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被“洋辣子”蟄後,該怎麼辦?

用戶62730091385


原來“洋辣子”是全國通用名嗎?我們那老家就是這麼叫的。。哈哈

對於那些有過農村經歷的小夥伴們,洋辣子的厲害想必都嘗過。光聽名字就知道,這個蟲子不是好惹的。洋辣子的體表有許多毒毛(看上去就特別瘮人),被它給碰到了,這些毛就會刺入人的皮膚組織中,隨後就會出現刺痛、灼燒之類的感覺,短暫時間之後,就會發紅腫脹,嚴重的甚至可以潰爛。

當然了,一般是不會這麼嚴重的。如若不甚被蟄,大家可以用透明膠布去把毒毛給粘出來(我記得以前被仙人掌刺了也是這樣弄的),把毒毛弄出來之後,就可以用肥皂水或者鹽水去清洗傷口。如果家裡有一些治療皮膚病的軟膏,也可以塗一塗。如果感覺比較嚴重(大面積的紅腫過敏等等)或者不放心,建議前往醫院就診

洋辣子,學名叫做褐邊綠刺蛾,足跡基本上遍佈全國,和毛蟲一樣,啃食樹木的葉片,屬於害蟲不過對於生活在化學元素表的民族,沒有啥是不能吃的。有些人會把洋辣子在冬季做的繭剝開,將幼蟲放鍋裡,幹炒後食用,因為幼蟲富含高蛋白。還有的做法就更粗暴了,直接把幼蟲放火上烤,等到殼爆開,直接食用,聽說非常鮮美。。。哈哈


賽先生科普


“洋辣子”幾乎是我童年的一個陰影。

小時候在樹下完耍,一個小東西掉在了額頭上,我就順手一拍,頓時感到額頭、眼睛火辣辣的疼,原來是一個“洋辣子”,汁水浸到了眼睛,在醫院掛了一個星期的水才消腫,雖然之前也被“洋辣子”欺負過幾次,但這一次著實怕了。

農村的孩子可以說很多人都吃過“洋辣子”的虧,應該說沒有被“洋辣子”蟄過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被蟄的多了,自然就有一些經驗了。

被蟄後應該先用膠帶粘受傷部位,把刺入皮膚的細毛給清理掉,然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下列辦法進行治療。

1、將馬齒莧的嫩枝葉搗碎,敷在被蟄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但是不能摸。

2、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濃肥皂水塗患處。可以重複一次,一般十分鐘左右就會減輕。

3、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抹過牙膏後患處會感覺十分清涼,大約過5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減輕,牙膏迅速凝固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將毒刺給帶出。

4、有的人皮膚不好,或者像我一樣被蟄到眼睛等敏感部位,被蜇後會出現發燒、皮膚大面積紅腫、關節腫痛等全身症狀,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去醫院治療了。

最後用我的產痛經理給大家強調一下:如果不小心一隻洋辣子掉在身上了,輕輕地抖掉它即可,千萬不要去拍它,也不要用手直接去捉它,

那樣洋辣子的刺毛就會留在你的皮膚上,會讓你痛的死去活來。只怪我當時不知道掉在額頭上的是這麼個妖孽,至今想起來有時還會發抖。

不過“洋辣子”也有惡有惡報的時候,一些重口味吃貨竟然把“洋辣子”做成了“美味”:用火烤洋辣子罐,殼會爆開,露出裡面鮮美的肉,據說這個需要趁熱吃,否則美味將會大打折扣。反正我是不敢吃的,儘管它曾經傷害過我。

大黑牛老師:今日新農人簽約作者, “田管家”免費農產品交易平臺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首先說明一下,這種叫洋辣子的鬼東西不光農村有,城市照樣有。這個洋辣子的確是個令人厭惡的壞東西,我小時候也被蟄過,被蟄後火辣辣的疼,會有一小塊紅腫。這種毒物的毒液是酸性的,所以可以用肥皂水洗,在洗之前最好弄個封箱子用的膠帶把傷口粘一下,儘可能的把那貨的細刺粘出來。也可以用牙膏抹一抹。我的記憶會有一兩個小時疼,慢慢就會好點,一兩天就完全好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把洋辣子挑破,取出其青綠色經脈搗碎敷在傷處(黑色那條是毒液,千萬別動),據說有奇效,但我沒試過。有些人皮膚過敏,可能會導致大面積紅腫等更嚴重後果,就要去就醫。

洋辣子的學名叫褐邊綠刺蛾,危害人間最大的是它的老熟幼蟲。這種幼蟲有25到28毫米長,寬7到8.5毫米,長方形,黃綠色,頭小,身上長著毒毛和突刺,長得很怪很恐怖的樣子,像科幻片的外星異形。這種害蟲主要以闊葉樹的葉子為食物,既為害植物樹木,又傷害人類。平時它們潛伏在葉子上,身體綠色的使人很難看清楚,人們一碰到它就被蟄了。城市的梧桐柳樹等綠化景觀都可能蟹伏著這些妖孽,一有機會就蟄你一下,弄得你又疼又癢,火辣辣的難受幾天。有時在林蔭道上走路,這種鬼東西會突然掉到你的脖子上,就把你給蟄了,防不勝防。

對這種害蟲,有多種防治辦法,可以人工挖蟲繭燒死,還可以人工捕殺幼蟲。成了飛蛾成蟲後可以用燈光誘殺。當然大面積殺滅還是需要用農藥,現在有許多生物農藥可以殺滅這些害蟲,又對人體相對損害較小。為了減少被蟄傷,在撥弄闊葉樹木葉子時,儘量注意,不要碰到這種害蟲。


時空通訊


“洋辣子”(辣音第二聲)是褐邊綠刺蛾的幼蟲,身體表面長有毒毛,一旦刺入人體皮膚後就會斷落,並且釋放出毒素。被這種東西蟄過以後,初期會有燒灼感,刺痛、奇癢難耐,過一段時間後痛癢加重,以至潰爛。有的人甚至出現過敏症狀,導致休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經及時的搶救才挽回性命。

處置方式是:

1、立刻抖落蟲體,千萬不要用手直接碰觸。

2、可藉助放大鏡,看清什麼部位有毒毛,然後用透明膠帶,或醫用膠帶反覆黏貼被蜇部位,將刺入皮膚的毛蟲刺徹底粘出。

3、把毒毛粘出後,再用濃肥皂水塗抹患處,以減輕疼痛。

4、傷口潰爛時,可使用抗生素軟膏塗抹傷口。

5、如果被蜇以後,皮膚大面積紅腫或過敏的;或者經過處置,症狀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加重,要儘快到醫院醫治。


急救醫生賈大成


提及洋辣子,可能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並不會感覺到陌生。洋辣子其實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害蟲,學名叫刺蛾,在秋天的時候,往往多見於槐樹及多種花卉植物上,如果在生活中,大家不多加註意的話,往往就很容易被蟄到。那麼一旦不小心被蟄到的話,此時大家又應當要如何進行處理好呢?

在被蟄之後,大家此時應當要立即用膠帶粘住受傷的部位,建議此時迅速把其刺入皮膚的細毛清理。對於那些機體受傷部位有汗水的患者,此時則需要先用紙巾吸乾後,然後再粘出細毛。研究發現,洋辣子的毒性屬於酸性。因而,在處理是,大家此時可以選擇用鹼面或者是濃肥皂水塗抹其患處,以中和酸毒。

如果不小心被蟄後,大家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嘗試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此時患者患處常常會有清涼的感覺,一般經過5分鐘後,機體的疼痛感則會有所減輕,但是如果患者傷口腫脹的情況較為嚴重,甚至還伴有水皰滲液的時候,此時則可以嘗試用若鹼溶液進行溼敷。

對於那些存在有明顯的過敏反應及全身中毒症狀的患者而言,則應當要及時到醫院採取對症的急救治療,而不能置之不理,延誤治療,以免給自身機體帶去更多不必要的危害。

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著豐富的經驗。


醫聯媒體


洋辣子真是一種妖孽,甚至於我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明明沒有這種東西,人們也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訴說這種生物的可怕。

這種生物的學名叫做褐邊綠刺蛾,屬於刺蛾科,是一種非常讓人頭疼的害蟲,主要以闊葉樹的葉子為食物。而他們的幼蟲,就是可怕的洋辣子。而且刺蛾科的蟲子全世界一共有1000多種,他們的幼蟲身上都會充滿了密密麻麻的、各種形狀、有毒或者沒毒的刺。(上網搜圖片真的是把我噁心的快吐了)

↑褐邊綠刺蛾↑

↑褐邊綠刺蛾幼蟲↑

洋辣子身上的刺主要是通過毛孔進入身體的,你的手掌上雖然也有汗腺,但是數量較少、直徑較小,所以如果你用手掌觸碰,有很大的可能是不會被螫傷的。但是手背這種地方毛孔非常粗大,一旦一不小心碰到洋辣子就很容易被刺扎入。

這種刺上的毒素是一種蛋白質毒素,雖然不會讓你死或者大病一場(對這種毒素過敏的人除外),但是持續的火辣的疼痛還是會讓你死去活來,甚至於這種疼痛會持續超過一個月。而且有一件非常悲劇的事情,這些毛刺即便脫離了洋辣子的身體,其毒性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有些人莫名其妙的身上某個部分開始劇烈的火燒一樣的疼,很有可能就是這種刺從洋辣子身上掉下來之後,不知道是被風吹的、還是不知道你在哪兒碰上的,就讓你被紮了。

處理方法的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物理去除依然紮在皮膚上的毛刺,可以用膠帶之類的東西反覆粘黏疼痛部位,另一個就是化學方法中和這種毒素:

處理方法:早期患者可使用橡皮膏(醫用膠帶/膏藥)於皮損處反覆粘揭以去除毒刺,減輕皮損發展以及縮短病程。後用鹼液清洗(10%氨水、肥皂水、4%碳酸氫鈉、3%氫氧化鈉等),外敷季德勝蛇藥片。必要時服用息斯敏消炎鎮痛,繼發感染可使用紅黴素軟膏,全身症狀需對症治療,多數患者可在15~20天內痊癒。

總之,如果被洋辣子螫傷了,就用鹼性物質對毒素進行處理,最有效的當然還是低濃度的氨水、鹼水,有人說用牙膏可以止疼的,也基本上是用了牙膏呈弱鹼性的特徵,或者有用鹼面面團揉搓受傷部位的,都是可以的。

民間還有一些廣為流傳的說法,比如說把洋辣子搗碎了、用汁液塗抹傷口的,這種方法我沒有看到合理的解釋,也存在衛生問題,而且這也太噁心了好麼?所以還是建議使用肥皂水、牙膏、鹼面,有條件的可以去醫院開藥,最好還要注意傷口的防感染。

總之,洋辣子這種東西,真是太噁心了!嘔……


SilentTurbine


顏色越鮮豔的生物通常越不好惹!

洋辣子,學名褐邊綠刺蛾,又叫綠刺蛾,青刺蛾,四點刺蛾等等,洋辣子身上的刺毛有毒,被蟄之後會有一種灼熱的刺痛感,皮膚會又腫又癢。

除了蜇人,洋辣子也是一種樹木害蟲,很多園林植物都深受其害~

洋辣子在我們國家超級常見,很多小時候喜歡在田間地頭到處撒歡玩的小朋友可能都有過被洋辣子蟄的共同回憶!

而被洋辣子蟄過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那種瞬間提神醒腦的麻辣酸爽感覺。。


好在被洋辣子蟄一下,一般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主要是會造成皮膚紅腫痛癢,自己處理一下就可以,但是如果不巧對這種毒素過敏,出現明顯的過敏或者是中毒症狀,那就要趕緊去醫院治療了,嚴重了休克、昏迷也是可能的。

以前被洋辣子蟄到,民間的土方法是會把它身體擠破,然後把體內一條綠色的經脈搗碎附在被蟄的地方,據說有奇效。當然,過程也有點……不忍直視。

所以也可以考慮其他的處理方法。

洋辣子的毒就集中在刺毛上,所以首先用膠帶紙或者膠布把皮膚上的刺毛粘下來,簡單直接。

因為洋辣子的毒液是酸性的,也可以用一些鹼性的液體來中和毒液,減輕皮膚的刺痛感,民間常用的抹肥皂水、抹牙膏、用小蘇打溶液、稀氨水、沖洗都可以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必要的時候可以塗一些針對蟲咬的藥膏。大多數人用這些方法處理完過一陣就能好了。

btw,洋辣子也像很多高蛋白的蟲類一樣,沒有逃過被人類擺上餐桌的命運。

現在有些飯店會把洋辣子幼蟲炒著吃,烤著吃,據說收購洋辣子卵的價格還不低。可能確實好吃有營養吧。。。

但想想它們原來的樣子,實在是。。。。難以下嘴,溜了溜了= =


不吃腸的大腸


農村有一種叫“洋辣子”的妖孽實際上是指黃刺蛾的幼蟲,也有的人稱黃刺蛾的幼蟲為麻叫子、癢辣子、毒毛蟲。“洋辣子”能危害多種果樹、樹木、花卉及經濟作物,小幼蟲只食葉肉,將其食成網狀,長大後將葉片吃成缺,嚴重時將葉片吃光,致使秋季二次發芽,影響樹木生長和發育。洋辣子本身沒有毒性,也不會咬人,人們之所以說它為妖孽,其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在毛上。這類昆蟲的毛下毒腺裡有一定的毒素,皮膚接觸到會引起瘙癢。那麼,被“洋辣子”蟄後應該先做什麼呢?

被“洋辣子”蟄後正確的處理方法應是這樣的:

1、首先被蜇後切勿抓繞,避免毒刺殘留在皮膚裡。

2、用膠帶輕輕地將患處的毒刺粘出來,如果有水,可以用紙巾吸乾後再粘。

3、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濃肥皂水塗患處。可以重複一次,一般十分鐘左右就會減輕。

4、在患處抹上一些牙膏,抹過牙膏後患處會感覺十分清涼,大約過5分鐘後疼痛感就會減輕,牙膏迅速凝固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把凝固的牙膏剝落,即可將毒刺給帶出。

5、將馬齒莧的嫩枝葉搗碎,敷在被蟄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但是不能摸。

6、對於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如果被蜇後出現發燒、皮膚大面積紅腫或過敏的,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首先說叫它洋辣子是不對的,應該是洋剌子,而且這種東西可不是隻有農村有,應該說是隻要有樹的地方就可能有,通常是有果樹的地方居多,但是槐樹榆樹這樣的書上也可能有。記得小時候玩耍時最容易在棗樹上見到這種東西,所以我們那邊都叫它棗剌子,我印象中沒有在其他果樹上看到過這種東西,只記得在棗樹上特別多。



在很小的時候並不知道這種東西有毒,反倒覺得它身上的花紋很奇特,還把它弄在樹葉上欣賞它,後來有一次不小心碰到,幾乎立即就疼得直叫喚,才知道這傢伙是有毒的,之後再摘棗的時候就很小心了。

洋剌子的學名叫刺蛾,是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刺蛾科昆蟲,不同的地方有對他的不同稱呼,有的地方叫它小老虎,有的稱它為八角虎,花虎子,既然用老虎來形容它,也說明人們對它的畏懼心理了,另外有一點可能就是由於它身上的花紋和老虎有一點像。這種東西喜歡待在陰涼的地方吃樹葉和果實,其他灌木和莊稼上面也可能會有,這東西不喜歡陽光和水,由於植物頂部通常比較曬,所以這東西大多會待在底部,並且在葉子下面,這就使得人們很容易就觸碰到它,而且它也常常會從樹上掉下來,如果落到人的皮膚上,之後的感覺會讓人記一輩子的。



我們所說的洋剌子、棗剌子,小老虎等等的都是說的刺蛾的幼蟲,就是它在變成蛾子之前的時候,這東西頭部和尾部都會角,上面有絨毛,這些絨毛像刺一樣,毒性很強,實際上它就是靠這些東西保護自己的,而人的皮膚比較薄,一般碰觸就會讓人疼痛難忍又奇癢無比。

那麼如果被洋剌子蟄了怎麼辦呢?其實方法也不少,最好是先用膠帶把它的絨毛粘走,然後塗抹牙膏,症狀會得到緩解,農村也有用馬齒莧菜弄成汁塗抹的土辦法,據說也很管用,不過一個公認很有效的方法則是還用洋剌子來治,可用以其之道還治其身來形容,具體是將洋剌子弄爛,把它體內綠色的汁液塗在被蟄的地方,據說很快就好了,而且似乎還很解氣有沒有?



但是在使用這種方法時需要注意,一定不要用它體內黑色的東西塗抹,那是有毒的,而是應該用綠色的東西,那應該是它吞下的樹葉或者果肉,是無毒的,不清楚這種土辦法有什麼科學道理?但是據說很管用。

但是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用洋剌子的綠汁塗抹會很噁心,所以本人也認為沒必要用那種方法,最好是用膠帶先粘一下,儘量的去掉毒毛,然後用肥皂水清洗,因為洋剌子的毒液是酸性的,而肥皂水是鹼性的,可以中和一下,消去他的一些毒性,然後再塗上一點牙膏,涼涼的感覺也會緩解疼痛,等一個小時左右牙膏幹了弄掉即可,牙膏也會帶去剩殘餘的毒毛,這時候基本就會完全好了。


科普大世界


洋辣子為什麼叫洋辣子呢?

提到洋辣子,相信很多人都會搖頭,農村不少人應該都吃過它的苦頭,對於害怕蟲的人來說,看到那花花綠綠一條條的蟲子,肯定就頭皮發麻了,不怕蟲的也不要粗心大意,這洋辣子摸一下,也有你受的,它身上的毛刺有毒,一碰就會痛癢難忍,那是又癢又火辣辣的痛,這才使它有了洋辣子這個稱號。


洋辣子一般在哪裡?

洋辣子的學名叫刺蛾,喜歡陰涼的地方,對強光、熱、水有本能的抗拒性,通常為群居,它的幼蟲喜歡聚集在蘋果、梨、杏、桃、櫻桃等植物上。


被洋辣子蟄了怎麼辦呢?

1.如果能找到蟄你的洋辣子,抓住它!

找到它身上的一條綠(或青)的經脈。將其取出,剩餘部分搗碎後敷在被蟄處。在操作的時候注意這條經脈一定不能弄破,因為裡面是儲存著毒液的,而剩餘部分能夠幫助你解毒。

2.找不到罪魁禍首的話,這樣做!

首先,用膠帶或者橡皮膏黏在被蟄到的皮膚上,再撕下來。這樣可以幫助你把刺入皮膚的細毛給清理掉。

其次,用溫水、肥皂水或者鹽水、糖水清洗傷口。如果沒有水,新鮮的尿也是可以的。

之後,由於洋辣子的毒性是酸性的,所以你可以在被蟄到的表面塗以下東西:

萬花油、紅花油、綠藥膏等都可。將生薑、大蒜、馬齒莧(一種野菜)等搗爛、嚼爛塗在傷口處也行。

最後,如果經過以上處理還是疼痛難忍,那麼就要及時就醫了!


正常情況下還是希望大家好運,不要被洋辣子蟄到把~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