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漢的夏天那麼熱?

關注生活y貼近百姓


武漢屬於湖北省,我在湖北生活了三十年,因此工作的原因,常常在整個湖北省到處跑,就我來看湖北的天氣,我認為常說的一年四季在湖北省是不存在的,我覺得整個湖北實際上就只有兩種天氣,一個是夏天一個是冬天。

我常常感覺湖北省的天氣就是這兩個季節在交替,就說今年的季節,我覺得夏天和冬天已經忽略了秋天的存在,也可以說秋天的存在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印象中今天的秋天真的特別特別短,好像昨天還是穿的短袖或者長袖,經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突然感覺溫度驟降,恨不得把棉襖穿上。

湖北夏天的溫度真的是很高也確實是很熱,常常天氣預報裡面的天氣根絕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自己測量的數據往往要把報道里面的不一樣,基本上都要高几度,記得在武漢最熱的那幾天,天氣預報的溫度是35度,但是實際上自己的體感根本不止這個數值,自己用溫度計量一下,基本都是38或者39度往40度靠近了。

為什麼會這麼熱,我覺得從地理環境上來說,武漢市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特點就是日照很充分,雨量也很充足,雖然四季分明,但是交替時間很短,同時武漢也屬於中國的三大火爐城市之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夏天的高度被副熱帶高壓氣壓帶穩穩的控制著,再就是加上地形的影響,都在海拔較低的長江流域河谷之中,四面環山這樣就相當於一個蒸籠,所以才會覺得又溼又熱。


咩一個小格


我國的"三大火爐"在長江沿岸的重慶,武漢,和南京三個著名的城市.這裡一天到晚都非常的熱,就是最低的氣溫也很高很熱,大部分日子最低氣溫都在28度左右.根據氣象臺研究,一天中最高氣溫≥35度稱為"炎熱日\

四維大蟲子


每年夏天,武漢酷熱高溫持續。儘管氣象部門發佈的最高氣溫徘徊在35℃—37℃間,但中心城市居民用溫度計在戶外測出的卻是40℃以上的高溫,體感溫度更高。


罪魁禍首是給體感溫度“加火”的熱島效應。

隨著近年來城市面積拓展,武漢熱島面積不斷擴大。與3年前相比,僅武漢市的總熱島面積就由 1298.26平方公里增加到1981.49平方公里,增加了683.23平方公里。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黃靖介紹,2013年,武漢總熱島面積中,強熱島面積為528.68平方公里、較強熱島為319.77平方公里、弱熱島為449.81平方公里;到2016年,三個面積分別708.82平方公里、455.13平方公里、817.54平方公里。


強熱島地表溫度高於55℃

武漢市衛星遙感地表高溫檢測圖顯示,青山武鋼集團、武昌楊園、楚河漢街、司門口沿江、中鐵鋼材市場、漢口火車站、解放大道與建設大道之間、古田四路至五路、古田一路宜家購物中心、東西湖吳家山投資區、沌口東風汽車公司、武漢開發區民營科技工業園等地點都屬於地表溫度高於55℃的強熱島地帶。

7年內,武漢城區11個“熱島”,有4個從衛星監測上消失,5個新“熱島”正在形成。昨天,湖北省氣象局通過中國風雲3號氣象衛星監測發現,武漢城市熱島效應呈逐步增強趨勢,城郊最大地表溫差達20℃。


遙感衛星拍回的圖片,在武漢8494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郊區大部分被綠色佔據,到中心城區,顏色逐步加深,由黃色變為橙色,局部成為紅色。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研究員黃靖說,這些紅色標誌為“熱島”,一共12處。

圖片顯示,武漢遠城區至中心城區,地表溫度最低為30℃,出現在黃陂區木蘭山北部,最高溫58.7℃,為青山區武鋼工業區。這12處熱島中心,其中漢口5個、漢陽2個、武昌5個。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研究員黃靖說,這表明7年來,武漢熱島強度呈加劇趨勢,以工業區、商業區為代表的新型熱島逐步興起。


4個熱島為何被“除名”

目前,漢陽地區鍾家村一帶、王家灣附近、武昌地區武昌火車站、徐東銷品茂4處熱島已經不在“名單”內。而新興的熱島正在形成,包括楚河漢街、武昌楊園、司門口沿江、中鐵鋼材市場和古田一路宜家購物中心4處。


為何漢陽城區兩處熱島消失了?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研究員黃靖說,一方面是7年前,這兩地都是大工地,裸露的地表吸收大量熱量,如今這兩地工程基本結束,植被逐步恢復,熱島效應不那麼明顯;另一方面是沌口地區熱島有擴大趨勢,使得整個漢陽地區地表溫差逐步降低,相比三鎮其他地區,熱島就不突出了。

打通6條風道“解熱”

據悉,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中的氣溫明顯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在近地面溫度圖上,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則是一個高溫區,就像突出海面的島嶼,由於這種島嶼代表高溫的城市區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熱島。


據介紹,武漢正在規劃6大風道,在城區內引入“穿堂風”,緩解熱島效應。通暢的城市通風廊道能讓城市“自然呼吸”,從而調節城市微氣候,降低城市汙染物濃度,改善城市整體生態環境。


這6條風道分別為後官湖生態綠楔、府河生態綠楔、武湖生態綠楔、大東湖生態綠楔、湯遜湖生態綠楔、青菱湖生態綠楔。

各生態綠楔將受到嚴格保護,不允許興建開發區、高強度開發。

氣象專家稱,此外,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提倡屋頂綠化,建設街頭小森林,減少水泥路面對陽光輻射影響,這些也能緩解熱島效應。


半月禾的大長腿


為什麼武漢這麼熱,因為武漢是三大火爐城市之一,武漢是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這裡雨水充裕,同時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天熱的要命,冬天又十分陰冷。 夏天不但熱,時間還特別長, 最熱的時候地表溫度超過60度,真的走在街上,感覺好像走在鍋子上,被烤著一樣,武漢的夏天長達135天左右,記得在武漢讀書的時候,夏天真是夠嗆,就算打了傘,擦了防曬霜也沒用,一出門,防曬霜就化掉了,頭頂曬得都要冒煙了,特別是中午十二點到兩點的時間段,太陽當頭,出門真的是有生命危險啊。武漢這麼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這裡是河谷地形,地面的熱量散發不出去,裡面的人就像蒸包子一樣,快要熟了。並且這裡的熱還是悶熱,因為空氣溼度大,導致人出汗後半天不幹,然後又出汗,夏天身上往往是黏答答的,自己都嫌棄自己。武漢還有著城市熱島效應,並且還在不斷的擴大,小編的建議是,在武漢生活的人,夏天應該多喝水,太熱了會導致身體的水分流失,還有不要長時間的在烈日下走動,如果有中暑的跡象 應該及時就醫。


黃石好運


小晚首先想要說說這道題目

其實說得不夠準確

武漢的熱是熱在夏天

小晚回答問題的現在是冬天

冬天的武漢

那是冷得刺骨的呢

那是和熱絕緣的呢

說多了都是淚

武漢的冬天刺骨冷 夏天刻骨熱

其實,武漢夏季的高溫在全國範圍內看,並不算特別突出

如今都已經退出“火爐城市”了

【哈哈,什麼是火爐城市,小晚這裡就不解釋了

如果有需要,再開一道題目來說說吧】

但為什麼很多人都覺得武漢夏天熱呢?

小晚說說三方面的原因吧

1、副高強

副高就是副熱帶高壓了,它是暖性高氣壓天氣系統,被稱為“造熱高手”。受其掌控的區域往往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容易增溫;同時,副高控制地區晴熱少雨少雲,太陽輻射能更多到達地面,使得氣溫急速上躥。

武漢的夏天,副高很容易強勢發威,推高氣溫。

2、低溫高

從全國範圍看,武漢夏天的高溫真不算突出,就算是在湖北省內,排名也不算最靠前。

但是低溫高是武漢之夏的特色。武漢多湖泊,副熱帶高壓夏季下沉增溫,抑制上下層的水熱交換,夜晚風力又小,低溫容易居高不下。

中國天氣網數據顯示,最低氣溫超過28℃的日子,武漢常年平均有13.8天,超過30℃的日子,平均約兩天,在國內省會級城市的低溫排行榜上,均高居榜首。

還有氣象數據顯示,1961~2010年,武漢的夏季平均最低氣溫,平均每10年上升約0.041℃,相當於50年間我市夏季平均最低氣溫漲了約2.03℃。

3、溼度大

上面說過了,武漢的湖泊多,而夏天氣溫高,水汽蒸發,容易使得空氣溼度高。武漢人形象的稱之為“上蒸下煮”、“蒸桑拿”!

特別是在武漢的夏夜,因為溼度較高,相對溼度一般不低於60%,在此溼度下,28℃氣溫實際上接近30℃的體感溫度,氣溫30℃時,體感溫度可達33℃,怎一個熱字了得。

最後小晚要說了

武漢市“治熱”其實很有成效了

近10年來,中心城區強熱島面積

減少了約28平方公里

什麼是強熱島?一般說來,城區氣溫比郊區偏高8℃以上的,可被稱為“強熱島”。

有數據顯示,2006年,武漢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此後幾年,我市園林綠化建設項目增多、力度加大,城區綠化率大幅提升,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特別是中心城區的強熱島。

(武漢後湖大道街心花園 武漢晚報記者金思柳攝)

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除武漢火車站周邊及東西湖區政府一帶略有增長之外,中心城區強熱島有緩解趨勢,“2005年,中心城區強熱島面積132平方公里,到2015年減少為104公里。”江漢區大部、江岸區遠江一側、青山區武鋼廠區靠長江一側、武昌區沙湖南側及武昌火車站一帶等地退出強熱島等級。

BY RM&MR


武漢晚報


夏天為什麼給人有熱似火爐的印象?這首先得從人體的感熱談起,夏天人體感到炎熱的主要原因是由高溫引起的,人的皮膚溫度為32℃,如果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人就會有熱感,氣溫越高,維持時間越長,人的熱感愈加明顯。武漢的夏天每年長達5個多月,超過人體皮膚的暑熱日平均每年有60—70天,大於35℃的酷熱日平均每年接近18天之多。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在盛夏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高空被西太平洋副高牢牢控制,似火的太陽曬得大地熱辣辣的,發燙的大地又烤熱了空氣,使得氣溫猛升;武漢及其周邊地區水域遼闊,水田遍佈,溝渠縱橫,在烈日照射下,水分蒸發劇烈,使得空氣溼度加大;還有,武漢地勢平坦低凹,海拔很低,散熱更加困難,使得白天、晚上的氣溫變化不大,最低氣溫偏高,武漢不但白天熱,夜晚也熱不可耐,猶如蒸籠一般,這也是武漢炎熱天氣的特點;另外,武漢的城市熱島效應也十分明顯,隨著武漢市都市化的發展,城市熱島效應更為明顯,從而也增加了城市夏季的炎熱度。  

總之,武漢夏季的炎熱與大氣環流、城市的地勢地貌、城市熱島效應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還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夏季炎熱程度在進一步加強,武漢市從1990年以來每年夏季平均酷熱日數比常年平均值要多三天,最低氣溫超過27℃的日數更是比常年平均值要多出7天,也就是說近年來我市炎熱天氣日數在增多。


武漢斑馬菌


一提到夏天,人們想到的無非是高溫炎熱,而武漢夏天更是對應。武漢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日照充足,夏季酷熱等特點,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捂汗之都”。但為什麼武漢夏天會這麼熱呢?   

武漢的夏天每年長達5個多月,超過人體皮膚的暑熱日平均每年有60—70天,大於35℃的酷熱日平均每年接近18天之多。儘管如此,最高氣溫不是唯一衡量一個地方的炎熱指標,比如北京、濟南等地的最高氣溫都達到了42℃,比武漢高,但不能說這些地方比武漢熱,這是因為真正使人感到非常炎熱的是除長時間維持或經常出現的高氣溫外,還與溼度和風以及當日的最低氣溫有關。同樣的高溫天氣條件下,如果風小、溼度大、最低氣溫高都會加劇人們所感受到的炎熱程度。每年夏季的炎熱期主要是7—8月,武漢7—8月的平均氣溫為28.6℃,而與武漢一起被稱為“三大火爐”的重慶、南京7—8月的氣溫都比武漢低,分別為28.2℃、27.6℃。7—8月武漢的相對溼度為79%,在我國內陸城市中屬最高。武漢7—8月的平均風速與南京、重慶比武漢最小。如果夏季最低氣溫在27℃以上,人們會感到非常悶熱,武漢每年7—8月最低氣溫大於27℃的日數平均為16天左右,重慶、南京僅為8天和7天。  

形成武漢夏天平均氣溫高、溼度大、風力小、最低氣溫偏高的原因又是什麼呢?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在盛夏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高空被西太平洋副高牢牢控制,似火的太陽曬得大地熱辣辣的,發燙的大地又烤熱了空氣,使得氣溫猛升;武漢及其周邊地區水域遼闊,水田遍佈,溝渠縱橫,在烈日照射下,水分蒸發劇烈,使得空氣溼度加大;還有,武漢地勢平坦低凹,海拔很低,散熱更加困難,使得白天、晚上的氣溫變化不大,最低氣溫偏高,武漢不但白天熱,夜晚也熱不可耐,猶如蒸籠一般,這也是武漢炎熱天氣的特點;另外,武漢的城市熱島效應也十分明顯,隨著武漢市都市化的發展,熱島效應是什麼意思"?城市熱島效應更為明顯,從而也增加了城市夏季的炎熱度。總之,武漢夏季的炎熱與大氣環流、城市的地勢地貌、城市熱島效應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還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夏季炎熱程度在進一步加強,武漢市從1990年以來每年夏季平均酷熱日數比常年平均值要多三天,最低氣溫超過27℃的日數更是比常年平均值要多出7天,也就是說近年來我市炎熱天氣日數在增多。


壯士你褲子掉了


武漢在很多年以前還是全國有名的三大火爐城市之一,不過隨著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頻現更多城市在夏天溫度超過武漢的已經不止三個了,所以武漢現如今已經不再是三大火爐城市之一了。

之所以武漢給人一種夏日酷暑難當的感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地處兩江交匯處,水資源豐富的武漢在夏季空氣溼度大水汽蒸騰加上城市植被少混凝土大樓和馬路廣泛密集,由此日光迅速的加熱混凝土(混凝土的比熱容較低很容易快速吸熱達到峰值),而到了晚上雖然夜裡沒有陽光但是白天吸收滿滿熱量的混凝土就開始放熱(熱量會從高溫區傳導向低溫區)加熱空氣,空氣中本來就溼氣大(水的比熱容最大所以冷卻劑最理想的就是水,加熱需要耗費極大的能量和時間所以能夠存儲超多的熱能放熱強勁時間持久)白天吸收了陽光的熱量晚上本應該冷卻了不料混泥土的放熱再次加熱空氣中的水汽,如此兩兩相加熱上加熱,哪怕是晚上戶外都是像蒸桑拿一般的悶熱難當。

再說地形其實武漢算是一個盆地加之東南方向又有橫斷山脈的阻隔氣息流動本來就艱難,盆地聚集溼氣和熱氣又沒有多少氣流帶走熱量故此天時地利人和(人們天熱都開空調同樣會加熱空氣)想夏天不熱簡直不可能。順帶一提這也就是為什麼武漢冬季卻苦寒霜凍,因為盆地能夠聚攏熱氣溼氣同樣在冬天能夠留住冷氣與溼氣形成溼冷天氣,加上橫斷山脈阻隔北方南下的冷空氣被山脈阻隔導致過境艱難冷氣沉降停留在武漢的時間更持久,所以在溼氣的增幅作用下更容易帶走人體熱量,冬天的武漢寒冷彷彿能夠穿透萬物穿多少衣服都冷的發抖。

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假期都是集中在夏季和冬季最熱和最冷的時候,所以很多年輕人在籌備婚禮和拍婚紗照的時候多是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初春時節,多是酷熱和嚴寒的天氣好在現在旅拍婚紗照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冬天就去三亞暖和舒適,夏天就去大理高原清涼舒適又能度蜜月還能排出美麗無雙的旅拍婚紗照一舉三得(避暑避寒還能度假蜜月同時還把婚紗照給拍了),最惹人愛的就是價格超級實惠幾千元就能搞定全部沒有二次消費和隱形消費。


皇宮旅拍





廣東江夏黃


有西安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