘, 方得任用“,首任院長由國民黨元老,蔣介石的鐵桿戴季陶擔任,一共主持考試院20年。

實際上考試院作為五院之一,主要包括考選委員會和銓敘部兩個部分,考選委員會主要是管理公務員考試的具體事務,根據規定,考選委員會的職權包括考取文官、法官等公務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

銓敘部掌管全國官員的銓敘事項,職權主要包括對公務員的任免、升降、調轉、資格、工資等的審查,實際上成為全國人事行政最高機關。

所以,考試院包含了公務員考試以及公務員的升遷等,從1930年開始,考試院逐步控制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人事管理部門,實現了國家人事權的統一。

考試院建立的初衷是減少國家用人的徇私舞弊行為,實際上我們看到國民黨最後的敗亡與其腐敗是離不開的,也就是說考試院並沒有發揮他應該有的職能。孫中山先生在倡導實行五權憲法的時候,實際上是將考試權單獨列出來,與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相併列,實際上考試權在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從屬於最高權力之下,因此很難發揮其效用。


史論縱橫


國民政府下面設有五院,分別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這是孫中山在借鑑西方三權分立體制下,結合中國古代政治傳統而設計出來的五權分立的體制,其中行政、立法、司法三院不難理解,分別掌握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但是考試院和監察院則是中國的獨創,分別負責掌管考試權和監察權。考試院從名稱看上去像是負責考試業務的,實則考試業務只是考試院職責的一部分,並不是考試院職責的全部。

國民政府考試院是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後才籌備設立的,1928年開始籌備,1930年正式設立。其性質為國民政府最高考試機構。其下設考選和銓敘部兩部,考選部在1948年之前被稱為考選委員會。考選委員會負責全國文職公務人員的考核及考試事項,銓敘部負責文職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的登記、銓敘工作。

在國民政府瓦解之前,考試院一共有過兩任院長,分別是戴季陶和張伯苓,戴季陶做了二十年的院長,最後自殺身亡,張伯苓做了一年的院長,最後選擇留在了中國大陸。

實際上,考試院在其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並不能獨立行使考試權,因為考試院還要受到來自上面的考核與監督。考試院除了舉辦文職人員考試以外,對文官進行實際的考核與審查實際上是非常難的。

蔣介石集團逃到臺灣後,在臺灣依舊照搬了大陸時期的五院制度,所以至今臺灣地區的政治體制當中仍然有考試院這個部門。


青年史學家


西方實行的是三權分立的制度,也就是行政權、司法權和立法權分立,三權互相監督互相制約。孫中山設計民國的政治制度時,考慮到我國長期的科舉文化,以及司法權相對薄弱的國情,特別加設了考試院和監察院,以分別加強官員選拔、錄用、提升等工作和官員不良行為稽核。

作為考試院,卻沒有能夠充分體現出它的價值,問題就在於定位不清。因為,考試院的考試權與其他四院比,最缺乏獨立性。考試院的經費來自於立法院、考試院的職能行使需要行政院、考試院的權威需要法院和監察院,而考試院的實際結果卻不能直接被其他四院認可。特別是國民黨一直搞黨國一體,所以黨內的組織人事體系直接引申到了國家公務員體系,考試院就更加名存實亡了,只是個形式和傀儡了。


書中有路


1928年9月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在南京召開,宣稱全國進入訓政時期,並決定以五院制組成國民政府,組建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分別執掌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權。其中考試院可不是管教育考試,而是掌管選拔人才,理論上來說國民政府的官員、公職人員都要通過考試院考試選拔,從1928年到1948年考試院院長一直是由戴季陶擔任。

戴季陶是蔣介石的把兄弟,長期擔任蔣介石的“智囊”,有蔣介石的“國師”之稱。戴季陶和蔣介石在日本留學時相識,在蔣介石謀奪國民黨最高權力的過程中戴季陶一直是他的主要助手,因此1928年年僅37歲的戴季陶被任命為考試院院長主管人事大權,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院院長。國民政府考試院由戴季陶從無到有一手組建,因此留下了濃重的個人痕跡。

國民政府考試院先後頒佈《公務員任用法》、《現任公務員甄別審查條例》、《官吏服務規程》、《文武官員宣誓令》、《公務員獎懲條例》、《文官考試法》等規章制度,這些都是戴季陶一手製定的,構成了國民政府選人用人的制度體系。

戴季陶本人有強烈復古思想,因此在原南京武廟的廢墟上建造考試院辦公駐地,將昭忠祠及武廟兩側的千倉師範、千倉山館和觀音廟會形成的“大市場”一併徵用,佔地103589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277平方米。先後建成明志樓、衡鑑樓、公明堂、寧遠樓、待賢館、華林館等建築。整個考試院建築群綠化非常好,清靜雅緻,院內眾多亭臺樓閣保持清代風格,古意盎然,考試院的匾額由戴季陶親筆書寫。

其中寧遠樓是考試院辦公大樓以及戴季陶辦公室“詩賢館”所在處;華林館是考試院院長戴季陶休息的地方;武德樓是考試院秘書處、參事處、銓敘部辦公室;寶章閣是考試院檔案庫 ;明志樓是考試院主考場,是公職人員選拔考試的地方;衡鑑樓是考選委員會辦公室;公明堂是典試、襄試委員會評閱試卷的地方。


當狗容易做人難


望文生義,國民政府的考試院貌似是個教育機構,事實並非如此,考試院是國民政府最高人事管理機構。它的職權與我們今天所說的考試院大相徑庭,不可同日而語。


按照孫中山五權分立的原則,國民政府成立了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五院。其中考試院是政府的人事管理機構,負責公務人員的考試選拔、考核調配、福利保障等。

考試院下設考選委員會和銓敘部,分工負責具體業務。考選委員會負責公務人員和技術人員(律師、醫生等)等人員的選拔考試。根椐對招考人員的要求不同,考試又分為高等考試和普通考試、特種考試。考試程序為先考一般科目(類似於現在的公共科目),再考專業科目,這兩關必須都通過,才能進入最後的面試。


銓敘部的職責是負責考錄人員的登記和公務人員考核任用、福利保障等事宜,下設各司具體經辦。

考試院首任院長為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戴季陶是蔣介石的結拜之交,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埔軍校首任政治部主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深得蔣器重,蔣將戴季陶委以重任,安置在考試院長這個位置上長達20年,執掌國府人事權,足以可見考試院的重要性。

1948年戴季陶轉任國史館館長,考試院院長一職由南開大學的創辦者張伯苓出任。



歲月是一條河流


孫大炮的大炮理論,不懂什麼叫現代體制!


五月天一人


考試院相當於組織部+公務員局


豐月破春


考試院就是現在的中央組織部人事部


雨花石51156656


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組織部和人社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