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標誌性建築,太原的標誌性建築是什麼?

為你踮起腳尖


11月20日晚上,筆者一位朋友發朋友圈發了一個消息——他說“一電廠105米高的冷卻塔被爆破拆掉了,回董茹、新村、羅城該迷路了”。“一電廠”是太原第一熱電廠,這可是“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那麼高的冷卻塔,在當初的太原市西南地區,甚至一直到後來,甚至是到拆之前,都是途徑這片區域時,人民所注意的“地標”,或者是微信朋友圈裡說的,回家的路,那兩座塔,是“燈塔”一般的參照路標。



毋庸置疑,這兩座塔曾經也是太原的地標之一。而太原300多年以來的地標,還與塔有關,就是位於太原東部永柞寺的雙塔,兩座塔巍峨俊秀,直衝雲霄。不久的將來,雙塔周邊將成為了太原更為重要的一個地標,如西安大雁塔景區一樣,改造後的雙塔景區將有山有水,有樓臺有綠樹成蔭的人文景點綜合景區,將成為遊客來太原的必遊之地。



當然,從整個太原來說,很多人也會提到府西街上的山西國貿雙子座,其高度曾經是山西第一。儘管現在不再是首位,但因為其所佔據的黃金地段以及很多重要會議在此舉行,山西國貿還是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太原地標之一”。



其他地標,還有五一廣場、太原火車站、太原南站、太原武宿機場等。其中後三者,畢竟是與大家出行息息先關的,作為地標是也正常的。而五一廣場,很多其他地方到太原距離的計算,終點都是五一廣場。之前,太原很多重要大型戶外活動都在五一廣場舉行,那裡就是太原繁華的中心所在!不過,目前五一廣場附近仍然聚集了公安、銀行、學校、商業街、火車站、郵局、電信等機構部門,只是少了商業中心的幾許繁華,但依然是車水馬龍。


太原晚報


永祚寺雙塔,雄偉異常,雙雙聳立如筆,故有“文筆雙塔”之譽,更被譽為太原的標誌。雙塔並非同時建成,東南塔稍早,西北塔較晚。兩塔相距60米,取“真言密教以十六數表圓滿無盡”之意。二塔均為全磚石結構,只在各層角簷內裝有一根挑木,構建技巧十分精湛。


永祚寺雙塔

遙望二塔,高度相當,風格協調,古韻幽幽;近觀二塔,方見其各有精妙——東南塔為素磚砌體,塔上雕刻清素,塔身收分很小,直徑相同,故而挺拔壯美;西北塔為琉璃剪邊,雕刻精細華麗,塔身收分明顯,外形秀麗俊朗。雙塔現今共收藏和保護有價值的碑碣刻石260餘通。這些碑石中除一小部分是寺院原物外,絕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之後,從太原各個地方收集的散佚珍品。在這些碑石中,有明代的石刻珍品,名著三晉,海內知名的《寶賢堂集古法帖》180餘通;有清代的《古寶賢堂法帖》36通;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醉筆石刻“赤壁懷古”3通;有清代著名書家祁雋藻的“子史萃言”石刻4通;還有記述內容別具一格的“晉溪隱君家訓”碑,等等。這些古碑古碣,集清以前各代著名書法大家的墨跡寶瀚於一堂,真、草、隸、篆各種書體,無一不有,不僅為書法界和愛好書法的各界人士所珍視,也極為到此觀光和遊覽的人們所喜聞樂見。

永祚寺雙塔原名宣文塔,因紀念宣文皇太后資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它們建成於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距今已有380多年的歷史。兩塔均為13層,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在中國所有的雙塔中位居首位。兩塔南北對峙,並肩而立,既保持了統一的風格,又各有其藝術特色。南塔琉璃剪邊,色彩絢麗,輪廓秀美;北塔素磚砌體,雕飾清麗,豪放粗實。

自古以來,雙塔以其鮮明的藝術特色吸引著無數的遊人於此登塔遠眺,賦詩作畫。明代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一身風塵的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佔太原後,曾遊覽雙塔寺,留下了著名的詩句:郝莊兩座塔,就把天來穿。穿也穿不上,多放兩塊磚。雙塔巍巍,凌霄而立,它們是太原的驕傲,也是中國古建築的驕傲!


都市山西


現在太原的高樓大廈到處遍地拔起,而高度不明顯的雙塔早就淹沒在叢樓之中,你就是站在高層建築上,也難見其塔影。所以要我說太原市的標誌性建築別往上看了,就在寬闊的汾河倆岸去尋找真正顯現出太原城市的代表符號,我看見了,那就是汾河公園和汾東商務區完美相拼的最佳標誌性建築——山西大劇場和躋汾橋的組合美景。


大地滋潤


雙塔永遠是太原的標誌,每當火車快到太原站時,播放出那總使人激動的鄉音(人說山西好地方)接著看到雙塔迎接遊子歸來,迎接遠來的客人。到了!只要看到那古老的雙塔!心情如見到親人般的溫暖!


老友吉祥


永祚祠的雙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